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夯土墙在乡村景观中的设计运用
——以丹棱县幸福古村为例

2022-03-07婷,庞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古村景观设计景观

姜 婷,庞 欣

(绵阳师范学院城乡建设与规划学院,四川绵阳 621000)

0 引言

我国夯土建造历史悠久,夯土材料曾一度被使用于墙体、堡垒等的建设,其中福建客家土楼大量使用夯土墙,使中国传统夯土技术走向了顶峰,但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传统夯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总体来说,目前夯土在景观设计层面的研究较少,但是目前由于生态理念的加强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夯土的价值再次被关注,也出现了不少优秀的夯土景观建造案例.例如河南莫沟村、湘西传统村落等,这些夯土景观不仅融合当地文化元素,形成具有文化韵味的人文景观,并还原了当地流失的乡土文化,复苏土地记忆,给人归本的意境[1];秦岭国家植物园大门广场,利用经过改良的表皮夯土技术,结合自然元素和文脉意向打造了独具特色的夯土墙[2].国外对夯土景观的研究现已比较成熟,英美法等国家在生态危机的大背景下,结合本土现实情况和特征,对夯土景观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改善生土建筑力学性能和抗震性能的实验方法,出台大量夯土景观的设计标准、技术规范,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夯土景观设计建造的规范化、程序化和制度化[3].总的来说,国内外对于夯土景观设计的研究都在不断加深,目前乡村景观设计是我国“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任务之一,我们需对夯土景观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1 研究目的、意义及对象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我国的夯土技术成熟较早,最早运用于墙体、堡垒、城墙等建筑建设,鲜少有作为景观运用.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夯土墙的作用逐渐被取代,难以得到创造性开发,国外高品质案例数量有限.通过案例实践探索夯土景观新领域的开发,是提升我国乡村景观品质、传承夯土技艺、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通过对丹棱县幸福古村景观设计中夯土墙设计的研究,夯土墙与乡村景观设计相结合,拓展了夯土墙应用范围,为乡村景观设计提供新的本土元素,为乡村景观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有利于提升乡村景观质量,打造本土的、生态的、特有的美丽乡村,助力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目标.

1.2 研究对象

文章主要研究夯土墙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以丹棱县幸福古村政府停车场和道路交叉口景观中夯土墙的设计为案例,解读其中设计原则以及其指导下的夯土墙景观设计手法,进而挖掘夯土墙设计元素与乡村景观设计之间的关系.通过案例总结夯土墙在乡村景观设计运用的实践经验,为后续景观设计创造提供帮助.

1.3 夯土建筑元素研究现状

我国夯土建筑建造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形态丰富、夯土技艺纯熟,福建客家土楼则把中国传统的夯土施工技术推向了顶峰.随着城市发展的需求变化,木结构、混凝土等元素先后取代夯土建筑元素,夯土建筑元素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上个世纪80年代,受生态文明观念影响,人们重新思考符合生态环保主题的建筑元素,夯土建筑元素重新被重视.例如王澍先生主持修建了国内最大的现代夯土建筑—水岸山居;北京世园会中国馆薄壁夯土设计.现代夯土建筑元素多运用于乡土住宅建筑或室内装饰设计等相关领域,夯土元素运用于乡村景观设计较少,而乡村景观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我国乡村景观建设还存在缺乏特色、生态恶化、质量低下等方面的问题.国外对于生土建筑的研究目前已经比较成熟,但对于夯土建筑元素在美学表达和乡村景观的研究与运用较少.

1.4 研究方法

研究采用调查法、文献研究法.通过实地调研,了解案例现状,梳理景观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的运用.查找、阅读有关于乡村振兴、景观设计和夯土墙等方面的理论文献,筛选、收集、整理、全面而有深度的研究进行剖析.

2 简述

2.1 夯土墙

夯土墙是通过大力夯击泥土,将泥土压实、层层堆叠形成的墙体.夯土墙优点诸多,原料来源广,取材便利,整体形象与乡村环境融合度高,有利于保护乡村传统风貌;夯土墙倒塌拆除后又可当作土壤回填农田,也可重新利用建造房屋,加工过程能耗低、无污染,具有无可比拟的绿色环保性和可持续发展性[4].但夯土墙传统夯筑工艺简单,由于土壤颗粒热胀冷缩,墙体会出现裂纹,观赏性降低;防水性能差,雨水冲刷墙体使得土壤颗粒分离,墙体则会软化坍塌,结束夯土墙的使用寿命.夯土墙主要应用于乡土民居、公共建筑和室内装饰等相关领域,例如,王澍先生主持设计的水岸山居,其建筑主体全部采用中国土生的建筑材料,可以说是目前中国最大的现代夯土建筑群[5].泥土墙面与钢筋混凝土建造的房屋相比,软化了建筑空间,使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相协调.室内装饰使用的夯土墙多采用彩色、纹理手法,例如,北京世园会中国馆薄壁夯土墙,利用夯土的分层现象、颗粒感、色彩变化等展示出一幅夯土山水画.

2.2 乡村景观

乡村景观是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与自然土地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是国土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3].乡村景观特点可以概括为“小、拙、活、野、静”,分别代表了乡村的尺度、技艺、形态、环境、意境.乡村聚居规模较小,它所能承载的空间景观相较城市来说是小的;乡村景观是由村民们日常生产生活的行为、场所、农田以及自然环境共同构成的,打造景观的方法是低技的,故而体现出“拙”这一特点,而夯土墙技术要求低,但营造出一种高意境的空间氛围,符合集约化景观发展要求,与乡村景观特性“拙”一拍即合;“活”则是对村民劳作活动场景的抽象描绘;乡村景观人工雕琢痕迹少、野味十足,让人体验野趣;古诗“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所描绘的这一幅静谧景象,正是万千乡村的缩影,也是乡村的独特魅力.

随着城镇化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乡村景观正遭受巨大的干扰.出现了乡村景观同质化、城市化、缺乏特色、景观质量下降等一系列问题.文章将通过分析夯土墙在乡村景观设计中的表达效果与作用,探究保护乡土特色、提升乡村景观质量、实现乡村振兴的元素和策略.

3 案例分析

3.1 项目背景

幸福古村位于眉山市丹棱县顺龙乡,是四川乃至全国少有的保存相对完整的古村落之一.村子依山而建,面河而立,以苍翠的山林为基调,以民居、古道、古村、古桥为代表.村内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得映彰,呈现出“小、拙、活、野、静”的特点.

本次幸福古村特色夯土墙设计借助丹棱县“幸福谷人文旅游度假区”项目,从“原生本土,传统质朴”的自然风貌和“古迹繁多”的人文资源中提取设计思路,融合夯土墙设计营造,提升幸福古村景观质量,实现古村“活化”.

3.2 设计原则

在幸福古村乡村景观设计研究案例中,强调地域、生态、材料以及乡土文化的统一,将夯土融入现代景观设计.设计运用夯土墙作为主要元素,既融合了当地的乡土氛围,契合了古村文化内涵,又节约了建造成本,为夯土材料注入了新的生态潜力.该设计体现出以下原则:

第一,尊重原有自然人文特点原则.崔恺院士提出“本土”概念,即避免“千村一面”、顺应地域文化的解决之道.幸福古村风貌保护价值较高,在设计之前,必须对乡村的本土特色进行调查,考虑当地的地理资源、人文环境、乡土文化等凸显本地特色的元素.运用基于乡村文脉的本土设计,努力追求多维度表达,实现设计成果既充满新时代气息又凸显乡土特征,以此避免风貌隔阂.

第二,生态性、特色性原则.生态是立足的基础,特色是发展的关键.一方面,重视生态环境是当今社会的共识,人们选择到乡村是为了体验人与自然的和谐,如果设计没有做好生态方面的考虑,就会破坏区域原有的乡村景观;另一方面,作为旅游项目,必须突出自身的特色,既要符合乡土风貌,也要融入当地的自然风光和文化特色,延续乡村生态智慧.

第三,低成本设计原则.乡村景观营造应以尽量低成本的投入,遵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道路,选择对生态环境最少干扰的景观设计营建模式,使得新建夯土墙景观与周围建成环境相得益彰,为乡村带来尽量多而长远的文化与生态收益.幸福古村乡村景观设计案例中选择夯土墙作为设计的主元素,减少材料与运输成本的同时,夯土的生态效能又降低后期处理费用.

3.3 设计表达

3.3.1 停车场设计 基地面向丹顺路,背靠山体,对面是公交车停靠点与古村步行入口.停车场位置特殊,停车场的外立面是游客对古村的第一印象,且若以完全开敞的入口方式则会干扰交通,因此需要考虑停车场形态优美和实用性.案例设计结合了幸福古村现有景观打造方法与元素,利用夯土墙来完成对停车场空间的营造,使用耐候钢、古村本土的小青瓦以及本土树种(银杏树)等要素来丰富停车场空间景观(图1).

后退道路两米设置低矮夯土墙,中部镶嵌幸福古村当地特色红砂石,上铺本地小青瓦,形成冷暖颜色对比,既起到了对空间的围合作用,又自然地分隔出了车辆出入口,阻止车辆无序进出.低矮夯土墙与停车场后方栽植的银杏树形成了高低错落的视觉体验.停车场的西南部是游客视线焦点,设计布置了一面上盖耐候钢的高大夯土墙,前置“幸福古村”四个特色艺术字体.棕红耐候钢与橘黄土墙的结合,增加了景观细腻度与丰富度,给游客带来丰富的视觉体验和强烈的空间界定感.

夯土墙作为场地限定空间的元素,起到围合和约束的作用.夯土墙表面凹凸不平,光线在其上进行漫反射,使夯土墙笼罩在一片朦胧光之中,加深墙面温暖的视觉感受,增强亲和感,形成曼妙的空间[8].停车场西南部的夯土墙选用耐候钢板为顶盖,是新旧材料结合新的尝试,这种立足本土、新旧结合的选材理念,是营造乡村景观“本土新生”的关键[8].

整个停车场设计利用的夯土墙、耐候钢、红砂石等均为暖色,可以让人们心灵上产生温暖幸福感觉,增强了人们对于幸福的感知度,也与古村“幸福”内涵相呼应,给游客留下美好的初印象.

3.3.2 道路交叉口景观设计 基地处丹顺路与游客车行入口道路交叉处,现状为杂草丛生的泥土地,视觉体验差.考虑到道路交叉口不得种植高大树木、也不可设置体量过大的标志物遮挡交通视线,同时又要给游客带来明确的空间界定感,烘托古村形象,因而设置了两面低矮的夯土墙,前置纯白“幸福古村”艺术字.利用这些小品对游客加以明示,将人群引入古村之中(图2).

与停车场夯土墙不同的是,前者使用饱和度较高的暖黄色泥土夯筑,无任何特殊人工加工处理,搭配暖色文化字体;后者使用颜色饱和度较低的泥土夯筑,墙面上使用深色的泥土绘制出砖块形状,模拟古村中土砖搭建的民宅墙体肌理,突出老房子文化特点,搭配纯白艺术字,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两处夯土墙的设置,均运用古村的本土材料,与古村乡土氛围相呼应,形成与古村、与环境和谐的原生态效果.

4 思考与启示

4.1 夯土墙在乡村景观营造中发挥的作用

彰显乡村景观简约美,增添特有景观气质.夯土墙质朴简约,注重大体造型抛弃细微曲面,呈现出厚重、大气、简约的艺术效果,与繁复、华丽、飘逸形成了鲜明对比.夯土墙简洁的几何实体极具震撼力,它既是简约风格的初始之作,又是简约风格的具体样板.此外,夯土墙取材便利、工艺简单、效果“接地气”,在材质和色彩上表现出惊人的融合性,最大程度上表现出对于古村乡村景观风貌、自然环境的保护与尊重.夯土墙温润、朴素的外表特征,为古村增添独特的景观气质,保护古村浓郁的乡土气息[10].将夯土墙作为一种艺术装置,在乡村中的推广性极强,是乡村景观营造的一种新思路.

复原传统乡村风貌,传承夯土技艺.乡村发展几千年来,文人和艺术家们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不同的乡村画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文人画家将美不胜收的乡村景观浓缩、合并,固定成了几组主要物象:青山、绿树、土墙.可见,夯土墙自几千年前就已成为乡村景观的形象代表,它被人们打上了乡村景观代表的烙印.夯土技艺沿袭千载,它强烈的手工艺属性,在工业文明影响下的今天,越来越受人们青睐.文章在本土设计指导下,提取幸福古村物质文化景观符号,延续传统夯土技艺,融入现代建造技术,展现出夯土墙多样的表现形式,为乡土元素固化为乡愁文化符号提供了技术支持[9].这样的夯土墙源于本土,却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土”,而是前沿性和新时代观念的载体.传统与现代、新与旧的融合对比,复原了古诗中的乡村画面,赋予乡村景观以时间和空间的生命感.游客置身其中,既能感受到新时代的活力,也能体会到传统技艺的魅力,增加了乡村景观厚度.

助力乡村振兴,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幸福古村景观设计案例中夯土墙的设计运用是将面向自然的泥土重塑升华,融入现代技术,创造出符合幸福古村乡村景观特点、符合当下乡村振兴对乡村景观要求的特色夯土墙景观的设计成果.整个设计建造过程将幸福古村生态环保放在首位,深度挖掘幸福古村文化内涵及乡村景观特点,重地域、重生态,将传统的“土木之功”融入现代营建,创造一个风格鲜明、顺应生态智慧的幸福古村乡村空间景观,为设计介入乡村树立正确的乡土观[9]

4.2 启示

4.2.1 夯土建筑元素转译至乡村公共空间中景观形态的艺术性表达 夯土墙在几千年前就已成为乡村景观的形象代表[11].在艺术表达上,幸福古村中夯土墙的设计,打破了人们对夯土墙传统破旧、古板印象的认知.通过对古村文化的提取、设计元素的交融,现代技术的加成,展示出夯土墙潜行在时尚圈,纵横在建筑界,流行在艺术中的艺术美.将夯土这一建筑元素转译至幸福古村景观形态的艺术性表达,为传统乡村赋予更多的价值和文化内涵.

4.2.2 艺术介入乡村的思辨与尝试 设计根植于幸福古村的地域文脉和村庄记忆,对基地所处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场地环境、功能需求等一系列条件和矛盾进行综合回应.设计之初,基于自然和人文环境的产物,材质的选择不局限于对传统生土营造技术的关注,而更多地将关注点集中到基地所处具体场所的人文意义.通常这类环境特性,确定设计形式,通过塑造特色夯土墙完成中心阐释,激活乡土元素融入现代设计的艺术张力,体现乡村文脉内核,为乡村景观营造融入更多艺术性[9],这既是对夯土建造工艺的传承和发展,又为乡村景观营造找到了一个新的突破口.

5 结语

乡村景观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组织振兴、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人才振兴的前提和基础.以夯土墙为设计元素,结合幸福古村当地本土材料,打造符合当下审美又保留乡村景观原真性的景观,是自然生态、乡村文化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探索,是传统夯筑技艺与现代建造技术及材料的协调,激活了夯土材料在乡村景观营造中的生态、艺术潜力;以古今对话、新旧融合的方式传递文化情感,大幅度提升了幸福古村景观质量,为幸福古村乡村景观赋予更多文化价值与内涵,为设计介入乡村景观树立正确的乡土观,为乡村景观带来新的设计语汇与思考,促进了古村旅游业发展,推动实现古村“活化”、古村振兴.

猜你喜欢

古村景观设计景观
“可食地景”在校园景观中的应用
古村新景
古村之晨
文化,让古村焕发新活力
《景观平面图》
创意涂鸦
古村——大芦
伍丹景观设计作品
张鑫、靳政景观设计作品
蔡清景观设计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