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经络学说角度看健身气功文化的起源

2022-03-08栾雪冉

体育时空 2022年1期
关键词:起源

栾雪冉

中图分类号:G852.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2)01-017-02

摘  要  健身气功是指通过调息、调气、调心等方法,运用身体练习为基础,从而达到对人身体健康起到积极作用的保健手段。许多专家学者在健身气功的文化、功效等领域研究较多,而很少从经络学的角度研究健身气功。本文主要运用文献法,将经络学与健身气功相结合,对健身气功的起源进行再研究,以探究其文化之根源。研究发现,从经络学角度而言,健身气功最初的作用是为了增强人体免疫力,当人们在生病或者不适时,本能地会为了缓解本体感受而编创的动作,健身气功起源于此。这种独特的依于中医文化的起源也是健身气功这项身体运动与武术、现代竞技性运动的不同之处。

关键词  经络学  气功文化  起源  本体感受

一、引言

经络学是指人体经络与穴位的科学,是中医学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体针灸和推拿的理论基础[1]。经络学说起源与本体感受息息相关,本质是寻找人体的痛点,也就是阿是穴。健身气功是指通过调息、调气、调心等方法,运用身体练习为基础,从而达到对人身心健康起到积极作用目的的保健手段。炎黄时期,没有现代医学及科学,人们处理天灾以及疾病的能力不足,像着凉感冒这样的小病在当时也没有很有效的办法得到根治。在这种背景下人们编创了一系列以本体感受为主的身体活动功法,随着时代变迁和沉淀功法逐渐完善,演变成如今的健身气功。与其他现代健身手段不同的是,健身气功起源与古人的养生本能,且在发展过程中从未脱离其发源本质和中华文化。在我国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健身气功文化渗透在宗教信仰、社会阶层以及人们的审美观年等各个方面,对我国当代政治、经济、文化自信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自成立以后,为了能够更好地宣传推广健身气功,学者们对健身气功做出很多研究,健身气功在党的领导下更好地发展,这些研究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依研究需要,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把查找的相关文献保存下来,通过写读书笔记、个人感想等方式,有重点地采集文献中与健身气功起源与经络有关的部分。

健身气功在我国历史悠久,其文化的保存方式呈现多样性。而在人类起源的初期,没有文字记载,信息的传递方式依靠口耳相传、结绳记事等方法,所以健身气功的根源考究困难,争议较多。本文通过一些历史遗迹、史书记载、民间传说以及相关健身气功文化的起源等结合经络学说来探寻其文化之根源。

二、历史遗迹

文字最早出现于商朝,从人类起源至商朝期间没有明确的文字记載,对于这段时期的历史我们只能从古人所留下的痕迹中摸索。而在我国发现的最早期的古人类遗址——云南元谋人化石产地底层发现人类用火的痕迹。火可用来御寒、驱赶野兽,用火御寒是人体体温升高,合适的体温使机体血液循环速度增快,本体感受增强。由此可见,此时的人已有意识地利用火进行养生保健,为日后健身气功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在有火的地方可以通过生火提高体温,没有火种时可以通过不断的活动或者意念来升高体温,以缓解寒冷时机体的本体感受。

如果说早期的遗址内大量的用火痕迹表明健身气功的意识出现,而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久远的壁画——永城芒砀山壁画中健身气功的文化得以充分体现。其主室前端顶部及南部发现有保存较好的彩色壁画,内容为青龙、白虎、朱雀、神兽、灵芝等,以朱红色为底色,用粗线条勾勒轮廓后填色,体现汉代先民祈求升仙、长生不老的愿望。这是健身气功文化第一次以壁画的形式流传下来。

三、史书记载

健身气功文化涵盖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文化,其在医书、史书中均有提及。如,据《史记》《尚书》记载,尧舜时期洪水泛滥,湿气弥漫在空气中久久不能散去,致使许多民众患上了关节不利重症,而在更早的炎帝时期就有相关的治疗方案。在《吕氏春秋》中的古乐章节中,明确记载了炎帝部落使用固定肢体动作来减缓湿潮的历史内容,相关研究书籍中称这种群体活动的行为模式为“舞”[2]。由此我们可以得知,这便是早期的大舞,通过简单的模仿飞禽鸟兽的动作来活动关节,宣导身体湿气,以达到强身健体之功效。

中国先秦时期的一部重要古籍《山海经》中,也有着远古先民从事健身气功的描述。在《山海经·大荒北经》中记载:“大荒之中,有山名曰齐州之山、君山、【上两先下鬲】山、鲜野山、鱼山。有人一目,当面中生。一曰是威姓,少昊之子,食黍。有继无民,继无民任姓,无骨子,食气、鱼。”[3]从当代健身气功学角度来认识,气功讲求人体柔软,而文中“无骨子”应是指擅长气功的原始初民“继无民”练气功时“专气致柔”,身体柔软得像婴儿那样,呈无骨之态。

四、民间传说

焦晓霞认为,健身气功就是由民间发起、民间推演的一种行为锻炼艺术。气功的起源由肢体动作演练而成,随后才在医学名士的升华作用下被改良为集吐纳、归气等带有明显医学特征的内容[3]。在健身气功的传承中,以五禽戏、六字诀等健身项目为中心广为流传。著名医学气功专家马济人先生认为,古代气功很可能由于这样一种情况而逐渐被人们所认识的,如当我们的祖先在劳倦体乏,伸欠懒腰、闭目安静一下,而感到精神轻松愉快的时候;或者感到腰背酸痛,对腰背部自摸自捏、轻轻拍打一阵,而感到酸痛减轻或消除的时候;或者感到胸腹胀闷,而张口呵气,或以手撸按胸腹,感到胀闷改善的时候,在如此等等情况下,一种气功锻炼萌芽就产生了[4]。

无论何种传说都表明,在没有科学的远古时代,人们已经存在运动养生意识。由此可见,健身气功始终存在且不断发展前行。

五、健身气功文化

从健身气功的出现以来,最早的有关健身气功记载当属夏代的禹步。此时的人们已经进入文明时代,在史前的原始气功萌芽的基础上,人们对健身气功已有了初步积累,健身气功文化的开始展现雏形。禹步利用调理呼吸与身体活动相结合,健身气功文化的最早体现。大禹由于常年治水,身体湿气较重,在于潮湿环境朝夕相处的过程中患了偏枯病。为了战胜这种疾病,大禹模仿鸟的形态步伐创建了禹步。

禹步虽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但并未对这一思想有系统阐述,也没有相关著作进行说明。历史研究表明,直至殷商时期的《周易》才对健身气功的文化有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其中的阴阳调和思想、洗心思想流传至今,在健身气功文化中仍占有重要的位置。周易中的健身气功文化的虽比禹步时丰富了许多,但还是处于比较片面的状态,谈及养生之道自然是离不开道家的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著名的学派:道家,其创始人老子并未对健身气功产生深远影响,而后期的庄子丰富其内涵,在唐朝时期达到巅峰。在健身气功文化的丰富发展过程中,作为道教创始人的老子,其思想十分迷离、玄幻,但在很多地方都直接或间接的表达了对健身气功的看法,一生致力于研究长寿的奥秘,其与健身气功思想不谋而合,因此老子的思想对健身气功文化的丰富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老子推崇的“存其性”“养其神”“致虚守静”“无欲寡欢”的思想。“存其性”“养其神”讲求的事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保留其精力,不可过度大喜大悲,保留精气,以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致虚守静”其实质便是人们对于自身的自视,老子主张气功的修炼是通过自身的内向作用而达到的,而精神的空灵可极大帮助人们进入自视的状态,进而达到身心宁静的境界。如果说“致虚守静”是一种精神静守达到身体康健的境界,“无欲寡欢”则是更高层次的境界。无欲并不是指真的没有欲望,而是对自身欲望进管理。有人便要问了,“今朝有酒今朝醉”不岂不是更快活?纵观历史长河,古往今来多少人死在过分放纵自身情欲之中,古有“南朝天子爱风流,尽守江山不到头”,今有“熬最长的夜吃最贵的药”。过分放纵自己的情欲无论是对自己的身体还是古时君王的社稷都是有害无益。宽以待己,严以利人容易,这最难的便是管住自己的欲望,所以这一境界更难以达到。又有多少人今日因病痛痛哭流涕、暗自发誓不再放纵自己,明日病体好转又陷入放纵的轮回。老子便是参透了这一点,只有做到真正的尊重自己身体的规律,不过分放纵欲望才能延年益寿,身体安康。老子的思想对健身气功文化萌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与道家有着相同的不可忽视的地位的儒家文化,在健身气功文化萌芽时期对健身气功文化的出现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儒家对健身气功文化的贡献远不如道家,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在其一生致力于政治,对于健身气功文化并未有具体的提及。直至孟子时,儒家文化才提出养气的思想,孟子在他的书中指出“志壹则动气,气壹则动志也”,表明意识与气的作用相辅相成。孟子不仅探讨了精神层面的气功还对气功的修炼也有一定的认识。孟子认为人是可以产生气的,且是纯真而清明的。这种气的纯真程度与人的精神修养有一定的关系。在孟子的基础上,荀子提出了更为成熟的“虚壹而静”健身气功思想。“虚”指的是在认识外界的事物时,应排除固有的成见,不在事物本质上妄加揣度。“壹”指的是做事情的时候一心一意,在练功时更是如此。“静”不要被错觉干扰了认识。“虚壹而静”的思想延续几千年,直至今日仍为健身气功文化的重要指导思想。

随着人类对自身认识的逐渐加强,健身气功在解决痛点朝着一套完整功法演变的过程中融合《周易》、道家和儒家,逐渐朝着具有理论依据的方向发展。

六、结语

通过对文献以及遗迹的研究发现,健身气功其指通过调息、调气、调心等方法,运用身体练习为基础,从而达到对人身心健康起到积极作用的保健手段。健身气功最初的作用是为了增强人体免疫力,使人们更加健康。而在没有系统的医学知識的古代,人们对于健康的理解只能是本体感受或对于痛点的缓解。舒适感与痛点正是我们经络学说的理论基础。尽管早些年代没有系统的经络学,但已经在利用相关的经验去创建功法预防或者医治人类某些疾病,如大禹治疗偏枯病。这些最初治疗疾病的动作被记录下来,随着传承与时代推进,最终演变成一种规定套路的运动。

参考文献:

[1]刘清国.经络腧穴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

[2]焦晓霞.中国健身气功的起源及演进[J].黑河学院学报,2018(10):189-190.

[3]袁珂.山海经校注[M].成都:巴蜀书社,1993.

[4]黄健,陈昌乐.健身气功的历史渊源初探[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3,4(03):125-129.

猜你喜欢

起源
圣诞节的起源
城市的起源
跳绳的起源
萍乡春锣的起源和流变
奥运会的起源
清明节的起源
藏族度量衡起源探讨
万物起源
万物起源
万物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