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蝶腭神经节与皮下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对比*

2022-03-07杨慧珺徐一新吴革平马行凯程雷

关键词:神经节免疫治疗针刺

杨慧珺 徐一新 吴革平 马行凯 程雷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指环境中过敏原作用于特应性机体后,出现的以Th2免疫反应为主的鼻黏膜过敏性炎症反应,引起典型的四大症状:阵发性喷嚏、清水鼻涕、鼻痒、鼻塞,严重可伴有眼睛痒、咽痒、球结膜充血等邻近器官症状。如长期控制不佳,常继发过敏性结膜炎、慢性鼻窦炎、分泌性中耳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1]。流行病学调查显示,AR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目前已成为第六大慢性病。中医、西医在治疗方面各有特色,评价两种治疗方式的优缺点,为寻求个体化治疗患者提供临床参考,已成为临床关注的焦点和难点。

中医针灸是我国的国粹,可以通过刺激经络穴位达到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功效。蝶腭神经节属于副交感神经节,主要支配腺体分泌、血管收缩和鼻黏膜感觉。毫针针刺蝶腭神经节(Acupuncture at Phenomaxillary Ganglia)技术由北京同仁医院李新吾教授所发明。毫针刺激蝶腭神经节,使其支配的感觉支与运动支做双向性调节,迅速改善鼻内体液物质循环状态,从而改善AR患者症状[2]。特异性免疫治疗(Specific Immunotherapy,SIT)是由WHO推荐,唯一能影响过敏自然进程的一种对因疗法。皮下免疫治疗(Subcutaneous Immunotherapy,SCIT)属于特异性免疫治疗的一种,其原理是将过敏原精炼成浓度不一的提取液,通过一定时间内多次的、由低浓度逐渐过渡到高浓度的皮下注射,诱使特应性机体内的致敏细胞在不会引发显著临床症状前提下,逐渐衰竭机体致敏细胞内的活性介质,进而消除机体的致敏状态,从而改善AR患者症状。

毫针针刺蝶腭神经节和SCIT都是目前临床常用,可以有效治疗AR的方法,由于其治病机理不同,且每个患者都具有其特异性,所能达到的临床疗效故也因人而异。本文拟通过分析,比较接受两种不同治疗方式患者的临床疗效、安全性、满意度,探讨两种治疗方案的优缺,为患者选择提供参考。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于江苏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就诊、确诊为AR[3]患者118例,纳入标准:①年龄18~65岁;②病程超过一年;③粉尘螨和(或)屋尘螨血清特异性IgE(浩欧博-符博克specific IgE,sIgE)检测结果呈阳性,且为++或++以上;④受试者知情同意,治疗前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②1个月内曾使用过类固醇药、抗组胺药或减充血剂等药物治疗;③鼻腔、鼻咽及临近器官有炎症、感染或器质性病变患者;④伴有鼻中隔偏曲、下鼻甲肥厚等情况需要外科手术干预者;⑤合并有内科疾病未控制、表达能力差、患有精神障碍者;⑥接受过特异性免疫治疗和针灸治疗者;⑦不能定期随访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中男31例,女28例,平均年龄为(30±8)岁;平均病程为(4.15±1.27)年。B组中除去失访2例,男29例,女28例,平均年龄为(31±10)岁;平均病程为(3.71±1.14)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治疗方法

A组采用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针刺方法:针刺操作由经过培训的专业针灸医师完成。操作方法:用一次性无菌毫针进行针刺操作(新吾鼻炎专用针具,规格:0.35mm×55mm,无锡佳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生产许可编号:20060095)。定位针刺点:医生与患者均取坐位,患者宜侧坐位,其头位略高于医生或等高,偏向另侧,稍后仰,保持头部固定不动,便于进针,医生坐在患者针刺侧的稍后方。首先定位蝶腭神经节在面部体表的投影点:外耳孔中央与眶下孔(即四白穴)在面部连线的中点处,此点垂直皮面下约55~60mm处即为蝶腭神经节所在位置,用指甲按印标记之;其次定位实际针刺点:以左手食指在颞骨颧突和颧骨颞突接合缝线部位(稍显膨大处的稍后方向上)轻轻按压,可触摸到颧骨弓弯向前上方的最高点(此凹陷处为弓形切迹),在弓形切迹的最高点下约2mm处即为针刺点(此点相当于外眦至下颌角连线与颧弓外下缘交点)。以安尔碘皮肤消毒剂局部消毒,从此点进针,靶点为皮面投影点下方约55mm处的位置,针尖方向为前内上,针刺角度为针身与面部皮肤约80°~85°(图1),进针深度为55mm。针刺中蝶腭神经节时,受试者产生强烈“得气感”,即电击感或麻胀感并传至同侧鼻部或唇部,或者鼻部有喷水或流鼻血样感觉。得气感后,快速提插强刺激2~3下后即出针不留针,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刺部位2min许。同时嘱患者当日不要进食过硬、嚼不烂的食物,不要过度张口,针刺处可能有疼痛,一两天就会消失;如出现局部淤血可于24 h内以冰袋冷敷,24h后热敷。一般1~3周就会吸收消失,不必紧张。患者术后在诊室外休息10min,观察有无不适反应后方可离开。针刺取穴为每次只取单侧,双侧交替进行,每周治疗1次,4次一疗程。

图1 针刺蝶腭神经节进针位置及CT影像验证(甲图:黑色箭头显示针刺蝶腭神经节进针点位置;乙图:针刺右侧蝶腭神经节后CT扫描,一条高密度线指示毫针进入翼腭窝区域)

B组行屋尘螨变应原制剂(安脱达,丹麦)SCIT,分为起始治疗阶段和维持治疗阶段,依次由低浓度逐渐过渡到高浓度的皮下注射过敏原,给药剂量及时间表,见表1。

表1 安脱达屋尘螨变应原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给药剂量及时间表

在治疗前、治疗后第1、3、6、12个月进行患者症状和体征的评估,并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安全性及满意度。

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使用统计软件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描述,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c2检验。组内比较采用多个相关样本的Firedman非参数检验,其中组内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两独立样本的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或者Mann.Whitney U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分别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基线)、治疗后第1、3、6、12个月时鼻部症状评分(total nasal symptoms score,TNSS)、对症用药总评分(total medication score,TMS)、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分析。

1 TNSS评分

按照四分量表法[4](0=无症状至3=最严重)对4个鼻部症状(鼻塞、喷嚏、鼻痒和流涕)进行评估,每项症状评分为0~3分,4项评分之和即为TNSS,范围为0~12分。

2用药评分

根据WAO指南[4]:鼻用、眼用、口服抗组胺药计1分,吸入或鼻用糖皮质激素计2分,口服糖皮质激素计3分。所有药物得分总和即为TMS。

3 VAS评分

采用0~10.0分对AR患者鼻部症状改善程度进行评估,0分代表无症状,10.0分代表症状最严重。

A、B两组治疗前、后各临床疗效比较如图2及图3所示,相比治疗前,A组TNSS、TMS、VAS在接受治疗的第1、3、6月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TNSS、TMS、VAS在接受治疗的第3、6、12个月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间的疗效指标在第1、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第3个月、6个月无显著差异(P>0.05),A组第1个月疗效明显高于B组,B组第12个月疗效明显高于A组。

图2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评分比较

4安全性和满意度评估:A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穿刺点出血、疼痛、血肿、淤血、穿刺部位酸胀感,经过局部压迫、冰敷、热敷等对症处理后均缓解,整个疗程并未出现严重不可逆损伤。B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均发生在前三个半月的起始阶段,多为注射后30min内注射部位出现局部肿胀、发红、瘙痒,均在冰敷后自行缓解,有3例在注射后30min内出现眼周发红肿胀,口服抗组胺药,并予布地奈德+特布他林雾化吸入后缓解,有2例出现胸闷、咳嗽症状,立即予以沙丁胺醇雾化吸入、静脉注射10mg地塞米松后缓解,整个疗程并未出现严重不可逆损伤。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满意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AR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所有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经过及时对症处理后均缓解,无严重不良反应。让患者从疗程长短、治疗费用、发生不良反应接受度和持续时间勾选满意度,A组AR患者总体满意度高于B组,见表2。

讨论

针刺蝶腭神经节属于非特异性、对症治疗:一方面可以刺激下丘脑,恢复其对鼻腔黏膜、血管、腺体等初始调控;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改善鼻腔内自主神经通路的紊乱,降低鼻黏膜腺体分泌量,减轻黏膜水肿,改善甚至消除清水样涕、鼻塞、鼻痒、打喷嚏等症状的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2]。本研究发现该方法治疗AR起效快,首次针刺后,患者下鼻甲即刻缩小,鼻道变宽,分泌物减少(如图4),自觉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立竿见影的效果。后3次针刺后患者症状改善趋势减缓,延长观察时间其疗效下降趋势有持续降低可能[5-8]。本次研究发现,AR患者在接受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的第1、3、6个月量表计数较治疗前得到明显缓解,基本从近期疗效看,其对AR临床症状和体征控制率超过80%[5-8]。但是其改善趋势随着观察时间持续降低,第12个月后基本与治疗前量表计数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特别是用药评分,第一个月,基本可以无需辅助用药,随着时间延长,辅助用药开始逐月增多。故该种治疗方法能在短期内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但其疗效维持时间不长。

图4 针刺前(甲图)和针刺后(乙图)鼻内镜下下鼻甲、鼻道变化比较。

特异性免疫治疗属于对因治疗,国内目前主要针对尘螨过敏患者。研究表明中国45%~50%左右过敏由螨虫引起,SCIT不仅可有效减缓过敏的自然进程,提高患者的免疫耐受力,而且还能减少新的过敏原产生,是目前唯一可能达到长期疗效的对因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与生活质量[9-12]。本研究发现,AR患者在接受SCIT第1个月内,治疗前、后量表计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仍需辅助用药配合。但在第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量表计数较治疗前得到明显缓解,开始逐渐减少辅助用药,与国内外临床研究相符合[9-15]。故SCIT治疗AR患者疗效稳定且持久,但其所需疗程长、起效时间长,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针刺蝶腭神经节高。故若能结合两种治疗方法的优缺,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既可以在短时间内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又能长期有效维持疗效,可能也是一种新的治疗方式,需待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和数据支持。

综上所述,本研究分析比较了毫针针刺蝶腭神经节和SCIT治疗AR患者的起效时间、用药评分、疗效维持时间、安全性、满意度,探讨两种治疗方案的优缺,为AR的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猜你喜欢

神经节免疫治疗针刺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肿瘤免疫治疗发现新潜在靶点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进展
肾癌生物免疫治疗进展
超声引导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原发性痛经
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临床新进展
甲泼尼龙与神经节苷酯治疗急性脊髓炎疗效观察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治疗糖尿病前期32例
针刺结合聪耳息鸣汤治疗耳鸣8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