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X”制度下应用型本科土建类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以《施工组织设计》课程为例

2022-03-07张景丽

智库时代 2022年8期
关键词:施工组织设计等级证书职业技能

张景丽

(郑州科技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教育部在《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1]中,鼓励职业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高校积极进行“1+X”证书制度改革。“1+X”证书制度符合“人人持证、技能社会”的智能化、技能化时代背景,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创新。以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改革基础,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改革主线,把“1+X”证书制度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体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通过各种职业技能培训,毕业后获得学历证书+职业技能证书,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职业能力。

郑州科技学院是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过程注重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加强实践能力培养、扩宽就业路径、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定位是复合型、应用型、高级技术技能人才,以应用型为办学目的,教学强调应用性,故而教学改革也应务必坚持应用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可通过项目化进行训练,让学生利用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去解决工程中实际遇到的问题,并进行课程的优化设计、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质量只有落实到课程层面才有其实际效果[2]。

一、“1+X”BIM职业技能分析

建筑信息模型(BIM)是教育部审批的“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一种。国家中等专业及以上学校在校学生和工程行业从业人员可参加考试,证书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级别。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要求考生具有通过使用各类BIM软件,创建、应用与管理适用于建设工程及设施规划、设计、施工及运维所需的三维数字模型的技术能力。职业技能等级要求按照初、中、高依次递进,高级别涵盖低级别要求[3]。BIM职业技能包含技术与管理层面,二者相互融合,以促进建设工程全寿命周期各相关方的协同工作与信息共享。“1+ X”BIM职业技能分析如图1所示。

图1 “1+X”BIM职业技能分析

BIM职业技能考评大纲是以国内BIM应用实践为前提,以国家法律法规、规范标准为前提,按照企业用人实际需求来制定的,注重对考核人员真实工作能力的考核,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这与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定位相吻合。

二、基于“1+X”的教学改革探索

建筑信息化发展的今天,土建类专业课程教学引入BIM技术,利用比赛企业提供的实验仿真平台,以赛促学,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育训结合,能有效避免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搭建校企合作育人平台,工学结合,开发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企业工程师融入高校,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高校教师融入土建行业、企业,培养复合型人才,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1+X”证书制度下,1是教育部授予的学历证书,是本位,是基础,是前提,X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补充,是拓宽,是提高。基于“1+X”的教学改革应在保证学生取得学历证书的基础上,鼓励学生通过学科竞赛、技能考试来获取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扩宽职业人才发展路径。

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应把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两者并举并重,根据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要求,将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统筹教学组织与实施,深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灵活性、适应性、应对性[4]。土建类专业应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授课过程把学历教育、职业能力与学科竞赛、毕业设计大赛、职业资格等级证书结合起来。以土建类专业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例,学历教育、职业能力与学科竞赛证书对应关系见表1所示。

表1 学历教育、职业能力与学科竞赛证书对应关系

三、基于“1+X”的《施工组织设计》教学改革

(一)传统模式下教学现状

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周期长,实践课程课时有限,学生在学校的理论知识学习较多,现场实践经验少,传统教学重视理论,轻视实践训练,理论脱离实践。理论课按固有模式进行知识讲授,学生主观能动性差;实训课因为学生缺乏施工实践经验,又没有可视化、互动式的实验仿真平台,不能深入了解现场实际情况,而学生在学习完《施工组织设计》课程后,学期末立即就要编制本课程的课程设计,对学生而言难度较大,大部分学生的实训作业只会参照原有施工组织计划生搬硬套,编制出的施工组织设计文件与实际工程有很大的差距。

(二)BIM技术融入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施工组织设计》课程应从本校“地方性”“创新型”“应用型”的办学目标出发进行教学改革。改革过程应注重培养学生“创新型”素养,提高学生“应用型”能力,顺应时代“复合型”发展需要。

1.优化课程教育标准

引BIM技术入课,研究本门课程与其他前置、后续课程及工程实践的关系,制定教学大纲时明确培养目标,仔细筛选交叉课程间重复的内容,构思如何把BIM技术及“1+X”证书制度引入课程教学,并保证在限定的学时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优化课程教学大纲、考试大纲、试验实训大纲、改善课程进度计划、设置BIM类毕业设计、修订毕业设计质量标准。

2.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

融合学校的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实践,觉察目前教研、科研领域中存在的弊端,以研促教、以研促学进行教科研创新。传授专业理论知识是学历教育的基础,而职业教育则是把基础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结合起来,通过教研、科研结合产业进行创新,挖掘新技术,新教法,建立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实现学校、企业、学生均受益,获得产、学、研互长的效果。该校《施工组织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把BIM技术引入课程教学,结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评大纲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组,重新设计基于成果导向(OBE)理论的课程教学、集中实践教学实施方案。

3.实施三教改革

深化三教改革,提高应用型本科教育适应时代、顺应社会发展的能力。高校应根据应用型本科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积极推进“双师素质”教师从“双证”(专业技术职务证书、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向“三能”(能胜任本科理论教学、能指导学生实习实训、能帮助企事业解决技术难题)的转变,制定“双师素质”教师的认证标准,切实提高“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质量[5]。高校聘请企业工程师到学校指导学生实训,派专职教师到企业挂职实践锻炼,或以校企合作形式实行校企兼职兼薪,以此来提高“双师三能”教师质量;组织教师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编写立体化教材,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课程,教材编写过程中重组课程知识结构,添加基于BIM的X证书考评大纲内容,兼顾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的传授;教师授课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训平台联系其他课程,以模块化、项目化为展现形式,以课程教学为基础,以竞赛内容为载体,以技术训练为手段,以赛促学,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施工组织设计》课程实施过程中应用OBE-CDIO工程教育理论,以施工组织设计成果为导向组织教学。在授课过程中以项目为载体来实施教学,利用BIM技术进行建模,形成一个三维立体化模型信息库;利用虚拟仿真平台模拟施工工序;利用斑马·梦龙软件编制网络进度计划,设置基本信息后,能实现甘特图、单双代号、时标网络图的一键出图;利用场地布置软件展示施工场地三维布置情况,并通过场馆漫游检查场地布置的合规性;以BIM5D集成平台为中心,在模型中添加施工过程的进度安排、合同管理、成本管控、质量控制、安全管理、施工图纸、物资供料等信息,为项目提供数据支撑,实现有效决策和高效管理。最终形成“一案、一计划、一表、一图”的一整套施工组织设计文件,便于施工过程的可视化施工、动态化管理。具体实施过程详见图2。

图2 引学科竞赛入《施工组织设计》课程体系

4.多样化考核体系

期末考核改变原有单一化的考试形式,以时代需要、岗位能力要求和职业技能考评大纲为依据,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重视学生课堂学习表现、学生学科竞赛参赛表现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多样化成绩构成;强化对完成典型工作任务能力的考核,把BIM类学科竞赛、期末考试赛、职业技能等级考核与学校期末考试相结合,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例如,分别统计获取广联达建设行业信息化应用技能认证GIAC证书中基础、熟手、能手三个级别证书学生名单,分配比例计入平时成绩;把学科竞赛成绩和工程教育测评认证平台成绩计入期末总成绩的方式。

四、结论

通过优化课程教育标准、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实施三教改革、多样化考核体系等方式进行《施工组织设计》课程教学改革,重组课程知识结构,添加基于“1+X”证书BIM考核内容,激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课证赛相结合,为企业培养复合型、应用型、高级技术技能人才。

猜你喜欢

施工组织设计等级证书职业技能
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证融通”方案研究
“1+X 证书制度”导向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究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试析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及落实方案
物流管理、老年照护等成首批证书培训试点
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与工程质量控制
施工组织设计法律应用和效益创造
职业技能大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关于举办“太阳能利用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班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