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语境下甘肃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的不足与路径创新
2022-03-06李正元王秋庆
李正元 王秋庆
(1.天水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甘肃 天水 741001;2.兰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 甘肃 兰州 730000)
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高校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主阵地,承担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研究宣传和人才培养的特殊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甘肃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得到快速发展,截至目前,全省49所高校已建立马克思主义学院45所,涵盖了高校的91.84%;本科高校全部建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覆盖面高出西部本科高校25.25个百分点[1];建立的45所马克思主义学院中有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1所,省级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18所(其中13所为培育);有2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有3个全国一流专业,2门全国一流课程;在全国较早建立起省级马克思主义学院联盟,建有一批国省级教学科研平台;在全国学术界活跃着一批拥有较高学术造诣和影响力的专家学者;承担了一批教学科研重大重点项目,取得了一批优秀科研成果,培养了一大批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的优秀人才,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推动思政课立德树人,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研究宣传、人才培养作出了重大贡献。
对照中央要求和《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19年本)》(以下简称《建设标准》),相比全国发展,甘肃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还存在不少短板弱项,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甘肃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本文在梳理分析甘肃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状况及不足的基础上,提出若干发展思路,以期进一步推进甘肃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能更好更快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一、甘肃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状况的比较分析
结合教育部颁布的《建设标准》和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运行现状,从体现马克思主义学院核心竞争力、反映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现状、可进行比较、易于收集数据的原则出发,以人才队伍、学科建设、科学研究、课程教材、平台建设、办学条件为一级指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设立27个子项为二级指标,通过与全国31个省(区、市)平均值和西部12个省(区、市)平均值两个维度进行比较①,分析甘肃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存在的优势和不足。
(一)人才队伍方面。人才是第一资源,也是体现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人才队伍是甘肃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存在的明显短板。2020年全国高校专任教师博士占比为27.99%,西部为21.73%,甘肃为20.07%,而甘肃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博士占比为19%左右,不仅低于全国和西部高校博士占比,还低于全省高校博士占比。从表1《人才队伍主要比较指标统计数据》来看,6项指标中A1、A2两项甘肃均为0,不仅低于全国,也低于西部平均值;有4项A3、A4、A5、A6虽高于西部平均值但低于全国平均值。同时,教师队伍新补充人员较多。近几年各校按照1:350的标准严格落实教师队伍配备要求,新进入思政课教师队伍的人员不断增加,占到总量的20%左右,而新补充人员有的刚刚从学校毕业,有的是其他学科和管理干部转入的,大多缺少思政课的专门熏陶和培养锻炼,急需培训提高。可见,高层次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缺乏是甘肃省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存在的明显短板,也成为甘肃省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的瓶颈问题。
表1 人才队伍主要比较指标统计数据
(二)学科建设方面。学科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重要核心竞争力,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位点建设和学院的综合实力,不仅对思政课的质量提升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也对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的发展起到重要引领作用。在这方面,甘肃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整体竞争力相比全国和东部高校也存在明显不足。从表2《学科建设主要比较指标统计数据》来看,6项指标中,B1、B2、B6三项指标甘肃高校均没有获得。B3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获得B+,位次在10%~20%,西北师范大学获得 B-,位次在 30%~40%。B3、B4、B5三项高于西部平均但低于全国平均值。可见,甘肃省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科建设虽有一定实力,但从全国来看竞争力较弱,高质量发展受到一定制约。
表2 学科建设主要比较指标统计数据
(三)科学研究方面。科学研究是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重要职能之一,也代表了马克思主义学院整体的创新能力、发展能力,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思政课教学的支撑能力,而获得社科奖的情况、获批基金项目的情况是考察马克思主义学院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指标。从表3《科学研究指标统计数据》来看,有一项C5不仅低于全国也低于西部平均值;有一项C3高于西部平均,与全国平均持平,这是27个指标中唯一与全国平均数持平的项目;其他三项,C1、C2、C4甘肃获得情况低于全国平均,高于西部平均。甘肃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高层次人才缺乏,团队薄弱,科研竞争力较弱,对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深入研究不够,相应高水平、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教学成果就比较少。
表3 科学研究比较指标统计数据
(四)课程教材方面。教育教学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重要职能,思政课是铸魂育人的关键课程。一流本科课程、一流专业和教学成果奖、参与教学比赛活动和教材建设某种程度代表了一个区域一所学校教育教学的实力和水平。从表4《课程教材比较指标统计数据》来看,D3、D4、D5三项甘肃高校均为0,不仅低于全国平均也低于西部高校平均;“D2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包括三批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和思政教育专业)”获得3个,不仅高于西部平均也高于全国平均,是27个指标中高于全国平均值的3个指标之一;D1高于西部平均低于全国平均。甘肃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整体实力的不足使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思政课内涵发展、质量提升受到一定程度影响。甘肃高校和西部高校与东部高校在获奖数量、层次方面的差异,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全国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水平梯度,也反映出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对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教师成长的影响。
表4 课程教材比较指标统计数据
(五)平台建设方面。建设各类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平台和机构是集聚资源、凝聚团队、凝练方向,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举措,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全国学术界的影响力和学术地位,目前主要有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培训基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教材研发基地、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等。从表5《平台建设比较指标统计数据》来看,5个比较指标中E1、E2、E3这三项指标甘肃均有获得,设立在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高于西部各省平均值,其中E1、E3还高于全国平均值,但E4、E5差距较大,甘肃和西部均没有。
表5 平台建设比较指标统计数据
(六)办学条件方面。办学条件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因素。由于东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办学环境的不同和办学层次的差异,使得东部高校和西部高校、西部部属高校和地方高校在经费投入和硬件建设上产生较大反差。“2018年东部地区高校校均办学经费为11.07亿元,中部地区高校为7.26亿元,西部地区高校为6.74亿元;2018年东部地区高校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为2.29万元,中部地区高校为1.40万元,西部地区高校为1.38万元……”[3]甘肃处于经济不发达地区,高校总体条件要弱于东部高校,在全省49所高校中,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只有14所高校达标,生均学生宿舍面积只有28所高校达标,生均占地面积只有22所高校达标[4]。据了解,甘肃部分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也尚未落实思政课教师津贴,办学条件、经费投入、办公条件等相比东部地区高校普遍较差。
综上所述,从可统计各项指标来看,甘肃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虽存在高层次人才缺乏、投入不足、学科建设薄弱等短板弱项,但在西部地区还是具有一定竞争力的。27项指标中,甘肃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高于和等于全国平均的共4项,占14.82%;低于全国平均但高于和等于西部平均的有12项,占44.44%。这两项共16项,占59.26%。低于西部平均值的有11项,占40.74%。由此可见甘肃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西部地区还是具有一定优势和竞争力的。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尤其是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在甘肃省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引领示范和支撑作用。在27项指标中甘肃省内高校唯有兰州大学获得的有6项,与其他高校共同获得的有9项,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作用显而易见。当然27个比较指标显然不能全面反映甘肃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发展状况,但无论怎样,这从一个视角和侧面反映了甘肃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不足。
二、推进甘肃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路径创新
当前我国已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正意气风发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以“马院姓马”“在马言马”为宗旨的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应紧跟时代步伐,立足时代潮头,扎根陇原大地,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笃定目标定位,坚守发展定力,在高质量发展大势中努力自身内涵式发展。
(一)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内涵式发展路径创新
2021年9月印发的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指出,“扎实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内涵式发展”。2019年教育部印发的《建设标准》提出,“进一步建好建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目前甘肃49所高校已建立马克思主义学院45家,有4所高校建立有独立建制的思政课教研部,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平均数量远超全国平均(甘肃高校已建立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占高校的91.84%,2020年全国共有高校2738所,2021年教育部公布全国高校已建马克思主义学院1400余所),发展重点应该转到以内涵为主的高质量发展模式上来。这不仅是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顺应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落实中央精神,履行好马克思主义学院初心使命,建强建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职责所在。甘肃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虽具有区域和局部优势,但总体实力较弱、竞争力不强,根本原因就在于内涵不足、质量不高、优质资源稀缺。因而,着力推进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是甘肃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根本出路,也是迫在眉睫之事。推进甘肃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一是要以质量为重。核心竞争力的本质是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本质也是高质量。推进内涵式发展必须始终把质量作为重中之重,作为办学治院的核心贯穿于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始终,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引领作用,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着力打造高素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上下功夫、做文章。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重要特征之一就在于高质量的产出、高水平的贡献、高质量的发展。二是要协调推进。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的发展绝不是质量单兵独进,高质量发展还必须要求结构、效益、质量、规模、公平和层次保持协调发展,处理好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师和学生、教学与科研、学科与专业、质量和数量的关系[5]。协调推进才能保持马克思主义学院可持续的良性发展。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要积极探讨最优化的关系,在结构优化、要素融洽中协调推进高质量发展。三是要协同发展。协同推进学科、科研、课程、教材建设和人才培养是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甘肃部分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竞争力不强的原因除了学院建立时间短、积累积淀少、办学层次低等历史原因外,也有对学科建设重视不够、科研方向凝练不足、教师学科归属不清等原因,系统性谋划不足,协同性推进不强。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必须一体推进学科体系、教材体系、课程体系、育人体系的相协调、相协同发展。四是要突出特色。甘肃地域辽阔,区域之间、学校之间、马克思主义学院之间情况各异,在落实中央精神和《建设标准》统一要求的前提下,要因校因地制宜,走特色发展之路,鼓励各校在落实的途径办法上、在思政课教学方式方法上、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措施路径上勇于创新,高质量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
(二)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才队伍建设路径创新
办好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关键在教师。高层次人才缺乏、整体竞争力不强是甘肃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存在的普遍短板,也是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突破口,必须千方百计抓好。一是要着力提高现有教师队伍的素质和能力。近几年,通过落实《建设标准》,除个别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外都配齐了思政课教师,但数量的增加并不意味着质量的提升。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应在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同时,把重点放在现有教师队伍能力的提高上,无论何时,自身教师队伍始终是发展的主体。要统筹谋划,通过支持老师们攻读学位、到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进修访学、与“双一流高校”结对、“一对一”传帮带、设立支持项目、参加培训等多种方式尽快提高教师队伍整体能力,着力打造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二是建议设立“甘肃高校思政课教师博士专项计划”,每年从博士招生计划中拿出一定名额,以委培形式签订协议,毕业后到省内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工作。三是支持高校通过柔性引进方式引进一批优秀教师,尤其是领军人才。建议设立“思政课‘飞天学者’专项”,在马克思主义学院设立“学术院长”或“首席专家”岗位,采取柔性引进方式招引高端领军人才。四是与东部地区高校合作,选拔东中部地区已退休高层次教师到甘肃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工作。东中部地区高校已退休思政课老师大部分都长期从事思政课教学科研工作,理想信念坚定、教学经验丰富、富有思政情怀,经过一定的程序择优选拔到甘肃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从事思政课教学科研工作,无疑是一支很好的力量。五是扩大思政课教师队伍来源。各级党校、社科院和研究机构,都有一批优秀的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的专家学者,打通壁垒,经过一定程序、组织批准,把他们吸收进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不仅可以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还可以促进思政教师队伍多元结构的优化,有利于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科建设的路径创新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基础理论工作,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承担任务,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重要的学理支撑,为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人才搭建学科平台。”[6]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第一,必须坚持学科发展正确方向和科学定位。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既具有学术属性,又具有意识形态属性,是科学性和政治性相统一的学科,必须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正确方向和科学定位。积极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对马克思主义宣传、研究、阐释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发挥其对其他学科的引领作用。第二,高校尤其是近年升本的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们要进一步明确学科归属,明确自己所属马克思主义理论二级学科,凝练与二级学科相对应的科学研究方向,建立健全教研室和研究所协同发展的基层教学科研组织,凝聚科研方向,凝聚科研和教学团队,发挥集约集群效应。第三,要坚持问题导向,针对甘肃发展中的各类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包括学生中出现的各类思想问题及时释疑解惑、开展研究,深化对课程和育人的支撑,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新形势新要求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也提出了新的任务:“一是如何更好地以科研支撑思政课的教学,让马克思主义理论更有说服力,让学生更有获得感。二是如何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回答新时代提出的新问题,解答时代之问。三是如何进一步推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推进21世纪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焕发出更加强大的生机活力。”[7]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要紧紧围绕新形势新任务这些时代命题开展科学研究。第四,要下功夫抓学科建设。学科是“龙头”是“牵引”,也是“平台”,学科发展起来了,科学研究强起来了,就会提高支撑引领教学和人才培养的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的能力。第五,建立对口帮扶机制。积极与教育部沟通,争取甘肃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分期分批都能有一所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势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一对一对口支援,在甘肃省内选择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帮扶相对薄弱的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第六,建立区域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联盟和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联盟,推进区域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也推进区域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协同发展。
(四)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发展的路径创新
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必须始终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放在核心位置。第一,要不断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思政课是一门融合理论性、学术性、实践性为一体,具有基础性、交叉性、综合性等特点的高校学生必修公共课程,它既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公共课程,也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专业课程,更不同于一般教学样态中的实践课程,而是包含专业教育、知识教育、理论教育、信仰教育等内容为一体的综合性的铸魂育人课程。”[8]学习宣传研究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根本任务,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及时吸收进教材课程,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需要,更是思政课和马克思主义学院使命所在。第二,要持之以恒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深入研究阐释其重大意义、科学体系、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深入研究阐释这一思想的原创性、历史性、世界性贡献,始终用党的最新科学理论铸魂育人、启智润心。第三,下功夫推进思政课创优提质。紧紧围绕思政课教育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和效果质量提升,在教学方法上、教学内容上、教学手段上、教学实践上、教学督导和管理上推陈出新,创特色、出亮点。推进“数字马院”建设,深化线上线下教学,利用新媒体等手段丰富教学方式课程内涵,加大优质资源共享力度,推进思政课共建共享。第四,坚持系统观念,一体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教材体系、学术体系、教学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真正落实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科、课程三个重点建设,优先发展、优先支持,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建强建优。
(五)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落地落实的路径创新
一是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定位。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指出:“马克思主义学院是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主渠道”,“着力打造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研究宣传和人才培养的坚强阵地”。马克思主义学院要旗帜鲜明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政治属性、鲜明导向和办学原则,紧紧围绕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研究阐释马克思主义来展开、落实“重点学院”“重点学科”“重点课程”建设要求,明确目标定位,厘清发展思路,制定具体措施,推进高质量发展。二是着力落实好《建设标准》。《建设标准》从“组织领导与管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社会服务与社会影响”“党的建设与思政工作”5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57个三级指标,对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进行了详细的制度安排和设计。这个标准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遵循和考核依据,也是推动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应紧密结合甘肃和学校实际贯彻落实好《建设标准》。三是细化评估督导。实施评估督导是促进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有效措施。要根据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普通马克思主义学院,依据不同《建设标准》,细化指标,进行分层分类评估,既推进不同层次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各自层次和类型中找准定位、着力发展,又可以在评估督导中发现典型、复制经验,还可以指导督导,推进发现问题的整改,促进甘肃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各自的定位中快速成长。四是出台相关建设文件。建议组织专家学者,对甘肃全省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进行一次深度调研,摸清情况,掌握状况,以问题导向、目标导向、落实导向为牵引,根据中央要求和《建设标准》,制定“推进甘肃省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意见”,系统谋划甘肃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拟定具体政策和措施,指导甘肃省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五是加大投入力度。设立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专项基金,着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才队伍、学科专业和教材建设,改善马克思主义学院基本办学条件,更好保障马克思主义学院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三、结语
建优建强甘肃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对甘肃高校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宣传和研究阐释,推动“三个平台”内涵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高质量发展语境下甘肃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国家在政策制定和资源的布局上应充分考虑西部与甘肃实际和阶段性发展特征,通过对口支援等不同途径和形式支持西部高校包括甘肃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实现内涵式发展;另一方面,甘肃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也要坚定信心决心,针对发展中的短板和弱项,立足陇原大地,走特色发展、内涵发展之路,下功夫提高办学实力和水平,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注释:
①有关东中西部的划分,依据1997年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进行的划分,其中西部包括甘肃、陕西、宁夏、青海、新疆、内蒙古、重庆、四川、云南、贵州、西藏、广西12省(区、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