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发利用文物档案为博物馆教育基地服务
——以宁波市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为例

2022-03-07徐微明宁波市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

浙江档案 2022年11期
关键词:古建文物博物馆

徐微明/宁波市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

主题词: 文物档案;开发利用;博物馆教育基地

博物馆珍藏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更是博物馆教育基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珍贵资源。挖掘和运用文物档案资源,让文物档案“活”起来,既是博物馆工作者重要的工作任务,也已成为亟待档案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下面就文物档案的开发利用为博物馆教育基地建设提供服务,谈几点体会。

1 文物档案是博物馆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物档案是博物馆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博物馆开展业务活动的前提基础,通过对文物本体研究形成的结论性档案资料,文物档案可以为不可移动文物的修缮和复建提供参照,为规划遗址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为文物修复提供重要实证,为发挥文物的社会价值和教育功能提供保障。

以宁波市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简称保国寺博物馆)为例,保国寺大殿,是世界范围内木结构文化遗产的骄傲,是宋代《营造法式》的典型实例,它不仅见证了中华文明的灿烂过去,更承载着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价值。保国寺博物馆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4A级景区。馆区占地面积25.45万平方米,其中文物库房面积1000平方米,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个(保国寺北宋大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个(浙海关旧址);馆藏文物1100余种8300余件,包括木构、石刻及石构、砖瓦等。其中二级文物1套16件,三级文物18套25件,未定级文物668件(套)。博物馆设有文书、业务、会计、科技、声像、实物、文物七大类档案,其中保国寺作为宁波第一处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列入“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文物档案是博物馆一大亮点。近年来,通过有效开发利用文物档案,对于促进博物馆的业务进步与事业发展,为博物馆教育基地的成功创建发挥了积极作用。

2 开发利用文物档案实现博物馆教育功能

2.1 进行古建技艺教育,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博物馆教育基地作为青少年的第二课堂,通过深入挖掘馆藏档案达到“窥一斑而见全貌”的历史教育目的,引导青少年从一个器物、一个工艺、一个故事、一个展陈中了解一段历史,有利于青少年历史科学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根据保国寺的文物档案记载,建于1013 年的北宋大殿其极高的古建榫卯结构营造技艺,成为产生中国优秀建筑典籍《营造法式》的基础,也展示了古代匠人的“工匠精神”。博物馆教育基地通过将文物档案资源与博物馆文化内涵相结合,在文物中挖掘传统核心价值观,编研了“我是小小国宝守护人”研学课程,剖析文物档案资料,把“高冷”的古建文化知识分解为适应青少年认知与理解能力的“可看、可听、可搭、可想、可问、可带”等多单元,解读千变万化的斗拱、精妙绝伦的藻井、称奇道绝的柱子的营造技艺,讲述千年古建背后的文化遗产故事。2018年《保国寺古建之旅》研学课程获得全国博物馆百佳课程。

2.2 进行传统文化启迪,加强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推动文化传承创新是博物馆教育的使命。建制于清嘉庆元年(1796)的十六幅人文画砖屏,是保国寺博物馆“镇馆之宝”。该砖屏仿木制格扇门,每屏高2.33米,宽0.51米,砖屏的最核心部分内容均为优秀的历史典故“贤母教勤”“伯牙操琴”“竹林七贤”“东篱采菊”等,它们“诉说”着中华数千年典范,“讲述”着前辈的贤与能,“倾吐”着爱国爱乡的理想,蕴含了“讲仁爱、守诚信、崇正义、重民本”的传统文化思想精髓。此文物形成的档案资料富含大量历史文化信息,为博物馆教育基地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通过挖掘该文物的价值,《十六砖屏故事》以青少年喜欢的动画片形式展播,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核心价值观起着有益作用。

2.3 开展海丝文化教育,提升对本土文化了解。挖掘具有地域特色的馆藏文物档案,提高学生对家乡历史的关注和兴趣,“海上丝绸之路”是宁波城市历史的主脉络,在开辟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过程中,宁波先民创造了灿烂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留下了大量历史价值高、文化内涵深刻、地域特点鲜明的人文古迹和历史遗存。在博物馆的文物档案中记载,保国寺博物馆以桧木、梅园石为代表的建筑构材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佐证古代中日两国贸易交往、技艺交流、文化交融的重要实例。凭借丰富的海丝文物档案,2019年《木石漂海·中日古代建筑文化交流的例证》主题陈列展,向青少年深度解读了中国传统木构建筑文化是如何推动古代东亚建筑文化圈迈向新的巅峰,凸显了历史文化名城宁波的文化号召力。

3 博物馆教育基地在选择文物档案时应遵循的原则

文物档案的特殊性在于它真实记载了文物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记录了文物的基本价值、同时又从各个侧面不同程度地反映了文物独有的不可替代和不可再生的规律及价值表现规律。因此,教育基地在开发利用文物档案时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3.1 范围上注重广度和深度。在收集档案资料时,在时间跨度上要做到追根溯源,力求涵盖各个历史时期,这样可以使我们掌握的文物档案内容丰富,有利于筛选、归纳、整理和利用。如举办《四明伟构——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基本陈列》展览时,从文物档案资料中选取了地方志的记载、保国寺志、地方文献、文物年代考证等,记录有东汉时舍宅为寺,唐代皇帝赐名,北宋重建,保国寺大殿历经五次建置的记载及历年的维修保护记录涵盖各个历史时期。

3.2 内容上做到真实准确。材料的真实准确至关重要。材料的来源不同需要仔细加以考证,被认为准确无误后才会被分选出来,才能作为展陈、编研、推广等内容素材。如原寺志记载中,保国寺大殿木构件主要为杉木,而后在建筑维修时有工匠提出异议,为做到真实准确性,在大殿建筑进行多点取样木构件,送研究机构进行碳十四检测,通过召开专家论证会议,到档案馆求证等途径加以考证,最终确认保国寺大殿用材是黄桧木。

3.3 载体上选择典型性。文物档案数量众多,这就需要筛选的馆藏档案资源和教育基地的任务相结合,将那些能够反映某个时期、单位特色馆藏、领域特点的典型档案筛选出来,这样才能使开发利用的每一段文字、每一幅照片、每个视频更具吸引力和影响力。从保国寺博物馆来讲,北宋大殿、十六幅人文画砖屏、海丝文物档案等就较为典型性。

4 文物档案在博物馆基地教育中的实施路径

在文物档案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文物档案展示了提供记录凭证、收集信息的直接功能和发挥社会效应的间接作用。活化利用现有馆藏文物档案资源,可促进博物馆教育基地的价值实现。

4.1 陈列展览。在文物陈列展览中,如果仅仅依靠文物本身,青少年很难了解文物的发现背景、发展演变、文物价值等信息,利用文物档案辅助支撑陈列展览,以具体详实的背景介绍、准确可靠的图标说明、生动形象的实物演示来展现文物不易知晓的外部信息,可以大大提高对展陈的认知度。将文物档案中的文物藏品及与文物有关的活动或工作过程中形成的文字、照片、视频、拓片等原始资料,通过对建筑历史文化资源的重新建构,将文物档案资源与博物馆文化内涵相结合,利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手段将文化遗产内含的精神生动而准确地呈现出来,让藏品变成展品,开办常年面向社会的固定展或特展,使青少年在更好地读懂、理解文化遗产的同时,树立起传承保护传统古建的观念和对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自信。如《四明伟构——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基本陈列》《哲匠之手——中日建筑交流两千年的技艺特展》《木构重辉——保国寺传统营造技艺展》等。

4.2 编研出版。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重要指示精神,依托档案资源,对馆藏文物和文物档案进行深层次加工和开发利用,是档案工作的传统“功课”,也是博物馆教育基地建设的重要内容。以保国寺博物馆为例,如反映博物馆发展历史、文物价值编撰的《东来第一山》书籍,是至今对保国寺古建筑群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诠释最为全面、学术水平最高的一部权威专著,文物档案为本书中的保国寺历史沿革、各个时期的建筑实测图、修缮记录、地理环境变化、自然灾害对古建影响等提供实证。在一系列编研成果中,文物档案提供了具体、详细、准确的原始记录资料、文物保护轨迹及历史发展脉络。如《记忆浙海关》《砖雕与石刻》《博物之旅》等。

4.3 宣传推广。让文物传承文化,让档案走出库房。过去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形式上基本局限于“橱柜的固定陈展形式”,随着时代发展,“互联网+”成为社会教育和宣传新途径。选择在博物馆日、档案日等特定日子,线上短视频《宋韵遗珍—首批国保保国寺》《匠意·木作》、动漫片《传奇保国寺》《十六砖屏》等实现网络共享,线下参观珍贵档案图片展等系列活动,解读传播传统建筑文化的历史信息、科学价值、匠意精神,通过主流媒体宣传,线上线下联动,增强馆藏文物档案资源的传播和共享。

4.4 文创研发。文物档案是博物馆设计文创产品的物质基础,文物档案除了藏品本身蕴含的原始数据、历史内涵和价值之外,可以通过深度挖掘文物藏品背后的故事,发现文物藏品的文化、社会和精神价值,对藏品进行创造和提升,设计出新颖而有纪念意义的产品。例如,从原型恢宏壮观的保国寺大殿,借助文物档案古建结构的详细数据记录,开发设计出具有榫卯工艺的保国寺大殿木构拼图模型,获得国家专利认证,在基地教育中得到了充分利用,让青少年动手“重建”千年古建,亲身实践感受中国传统古建筑的魅力和其所蕴含的匠意匠心,作为博物馆亲民的文旅商品,也进一步促进文旅融合。

4.5 协作共建。架构“博物馆+”多元化青少年研学实践教育体系,不断拓展公众参与的途径,使馆藏档案资源利用率和传播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保国寺博物馆与本地20多所学校签约流动课堂,配合主题教育活动,把流动展板、宣传图册、研学课程、短视频等有效利用;另在馆外(宁波绿色学校)设立了“匠·木构建筑文化教学体验馆”,实现馆校共建共享的发展模式;在“东亚文化之都”活动主题年,推出“SUMMER SCHOOL古建研学营(游)”,来自韩国、俄罗斯、德国等十余个国家的中外学子参与研学,国际影响广泛;“哲匠之手”项目被确定为“2019中日青少年交流促进年”系列活动,中华文化遗产魅力进一步传播。

猜你喜欢

古建文物博物馆
文物的栖息之地
古建军
博物馆
文物的逝去
文物超有料
古建抗震有绝招
高平古建 四个全国第一
千年古建看高平
露天博物馆
文物掉包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