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社会动员研究

2022-03-07赵宇华于志勇

活力 2022年21期
关键词:动员中国共产党建设

赵宇华 率 婷 于志勇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葫芦岛 125105)

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风雨征程,一路赶考,不断奔赴,只为向人民交出更满意的答卷。百年奋斗路,在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使命,始终坚持以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根本宗旨,砥砺前行,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格局,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自身具备的强大的社会动员。社会动员是指“一定的国家、政党或社会团体,基于特定目标,以多种方式影响、改变社会成员的态度以达成思想共识,组织、发动社会成员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活动及过程”,是现代政党处理国家事务的领导能力,是政党必备的领导能力。回顾中国共产党社会动员的历史,其共经历了四大发展阶段。

一、中国共产党社会动员四大发展阶段

(一)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社会动员

这一时期从时间上划分应该是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到新中国成立,即1921年到1949年。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是革命政党,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社会号召力是党立足其发展目标、战略体系、施政措施所形成的思想吸引力及凝聚力,进而可以提升人民政治认同、利益认同及信仰认同。

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成立,1922年在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对于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状况进行了分析,揭示了中国“两个半”的社会性质,并且提出了党的最低纲领,即对内打倒军阀,对外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使中国完成统一并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为了完成这一目标任务,要联合全国一切革命党派,联合资产阶级民主派,建立“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会后,中国共产党即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这在共产党成立之前是不曾有过的。

由此能够看出,中国共产党能够根据当时中国的国情制定符合实际的方针政策,并且付诸行动,是一个行动的政党,并且在具体的行动中能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引领力、政治领导力和组织群众的能力。

此后的中国共产党,厚积薄发。一方面,积极应对国民党的围剿;另一方面,加强自身的建设,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使各根据地在一定程度上结束了被分割状态,重视廉政建设和司法建设,颁布了土地法令、劳动法令,注重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提高工农群众的文化水平,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使深陷苦难的中国人民看到了光明和希望。

日本侵华后,中日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在救亡图存、全民抗战的号召下,中国共产党及时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全民族同仇敌忾,奋起抗战,开始了国共第二次合作。

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的敌后战场配合国民党正面战场通力合作,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在整个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制定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反对顽固势力”的策略,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独立性,使自己成为团结全民族抗战的中坚力量,同时加强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减租减息,发展生产,重视文化建设和干部的教育,使抗日根据地成为政治民主、经济发展、政府廉洁、民主团结、革命者向往的“圣地”。

纵观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能够做到审时度势,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制定符合本政党的方针政策,革命味道十足的标语、口号,体现了党的性质、宗旨、纲领和作风,彰显了党的领导魅力与信念吸引力,以及引发广大群众跟随的感召力,是政党内在软实力的体现。

(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社会动员

1949年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领导全国人民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着种种考验,对内需要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对外需要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安全,同时还要战胜严重的经济困难,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对此,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稳健的政策措施,有条不紊地领导全国人民投入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中,以实际成绩展示了共产党社会号召力。

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顺利完成,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着手实现社会主义。在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创造了许多适合中国特点的过渡形式,在保证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拥护的情况下,进行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从创立之始就确立的奋斗目标,并且始终没有动摇过。共产党人用行动和实际成绩证明了强大的社会号召力。

为尽快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中国共产党力图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开创一个崭新的局面,号召人民兴修水利、养猪积肥和改良土壤,掀起了农业生产高潮。“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国家经济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

这一时期,社会动员形成了空前繁盛的局面,是有着深刻的现实背景和历史原因的。

首先是中国人民求强求富的强烈愿望。近代的中国一直处于落后挨打的局面,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人们把期望寄托在中国共产党人身上,寄托在新中国的领导人身上,而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和使命,以口头(口号)或书面的形式向人民发出召唤,带领人民为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完成任务,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其次是社会的整合与重构。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进行了新的社会资源的整合与重构,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制度,中央对各省各部门的管理和控制极为有效,在计划经济背景下,党依靠对意识形态具有绝对领导权的优势,对社会方方面面进行整体调控,使社会主义建设的蓝图在广大民众中展开。社会资源的整合与重构使社会动员成为一种可能,全国人民以前所未有的热情积极投入新中国的建设浪潮中,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再次是历史惯性使然。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全民族动员达到了高潮,社会动员作为一种历史惯性在一定程度上被保留下来,成为新中国社会动员的源头。

最后是国际环境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面对的国际环境是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封锁,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再一次凝聚起来,最终形成空前的社会动员局面。

(三)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社会动员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是党在长期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排除万难迎来的新的发展模式。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展开,“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出现,原有的社会动员所赖以存在的历史条件逐渐消失,……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的社会动员似乎在淡出中国社会。”究其原因有以下两点。

其一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世界局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和平和发展成为世界的主流,中国顺应世界形势,抓住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与周边国家保持正常的经济交往,按照自己的步骤和节奏,顺利实现本国的发展计划,从而开辟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其二是经济建设成为中心任务。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党郑重宣告“要把全党工作的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表明了党工作的重心的转变,由以群众运动为主导转变到以经济建设为主导,也就是说从之前以群众政治运动为主导的国内建设,逐渐转变到提高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上面,将经济建设作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中心任务。

(四)现阶段的社会动员

首先,中国现阶段社会动员的基本特征是党的领导是社会动员的组织保证。“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全党必须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提高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确保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这是历史经验,当前,面对多变的国际形势,更应该从多方布局,不断提高党的领导以应对未来发展道路上的不确定性。

其次,只有跟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相关,社会动员才能有效。“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信心,筑牢党长期执政最可靠的阶级基础和群众根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命运前途的根本力量。

虽然我国社会主要矛盾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革新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但各民族人民始终拥有共同价值追求和奋斗目标,党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强大的信念吸引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引领中国人民实现伟大梦想。要切实有效地推进伟大梦想,就必须不断挖掘双方核心价值、共同利益,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调动起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

二、中国现阶段社会动员面临的挑战

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时期,随着经济结构改革不断深化,尤其是互联网普及后,社会动员不可避免地面临新挑战。

首先,人们所奋斗的一切都同利益直接相关。邓小平指出:“不讲多劳多得,不重视物质利益,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一段时间可以,长期不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水平决定了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利益诉求,这是影响党的社会动员的一个因素。

其次,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的质量影响党的社会动员效果。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治理的重心下移,基层党组织的作用不可小觑。基层党组织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动员目标上,更多地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更好地照顾到大众利益;在动员手段上,主要通过利益引导、现代媒介、同情共振来逐步推进;在动员主体上,各部门各组织协同发展,从管制模式向现代治理模式转变。

最后,客体整合难度大。改革开放带来了深刻的社会变革,原有的利益格局被打破,人民的价值观日趋多元化、多样化,社会呈现出多元异质的状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之前以群众运动为主导的国内建设的社会条件逐渐消失。面对着“怎么样调试自身以实现升级换代”“怎样把人民重新组织起来,在实质平等的基础上使人民大众与现代国家的形势得以更新和重建”等问题,党的社会动员也迎来了新的挑战。

结 语

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是应对风险挑战的手段,也是一次次化解危机、走出困境的重要途径,无论是1998年的长江特大洪水,还是2008和2010年的抗震救灾,我国社会动员的理论和机制日臻完善,积累了弥足珍贵的历史经验,体现了“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在社会动员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但是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社会动员始终是我们党实现国家治理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在整合社会资源、凝聚社会共识、促进民众参与、增进社会团结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猜你喜欢

动员中国共产党建设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国防动员歌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音乐迪斯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