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计时背诵”化解初中生语文背诵困局
2022-03-07牛长江
牛长江
摘 要:“计时背诵”,是教师为了激励学生高效背诵而采取的一种手段和策略,以背诵相同内容(一篇、一首或者几首连着一起)用时最少为获胜。“计时背诵”,首先解决了学生要不要背的问题,将学生直接从“会背”进而提升到背得好、背得准、背得快的境界。背诵的氛围一旦形成,学生就像上了发条的钟摆,想停都停不下来,这样就可以巧妙化解学生的背诵困局。
关键词:计时背诵;化解;初中生;语文背诵;困局
目前,广东初中语文中考范围内的必考古诗文数量众多,有不少古诗、古文篇幅很长,把许多背诵基本功较弱的学生都吓住了,许多学生对背诵较长的古诗文竟然束手无策。如何破解这一困局,笔者在实践中采用计时背诵的方法,收到较好的效果,具体阐述如下。
一、“计时背诵”创意的提出
有一次我听一位专家的报告,这位语文老师出身的副校长讲到自己的经历时说:语文老师总要有至少一项在学生面前能拿得出手、镇得住人的“绝活”!而这位副校长的绝活就是背诵。无论再长再难的古诗文到他这里都会乖乖就范、束手就擒。他说自己曾经在学生面前背诵诸葛亮的《出师表》,一口气背出来,只用了129秒,而且一字不错,准确无误,惊得学生目瞪口呆,佩服得五体投地。后来,他的不少学生向他发起挑战,有些学生还刷新了他的记录。
这次听报告的经历,给我很深的触动。我教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时,面对很长的篇幅,很多学生连连摇头,大叫文章太长,背不了。我当场给学生用正常的语速背诵了一次。记得那次背诵我漏掉了“岸芷汀兰,郁郁青青”八个字,就是这样一次并不算太完美的背诵,都把学生佩服得不行。等这一课翻译完的时候,我对学生说:我想挑战一下自己,看自己到底可以多长时间把《岳阳楼记》背一遍。于是,我用手机调出秒表计时功能,当场测试。这次,一口气背下来,时间定格在89秒,而且做到了一字不错!我的快速背诵获得了学生由衷的掌声。事后,许多学生说:老师,我想挑战你!我当即答应,并表示赞赏。后来真的有好几位学生挑战成功,面对这种情形,我心里暗自高兴,还有什么比学生主动挑战老师更令人欣喜的事情呢?
二、“计时背诵”的初期操作
“计时背诵”,是指教师为了激励学生进行高效语文背诵而采取的一种手段和策略,以背诵相同内容用时最少为获胜。
如果全部利用课堂时间去计时和检测,课时根本不允许。于是,我采用了以下办法。给全班分组,每个语文小组长都由语文学习能力强、背诵较快、正直公正的学生担任。每个小组长都有一张专用的登记表。組长检测组员,老师检测组长,当然,如果学生有兴趣,也可以找老师计时。
每首诗、每篇古文或者几首古诗连着一起背诵,都可以采用计时(单位:秒)的形式,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背诵的积极性。老师可以据此评出背诵大王、背诵高手、背诵能手等不同的等级或称号,学生在你争我夺的背诵中,背诵兴趣越来越浓,能力越来越强,语感越来越好,这真是“一背解千忧”的好手段!
三、“计时背诵”的升级操作
在完成“计时背诵”的初期操作以后,还要实时推进到“升级操作”——将原来的每个小组一张表转化为每个学生一张表。每张纸姓名一栏变成只有一个人的名字,但每个篇目仍然有若干个格子,这样,学生就可以将自己原有的纪录不断刷新,这道“工序”操作好了,学生们会兴致高昂,乐此不疲。如果要评比背诵奖项,则以时间最短的来计,可操作性非常强。
再进一步,“计时背诵”还可以精细化到两人或者三人一组,分组的依据是——实力相当。因为只有实力相当,才会产生竞争的冲动;如果实力悬殊,不用比已经胜负分明,那就失去了分组的价值与意义。这种小组,实力越接近越好。组再小,也一定要设立组长,他(她)是该小组的灵魂。我自己亲身经历的现状是:小组内的同学,每人拿着自己的背诵登记表,互相计时,这样公开公正,谁也做不了弊。同时,小组人数少,机动灵活,也便于利用一切零散时间背诵或者检测。
实践证明,真正有效的“计时背诵”,老师应该较少参与。如果全靠老师主导,没有老师便停顿下来,都属于不成功的实践。靠机制、靠竞争、靠良性循环自动运行的“计时背诵”才是最有效的“计时背诵”!
四、“计时背诵”的心理归因
有人会有疑问,采用“计时背诵”就可以化解初中学生语文背诵困局?回答是肯定的!
这其中有着很深的心理因由。因为,“计时背诵”的前提,一是会,二是熟。这首先就把要不要背这个选项给剔除了。学生好胜心强,你比我用时少,我比你用时还少!当学生迷上“计时背诵”时,会体验到一种无与伦比的成就之感。你快,我比你更快!就是在这种你争我夺,你追我赶的氛围中,语文背诵的浓厚氛围蔚然形成,学生以背诵为乐,以背诵为荣,以背诵为傲,背诵效果之好可以想见。
“计时背诵”看似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可言,但是从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上说——“计时背诵”正好符合了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念。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而“计时背诵”就正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背诵欲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学生在“计时背诵”中所体验到的成功的快乐,就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机械背诵变成了一种又像游戏又像探险的欢乐之旅。
五、“计时背诵”的后续配套措施
在完成了人人会背,人人能背,人人爱背,人人善背的基础工程之后,对于义务阶段有着升中考试压力的学生来说,并非大功告成、万事大吉了,还有配套的工作要做。
首先是默写,对于语文考试来说,一般都是采用写的形式,以写考背,所以,即使你背得再熟练,如果错字百出,白字连篇也无法取得高分。这就要求老师在平时重视背诵的基础上,要背默并重,背默交叠,不断操练,方得圆满。对于学生默写中出现的带有共性的错别字,要专门更正,务求零出错。
其次是理解。最好的背诵是在理解基础上的背诵,这样的背诵印象深、记得牢。对于古诗文默写中的理解性默写填空题来说,更应该做好对名句、经典句子的深入理解。这样,背是为了写和默的初衷也就实现了。我常说,学习古诗文、背诵古诗文的最高境界,应该是感觉古诗文就像是自己亲手写出来的一样,有一点出入和差错都会感觉到明显的别扭和难受。当然这种体验一定要经过长期的诵读和理解训练才可以达到的。
六、“计时背诵”的实践小结与思考
语文虽然是一门主科,但是在应试教育尚大行其道的今天,其实常常被其他学科逼到墙角而无法获得其应有的地位和尊严。如果语文老师不能创造性地找到突破口,便只能任凭其他兄弟学科把自己逼入尴尬的境地。
而“计时背诵”就是自我救赎的良方之一。“计时背诵”首先解决了学生要不要背的问题,将学生直接从“会背”进而提升到背得好、背得准、背得快的境界。背诵的氛围一旦形成,学生就像上了发条的钟摆,想停都停不下来。靠着这种惯性,学生花在语文上的时间自然就多了,对语文的兴趣自然也就浓厚了。
促进“计时背诵”工作持续开展下去,还有一招杀手锏!那就是利用现在的网络科技,定期将学生“计时背诵”的结果公布在家长群中,让差的学生不好意思落后,主动赶先进;让懒惰孩子的家长脸上“挂不住”,主动在家里过问、督促学生的背诵情况。有了家长背后的无形推手,一定会将语文的“计时背诵”推向一个全新的境地。
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与实验,我感觉收到了超出预期的效果。原来讨厌背、畏惧背、不想背变成了喜欢背、不怕背、超想背。学生拿着自己的“计时背诵”登记表,就好像拿着自己的脸面与荣誉。虽然是小小、薄薄的一张纸,却是自己刻苦学习、勤奋背诵的记录与见证。也许,有些数字还成为了自己班级短期内无人企及或者刷新的里程碑。
这个做法后来被别的语文老师、别的班级所仿效,也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参考文献:
[1](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2](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