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 宝 记
——抗日烽火中《兰溪县鱼鳞册》的迁徙之路

2022-12-12钟晓峰兰溪市档案馆

浙江档案 2022年11期
关键词:兰溪鱼鳞管理处

钟晓峰/兰溪市档案馆

兰溪市档案馆现珍藏的《兰溪县鱼鳞册》由来坎坷。该册至清同治年一直保存于县府中,经太平军战乱后,仅剩《鱼鳞册》残本。民国二十二年(1933),时任兰溪实验县县长胡次威历时八个月,在残本基础上利用各都图册书手中所掌握的鱼鳞图册,进行核对、复丈,完成对残缺图册的补编。补编完成的《兰溪县鱼鳞册》覆盖全县78个乡镇179个村,35都159图,共820本。补编工作完成后,胡次威即令各图庄书将业主承粮户真实姓名、住址查明,重新编造了《地籍册》256本、《坵地归户册》1830本、官荒地图4本、民荒地图4本,使地、粮、户三者互相对照,成为就地问粮的依据。《鱼鳞册》记录了全县各类土地地形地貌、土地资源、土地占有、产权所有、地址优劣等相关珍贵资料,补编完成后的《鱼鳞册》一直保管在浙江兰溪田赋管理处,直至兰溪解放,是国内罕见的档案类文献资料。

编造完成后不久,这套珍贵的档案资料又经历了重重坎坷。

1 一迁张坞幸免于难

民国三十一年(1942)5月,侵华日军为摧毁浙江的前进机场群,防止中美战机“穿梭式轰炸”对日本本土造成直接影响,发动了浙赣会战。5月15日,浙赣路东段方面日军第13集团军分别由奉化、上虞等地,沿浙赣铁路及其两侧向西南实施进攻。中国第3战区第25集团军及第28军一部,在新昌、安华等地逐次抵抗后,以一部转入敌人后方游击,主力向金华、兰溪撤退。一时间兰溪上空战云密布,人心惶惶,兰溪县级政府机关、各行各业,甚至各个家庭都开始迁移、逃难。5月22日,县政府先期决定迁移至南门外万坛(今上华街道马达行政村)办公,因武(义)永(康)日军直驱金华岭下朱,形势紧逼,县南感受威胁。23日深夜,改变原议,西迁县府于砚峰乡双牌村(今诸葛镇双牌行政村)。兰城除留守团警防护外,已空无一人。25日,日军向金华、兰溪攻击,中国守军以第79师固守金华,第63师固守兰溪,依托既设阵地,顽强抵抗,与日军形成对峙。

兰溪县鱼鳞册号字91-96地块图

面对日军疯狂攻势,为了防止作为全县赋税征收依据的《鱼鳞册》等土地册籍遭敌损毁,浙江兰溪田赋管理处迅速制定迁移方案,决定鱼鳞册等土地册籍和所有卷宗、册串、会计簿册以及文具等,均随县府工作人员一起迁移至砚峰乡双牌村。时任浙江兰溪田赋管理处女埠征收分处主任徐肇壬知晓后,竭力向县长兼浙江兰溪田赋管理处处长徐志道建议,要求将鱼鳞坵地等土地册籍迁移甘溪乡东坞村(今黄店镇刘家行政村东坞自然村)。

徐肇壬系兰溪县雅滩乡马鞍徐家人(现兰溪市上华街道马鞍徐行政村),是土生土长的兰溪人,毕业于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先后任职过兰溪县政府土地推收处收发、赋税征收处女埠分处主任兼任女埠推收分处主任、县税务局征收课课员兼田赋股长兼城区稽征所主任、田赋粮食管理处女埠办事处主任等职,对兰溪地形地貌非常熟悉,尤其是女埠推收分处所管辖的甘溪乡,是兰溪经甘溪到建德大洋的必经之路,为古代兰溪经甘溪通往严州的官道,而东坞村位于官道边刘家村以东1.5公里的一个山坞里,村落人少山高,非常隐秘,便于转移,当时,徐肇壬将女埠征收分处转移此处办公。

对于这次鱼鳞图册的迁移,他在民国三十四年(1945)9月19日的《呈为身染疾病非经常时间医治不能工作请求辞职祈鉴赐恩准由》中有具体描述:“三十一年事变,本县鱼鳞坵地等册原决定迁移双牌,职因较熟悉本县地形,竭力向徐前处长贡献意见,迁移甘溪乡东坞村。当时各册原分设于五分处,漏夜集中赶运,现册籍勉强保全。”

兰溪鱼鳞册(部分)

正是徐肇壬的竭力建议,鱼鳞坵地等土地册籍才因没有迁移至双牌而逃过一劫,此时的双牌村,据浙江省兰溪县田赋管理处在《为呈报事变时损失情形呈请鉴核对报备查由》所述,“不图敌人诡计多端,在兰溪县城尚未沦陷前的5月27日下午,已由建德淳安寿昌等县翻山越岭、流窜四野,双牌遂在敌骑蹂躏之下,以致随带公私各物不及搬运,本处员工乃化装易服杂在难群单身后撤,所属各征收处之旧赋册串以及各项公物亦先后被毁,即有存留亦都残缺”[1]。

鱼鳞册籍迁移到甘溪乡东坞村后,由浙江兰溪田赋管理处女埠经征分处安排专人押运秘藏于甘溪乡张坞村。张坞村又名樟(章)坞、上斯,位于兰溪市西北部,现属于黄店镇朱家行政村,离黄店镇所在地10公里的山区黄贡山麓,古属十三都三图,民国时期属甘溪乡,与建德以山为界。村落中农户不多,散居在山坳中,三面环山,仅有一条小路曲曲折折通往数公里外的朱家村。一有风吹草动,村民就可以将鱼鳞册籍等转移后山隐匿在密林中。

5月27日,日军由建兰交界之塔塔岭向甘溪发起了猛烈的进攻,沿途虽然经过岭脚、坞口、朱家村等村,然而张坞村由于坞深林密,远离朱家村而未曾受到袭扰。浙江兰溪田赋管理处在《调查地籍情形及损失数量报告》中对此情形有具体记载:“查本处在事变发生前,因敌寇深入浙东,比邻县分(纷)如金华、浦江、建德、寿昌等县,均已危如累卵,甚或已告沦陷,遂与县府工作人员一同迁至离县城四十华里双牌地方办公。所有卷宗、册串、会计簿册以及文具(以及推收册籍契税凭证)等项亦于5月15、16、17等日指派忠实人员护送下,妥为存储。鱼鳞册、地籍册、坵地归户册、管业证销号簿等则寄存兰溪西乡张坞山地,其余文卷、册串、器物等随身带赴双牌应用。讵料布置未有头绪,敌人乃于是月27日四路进兵,包围兰溪县城。一由兰浦路向马涧进攻,二由金兰路向县城进攻,三由建兰交界之塔塔岭向甘溪进攻,四由建德淳安寿昌三县通衢之洋溪白沙等处向诸葛永昌等处进攻。由是兰溪全县尽在四面楚歌之中,风声鹤唳,真有八公山草木皆兵惨象。本处同人,因敌人已在四周,情势极为恶劣,不得已化装易服混在难群之中,向后撤退。所带公物与私人行李,因其不及搬运,遂至悉数沦陷。及至九月间,探知敌已退据县城,乃复派员觅定现在所住地方办公,并分赴各处查视。得悉寄存双牌之公物与私人行李,悉被焚毁,寄存张坞地方之簿册幸免于难。此为本处去夏遭遇事变之大略情形。”

28日,兰溪县城沦陷。县政府人员退入寿昌境内,30日到达安阳畈。时适逢上官司令部之邀县长亲往,经请示奉谕随25军前进。遂率队辗转到淳安港口、墈头、大同、游家等地,后相随张军长迁移衢州。6月22日,迁回县境华南乡汪山村(今属建德市),“旅行政权”告一段落。县田赋管理处也随同县政府辗转各地,多数员工均在紧急状态之下,因遣散而失去联络,或迁徙他处、或避居乡野。经过相当时间,直至民国三十二年(1943)2月始得召集部分员工在华南乡方染店村恢复办公。同年6月,县田赋管理处迁至诸葛镇漫塘村(今属建德市)。

2 再迁景宁以防意外

浙赣会战结束后,日军为了确保后方交通线,重兵“固守”兰溪,以担负区内的“讨伐、扫荡”任务。由于日军时不时下乡袭扰或偷袭,为免鱼鳞册等土地册籍发生意外,民国三十二年(1943)5月2日,兰溪县长兼田赋管理处处长徐志道召开政务会议,决定将接近敌区之各地籍员经管所有册籍设法缴回。5月4日,徐志道签发方总铠字第176号训令,令“游埠、马涧、女埠、永昌征收处查本县地处前线所有敌区及接近敌区,各地籍员经管之土地册籍暂予一律缴回各分处另行保管以策安全,除分令外,合亟令仰该主任便遵办具报,毋稍延误为要,切切此令。” 5月22日,徐志道签发兰溪县田赋管理处方总铠字第201号训令,令“各征收处案奉浙江省田赋管理处云整2941号代电以陈报,图册关系赋籍非常重要,自应善为保管。不得稍有损失。前经电饬遵照在案,现在重申前令,如有损毁或篡改,情事除因不可抗力致遭损失等外,其主管长官应负责任是项。图册原藏储在城市等应即疏散下乡。其逼近前线等并应移至后方安全区域以防意外等,因奉此令除分令外,令行仰该主任切实遵办具报为要。”于是各征收处将各地籍员经管的鱼鳞册、坵地归户册、田赋归户册、亩分统计簿、统计单等土地册籍统一缴回。

因兰溪县属于沦陷区,浙江省田赋管理处专门发函兰溪田赋粮食管理处,要求田赋重要册籍应即迁移景宁以策安全。兰溪田赋粮食管理处根据指令雇佣60名民夫将820本《鱼鳞册》、256本《地籍册》、1448本《坵地归户册》、4本《官荒地图》、4本《民荒地图》迁移至景宁县。为此,民国三十二年(1943)8月15日,兰溪田赋粮食管理处还专门向省田粮处呈报《为奉函迁移田赋重要册籍,拟具经费概算书呈请鉴核示遵由》申请特需经费。

3 回迁张坞恢复业务

民国二十二年(1943)7月1日,原先由县政府办理的县乡公粮积谷等征收征募业务并入,兰溪田赋管理处更名为兰溪田赋粮食管理处。鱼鳞册等土地册籍也在此期间迁移回兰溪,田赋土地册籍存放甘溪乡东坞村,而鱼鳞册则是继续秘藏于张坞村。此时日伪驻军盘踞县城虽未退出城郊,而地方已见安定,产业转移频繁,产权亟待保障,因此为确定产权并增加税收,8月1日,兰溪田赋粮食管理处恢复办理土地推收业务。由于受事变(浙赣会战)影响,县田赋粮食管理处及各办事处所有卷宗册串、会计簿表以及其他文具等项,均以敌来仓促未及搬运之故,致遭敌毁,以致新赋无所依据。恢复推收业务后即组织各办事处通过比对鱼鳞册、地籍册、坵地归户册、管业证销号簿重新开始筹征造册,补造完竣征收田赋册串一百四十二图十四万五千余户,补造因事变之管业证件暨新立户过户及请求除粮升课者不下二万户。

4 历经烽火完璧回归

民国二十二年(1943)11月20日,兰溪田赋粮食管理处下发方总仁字第767号训令《为令发改进办理推收办法仰遵照由》授权“储藏东坞册籍在紧要时由女埠办事处主任徐肇壬负责抢运”。战事稍缓后,兰溪田赋粮食管理处女埠办事处主任徐肇壬决定把鱼鳞册从甘溪乡张坞村迁移至甘溪乡东坞村。于是具体负责管理册籍的科员方君定遵照指令,前往甘溪乡公所会同民夫10名,于民国三十三年(1944)1月8日至章(张)坞将鱼鳞册10箱检出,由民夫运归甘溪乡东坞村,由其沿途押运并点收后照数查收妥为储藏[2]。

民国三十三年(1944)4月,侵华日军为挽救其在太平洋战场上的败局,发出了企图打通从中国东北到越南的“大陆交通线”作战命令。5月27日,发动河南会战,国民党第九战区薛岳率13个军40个师参战。日方为从侧北面牵制计划,令驻金华、兰溪、诸暨之间日军5000余众参与,敌东路由金华长山、石门、临江分三路进犯,南路由武义宣平,北路自兰溪跨兰江西上。6月8日,衢、婺、兰江水涨,浮桥中断,东西两路日军逼返汇于金华、兰溪。由于敌情危急,时任兰溪田赋粮食管理处女埠办事处主任徐肇壬考虑到鳞归两册合并储藏东坞,一遇事故易致全部损毁,亟应分开安置,以保个别安全。经请示上峰同意后决定归户册仍置东坞,继续办理过户登记,鱼鳞册由科员方君定觅定三峰乡上金村(今黄店镇大坞陈行政村上金自然村)妥善安置,以策安全。6月9日,雇挑夫将鱼鳞册共计10箱运至三峰乡上金村,分别由三峰乡第五保保队副叶成家保管四箱,第八甲、十甲、十一甲甲长各保管两箱。

民国三十四年(1945)8月15日,抗日战争胜利,8月31日兰溪县城光复,被日军蹂躏3年又3个月零3天的兰城至此遂告收复。9月,县田赋粮食管理处迁县政府内。时任县长兼田赋粮食管理处处长范文质令甘溪、白鹭、三峰乡公所及田赋粮食管理处科员方君定派员于10月10日前,将秘藏于甘溪乡东坞村等地的坵地鱼鳞等册籍押运回城区集中保管。

历经烽火,《兰溪县鱼鳞册》颠沛辗转多地,而几无损失,实属奇迹。正因为有全县上下各阶层、各方面人员为之付出的努力和牺牲,才有了目前大家所见到的,堪称中国现存最系统的古代地籍档案。

1.为呈报存章坞之鱼鳞册已于一月八日运归东坞储藏祈核备由

2.调查地籍情形及损失数量报告

3.兰溪田赋粮食管理处迁移田赋重要册籍至景宁支出经费概算书

猜你喜欢

兰溪鱼鳞管理处
畅游“水乡古镇”
兰溪模式 从“云里雾里”到“胸有成竹”
淮南管理处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系统建设
点亮回家的路——记商丘市城市照明管理处路灯维修三区队队长陈胜
为自己点赞
新时代的治水实践——福建莆田木兰溪建造“生命共同体”
遗失的鱼鳞
鱼鳞瓦(节选)
浅谈如何充分发挥高速公路管理处办公室的职能
巧去鱼鳞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