科技助力提高体育舞蹈竞赛质量
2022-03-08刘奕然
刘奕然
中图分类号:G83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2)01-079-02
摘 要 随着近几年我国数字化发展,现代的数字化科技取代了很多以前需要由人力来完成的工作,促进了体育舞蹈比赛向着“公平、公正、公开”的方向发展,为体育舞蹈竞赛的高质量举办提供了科技助力和保障。科技在体育舞蹈赛事中的应用具体体现在赛事运营、竞赛系统和赛事后勤保障三大方面。笔者作为从事体育舞蹈行业多年的从业者在本文中就这三方面进行深入浅出的论述。
关键词 科学技术 体育舞蹈 竞赛
体育舞蹈(Dancesport)项目也称国际标准舞(International Style of Ballroom Dance),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进入我国大陆,发展至今的四十余年间深受大众的欢迎。体育舞蹈在我国的社会需求和竞赛需求非常大,根据2012年出版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材——体育舞蹈》一书的数据统计,当时中国已有近三千万体育舞蹈爱好者,其中青少年占了很大比重。每年一届的青少年体育舞蹈锦标赛参赛人数往往多达三千余人。而全国锦标赛已从2002年以后,每届参赛人数超过3000人。到2008年,全国锦标赛的参赛人数更是一举突破4000人,并呈现出竞技水平越来越高、参与人群越来越广泛、专业院校人数与日俱增的状态。体育舞蹈竞赛活动可以称之为“体育舞蹈项目的生命线”,是推动体育舞蹈发展的原动力之一。体育舞蹈最具权威性的比赛分别是世界舞蹈理事会WDC每年在英国举办的英国三大赛:三月份的UK公开赛(UK Open Championship)、五月左右举办的黑池舞蹈节(Blackpool Ballroom Dance Festival)、11月举办的国际锦标赛(International Championship),以及世界体育舞蹈联合会WDSF举办的德国公开赛GOC(Germany Open Championship)。我国最早于1987年举办了第一屆全国锦标赛,这也是我国体育舞蹈的开端。早期的体育舞蹈比赛在各个方面都依赖与大量大人力资源,如比赛的报名、推广等等,人力效率的低下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体育舞蹈比赛的推广和发展,同时由于人力在评分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失误,早期的体育舞蹈比赛在公平、公正方面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随着近几年我国数字化发展,现代的数字化科技取代了很多以前需要由人力来完成的工作,促进了体育舞蹈比赛向着“公平、公正、公开”的方向发展,为体育舞蹈竞赛的高质量举办提供了科技助力和保障。科技在体育舞蹈赛事中的应用具体体现在赛事运营、竞赛系统和赛事后勤保障三大方面。
一、赛事运营
科技在赛事的运营方面的应用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包括赛事推广、票务系统、舞美工作以及赛事的转播。
(一)赛事推广
早期的赛事推广工作由于缺乏现代互联网网络的助力,赛事的推广和宣传工作主要依靠的是张贴海报以及口耳相传,一些得到社区或者是其他政府部门支持的比赛可能会运用一些行政手段来推广赛事。但总体上来讲,能得到赛事举办消息和参与到赛事当中的人数还是较少的,可以说是一个真正的小众项目。
随着近几年大众传媒的发展,体育舞蹈人也在积极“出圈”,在大众传媒方向上作出了不少努力。例如,最近几年热度比较高的一些舞蹈类综艺节目《舞蹈风暴》《舞林大会》等等,都出现了国内顶尖体育舞蹈选手的身影。他们优异的表现不仅引发了群众的热议和讨论,对于体育舞蹈的推广和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除了综艺类节目,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早晨的健身栏目《健身动起来》也邀请到我国蝉联三届体育舞蹈拉丁舞职业冠军侯寅山和田甜进行电视舞蹈教学,这对于体育舞蹈的科学普及具有积极的意义。另外,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也对世界体育舞蹈联合会以及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的一级和二级赛事进行转播,这对大众对体育舞蹈竞赛的了解有积极促进作用。
(二)票务系统
票务收入在赛事运营中占有一定的比重,是一项赛事的基本收入之一,同时也能反映出该赛事的受欢迎程度。以往的体育舞蹈赛事由于宣传手段较为匮乏,导致参与人数有限,很多的比赛是没有票务收入的,有观赛门票也是随领队报到发到每一支参赛队伍的手里。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赛事票务工作提上了日程。
现如今,体育舞蹈比赛的票务工作在现代科技的应用下有了更多的推广销售渠道。体育舞蹈门票销售热点主要是开幕式晚场和闭幕式的晚场。两个晚场有最高组别的半决赛和决赛以及表演嘉宾的专场表演,这是最吸引人的部分。以往的赛事中,晚场门票几乎是没有任何收益的,而现在的晚场门票则会由大赛组委会与各大演出赛事门票网站进行合作销售,如大麦网等。这种新的形式无疑对体育舞蹈的推广和赛事的营收具有积极意义。
(三)舞美工作
舞台美工随着科技的进步,具有了更多的可能性。以往的舞台美工局限于服装道具的样式,以及灯光变化的匮乏。现如今有了科技的应用,舞台道具可以使用3D打印技术,做得更加逼真;舞台的灯光由电脑计算和控制,不仅大大减轻了舞美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舞台的灯光效果呈现更加绚丽多彩。在此基础上,近些年还出现了舞台的全息投影技术,不仅省去了道具,还丰富了舞台的表演形式。例如,2013年中国国际标准舞总会CBDF在北京奥体体育馆举办“院校促进杯”比赛的开幕式上,由我国著名标准舞选手齐志峰就进行了运用全息投影技术的标准舞表演,效果可谓惊艳。
(四)赛事转播
赛事运营中,赛事的转播从科技应用的角度来讲主要是体现在转播画质的清晰度、时效性和稳定性上。我国在电视转播尤其是体育赛事转播,在国际上率先运用了5G+4K超高清转播技术。2021年在日本东京举办的2020东京奥运会前夕,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就派出了多个5G+4K超高清转播车到比赛现场为国内观众带来实时高清的比赛转播画面。5G+4K超高清转播技术还应用在了我国的阅兵式直播当中,全国人民不仅可以实时欣赏人民军队的雄姿,同时还有身临其境的观看体验。
现如今转播技术不只依靠5G+4K超高清转播技术,还将最新的AR技术融入转播过程中。一些舞蹈类综艺节目如湖南卫视的《舞蹈风暴》、河南卫视的《中秋奇妙游》等就运用AR融合5G+4K超高清直播技术,为观众带来了高清、稳定以及全方位、多角度的震撼视觉体验。
二、竞赛系统
在以往的体育舞蹈比赛中,从报名、分组、检录到评分,整个过程都是全纸质办公状态,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而如今的体育舞蹈比赛基于Excel开发了一套完整的体育舞蹈竞赛系统,涵盖了报名与检录、评分与公布等比赛的全过程。
体育舞蹈竞赛系统是一款针对学校、体育场馆、企事业单位的运动会组织管理系统,集成运动会报名、编排、检录、成绩处理和报表汇总打印等多项功能。该竞赛系统设置灵活、操作简便、功能完善,可协助处理赛会期间繁琐的信息管理工作,减轻赛事组织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以下是关于体育舞蹈竞赛系统的相关介绍。
1.赛事管理:完成对赛事资料、日程设置、场地信息、项目信息进行管理。
2.报名管理:支持网络远程报名、Excel表单直接导入,及手工录入方式报名。
3.场次编排管理:可根据预先设定的日程、场地、赛事项目,自动对参赛人员进行分组,并安排赛程,可自动生成秩序册、运动员号码及打印号码纸。
4.成绩管理:比赛过程只需录入成绩,可自动生成排名,自动完成复赛检录分组,自动统计参赛队及工人总成绩。
5.综合信息查询:拥有强大的检索查询功能,可查询运动员信息、参赛报名信息、赛事项目信息、运动员分数及名次,赛队分数及名次等。
6.报表汇总输出:提供多样化的报告汇总、支持EXCEL数据导出及打印功能,可以个人、参赛队、赛事项目、日期为单位,打印成绩册。
三、运动员后勤保障
科技助力提升体育舞蹈的后勤保障能力,主要体现在体育舞蹈运动员的运动科学管理方面。
在竞技体育的多种构件中,运动训练都是最重要的。运动训练是运动员获得竞技能力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运动科学管理是运动员参与运动竞赛全过程的科学管理,是对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心理智能等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全面科学化管理,包括了体育舞蹈运动员的科学训练计划制定、运动指标监测、运动补剂以及康复和纠正等多个方面。这些都体现了运动人体科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并运用在术科领域实践。
对于早期的体育舞蹈运动员来说,科学的训练和舞蹈方式并不受到广泛的重视,一味追求动作的难度和刺激性才是体育舞蹈运动员在训练中首要考虑的因素,这导致很多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中受伤,进而影响到职业生涯。随着运动科学研究的深入,对一些运动员在训练中存在固有的偏见进行了科学化论证和实验。通过科学实验,得出最科学的结论用来指导体育舞蹈运动员的运动训练比赛实践,促进体育舞蹈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有更好的运动表现和更低的受伤率来应对现代职业化、多周期、高密度的体育舞蹈赛事需求。这些成功的案例对于体育舞蹈项目后备人才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对我国体育舞蹈项目的发展和全民健身、“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开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四、结论与意义
科学技术是科学研究的利器,促进了大学科之间不断的融合发展,进而带动了运动专项全方位的进步与提升。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仅推动了体育运动向着更加科学的方向发展,更推动了体育运动赛事运营向着更专业化、更职业化的方向发展,助力体育产业向着更加繁荣的方向发展。
从体育舞蹈项目的角度来讲,体育舞蹈更需要科学技术来助力发展。体育舞蹈具有人文艺术美学与竞技体育等多种属性,是一个多学科融合特呈非常明显的项目。由于体育舞蹈在我国发展的现阶段不仅属于小众运动项目,更是新兴运动项目,在其很多的领域上仍处于空白状态,亟需相關学科的深入研究和科技进步来填补这些领域的空白,促进体育舞蹈产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清澍.体育舞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李小芬.体育舞蹈运动教程[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5.
[3]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