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高”建设背景下广东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2022-03-07

智库时代 2022年6期
关键词:双高广东院校

徐 萍

(汕尾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标志着职业教育进入了提质培优的新阶段。结合“双高”建设和“十四五”发展规划,分析当前“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情况,可以为推动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在“双高”建设时期,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着以专业建设为纽带服务产业升级转型、以科技创新平台为基础打造高水平教师团队的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双师素质参差不齐,专业链、产业链、人才链缺少精准对接等一系列挑战。

一、“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广东省高职院校“双高”人才流失严重,“双高”人才供给问题突出

根据中共广东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和广东省教育厅于2021年9月7日发布的《2020年广东省普通高校科技社科统计简报》,2020年广东省高校教师与科研人员总数为149795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即正高和副高教师总数为50203人,公办本科占76.68%,公办高职占4.79%,民办本科占5.72%,民办高职占0.22%,附属医院占12.59%。博士人数为42060人,其中,公办本科占76.36%,公办高职占4.85%,民办本科占5.80%,民办高职占0.23%,附属医院占12.76%。职业教育需要一流师资队伍和高层次的人才。社会传统意识观念认为职业教育就是教工人操作技术,不需要高层次人才,本科学历就足够。广东高职院校每学年有360课时,一个学期18周,两个学期36周,每周都要上10节课,高强度的教学工作量挤占了教授博士等“双高”人才的时间,限制了“双高”人才的科研热情和专业发展。大部分高职院校由以前的中职升等而成,高职院校原有的中专领导层对学校提供大量安家费和科研启动经费而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有抵触排斥情绪,学校组织人事处缺乏对“双高”人才后续培养和促进专业发展的服务。“双高”人才科研项目申报困难重重,缺乏开展科研工作的实验室硬件和软件。大部分中职升高职粗放型扩张没有配套设备,没有实验设备、实训设备,高层次人才职业生涯发展受限,本身的学术专长不能恰当发挥,“双高”人才引进后普遍存在用不好、留不住的情况。从生态学的视角审视影响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包括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科研基础、教学方法,教师因对环境变化的不耐受而导致专业理想动摇,高职院校生态系统未能对教师发展给予整体性关怀。基于生态学理论,在高职院校生态系统中应该打造开放式的生态氛围,规范高职院校教师生态群落的迁入迁出,建立良性竞争机制,促进高职院校教师协同进化,提高学校生态系统整体效应[1]。

(二)广东省高职院校科研经费投入不均衡,粤东西北高职院校教师缺乏科研成就感

高职院校的发展离不开科研经费的保障与支持。政府科研经费的投入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高职院校的发展速度。《2020年广东省普通高校科技社科统计简报》数据显示,2020年广东省高校投入的科研活动经费为251.67亿元,广东省政府投入的科研活动经费为179.25元,占广东省科研活动经费的71.23%。其中,广东省政府投入广东公办本科经费为159.22亿元,广东公办高职为3.85亿元,广东民办本科为5.84亿元,广东民办高职为0.15亿元,广东附属医院为0.20亿元。广东企事业单位投入的科研活动经费为42.82亿元,占广东省科研活动经费的17.01%。其中,广东企事业单位投入公办本科经费为36.33亿元,广东公办高职为2.25亿元,广东民办本科为0.89亿元,广东民办高职为0.06亿元,广东附属医院为3.39亿元。其他经费投入的科研活动经费为29.60亿元,占广东省科研活动经费的11.76%。其中,广东公办本科经费为23.87亿元,广东公办高职为2.38亿元,广东民办本科为1.67亿元,广东民办高职为0.29亿元,广东附属医院为 1.39亿元。

科研在教师专业能力提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科研社会服务经费是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的直接体现。科研社会服务经费包含三个指标来源,从技术服务到款额数据来看,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4741万元,位居第1位;深圳职业技术学院4336万元,位居第2位;顺德职业技术学院3317万元,位居第3位。从纵向科研经费到款额数据来看,深职院7515万元,位居第1位;深信息2342万元,位居第2位;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1331万元,位居第3位。从技术交易到款额数据来看,深信息1207万元,位居第1位;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1082万元,位居第2位;顺职院925万元,位居第3位。科研社会服务总经费方面,深职院13059万元,排名第一;深信息7585万元,排名第二;顺德职业技术学院4974万元,排名第三。科研经费较多的高职院校主要集中在国家示范院校和国家骨干院校,工科类高职院校的科研经费大幅高出文科类高职院校,更有部分偏文科的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年度科研经费还达不到100万,工科院校和文科院校差异巨大(见表1)。

表1 高职院校2020年度科研社会服务总经费排行榜[2]

同类院校中,珠三角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相比于粤东西北地区的院校,总体科研经费要充足得多,科研强校呈现明显的马太效应,强者恒强,弱者恒弱。广东的区域发展失衡一直是一大难题,粤东西北与珠三角之间的差距较大。以粤西地区为例,粤西包括湛江、茂名、阳江、云浮四个地级市,地形以山地丘陵、台地、平原为主,粤西平原不具备发达的水系航道。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的高思茵和郭正涛(2021)指出,粤西地区高职院校教师发展受地理因素和经济发展状况的双重影响,存在诸多不利因素[3]。粤东西北高职院校严重缺乏拥有高学历、高职称的“双高”教师,普通教师成为“上课机器”,时间全花在教学上,每年还要完成大量课程建设、教学改革、专业建设等任务。教学任务偏重导致没有时间钻研科研项目,又缺乏高水平的科研团队,申请省级课题、教育部课题、国自项目和国社项目难度系数特别大,粤东西北高职院校教师缺乏科研成就感。

(三)广东省高职院校双师素质参差不齐,专业链、产业链、人才链缺少精准对接

广东省2018届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统计数据显示,第一产业毕业生人数比重仅占1.01%,第二产业占比26.52%,第三产业占比72.47%。专业布点比重分别为1.52%、28.63%和69.86%。高职教育远远不能满足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人才培养与高速发展的产业结构不匹配,在数量无法满足的情况下,结构上的人才供需也极度不平衡。经济转型带来产业结构调整,产业链升级伴随着人才链升级,如何破解新兴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难题,已成为高职教育急需解决的难题。高职院校是培养企业需要的高素质劳动技能人才的基地,作为新兴专业群建设者,教师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广东高职院校双师素质参差不齐,“学院派”教师重理论、重书本知识,“企业派”教师重实操,但是不太懂教育教学方法,还在摸索如何将实操内容正确教授给学生。大部分从企业跳槽到高校的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师范教育,与专业教师相比教学效果不佳,普通话尚未达标,不太熟悉课堂教学,不具备教学基本能力,没有学过教育心理学,对高职学生的心理不太了解,班级管理、课堂管理和教学管理技能急需提高。

二、“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路径

(一)加强高职院校科技平台和一流师资队伍建设

“双高”职业院校综合实力的竞争,其本质是师资竞争。高职院校制定“双高”人才引进政策应通过多种渠道引才招聘,引进高水平学术名师、大国工匠或非遗传人等不同梯次科技创新团队,“双高”院校出钱加省市财政配套补助,校岗市管或省管方式,薪酬体系多元化,用配套专项资金、丰厚的薪酬待遇、柔性引才年薪制等吸引一流师资队伍。改革高职人事制度,选拔一批既熟悉高职教育又懂教育管理的“双高”人才,允许“双高”人才在高职院校合理流动,增加学术权力的分量。改善教师工作条件,成立教师发展中心,设置科研启动基金,为一流师资提供项目资助。开展国(境)外培训学习,设立“优秀教师留学基金”,与境外大学、跨国企业交流,通过项目合作、短期研修、访问学者、国际学术会议等方式提升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

(二)打造科技创业生态,鼓励高职院校教师为地区经济发展贡献科技智慧

科技创业给“双高”院校教师指出了一条新的出路,科研人员创业可以把成果研发出来,转化科研成果,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现阶段科技、经济“两张皮”问题较严重,因为大部分企业没有办法承接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业需要科研人员不断摸索创业规律。科技创业也是一门学问,只有2%的科学家适合自己出来创业,还有20%的科学家更适合当首席科学家,还有50%的科学家在高校做好自己的科研工作,培养学生,让学生出去创业。广州华商职业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李孟冰和梁成全(2019)建议通过设计工作室、通过系列项目的实施来提升教师的项目开发能力、社会服务能力、指导学生创业的能力等[4]。探索将创新创业教育渗透到日常教学的各个环节,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程体系当中,搭建多种多样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鼓励高职院校教师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学以致用,为地区经济发展贡献科技智慧。

(三)聚焦产业链 ,激活人才链、专业链、教育链与创新链,实现五链对接

产业是人才聚集的主要载体,产业集中度比较高的地区,相关的专业人才就会趋之若鹜,广东省从2000年开始培育发展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即汽车、现代轻工纺织、现代农业与食品、生物医药与健康、新一代电子信息、软件与信息服务、超高清视频显示、智能家电、绿色石化、先进材料。“双高”院校急需培养产业集群人才,人才培养的重担要靠高职院校教师来具体实现。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探索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紧跟产业变化,动态调整专业。高职院校可以与企业共建产业学院,推进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式分别与职业标准、生产过程、生产方式对接,共同培养人才。企业名师被邀请进高职院校双师队伍,优化教学团队结构,提升双师团队教育教学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5]。高职院校应聚焦产业链、人才链、教育链、专业链[6]、创新链“五链”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即聚焦产业链需求,推进人才链改革,调整教育链,优化专业链,打通创新链,学校供求侧与企业需求侧“五链”对接,根据学校和企业各自的利益诉求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实现产教深度融合、共同发展。

【相关链接】

汕尾职业技术学院(Shanwei Polytechnic)坐落在广东省汕尾市城区,成立于2001年,是一所由汕尾市人民政府创办,省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专科层次公办普通高等院校。

截至2020年11月,学校现有两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9.4万平方米(市政府已划拨预留发展用地28.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83万平方米。学校设有海洋工程系、机电工程系、信息工程系、经济管理系、艺术与设计系、外语外贸系、人文社科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公共课教学部等七系二部,开设专业42个。现有全日制在校生7084人,教职工457人,其中专任教师340人,副高以上66人,研究生以上学历164人。

猜你喜欢

双高广东院校
“双高”建设背景下职业院校推进“三教”改革研究
Gardening is popular in schools
同频共振四链联动,彰显“双高”院校科研担当
“双高”建设背景下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我校隆重召开“双高计划”建设启动大会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