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百年冰嬉看清代的治国理念

2022-03-08阚红柳

中华瑰宝 2022年3期
关键词:八旗乾隆帝嘉庆

阚红柳

有清一代268年的历史中,有一段文献载述值得关注,那就是冰嬉大典。冰嬉,是清代北京冬令时节举行的军事典礼,自乾隆七年(1742年)至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持续举办百年,兼具娱乐性和竞技性,呈现出制度化、规模化倾向,标志着中国传统的冰雪运动发展到了高峰。

冰嬉大典在太液池举行。太液池是北海、中海、南海的统称,位于紫禁城宫殿之西的西苑,这里水面辽阔,周广数里,是皇城内面积最大的水域。此地在寒冬腊月时河泽腹坚,冰凝如镜,是举办冰嬉的最佳地点。赛事在每年的冬至后举行,时间长短不一,最短为1天,最长为10天。乾隆、嘉庆两朝以5天以上者居多,道光朝则明显减少。起初,冰嬉陈演至腊八日结束,后有所延展,往往把腊月二十一日定为冰嬉大典的最后一天。

乾隆朝首创冰嬉大典

清代帝王中,最喜爱冰雪运动的当属乾隆帝,喜雪玩冰几乎贯穿他的一生。早在他25岁登基之前,就写下了《腊日坐冰床渡太液池志兴》描写自己的冰上娱乐:

破腊风光日日新,曲池凝玉净无尘。

不知待渡霜花冷,暖坐冰床过玉津。

太液人行步玉花,金鳌遥望锁烟霞。

胜游不数琼华岛,爱听寒林噪暮鸦。

冰床是乾隆帝冬日园居的交通工具,也是冰上生活的乐趣所在。在乾隆一朝的起居注和实录中,有关于乾隆帝冬季阅视冰嬉的大量记录,从而还原出“冰上天子”—乾隆帝的冬日活动。

清乾隆时期,冰嬉最初以军事典礼的形式逐渐制度化。据《钦定日下旧闻考》记载,太液池“冬月则陈冰嬉,习劳行赏,以简武事而修国俗云”。正是在乾隆一朝,冰嬉被确立为稳定的宫廷制度,并达到一定的规模,每年举办冰嬉的天数也由最初的3天延长为10天。

从乾隆七年首次举办冰嬉,一直到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日乾隆帝驾崩,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冰嬉大典几乎每年都举办。嘉庆一朝,基本上维持冰嬉大典的按年举行。至道光时期,随着清王朝国势衰减,经济困顿,冰嬉大典已经很难如期举行,至道光二十二年冰嬉制度终结。

清代的冰嬉制度

冰嬉在清代记述典章制度的专书中有明确的载述。《清通典》载:“国朝定例,每岁冬令太液冰坚,令八旗与内府三旗简习冰嬉之技,分棚掷鞠,互程矫捷,并设旌门,悬的演射,校阅行赏。”即作为王朝例行的军事典礼,冰嬉每年在太液池举办,“分棚掷鞠”“互程矫捷”“悬的演射”是3项例行项目,皇帝亲临校阅行赏则反映了冰嬉大典的重要程度。

《清朝文献通考》记述了冰嬉的规模和运作机制:“每岁十月咨取八旗及前锋统领、护军统领等处,每旗照定数各挑选善走冰者二百名,内务府预备冰鞋、行头、弓箭、球架等项,至冬至后,驾幸瀛台等处,陈设冰嬉及较射天球等伎。”即参赛人员从八旗中挑选,训练、装备和校阅的费用由内务府出银。内务府是清代掌管皇家事务的最高管理机构。冰嬉由皇帝出资举办,可以说在政策层面和财物方面保证了其能够长期持续举办。

此外,在《清实录》乾隆、嘉庆、道光和咸丰四朝皇帝实录的凡例中,均出现了关于“冰嬉”规定的记载。如《清高宗实录》凡例:“紫禁直宿兵丁、侍卫皮衣、银两,巡幸、行围、冰嬉、扫雪、善扑、旗租等赏赉,皆书。”其后嘉庆、道光、咸丰朝皆大致相同。这是冰嬉每年常规化举行的标志之一,也说明冰嬉是一项重要的政务活动。

在长约百年的时间范围内,除少数特殊情况外,太液池几乎每年冬季都要举办规模盛大的冰嬉大典。在清王朝财力允许的范围内,皇室制度化、长时期支持冰上运动的发展,可以说冰嬉大典是中国传统体育运动史上极为罕见的持续性体育盛会,也是古代中国冰雪运动的高峰。

冰嬉的赛事盛况

清代冰嬉是定期举办的赛事活动,对比赛项目、参赛人员、赛事奖励等均有制度化的规定,堪称中国古代体育运动史上的盛举。

冰嬉主要有3项赛事,即团体对抗项目“分棚掷鞠”、个人速滑比赛“互程矫捷”和考验滑冰技法与射箭本领的“悬的演射”,后两项赛事既是个人赛事,也是各旗之间的较量。参赛人员从八旗子弟中挑选。清代八旗分满洲、蒙古、汉军三旗,合起来就是二十四旗,再加上作为禁卫军的内务府三旗护军营,选拔参赛人员的范围达到了二十七旗。每旗遴选200名选手,每年参赛人数可达5400人。其参赛人数之多、影响范围之广,在古代中国是相当惊人的。

冰嬉赛事的奖励尤为丰厚,清代帝王将冰嬉大典视为解决八旗生计、普惠八旗士卒的措施之一。每次冰嬉大典从训练到陈演,历时近3个月的开销都由内务府承担。据《清朝文献通考》记载:“头等三名,各赏银十两;二等三名,各赏银八两;三等三名,各赏银六两;其余兵丁各赏银四两。”头等赏10两约相当于步甲(步甲是八旗俸禄最低的兵种,相當于步兵,每月饷银1两多)10个月的月饷。这对于参与冰嬉的八旗兵丁来说,确实是一种普惠。

观赛人员众多,每日赛事均由皇帝亲临阅视,乾隆、道光两朝有皇太后同阅,皇室其他成员也可参加,此外还有京城文武百官,以及来京述职、处理公务的地方官员陪同观看。乾隆三十年(1765年),来京朝觐的回部年班得到赐观冰嬉的殊荣;嘉庆十九年(1814年),获赐观看冰嬉的蒙古、回部年班达到上百人。周边关系较为密切的朝鲜、安南、暹罗、琉球、缅甸等国,每年会选派贡使赴京,他们也有机会受邀同看冰嬉。

冰嬉的文化内涵

长期化、制度化的冰嬉训练和比赛事关八旗部队的军事能力和组织能力,这在乾隆一朝得到了帝王的高度重视。乾隆帝将其设为制度,与四海升平、经济富庶、政局稳定、综合国力提升的历史环境相得益彰,也是习劳行赏、满汉一体、敬天法祖、仁孝治国、与民同乐、诘戎柔远(即整治军事以安抚远人或远方邦国)等清代治国理念的具体体现。

清代帝王借冰嬉以“习劳行赏”,一方面训练八旗兵丁习于劳苦,保持军事技能,增强军事实力;另一方面作为恩赏手段帮助解决八旗的生计问题。如乾隆帝认为:“国俗有冰嬉之技,每岁冬至后至腊日,于太液池按八旗排日简阅,分等赏赉,既可肄劳习武,兼以励众施恩,诚万年所当遵守之善制也。”

此外,清代皇室为缓和社会矛盾,宣称不分满汉,一体包容。冰嬉不仅是满族习俗,也是北京等北方汉族地区的日常生活习俗。将满汉习俗合而为一,并赋予军事典礼的性质,是满汉融合政策的重要体现。依照节令,太液池“春耕耤以劳农,冬冰嬉而阅伍”。春天行耕耤礼,鼓励农耕;冬日举办冰嬉大典,阅武扬威,反映了清代帝王治国以农事与武事并重。

清代帝王标榜其与民同乐,除皇室外,在京臣僚也获准观看冰嬉,有与臣僚同享赛事之乐的含义。清人查礼在《冰嬉曲》一诗中写道:“严寒结冰坚如石,太液池冰厚逾尺。宸游乐与民同之,万机之暇为冰嬉。”举行冰嬉大典,既展示王朝实力,也是百姓们安居乐业、衣食无忧的象征。清代冰嬉自乾隆一朝兴起,至道光一朝衰落,仅能持续三朝,昭示了王朝政治、经济实力的蜕变。随着社会的动荡和经济的衰退,帝王也就无法再标榜其与民同乐了。

冰嬉大典还体现出中国人敬天法祖的传统文化习俗。每年腊月初八,在阅视冰嬉之时,乾隆帝往往先到大高玄殿、永安寺、阐福寺等处拈香,以祈祷风调雨顺、政通人和。冰嬉大典形成制度后,嘉庆、道光两朝均效仿前朝,按例举办,表明敬畏先祖、传承家法。

清代君主以仁爱孝顺为治国理念,冰嬉大典即是皇帝亲孝行为的具体表现。乾隆帝每年腊八日祈福后,会陪同皇太后于悦心殿吃早餐,继而至澄怀堂进茶果,然后登上遐瞩楼同阅冰嬉。嘉庆四年(1799年),因父亲崩逝,嘉庆帝命“二十七月内,停止阅看冰技”,以表孝心。清帝在举办冰嬉之时普施恩赏,救济岁暮穷困窘迫的八旗兵丁,以示仁爱。

同时,冰嬉大典是清代统治者诘戎柔远战略的手段之一。藩部年班以及朝鲜、安南、暹罗、琉球等国的使臣获准观看冰嬉,亲眼目睹大清健儿雄姿英发的昂扬士气和过硬的军事素质,这跟现代国家的阅兵仪式有异曲同工之处。清政府早期非常善于运用诘戎柔远战略,除冰嬉大典外,还以“木兰秋狩”这样的狩猎活动加强武备、安定北方边境。

清代冰嬉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综合展示,呈现出多元化特征。乾隆帝将冰嬉由关外时代的满族习俗转化为举朝欢庆的重大庆典,标榜农事与武事并重,从而以宫廷军事典礼的方式实现满汉文化的合流,是清王朝国力鼎盛、文化繁荣的重要标志。

猜你喜欢

八旗乾隆帝嘉庆
什么是八旗?八旗盔甲是作战时穿的盔甲吗?
嘉庆真是被雷劈死的吗
清张志宁嘉庆丁卯科乡试硃卷档案
嘉庆的尴尬映射大清衰亡
教皇帝说话
皇帝偷枣
清代西苑三海楹联研究
乾隆帝在热河文庙的祭祀
浅析清乾隆帝汉装系列行乐图的表现语言
清代八旗世家子弟的选官与家族任官问题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