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

2022-03-07黎忠稳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诗中有画渔舟山居

黎忠稳

教学思路

《山居秋暝》是我喜欢的一首诗歌,我觉得这首诗是对学生进行诗歌教学的典范之作。在讲授这篇课文的过程中,紧紧扣住“意象”来展开教学,确立了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研究以及合作学习的机制,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在学习中让学生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形成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最终实现育人为本,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和谐发展的素质教育目标。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体会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2.通过阅读、思考、讨论等学习过程,初步掌握诗歌鉴赏方法,形成鉴赏诗歌的能力。

3.在阅读的过程中,培养一种高洁淡雅的生活情操。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从“意向”入手,引导学生鉴赏诗歌。

2.难点: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体悟诗人高洁淡雅的生活情操。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大诗人苏轼曾经讲过这么一句话:“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摩诘指的是谁呢?

学生(全):王维。

老师:对,王维。唐代诗人王维,字摩洁。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王维是一个能诗善画的诗人,但是我们想一想:“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诗是纯粹的,画是图案的,能够把诗和画连在一起真是了不起。好,这一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王维的诗《山居秋暝》,一起去感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二、作者简介、解题

作者简介。现在我们来简单介绍一下作者。王维,字,摩诘(其实“摩诘”这两个字是有来历的,一会儿我们再讨论),20岁就中了进士,但是在仕途当中一直都不是那么顺利,遭遇了很多挫折,在经历了这些挫折以后,逐渐走向了明哲保身的道路,加上他信奉佛教,名随字摩诘,维摩诘连起来其实就是古印度一个著名的佛教居士,叫维摩诘居士,大成佛教里的一个待家菩萨。其实王维一心向佛,把自己的名和字拆开,于是王维先是隐居终南山,晚年又在一个蓝田辋村别墅,在这里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2.解题。让学生讨论《山居秋暝》中的“山居”“秋”“暝”是什么意思?让学生明确“山居”:隐居在山间;“秋”:点明季节,表示秋季;“暝”:点明时间,晚上。同时引入一个关键“意象”,寄寓了作者某种主观情思的客观事物,在诗歌中为了表达感情的需要而写到一些客观事物。

三、初步感知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好,我想让同学们自由地读几遍,这首诗在读的过程中,我们要试着读准节奏,好了,开始放开读。

1.指导朗读。五言诗歌的节拍一般可以分为“二二一”或者是“二一二”,指导学生按照节拍来朗读。

2.引导学生听录音范读,思考诗歌中写到了哪些意象。

学生明确:山、雨、月、松、泉、石頭、竹、莲、渔舟等。

3.引导学生思考意象及其意向群所寄托之意是什么?(即文章的主题指向)

学生明确: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表达了对生活的向往热爱,二是表达了归隐之意,三是寄寓一种高尚情操。

四、共谈画面

我们前面提到了“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现在同学们就从诗中找画。这首诗是五言律诗,一共有四联,大家就说说每联所写的画面或者整首诗所描绘的画面。现在同学们分四小组相互讨论一下,然后用几句话简要描绘你所找到的画面。

首联:诗人用大手笔勾画的雨后山村的自然画卷。空旷寂寥的群山在经历了一场新雨的洗礼后,夜晚悄悄地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不免有阵阵冷意。诗歌中一个“空”字,渲染出天高云淡,万物空灵之美。诗人能够有机会隐居在这样的环境中,内心肯定是愉悦的。另外,从诗人的笔下,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他对山水田园的热爱之情。

颔联:皎洁的明月从松树林缝隙间洒下轻柔的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流淌,好似一首动听的歌曲。此句内在的审美机制在于诗人将无生命的“月、松、泉、石”写活,且活得如此“脱胎换骨、点铁成金”,相依相托、血脉通连,把自然中的秋之韵味、秋之魅力观察得细致入微,表达得淋漓尽致,体悟得天人合一!

颈联:竹林的喧响声让人知道那是洗衣姑娘从河边洗衣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此联与上联合璧,动静相协、视听互动、情景交融,浣纱之女穿梭于茂林修竹之间,渔樵之男荡舟于“荷塘月色”之中,充满了一种拙美和野趣。

整体:从整体上看,此诗深得《东坡志林》中所讲的“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之趣旨。本诗从构图上看,远景是空山新雨、天气晚秋,近景的高处是明月照松、清泉流石,低处是模特儿似的浣女与渔人,末句是虚写,其意已于前三句之远近景中暗示出来。本诗作为山水田园诗歌的突出代表,彰显了王维这位山水田园诗人的山水田园情怀。

五、合作探究

同学们,我们在学习这首诗歌的过程中,还发现了哪些疑难的问题,大家觉得有疑问的都可以提出来,我们一起讨论、解决。现在我们还是分为四个小组,等一下每小组提一两个问题。

1.最后一句,为什么春天的花草都已经凋谢了,但人却还留在那里?

2.前面不是写了“空山新雨后”吗?后面怎么又写到了“莲动下渔舟”?既然是空山,为什么还有渔舟在那里,这是不是自相矛盾?

3.前面三句以景抒情,后面一句是直抒胸臆,这样写作有什么用意?

六、拓展延伸

现在请同学们假设一下,如果我们是王维,在现在的社会环境下,你们是选择隐还是不隐呢?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谈谈你的想法。

学生明确:隐与不隐皆有可说之理,设计此文重点是培养学生用思辨的方法进行评价。

七、课堂小结

在这首诗中,诗人运用生花妙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清新宁静的雨后山村图:清幽的山景,淳厚的民风,这正是他理想中的生活环境。他不忍离开这里,而回到官场上那种纷纷扰扰的生活中去,表现了诗人热爱大自然,陶醉于闲适恬淡的生活情趣。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厌恶官场,想归隐山林的强烈愿望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八、布置作业

1.根据全诗或部分诗句的意境绘一幅图。

2.有人认为王维如果生活在现代社会,他除了写诗之外,最适合的职业是从事旅游业。请你为他的旅游公司策划一份企业创意书,要求:结合王维的山水田园诗,让游客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走进自然,走进农家,找到轻松、闲适而又不乏文化品位的氛围。

教学反思

诗歌教学一直是高中教学的难点。如何让学生读懂一首诗,真可谓是要煞费苦心。本节课,笔者以意象和意境为着手,先让学生找出诗歌中山、雨、月、松、泉、石头、竹、莲、渔舟等意象,明确这些意象包含的情感态度。紧接着,以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为切入点,让学生谈意境,进一步挖掘诗人的情感态度。最后,让学生走出文本,谈谈如何看待诗人的归隐问题,达到辩证看待问题的教学目的。总之,诗歌教学一定要走进文本,善于抓住意象和意境,这样才能有效突破教学的难点和重点。

作者单位:广西防城港市上思县上思中学

猜你喜欢

诗中有画渔舟山居
从言、象、意看王维“诗中有画”
渔舟晚霞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相约台湾诗人林焕彰
山居秋暝
山居图
渔舟绕落花
绿柳系渔舟
萧萧芦风吹渔舟
富贵山居
Painting the Parad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