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狱”背后的人权双标
2022-03-07刁大明
刁大明
美国海外“黑狱”再次体现了美国利用盟友的态度——立陶宛不仅要让渡主权为美国“黑狱”提供场地,帮美国钻欧洲国家法律的空子,事发后还要帮美国收拾残局。也正因如此,在“黑狱”地点的选择上,美国一般会选择自己可以控制的海外地区。一旦暴露,美国也往往提前做好了“甩锅”规划,避免影响自己的国际形象。在本次事件中,欧洲法院只能对事发地进行追责,指责当地政府没能对“黑狱”进行有效监督,放任虐囚行为發生。
美国设置“黑狱”的最初目的,是关押和审问“恐怖分子”。这些“嫌疑人”往往是美国情报机关自行认定的,既没经过法庭审判,也算不上是“战俘”。美国把他们模糊定义为“非常规战斗人员”。并把这些人关押在没有正常法律管制的“黑狱”。
美国为什么不把“黑狱”设置在本国?一方面,在美国的“反恐”宣传下,美国选民对恐怖分子都有仇恨和恐惧的情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把“黑狱”设在美国境内,无疑会引起当地选民的反感,从而影响到政客的选情。另一方面,美国不希望暴露本国国内司法体系的伪善——如果在美国国内公开设立“黑狱”,等于承认美国的司法体系是失败的、“双标”的,这将对美国的国际声誉造成巨大打击。
“黑狱”问题暴露出美国对情报界监管的欠缺。在 “国家安全”成为主要政治议题后,以中情局为核心的美国情报界为所欲为,影响力不断扩张,一些行为超越了法律框架。近年,中情局不仅积极干涉海外事务,甚至也在努力影响美国国内的政治进程。
而且,在“黑狱”问题上,美国的司法体系几乎没有起到任何监管作用。尽管最高法院曾宣布“黑狱”及其中的酷刑是违宪的,但并未提到对“黑狱”受害者的赔偿以及对施暴者的惩罚。
祖拜达的经历骇人听闻,而其他很多人可能永远都不愿意回忆,更不用说起诉美国了。事实上,如果更多人能拿起法律武器,争取自己获得赔偿的权利,一定会得到国际社会的支持。
目前,希望关闭“黑狱”的声音越来越大,但拜登政府对于何时关闭关塔那摩监狱,并未提出时间表。希望更多受害者能站出来,揭露美国的暴行,共同伸张国际正义。
事实上, “黑狱”丑闻已导致美国的国际信誉降低,以及美国盟友信任度的下降。而且,在保护国家安全方面,这些“黑狱”经常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 “黑狱”中对基本人权的侵犯,反而激化了很多人的反美情绪。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对“绝对国家安全”的追求,反而使国际社会对美国越发反感。
与此同时,全世界也再次清晰认识到,美国对人权的界定是有排他性的,是完全受美国的国家利益驱使的。在符合美国利益的情况下,美国可以对“人权”概念进行随意调整和异化。而“黑狱”正是美国这种“双重标准”下的人权观最直观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