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情依体设支架润物方可细无声

2022-03-07叶琳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诗化百合花学情

叶琳

高中小说阅读教学,普遍存在着学生缺乏兴趣、模板化阅读、浅层次阅读等问题。这与课程标准(2017年版)“從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的要求相去甚远。要解决问题,首先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完成任务,进入文本,依照小说体式进行鉴赏,更要让学生解读出每一篇小说的苦心孤诣处。教师要设计层级任务,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获得知识与提升能力。本文就以收录于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百合花》《哦,香雪》为例,探究小说教学中的层级任务设计问题,以期达到让学生深度阅读的目标。

一、教学内容科学定,学情为基设任务

王荣生教授说:“备课备两头,一是备教材,二是备学生。”要科学地设计层级任务,首先要明确学情与教学目标。教学的起点是学情,终点是依文本而定的教学目标与内容。一方面,小说的教学内容应抓住小说的本质特征及每篇小说的苦心孤诣处。过程不能简单粗暴,不能是知识的“抛给”或者“下放”。邓彤教授认为小说的本质特征是叙述和虚构,而将叙述作为教学内容更具普遍意义。《百合花》《哦,香雪》都具有诗化的特点,笔者由此确定从叙述和诗化小说两个角度展开教学。但若直接点明《百合花》的叙述特点,将叙述的知识“抛给”学生,便沦为模板化的教学。另一方面,遵循学生主体的原则,从学情出发,抓住学生有感知又说不清的“有疑处”,进而至更深层的或未感知的内容。两篇小说需对比联读,若初始阶段就引入其他文本构成群文,指向性太过明确,学生可能仅在群文间进行异同的筛选,错失了“有疑处”。故不以任务为支架,或是任务支架的搭建不当,可能都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教师需设置2~3个任务作为支架,让学生层层深入,浸润于文本,既获得阅读的愉悦体验,又提高了阅读能力。而第一个任务的设置就为了充分了解学情,找到这“有疑处”,为下一层级任务的设计找到突破口。这两篇小说的教学任务从三要素入手,以学生提问为主,以期找到突破的关键。

任务一:阅读两篇小说,边阅读边做旁批,写下你的感受和疑惑,并填写表格。

表格的设计意图在于概括与拆解,特意将人物分成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重在引导学生思考不同人物的作用,部分学生也能依此把环境分成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情节的梳理实际上也是一种拆解。这样既能了解学生基本的阅读能力,也便于后续任务的开展,更体现层级任务的延续性。

从填表情况来看,学生对三要素掌握情况较好,教师只做点拨即可。在学生疑惑中,笔者认为《百合花》中“我”的作用、两篇小说中物象的意义、几处情节设置的独特这几个问题,可以作为下一任务设置的切入口,这是学生有感知但又不能说清的“有疑处”,也是搭建支架的关键。最终由学情、教学内容考虑选择“《百合花》中‘我’的作用”设计下一层级的任务。

二、层级任务促感知,激趣释疑深阅读

第二个任务仍需遵循学情,依照教学目标来设置。要重要的是要体现层级性,即要比第一层级更深入文本,呈阶梯式上升。但应适度,跨度小则无法有效深入,跨度大,学生可能因能力不足放弃任务甚至失去阅读兴趣。第二层级的任务要起到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解决学生疑惑,促使学生深入阅读与思考的作用。笔者从《百合花》中“我”的作用切入,步步追问,学生明确“我”是说故事的人,调动知识储备,能说出第一人称让故事更真实的作用。于此,补充叙述视角和叙述人称的知识,但学生只是理解表面,难有真切体会。接着布置任务二,让学生在任务活动中具体感知。

任务二:由四人小组合作完成以下任务。

1.假如你参与某杂志“重写经典”的活动,要求变换叙述视角,以通讯员或者新媳妇的视角来重写《百合花》的故事。

2.探讨《哦,香雪》中用全知视角讲故事的好处,能不能改用其中某个人物的有限视角来讲故事。

某组学生选择通讯员的视角并以第一人称展开叙述,先写通讯员“我”向新媳妇借被子,再写文工团女兵向新媳妇借被子,以回忆的形式插入路上的故事,接着写“我”上战场,故事随着“我”的牺牲结束。学生说,叙述者的变化使得原情节最后一部分必须舍去,这对新媳妇形象的塑造有很大影响,也无法完全揭示百合花的象征义,更影响了主旨的升华,故事讲的还是那些人,那些事,但面貌已完全不同。

任务之效已显现。学生热情高涨,具体感知到叙述视角的变化带来的诸多影响。笔者追问,通讯员视角所见与原文相比还有什么变化?在任务一对三要素拆解的基础上,学生明确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缺失,战争的正面描写增加了。腼腆害羞的通讯员视角与大胆细腻的文工团女兵视角极为不同,缺失的环境和风俗的描写,导致意境美全无,情节徐缓亦受影响;细节的丢失,使得物象的象征意味没了,更缺少了细腻感;对战争的正面描写,使文章多了一些血腥和残酷,也增加紧张感。

通过这一任务,学生体会到作者对叙述者的选择,是有意让读者看见一些,看不见一些,也感知到原文有一些普通小说没有的诗意。第二层级的任务不仅解决了学生关于叙述方面的疑惑,而且也涉及这篇小说的独特之处,这是学生阅读时没感知到的“无疑处”,也是下一层级任务的切入点。

课后,让学生用对比参照的方法思考第二个问题。学生有了阅读的愉悦感、成就感,课后的阅读积极性极高。

三、群文参照始识“类”,“类”中有“篇”见个性

第三层级的任务设置,要让学生抵达教学目标,即分析文本的独特之处。这一层级任务的设置也应体现延续性,有阶梯式的提升。学生既要具体感知文本,又要有概括抽象的能力,形成一种“由篇而类,类中有篇”的思维意识。教师提供其他文本,构成群文,对比参照,提出议题。将单篇零散的感性认识,整合提升为有序的理性特征,即由篇而类;又要在有共性的同类文章阅读中,关照每一篇的独特性,即类中有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可通过思维导图或者表格的形式,比照异同,类与篇之别,显而易见。

任务三:以《荷花淀》《百合花》《哦,香雪》为例,给“诗化小说”下定义。

由前一个任务,学生感性认识到两篇小说之美,“诗化小说”这一概念的提出水到渠成。在“诗化小说特征”这一议题的引领下,进一步深入群文中阅读,比较参照,将共性提炼形成“这一类”的特点。建议学生自行设计表格,以感知到的《百合花》诗化特征为基准,其他两篇小说参照分析,找到异同点,进而归纳出“诗化小说”的特征。

小说阅读教学,要引领高一学生走进经典,需让他们明确阅读有径可寻,这就需要教师有技巧地分层级设计任务。任务支架如春雨,于无声处润物,激起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引导他们走进文本,促使他们向文本更深处漫溯。

作者单位:福建省三明市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诗化百合花学情
新词入诗重在“诗化”
“本”性的诗化建构与文化纠结——阿来《河上柏影》简论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作业批改中如何了解学情
百合花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论西夏偈颂的诗化——以西夏文《贤智集》为例
一朵百合花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百合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