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观”视角下传统村落街巷空间的路径探析
——以呈坎村为例

2022-03-07王天成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建筑与文化 2022年2期
关键词:街巷视线村落

文/王天成 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硕士研究生

郑先友 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副教授(通讯作者)

引言

传统村落往往以街巷空间为路径,将不同的空间景象串联起来,形成了可游、可观的空间环境,在运动过程中形成了空间与时间的融合,创造了独特的空间体验。不论是西方世界以梅洛·庞蒂及霍尔为首的现象学理论家强调以身体连续运动作为感知世界的方法[1],还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流观”审美方式,都强调了主体体验的重要性,所以以“仰观俯察、远近取与”的动态观照方式,可以深层次地揭示传统村落街巷空间丰富的营造特征[2]。

1 理论概述

1.1 “流观”

“观”是中国传统哲学《周易》中所提出的认识世界、感知世界的方式。《周易》在“观物取象”中提到“观”具有流动性[3],包括不同方位的观照、不同姿势的观照,所以“观”是动态全面的感知,是联系的、运动的、有节奏的,而非绝对静止的感知,即“流观”。

霍尔也曾说人们在城市中的行为主要处于一种运动状态,他们在透视网格重叠和交叉的变化中感受生活,透视空间中不同视点的叠合形成了丰富的、全面的知觉感知与纠结的体验[4],这正是“流观”所奉行的感知方式。动态的观照方式形成了连续的空间体验,感受着空间随着透视视点的变化带来的视觉冲击,形成了丰富的蒙太奇画面,通过“流观”的感知方式,可以从观者的角度出发,营造出体验丰富的空间环境。

1.2 路径空间

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中将城市设计的五要素归纳为路径、边界、区域、节点与标志,其中路径是“是观察者习惯、偶然或潜在的移动通道”[5]。路径空间即是指串联各空间节点的通道,在建筑中包括了走廊、楼梯、坡道等线性交通空间,满足交通作用的同时,也成为观者体验空间、漫游空间的基础[6],因此在“流观”视角下路径空间的趣味性营造极为重要。文章中传统村落中的路径空间即指变化丰富的街巷空间。

2 呈坎村街巷空间概述

2.1 村落简介

呈坎村又名龙溪,始建于东汉时期,历史悠久。目前呈坎村隶属于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临近黄山风景区、岩寺镇等地,位置条件优越[7]。同时呈坎村山水环抱,坐西朝东,以八座大山环绕于村落的周围,中间为1 平方公里的盆地,同时地形内有潨川河穿行而过,山水环境丰富。

2.2 街巷空间现状

呈坎村的街巷布局呈现为三街两圳九十九巷,三条主街前街、钟英街及后街呈南北走向且平行于潨川河布局,并有多条支巷纵横交错排布,形成村落的骨架系统。从空间形态上来说,呈坎村街巷空间中曲线、直线、折线的平面形态相互组合,形成了蜿蜒曲折、宽窄不一的结构特征;其次,据实地调研,村内主要的街道的D/H 比大概在0.2~0.5之间,空间尺度连续变化;并且其空间节点丰富,交叉口、更楼、坦空间交替出现。所以呈坎村的街巷空间形态多样,形成了活力充足的空间环境。

3 “流观”下街巷空间的路径营造

穿行于街巷空间中,由于空间的形态不断变化,带来了步移景异的空间感受,下面则以“流观”的空间体验方式探析呈坎村路径空间形态的营造特征。

3.1 空间的漫游序列

空间序列是首先影响主体动态感知的重要观法,在呈坎古村落的街巷空间中,自由的布局形态使得空间不断连续变幻,形成不同的空间情境并且激发了自由连续的空间感知。空间序列中一幅幅透视画面如长轴画卷一般在人们的视线中连续展开,不断地引导着人们的运动,塑造了漫游式的运动路径与空间体验。

以永兴湖水口至环秀桥这一漫游路径序列进行分析(图1)。开敞的永兴湖水口成为路径序列的开端,空间尺度开敞宜人,转入桂花巷,空间开始收缩狭窄起来。继续往前运动,巷弄尽头交叉口节点呈现豁然开朗之意,引导人们继续前进。转入钟二街巷弄,空间收缩,形成了“一线天”的空间尺度,产生了封闭之感与向前的空间张力。继续向前,放大的交叉口节点再次出现,不同方向的路径引导了人们不断前行的探索欲望。行至钟二街尽头,路径空间方向发生转折,转向正巷,两侧高高的山墙将巷弄限定在不足一米宽的距离内,且街巷的轴线方向发生转折,产生前进的动感。继续向前,转入呈坎村的主街钟英街,两侧趋于平行的空间界面形成了前观的一点透视,前方更楼限定分隔了空间的层次,增加了人们的期待感。路径空间再次转折,进入梅家巷,此处由于空间形态的曲折变化,街巷转折空间后的画面成为远景只显露一角,暗示且引导了人们继续向前。再向前行,穿越过遮挡的转折界面,空间豁然开朗起来,成为空间的高潮,此时人们的心情得到极大舒畅。在这段路径中,漫游式的空间序列使得空间节奏在起承转合间不断变化,十分生动。

图1 路径空间的漫游序列(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3.2 空间的转折

街巷空间因为路径方向的连续转折变化,形成了动态的视线场景,产生了不断连续前进的吸引力,在连续的曲折的形态中,带来了不断暗示引导的空间动势,变化的空间形态展现了充满律动的空间生命力。

在钟二街中,由A 点向前而望,墙体的遮挡意味着转折的开始。继续向前,B 点与C 点连续的转折不断形成空间节奏的变化,继续吸引着观者向前运动。在此段落内路径的轴线方向不断转变,曲直斜的形态元素相互组合,形成了蜿蜒曲折的空间形式(图2),引人入胜,形成了连续的感知体验,顿时感觉循环往复,意犹未尽。

图2 路径空间的转折(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3.3 空间的遮挡

利用对景象的遮挡形成藏与露的关系,可以营造空间的深远及层次的丰富。在呈坎村的街巷空间中,由于路径及界面的错动转折,形成了视线的不断遮挡变化,长长街巷的一侧界面占据了绝大部分画面,透过转折处,只有狭窄的缝隙允许了部分视线的渗透,这样就产生了前方未知的空间形态,对我们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所以利用墙体及路径方向的转折,形成了遮挡的空间关系(图2),创造了以小见大的空间感受,增加了空间含蓄、蜿蜒、深邃的氛围。

3.4 纠结的路径方向

穿行于呈坎村的街巷空间中,我们时常能发现不同路径相交的空间场景。由于徽州巷路众多,街街相连,巷巷相通,形成了变化丰富的交叉口空间,成为了改变线性街巷空间节奏的节点。在交叉口空间中,由于多路径的选择方式,不同方向的多条路径动线相互交叉叠合,形成了不同方向空间维度的矛盾[8],在身体穿越空间的过程中,不论身体方位如何变化,都充满了不同方向重叠的多灭点的透视场景,在此产生了多方向的多角度的动势张力。不同路径方向的“势”在这里相交汇聚,进而带给人们心理上纠结的知觉经验与空间想象,在体验者身体运动方位的变化中,视点转换不断转换,身体-空间-运动相互交织达到了内在与外在的统一,形成了连续的视差体验,带来了丰富的境遇体验。

3.5 空间的开合

张弛有度的空间形态会增强空间氛围的感染力。身体运动于呈坎村的街巷空间中,会发现空间尺度的变化丰富,时而是狭窄的小巷,时而是放大的交叉口或坦空间,时而是稍微宽敞的街道,转过身去视线可及处又是开阔的水岸。

例如在呈坎村中,由狭窄的街巷转入水岸空间,由于尺度的变化营造出豁然开朗的境界氛围(图3)。在梅花巷与前街的交接处,狭窄的A 处形成了水平视线上不断向前延伸的透视深度,向上仰望,高大垂直的墙体限制了视线向四周的扩散,从而使得空间产生了向上的张力,形成了狭窄垂拔的尺度形态,转而向前运动至前街,B 处空间突然开敞,丰富的景色映入视野之中,扩大的空间感带来了主体心理感受的变化,极具意蕴。

图3 路径空间的开合(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3.6 空间的渗透

在街巷空间中,空间层次的渗透可以带来空间的延伸感,创造独特的意境氛围。呈坎村的钟英街,就是利用了拱门以及更楼的分隔而增强了空间层次的模糊。远观界面中连续出现的拱门或更楼分隔连续的线性空间同时又增加了层次,使得视线似隔非隔,视线在藏与露之中增加了空间透视的深度,加深了空间的深远感,带来了丰富的视觉体验,营造了趣味化的空间路径(图4)。

图4 路径空间的渗透与层次(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结语

传统村落街巷的路径空间形态连续变化,注重连续的漫游体验,其空间的营造方式是塑造独特空间氛围的重要因素,以“流观”的动态感知方式探析街巷空间,可以从体验的角度探寻其空间形态组织的本质特征,不同的变化方式不断变化着观者的视线并且影响着观者的心理情感,为人们认知传统村落的街巷空间提供了新的视角,并且其路径的营造方式也可为未来的传承发展带来一些启示。

猜你喜欢

街巷视线村落
王纬华
人间烟火,最爱隐秘的街巷美食
要去就去视线尽头的山
边走边唱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雨中的街巷
当代视线
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