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华语特色词汇研究
2022-03-07王珊汤蕾
王珊 汤蕾
关键词 澳门;华语;特色词汇;《全球华语大词典》
中图分类号 H0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1014(2022)02-0074-12
DOI 10.19689/j.cnki.cn10-1361/h.20220206
Keywords Macao; the Chinese language; words with local characteristics; A Comprehensive Dictionary of Global Huayu
一、引 言
華语是以普通话为基础的全世界华人共同语(郭熙2012)。各个华语地区的华语称为“华语变体”,主要有:大陆普通话、台湾“国语”、港澳华语、新马印尼文莱的华语和其他华语(李宇明2017)。研究华语变体是全面认识大华语状况的基础。面向港澳地区的华语词汇研究,常比较港澳华语与内地华语的异同,研究成果丰富。但由于历史、政治、经济模式等原因,澳门与香港的特色华语词汇有所不同,也有研究分析澳门的华语特有词汇(汤志祥2008;程祥徽2018),但目前缺少基于大规模语料库系统地考察澳门华语词汇使用情况的研究。我们选取《全球华语大词典》(李宇明主编,以下简称《大词典》)中用于澳门地区的词汇,分析其来源、语音特点、构词方式和语义特征,并利用LIVAC汉语共时语料库(Linguistic Variation in Chinese Speech Communities)(以下简称LIVAC语料库)探讨澳门华语特色词汇的使用规律和发展趋势,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澳门华语词汇和澳门社会提供一个新的角度。
二、相关研究
海内外学者从多角度对华语进行了研究,讨论华语的学科定位、研究意义和研究任务等。郭熙(2006)认为华语研究是现有汉语研究的扩展,是汉语研究的一部分,还讨论了华语研究的主要任务。李宇明(2017)认为华语研究还处在初始阶段,需要协调加强海峡两岸的语言沟通、促进华语地区的语言交流和用全球视角来开展华语研究。陆俭明(2019)指出华语的标准不必严格遵循普通话的规范,而是要有一定程度的弹性容忍,确立这样的华语概念有利于凝聚华人的归属感。郭熙、刘慧、李计伟(2020)进一步指出,开展海外华语资源研究有助于中国及时了解近邻国家的舆情动态,更好地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部分,学界对不同区域华语词汇进行了分析,包括:(1)台湾海峡两岸的词汇研究(黄国营1984;朱永锴1988;苏新春2003;Wang & Wang 2018;Wang & Tang 2021);(2)港澳词汇研究(邓景滨1996;程相文1997;田小琳1997;刁晏斌2015);(3)新加坡词汇研究(周清海,萧国政1999;贾益民,许迎春2005);(4)其他地区词汇研究,如印度尼西亚(朱湘燕,黄舒萍2013)、泰国(施春宏2015)等。其中,有关澳门华语词汇的研究从语料来源上看主要有:实地搜集语料考察澳门博彩隐语(邵朝阳1999);依据澳门清代中文档案收集和分析具有澳门地方色彩的词语(黄翊2005);基于新闻语料研究澳门平面媒体使用的高频词(姚双云,黄翊2014)和字母词(袁伟2015);利用自建语料库分析澳门旅游汉语词汇(Wang & Luo 2019);从澳门地区曾使用或仍在使用的葡源借词和特有行业词语中选取87个澳门特有词语,以个案访谈的形式分析澳门特有词语的社会认知与使用走向(魏慧萍2020);小型构建澳门汉语语料库,分析近十年来澳门的词汇增长,反映出澳门词汇的变化趋势与热点新闻、澳门施政方针和民生密切相关(王珊,陈钊,张昊迪2021)。
可见,全球华语的研究日益丰富,尤其是《全球华语词典》(李宇明主编)和《大词典》等重大研究成果展示了华语词汇丰富多彩的面貌,是研究华语的宝贵资料。但是,基于《大词典》讨论澳门华语词汇的专门研究较少,且鲜有基于大规模语料库的系统分析,因此我们利用《大词典》和LIVAC语料库对澳门华语特色词汇进行探究。
三、语料选取及研究工具
2010年出版的《全球华语词典》是一部描写型华语词典,收录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10 000多条世界华语社区常见的特色词语。在此基础上,2016年出版的《大词典》收词增加到88 400多条,以更大的篇幅和更全面的信息反映世界主要华语地区的词汇情况。
LIVAC语料库是由香港城市大学邹嘉彦团队研发的语料库,主要收集和处理来自北京、上海、台湾、香港、澳门、新加坡的华语媒体语料,是研究泛华语地区语言的重要语料库。
我们选取《大词典》中的澳门华语特色词汇,从词汇来源、语音特点、构词方式和语义特征等多个角度对其基本面貌进行详细描述,并基于LIVAC语料库,研究其在华语区的使用规律和在澳门的流通趋势。
四、澳门华语特色词汇的基本面貌
本节考察《大词典》中注明“用于澳门等地”的45个澳门华语特色词,按词性分类如下。
名词(41个):白鸽票、百家乐、查屋纸、电兔、叠码仔、赌牌、赌权、发财车、坊校、狗房、狗师、蛊惑狗、光鸡、黑的、红毛泥、黄的、家团、经屋、掘头巷、马介休、泥码、前地、潜水货、牌官、人情纸、散位、沙子、沙纸契、社服、社屋、市贩会、司警、司警员、司沙、现码、行为纸、行友、溢价金、职安咭、职程、职阶
动词(3个):叠码、断缆、开投
副词(1个):嘟嘟
(一)词汇来源
为更好地了解澳门华语特色词汇的特点,下面按来源对这45个词进行分类讨论。
1.行业词(14个)
行业词大多是与博彩业相关的词,包括:
博彩(10个):白鸽票(一种彩票)、叠码(在赌场放贷)、叠码仔(赌场里的放贷人)、赌牌(经营赌场的牌照)、赌权(赌业专营权)、断缆(超出赌场规定,不能再下高额赌注)、发财车(赌场免费大巴车)、泥码(赌场里只能下注使用而不能换回现金的筹码)、牌官(赌场内负责发牌及理赔工作的人)、现码(赌场内能换回现金的筹码)
赛狗(3个):电兔(赌狗场使用的电动兔形模型)、狗房(养狗或者训练赛狗的房间)、狗师(负责赛狗的参赛、管理等事务的專职人员)
澳门博彩业历史悠久,是澳门的经济支柱,提供了大量工作岗位。澳门产业结构统计显示,2019年博彩及博彩中介业占比50.9%。博彩业调查显示,博企2019年总收益共2960亿澳门元,全职雇员58 000多名。因此,澳门华语产生了一批与博彩业相关的行业词。
另有1个旧时澳门黑社会的秘密语(陈满祥2000)。因大米形似沙子,同为粒状而得名。
行业秘密语(1个):沙子(米)。
2.粤语词(10个)
粤方言是澳门居民日常交流使用的汉语方言,故澳门华语特色词汇中有不少反映本地人生活的粤语词:
查屋纸(物业登记书面报告的俗称)、蛊惑狗(在赛狗场上被人喂过药而跑得特别快或特别慢的狗/比喻没有固定工作、经常寻衅闹事的青少年)、光鸡(白条鸡)、家团(指家庭)、潜水货(水货、走私货)、掘头巷(死胡同)、人情纸(政府根据申请人的特殊情况而个别处理的批准文件)、散位(临时的职位)、行为纸(刑事记录证明书的俗称,证明持证人有无犯罪记录)、行友(行业友人)
3.外来词(10个)
澳门华语特色词汇中的外来词,主要是借自葡萄牙语的音译或意译词,也有部分是英语借词,
包括:
葡萄牙语借词(6个):嘟嘟(通通、全部,葡tudo)、马介休(鳕鱼制作的食品,葡bacalhau)、司沙(物业税,葡sisa)、前地(大型建筑物前面的空地,葡largo)、职程(体制内工作的升职过程,葡carrir)、职阶(职位的级别,葡escalão)
英语借词(4个):百家乐(一种以扑克牌为赌具的博彩方式,英baccarat)、黑的(澳门普通出租车,车身为黑色。的,英taxi简缩音译)、黄的(澳门电召出租车,车身为黄色。的,英taxi简缩音译)、职安咭(指建筑业施工现场工作人员的职业资格证。咭,英card音译)
这些词汇类型表明,澳门华语特色词汇吸收外来词的方式符合汉语吸收外来词的规则。首先在形式上,无论外语源词是单音节还是多音节,进入澳门华语后都是双音节或三音节。其次在功能上,进入澳门华语后都与汉语的功能特点相一致,如可带量词,英语baccarat是不可数名词,“百家乐”则可带量词(例如:他玩了五把百家乐)。最后在语义上,纯粹音译的词较少,多采用音兼意译或者意译的构词方式,符合汉民族的思维方式,通俗易懂,便于流通使用。
4.缩略词(6个)
坊校(坊众学校的简称,由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开办)、开投(开始投标)、社服(社会服务)、市贩会(市贩互助会)、司警(司法警察局)、司警员(刑事司法警察)。
表2统计显示,这6个词使用“提取型”或“选取型”缩略方法,分别提取或者选取短语的部分语素来构成相应的缩略词,这些词在内地则采用全称的方法。
随着社会的变化,新词不断产生,尤其是在经济领域,如:社屋(社会房屋,由政府建造,廉价租给低收入者的房屋)、经屋(经济房屋。澳门的公屋分为社会房屋、经济房屋两类,经屋以置业的形式供收入不足以购买私人楼宇者购买)、溢价金(经济上指取得某使用权时缴纳的款项,有批地溢价金、博彩溢价金、合同溢价金等,是澳门政府主要的财政收入项目)。
6.古词今用(2个)
古词今用主要是古汉语词在当代的使用,如“红毛泥”,指来自外国的水泥。中国人根据毛发多为红色的体貌特征称外国人为“红毛”。在文献记载中,“红毛”最初可能是指葡萄牙人或荷兰人(俞正燮1980),如台湾的一处港口因荷兰人登陆驻扎活动而得名“红毛港”(吴连赏1998);也有文献记载是指英国人(Medhurst 1832)。后来,中国人将外国人统称为“红毛”,用“红毛~”来称呼来自国外的物品。随着华侨华人的移民,“红毛”一词也传到了南洋等地区,目前在新马泰地区还有红毛字(英文)、红毛文化(西洋文化)等词语。
又如“沙纸契”,指在清朝时由内地传入澳门的一种土地买卖契约,主要用一种称为沙纸的纸张来书写,也因此得名。因“沙”“纱”同音,也写成“纱纸契”。澳门立法会公开的议员质询文件显示,在葡萄牙占领澳门时期这种契约仍然存在并得到澳葡政府的认可。澳门回归后,除以前已依法确认的私人土地外,土地归特区政府所有,政府不再认可沙纸契的有效性。
表3显示,澳门华语特色词汇来源丰富,以行业词为主,其次是粤语词和外来词。
澳门华语特色词汇包括42个合成词和3个单纯词(嘟嘟、司沙、马介休)。合成词中,双音节词26个,占61.9%,都是1 + 1式,这也是汉语合成词最常用的韵律格式。三音节词16个,占38.1%,都是2 + 1式。详见表4。
澳门华语特色词汇在构词方式上符合汉语的语法规则。如表5所示,采用华语通行的构词方式,如复合词较多,特别是偏正结构的词;而且这类词的中心语素多是常用的语素,如“车、师、会”等构词能力较强的典型语素。
45个澳门华语特色词反映了澳门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特点。笔者参与编纂的《现代汉语分类词典》(苏新春2013)收集了8万多条通用程度较高的现代汉语词语,将词语按意义分类,分类层次清晰、体系严密,是比较、筛选和研究词汇的重要参考标准。本节根据该词典的9个一级语义类对这45个特色词进行标注,结果见表6。其分布有两点值得注意:(1)共覆盖6个一级语义类,说明这些词广泛反映了澳门的社会生活。(2)博彩业行业词覆盖了多达5个一级语义类(具体物、抽象事物、生物、生物活动和社会活动),说明博彩业在澳门具有广泛的影响。澳门旅游局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旅客在澳门的总消费支出3190亿澳门元,其中博彩消费2359亿澳门元,约占74%,可见博彩业是澳门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出澳门旅游的特色。
五、澳门华语特色词汇在LIVAC语料库中的使用状况
本节考察澳门华语特色词汇在LIVAC语料库中的使用情况,语料统计区间为1995~2018年。如表7所示,45个词中,LIVAC语料库中共出现了42个,未出现的3个是:蛊惑狗、牌官、人情纸。进一步考察这42个词在语料中是否使用了澳门特色词义,即《大词典》标注的“用于澳门等地”义项发现,使用的共40个,未使用的2个是嘟嘟、沙子。
“蛊惑狗、牌官、人情纸”未出现在LIVAC语料库,可分为两种情况:(1)因旧事物的发展变化而退出流通,如“蛊惑狗”的特色词义①“在赛狗场上被人喂过药而跑得特别快或特别慢的狗”,由于赛狗行业没落而退出流通;“人情纸”是澳葡政府时期政府部门根据个人特殊情况发出的批准文件,现在特区政府使用“特别许可申请表”取而代之,如交通事务局的“通行限制车辆之特别许可申请表”。(2)澳门有其他更常用的说法,特色词因使用少而未出现在语料库中,如“蛊惑狗”的特色词义②“比喻没有固定工作经常寻衅闹事的青少年”,澳门更常用的词是“飞仔、废青”等;行业词“牌官”,澳门更为常用“庄荷、荷官”等。
未使用澳门特色词义的2个葡语音译词“嘟嘟”“沙子”,都已经有了更为常见的同义替代词即“全部/通通”“米”,它们的通用性很强,出现在全部6区的語料中。而且2011人口普查统计显示,澳门只有2.4%的人能讲葡萄牙语,而有41.4%能讲普通话。可见,葡语音译词的流通受限,而通用词流通性更强。因此,澳门也与内地一样使用“全部/通通”和“米”。
下面具体考察在语料库中使用澳门特色词义的40个词的使用情况。
(一)40个使用澳门特色词义的词在LIVAC语料库中的分布
这40个词在6个地区的分布情况见表8。澳门语料中出现得最多,达38个,说明澳门华语特色词汇主要在澳门流通使用。其次,香港语料中出现24个,说明澳门特色词汇在香港也有一定的流通性。新加坡、北京、上海和台湾的语料中则出现得较少。
根据分布情况,这40个词可分为两类:(1)仅出现在一个区域的词,共15个;(2)出现在多个区域的词,共25个(见表9)。
1.仅出现在一个区域的词
这类词共15个,占37.5%。其中,只出现在澳门的共13个,又可分为6种情形:(1)查屋纸、行为纸。这两个词都是民间俗称。从语体来看,行政语体多使用“房屋买卖合同”“特殊情况证明/申请”等严谨用语,符合庄重交际场合的要求。澳门特区政府网站上标注:“物业登记书面报告(查屋纸)”“刑事纪录证明书(行为纸)”,可见澳门的行政语体也倾向使用“报告”“证明书”,再标注民间常用俗称,因此这两个词很难进入各区通用词汇。(2)坊校、市贩会。这是澳门本地学校和组织的简称,只涉及本地社会生活,难以在其他华语地区流通使用。(3)狗房、狗师、现码。这是澳门博彩行业词。例如,赛狗是澳门博彩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曾经是澳门社会生活的重要活动之一,报纸有“狗经”栏目,电视也有赛事转播。澳门统计局博彩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赛狗毛收入达3.4亿澳门元,但是2017年只有4000多万,赛狗业明显没落。而且随着2018年逸园赛狗会的关闭,有87年历史的澳门赛狗活动走到了尽头。澳门以外,目前其他地区没有合法的赛狗等博彩活动,因此这几个词仅出现在澳门语料中。(4)司沙、职安咭、职程。“司沙、职程”是葡语借词,“职安咭”是英语借词(“咭”为英语card的粤语谐音造字,“咭”“卡”为同音字),这3个词在澳门社会生活中有较强的流通性,如澳门有《建筑业职安卡制度》《公务人员职程制度》。(5)行友、开投。其他华语地区很少有粤语词“行友”表达的澳门特色词义“行业友人”的词,也没有“开投”这样的缩略简称,因此这两个词没有进入其他地区流通。(6)家团。在澳门有一定的流通性,如澳门特区政府网站上有“外地雇员家团成员之逗留的特别许可”。但是其对应的华语词“家庭”具有更强的流通性,出现在所有地区的语料中。因此“家团”很难与“家庭”竞争进入各个华语区流通。
只出现在香港的仅有2个:电兔、红毛泥。港澳两地工作生活往来密切,一些澳门特色词也会在香港流通使用。以前很多香港市民周末会到澳门赛狗,因此博彩行业词“电兔”在港澳两地都很流通。但是随着澳门社会的变化,赛狗行业没落,“电兔”逐步退出澳门的语言生活,已经不再出现在澳门语料中;而香港语料则尚未及时反映这种变化。“红毛~”类的词在发展过程中,在内地被“番~”“洋~”类词取代而不再使用,在其他地区也是如此。“红毛泥”只出现在香港,且在香港还有“洋灰”“英泥”等旧时俗称,说明古语词在香港仍有一定的生命力;而在含澳门在内的其他华语地区,“红毛泥”已被通用词“水泥”取代。
2. 出现在多个区域的词
这类词共25个,占62.5%,依据其在语料库中出现的区域,可分为5类。
第一,出现在2个地区。(1)出现在澳门、香港:叠码、叠码仔、发财车、经屋、社屋、司警、司警员、沙纸契、断缆、掘头巷。在香港出现,都是用于描述澳门的事物,其中前8个词出现于香港新闻中,直接介绍澳门现象。(2)出现在澳门、新加坡:黄的、黑的。在新加坡是直接介绍澳门事物。(3)出现在澳门、北京:马介休。在北京是直接介绍澳门特色食品。
第二,出现在3个地区。(1)出现在澳门、香港、新加坡:泥码。香港和新加坡是直接介绍澳门情况。(2)出现在澳门、香港、上海:光鸡、散位。都是粤语词,港澳两地用于描述本地事物;上海用“光鸡”描述上海本地事物,用“散位”直接介绍澳门事物。(3)出现在澳门、香港、北京:前地。港澳两地用来介绍港澳事物,北京则是直接介绍港澳事物。
第三,出现在4个地区。(1)出现在澳门、香港、新加坡、上海:潜水货、溢价金。“潜水货”,澳门、香港和新加坡使用该词描述本地事物,上海则是直接介绍港澳事物。“溢价金”,4个地区都是直接介绍澳门事物。(2)出现在澳门、香港、台湾、新加坡:职阶。都用来介绍各区本地事物。
(3)出现在澳门、香港、北京、上海:白鸽票。都是直接介绍澳门事物。
第四,出现在澳门、香港、台湾、新加坡、北京5个地区:赌权、社服。“赌权”在澳门之外的其他4区都是直接介绍澳门事物。“社服”,北京是直接介绍澳门事物,而其他4区都用于描述各区本地事物。
第五,6个地区全部出现:百家乐、赌牌。“百家乐”都用于描述各区本地事物。“赌牌”,澳门和新加坡用来描写当地博彩业赌牌,其他地区则是直接介绍澳门或新加坡的事物。
综上所述,40个使用澳门特色词义的词语的地区分布体现出如下使用特点:第一,主要出现在澳门、香港。由于两地相近的地理和粤方言背景,社会交流往来密切,从而共同使用一些具有澳门特色词义的词汇。第二,25个词出现在多地,主要是因为澳门与其他华语区之间的互动往来日益频繁,如2019年澳门十大客源市场前三位分别是内地、香港和台湾。这些词的多区使用情况可总结为3种类型。(1)直接介绍澳门特色事物,共15个:叠码、叠码仔、发财车、经屋、沙纸契、社屋、司警、司警员(港),黄的、黑的(新),马介休(京),泥码(港、新),溢价金(港、新、沪),白鸽票(港、京、沪),赌权(港、台、新、京),占60.0%。(2)混合使用,既用于直接介绍澳门事物,也用于描述当地事物,共5个:散位(沪,直接介绍;港,描述当地事物)、前地(港、京,直接介绍;港,描述当地事物)、潜水货(沪,直接介绍;港、新,描述当地事物)、社服(京,直接介绍;港、台、新,描述当地事物)、赌牌(港、台、新、京、沪,直接介绍;新,描述当地事物),占20.0%。(3)描述当地事物,共5个:断缆、掘头巷(港),光鸡(港、沪),职阶(港、台、新),百家乐(港、台、新、京、沪),占20.0%。第一类占比最大,反映出澳门华语特色词汇在多区流通模式主要是直接介绍澳门事物,说明其他华语区引入了澳门特色的事物或表达方式,体现了华语融合的趋势,也正如周清海(2020)指出的,华语的融合趋势几乎是必然的。
(二)澳门华语特色词汇在LIVAC语料库澳门语料中的词义分布
下面考察LIVAC语料库中出现的42个澳门华语特色词在澳门语料中使用的词义。根据使用的词义,可分为3类:第一类,词义不变,共37个。第二类,词义发生变化,共4个,如表10所示,其中词义①是《大词典》中注明“用于澳门等地”的特色义项。4个词的词义变化可分为两种情况:(1)断缆、狗房。语料中既有特色词义,也有其他词义。(2)嘟嘟、沙子。语料中没有出现澳门特色词义,但出现了其他词义。第三类,是在澳门语料中没有出现的词:电兔。以上情况表明,大部分澳门华语特色词的词义在澳门的流通具有稳定性,凸显澳门独特的文化标识;同时也有个别词退出澳门语言生活。这些词的发展变化是语言内部协调机制、当地交际需要和社会发展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华语研究是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各个华语变体尤其是语言中最活跃的成分词汇,是全面认识华语的基础。《大词典》收录的45个澳门华语特色词来源丰富、特点鲜明,折射出澳门的政治、经济、文化特征。我们从词汇来源、语音特点、构词方式和语义特征等方面对澳门华语特色词汇进行了分析,还考察了它们在LIVAC语料库中的分布,探究其在不同华语区的使用情况和在澳门流通的趋势:首先,从使用扩散规律上看,由于港澳有相近的地理、粤方言等背景,多数词在两地均有流通。此外,随着澳门与其他华语地区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25个使用澳门特色词义的词在其他华语区使用,其中2个词在全部6个华语区都使用,多为直接介绍澳门事物,体现出华语逐渐融合的趋势。其次,从在澳门流通的趋势上看,42个使用澳门特色词义的词中,有37个特色词义不变,说明多数澳门华语特色词汇在本地的流通具有稳定性;澳门社会的变化也反映在词汇上,有3个特色词已经退出澳门的语言生活。
澳门是一个多语社会,实施“三文四语”的语言政策,澳门华语、粤方言、葡语和英语在长期共存中相互影响,在不同时期此消彼长。回归后,澳门的语言政策规定汉语和葡语是官方语言,居民日常沟通普遍使用粤方言,在很多场合英语也通行。特色词汇的使用和流通是语言和社会发展对词语进行自然筛选的反映,处在动态发展中,澳门华语在未来的新形势下将产生何种变化值得继续关注。
参考文献
陈满祥 2000 《澳门黑社会秘密语研究》,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程相文 1997 《港澳地区的语言文化现象与汉语普通话教学》,《世界汉语教学》第2期。
程祥徽 2018 《澳门汉语特色》,载李晓琪、孙建荣、徐娟《第十一届中文教学现代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邓景滨 1996 《港澳新词语构造八法》,《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第4期。
刁晏斌 2015 《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现代汉语差异与融合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
郭 熙 2006 《论华语研究》,《语言文字应用》第2期。
郭 熙 2012 《华语研究录》,北京:商务印书馆。
郭 熙,刘 慧,李计伟 2020 《论海外华语资源的抢救性整理和保护》,《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52期。
黄国营 1984 《海外汉语与普通话》,《汉语学习》第4期。
黄 翊 2005 《清代中文档案中的澳门汉语词汇》,《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期。
贾益民,许迎春 2005 《新加坡华语特有词语补例及其与普通话词语差异分析》,《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第4期。
李宇明 2010 《全球华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
李宇明 2016 《全球华语大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
李宇明 2017 《大华语:全球华人的共同语》,《语言文字应用》第1期。
陆俭明 2019 《树立并确认“大华语”概念》,《世界华文教学》第1期。
邵朝阳 1999 《澳门博彩隐语研究》,《中国语文》第2期。
施春宏 2015 《从泰式华文的用词特征看华文小区词问题》,《语文研究》第2期。
苏新春 2003 《台湾新词语及其研究特点》,《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期。
苏新春 2013 《现代汉语分类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
汤志祥 2008 《论“港澳词语”以及“澳门特有词语”》,《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5期。
田小琳 1997 《香港词汇研究初探》,《语言文字应用》第2期。
王 珊,陈 钊,张昊迪 2021 《近十年来澳门的词汇增长》,第20届中国计算语言学大会,内蒙古大学。
魏慧萍 2020 《澳门特有词语的社会认知与使用走向》,《语言战略研究》第2期。
吴连赏 1998 《红毛港的聚落发展与社会变迁》,《环境与世界》第2期。
姚双云,黄 翊 2014 《澳门与内地新闻语篇词汇差异的计量研究》,《语言文字应用》第2期。
俞正燮 1980 《癸巳类稿》,台北:世界书局。
袁 伟 2015 《中国澳门特区中文平面媒体中字母词的规范研究》,《语言文字应用》第3期。
周清海 2020 《从全球华语的发展趋势看华语区的语言问题》,《中国语文通讯》第99期。
周清海,萧国政 1999 《新加坡华语词的词形、词义和词用选择》,《中国语文》第4期。
朱湘燕,黄舒萍 2013 《印度尼西亚苏北华语口语词汇与现代汉语词汇差异调查》,《华文教学与研究》第1期。
朱永锴 1988 《台湾小说语言析异》,《华文文学》第2期。
Medhurst, W. H. 1832. A Dictionary of the Hok-Këèn Dialect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Macao: The honorable East India Company’s Press.
Wang, S. & H. Luo. 2019. A corpus-based study of the vocabulary of Macao tourism Chinese. In H. Tao & H.-J. H. Chen (Eds.), Chinese for Specific and Professional Purposes: Theory, Pedagogical Applications, and Practices, 373–391. Singapore: Springer Nature Singapore Pte Ltd.
Wang, S. & L. Tang. 2021. Comparison of changes between Mainland China and Taiwan. In M. Liu, C. Kit & Q. Su (Eds.), Chinese Lexical Semantics, 686–710. Cham: Springer Nature Switzerland AG.
Wang, S. & X. Wang. 2018. The attention to safety issues from Mainland China and Taiwan. In J.-F. Hong, Q. Su & J.-S. Wu (Eds.), Chinese Lexical Semantics, 801–818. Cham: Springer Nature Switzerland AG.
責任编辑:魏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