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水平智能制造专业群,培育“金华智造”高端技能人才
2022-03-07吴家宏范秀芳
吴家宏 范秀芳
2021年,第三届浙江省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奖名单公布,金华市技师学院(以下简称学院)赫然在列。近年来,学院秉承“优化职业教育供给结构”的时代使命,以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为依托,重点打造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模具制造技术、数控技术等品牌优势专业,拓展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等特色新兴专业,建成金华市乃至全省同类院校规模最大、学生人数最多的现代制造专业群,培养了一大批技能水平优、职业素养强、社会认可度高的高端技能人才,为服务金华“2+4+N”现代制造业体系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技能出彩
技术“小白”变成技术能手
谈起学技术技能给人生带来的巨大变化,毕业于学院、现任机电工程系制冷空调实习指导教师的陈伟峰深有感触:“从未想到普普通通的我也可以成为佼佼者。”近年来他参加国家级、省市级技能竞赛获得荣誉8项,包括浙江省技术能手、浙江省优秀技能人才、浙江省青年岗位能手、全国优秀指导教师、全国技术能手等,还多次担任国家级、省级制冷技术赛项职业技能大赛执裁工作。
学生柳一在了解到“技师班毕业生享受本科学历同等待遇”的政策后,毅然决然选择了学院电气技术专业。在机电工程系,柳一找到了学习技术技能的乐趣。他经常一个人跟随指导教师潘曙明泡在车间琢磨图纸及加工工艺,进步惊人。他在2020年第一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综合机械与自动化项目中脱颖而出,入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队,成为全国顶尖技能“种子”。
无独有偶,学生熊志毅也是相当出色的青年选手。熊志毅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浙江省选拔赛、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浙江省选拔赛工业机械项目中荣获第一名,连续入围两届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队。据熊志毅介绍,为了支持他参赛,学院组建了10多人的教练团队,提供了一两百万元的训练设施,同时还带着他到全国各地参加各种竞赛,丰富比赛经验,提升技能水平。
像陈伟峰、柳一、熊志毅这样,就读于学院机电制造类专业的学生还有很多。从他们走进学院的第一天起,就进入技能学习的角色。在学习技术、掌握技能、参加竞赛中不断成长,待他们走出校门时已成为行业内的技术能手。近3年,学院学生获得省级以上技能竞赛奖项319人次,其中获得全国一等奖24人次;6人次入选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队,居同类学校前列。
改革创新
构建高质量发展教学体系
相比于学历教育,技能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为此,学院对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等进行大胆改革、积极创新,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在智能制造专业群中,构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通合一”“专业学习和工作实践学做合一”“能力培养和工作岗位对接合一”的三合一高质量发展教学体系。
2012年,学院数控加工技术(机床切削加工)专业被确定为国家第二批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专业,自此学院便开始推行一体化教学改革。学院把原有30余个实训室改造为学习工作站,明确各学习工作站的典型学习任务,并将现场管理、精益生产等企业元素融入学习现场,形成了基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各具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智能制造专业群创新实践基于企业新型学徒制的技师“研修模式”,增设技师研修学习工作站,让技师段学生在参与“电动液压叉吊车设计与制造”等技师研修项目中提升技能,真正实现工学结合、产教融合。
据不完全统计,金华市机电制造类企业近80%的技术骨干毕业于学院或接受过学院举办的职业技能培训。以今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为例,1/3的技术骨干出自学院。
学院“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创新”项目获金华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学院被确定为浙江省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师资培训基地。在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的带动与辐射下,学院智能制造专业群以点带面,深入推进立足专业个性与差异特色的一体化教学改革,形成各具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如模具制造技术专业的“1+1+X”人才培养模式,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多元选择、工学交替、分级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工学一体、产教融合、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等,建成了13个校外“高技能学徒工作站”,完成了46个优质研修项目,学生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获取率达到100%。得益于此,毕业生备受企业追捧,毕业生就业率为100%,初次就业平均起薪在4000元以上。
名师引领
形成教育实践新格局
2016年,学院机电工程系副主任潘曙明收到了浙江润华机电有限公司的紧急求助,希望他可以主持参与企业EWX2000汽车绞盘机的开发设计项目。历经一个月的技术研讨,该项目成功落地,为企业带来了近200万元的利润。同年,学院实施的“汽车绞盘机测绘与设计制作”项目获得第十五届全国技工院校实验实训设备类优秀成果评选一等奖。此外,潘曙明主持开发的校企合作项目“半电动液压叉吊车”,在全国第八届技工院校技术开发优秀成果评审中获得一等奖。
潘曙明只是学院智能制造专业群创新教学团队的一员。据介绍,学院有正高级教师3人,全国技术能手5人、全国青年岗位能手1人,浙江省首席技师1名、浙江省技术能手16名、新时代浙江工匠1名,还有省市名师(大师)工作室9个,建成了以各级名师、大师、正高级教师为领军,以市级及以上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等为骨干的高水平专业群教师团队。名师(大师)们为技能的传、帮、带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学生从名师(大师)身上学习了工匠精神,名师(大师)们引领带动学生钻研技能、增强本领。
每年暑假,学院组织骨干教师深入金华市重点企业进行教育实践,深入了解企业的文化和技术知识,并将企业的新工艺、新技能融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掌握适应企业需求的技能。以模具专业实习指导教师、全国技术能手胡凯俊为例,他利用晚上、周末等休息时间到浙中模具城捷成模具廠、金华市城康模具厂、金华市辰星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当学徒,向老师傅们学习车、铣、磨、设计等专业知识,一学就是3年。
此外,依托名师(大师)工作室,智能制造专业群与企业共建了“校企利益共同体”,探索“车间进入”模式和“研发进入”模式,了解企业在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打造师生服务社会平台升级版,为企业提质增效出谋划策、贡献力量。近3年,参与平台实践师生近10 000人次,解决技术难题142个,完成服务项目32项,获得专利22项。其中仅胡凯俊一人就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7项实用新型专利和1项发明专利,大大增加了企业利润。
数智平台
探索协同育人新模式
在数字经济新业态下如何扩大智能制造专业群产教融合深度,打造协同育人新增长极是摆在学院面前的新课题。2020年,金华市工业互联网平台在学院建成运行。这是学院依托“校企行”社会资源,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数智赋能”新机制的一个缩影。目前,该平台已服务十大行业,开发36个工业App,累计接入近千家企业的5000多台设备,成功预测了46次设备故障。
作為承建单位,学院不仅发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政府、企业服务的功能,还让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学院所用,从而更好地促进技工院校的产教融合和学院内涵建设。为此,学院在平台上专门定制开发了智慧实训平台和产教融合平台。
智慧实训平台是把学院实训室接入工业互联网平台,形成学院的工业互联网智慧实训平台,实现数据交互。把数据可视化,实训教师可以看到接入平台的设备状况、能耗以及学生操作设备情况,可以发现哪台设备上的学生操作存在问题,哪些设备自身存在问题,了解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情况。
产教融合平台主要分三大模块,即实习就业、培训认定和校企合作。通过这三大模块要解决6个问题:一是企业招聘,企业在平台上发布招聘信息,组织网上招聘;二是招聘就业,在校学生以及在平台上注册申请通过的学员可以上平台进行岗位应聘;三是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学院通过平台发布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计划,学员可通过平台了解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的实际情况;四是社会培训,学院通过平台发布培训计划,组织各类培训,企业也可以在平台上申请定制个性培训;五是技术服务,通过平台可帮助企业解决技术攻关问题,或通过校企合作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六是基础数据,保留产教数据,为大数据分析提供原始数据积累。
“实习就业、培训认定、校企合作,从此一键搞定。”记者了解到,金华市工业互联网平台项目建设已成为学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育人模式转型、增强学院办学活动的重要抓手,也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机会、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可能。平台使用至今,已有125家企业、47个毕业班级的2280多名学生通过平台实现招聘就业。
金华市工业互联网平台二期建设计划投入2000万元,拟打通金华市高端制造业产销研全产业链,实现科教、人社、经信、金融、统计、商务等跨领域应用,集聚产业、科研、人才、资金、物流等要素,并深化产教融合平台应用,探索出一条“校企深入合作、产教深度融合”的人才培育数字一体化之路,为金华市以及长三角地区培养更多高端智造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