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长笛艺术的现状和发展新趋势

2022-03-06□曹

艺术家 2022年12期
关键词:长笛音乐作品创作

□曹 婧

在西方的管弦乐器中,长笛代表性较强,它的演奏方式比较独特,审美特征也十分明显。长笛是清朝末期传入我国的,迄今为止,已经传承近百年。在这百年传承发展过程中,很多优秀的长笛艺术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老一辈的贺绿汀,新一代的韩国良等。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长笛作品中也逐渐出现了一些新元素和新趋势。本文在此基础上,对我国长笛音乐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阐释了当前长笛音乐发展的特征和现状,对当前时代发展大背景下的长笛创作新趋势展开了全面分析。

长笛是一种婉转悠扬的室内高音旋律乐器,深受国内外人们喜爱。随着时代发展,音乐教育受到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各种与乐器相关的教学日益增加,关注和学习长笛的人数日益增加,大批的专业表演乐团和经验丰富的创作人员层出不穷,因此,我国长笛音乐取得了飞速发展。我国新时期的长笛作品已经开始慢慢显现出新气象、新趋势,而就此展开研究,能够更好地对长笛音乐作品创作规律进行分析,推动我国长笛音乐的发展进程,为长笛音乐向新阶段迈进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一、我国长笛艺术的发展历程

长笛音乐在我国最早期的教学和演奏颇有苏联和东欧的影子。我国最早的长笛名家,如陈凝芳、林克铭、于继学、朱同德和王永新等,他们最开始都在捷克斯洛伐克的长笛演奏家鲍莱克任教的上海音乐学院接受过鲍莱克的长笛教学,而且这一时期涌现的一些长笛演奏名家,也与苏联、东欧息息相关。其中,以长笛演奏者李学全先生的经历最为突出。20 世纪50 年代,李学全先生在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进行短期学习,后来又在德国长笛演奏家吕塞梅耶尔门下长期进修学习。1956 年,李学全先生进入我国中央乐团,并且担任了近40 年的长笛首席,无论他的艺术水准还是其长笛音乐教学,在业内都是赫赫有名的。80 年代之后,很多国外的长笛大师来到我国讲学,其中,对我国长笛音乐影响最大的是法国长笛学派。法国长笛泰斗郎帕尔、长笛演奏家阿兰马利翁是20 世纪公认的世界级长笛演奏名家,他们也在这一时期来到中国中央音乐学院讲学,也正是这次讲学,让我国早期的长笛艺术家们接触到了法国长笛学派。由此开始,国际通用的法国长笛学派教材也逐渐成为我国各大院校的音乐教学专用教材,越来越多的法国音乐作品出现在我国的场地音乐中,促进了我国长笛演奏和长笛音乐教学水平的提升,为我国长笛音乐艺术走向国际化奠定了基础,影响深远。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提升,与长笛音乐相关的各类演出、比赛在全国范围内大幅兴起。2011 年,我国第一家长笛联合会在政府的支持下正式成立,这里汇聚了各种长笛音乐界内精英,并制定了规范而细致的儿童组、少年组、青年组比赛机制,促进了中国长笛艺术和世界长笛音乐艺术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也推动了长笛音乐艺术的发展进程。当下,不管是在音乐创作方面,还是在艺术实践方面,我国的长笛艺术的发展都是十分明显的。对于长笛音乐教学的开展来说,我们有一定的受众,再加上社会对青少年艺术教育的重视,长笛音乐艺术在我国的发展前景比较乐观。但是,我们也不能忘记,长笛音乐在我国从诞生到发展的时间还是比较短暂的,不可否认,在艺术普及、实践和相关活动研讨上,我们的不足之处还是客观存在的。对于长笛工作者们来说,要建立本土的特色化、民族化长笛学派,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二、当前长笛艺术创作的新趋势

(一)创作队伍不断壮大

相较于小提琴和钢琴,长笛的学习者比较少,在我国的普及程度也很低,不管是长笛演奏者还是长笛学习人数都是十分稀少的,这对于长笛音乐发展极为不利。有一些长笛艺术家可能灵光一现,创作了一些长笛作品,但是由于交流圈子有限,这些作品无法被普及,这严重影响了长笛音乐艺术的发展。21 世纪以来,在我国素质教育的支持下,这样的现象慢慢有所改善。素质教育倡导以人为本,鼓励音乐教育,所以长笛音乐艺术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目前我国的各大音乐院校和综合类院校的音乐院系教育水平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长笛演奏的队伍,甚至有些院校还有专门的长笛演奏团体。长笛演奏团体的发展,为长笛音乐家们提供了相互交流和合作的平台。在各省市的音乐协会支持下,各地长笛协会、长笛学会、长笛工作室纷纷建立,其中,2002 年成立的贵州省长笛学会就是在贵州省音乐家学会支持下建立的。对于长笛音乐发展来讲,2019 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因为这一年,不仅全国各地都成立了长笛联合会,而且还举办了全国性的长笛音乐比赛,这次比赛可以算得上是长笛音乐界的一次盛宴,也正是这次比赛,将我国的长笛音乐发展推向了新高度。

(二)多元风格正在形成

艺术风格多元化是艺术成熟的基本表现,也是艺术从自发走向自觉的必经阶段。我国目前的长笛创作已经开始出现多元化的艺术风格,从长笛音乐艺术的发展来说,长笛风格多元化创作的发展还会继续延续下去。纵观我国的长笛发展历史,早期的时候,长笛的本体性并不明显,且在我国很少有长笛独奏的作品,就算偶尔出现那么一两首,大多也是其他器乐的改编,如《渔舟唱晚》。《渔舟唱晚》其实是我国的一首古筝名曲,后用长笛对其进行了改编。长笛改编的《渔舟唱晚》在意境上跟原作品是一致的,但是在艺术表现上,却是对原作的突破和创新。但是在长笛作品的传播初期,它的原创性和类型都有些不足,《打虎上山》《绣金匾》等作品都是这样。随着长笛创作人才的增加,很多音乐创作者开始注重原创,所以专属长笛原创音乐作品应运而生。当然,这一时期的音乐作品还是带有传统民族音乐作品影子的,如谭蜜子的《夕阳箫鼓》,虽然该作品中蕴含了大量的长笛乐器独有演奏技巧和音色表达,但是它仍旧是古典琵琶曲的改编,并不是原创。而在发展历程中,我国的长笛音乐也深受民族音乐影响,民族化特征比较明显。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中国音乐走向了世界音乐舞台,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音乐家前往国外进行深造,他们作曲理论扎实,民族音乐素养较高,在音乐创作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此时,各种类型的长笛艺术作品纷纷出现,百家争鸣,如这一时期的韩中杰、王永新等,他们都是我国民族长笛音乐这一时期的名家代表。

(三)国际交流日趋密切

无论长笛音乐作品创作,还是其他音乐作品创作,不与外界交流,闭门造车,都是不可能创作出好作品的。对于新时期的长笛创作来讲,必须加强国内长笛音乐家和长笛演奏者之间的交流合作,还应当加强中国的长笛音乐艺术人和国际上的著名长笛音乐艺术人之间的交流合作。在长笛音乐发展过程中,我国没有诞生世界级的长笛艺术家,这显然是不利于我国长笛艺术发展的。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同世界的交流慢慢增加了,音乐上的交流也是如此,很多国际著名的长笛大师来到中国开办音乐会或者讲学,例如,彼得·卢卡斯·格拉夫2004年第一次来中国,并在福建省厦门市举办了他首场中国长笛独奏音乐会;2007 年,詹姆斯·高威在上海大剧院举行他在上海的首场演出,德国慕尼黑室内乐团参与合作演出,这些国际著名的室内乐团和国际顶级长笛大师的到来,让中国观众和中国长笛音乐家们获益匪浅。他们精湛的演奏让更多的长笛听众由长笛爱好者转为长笛演奏者。此外,他们在长笛演奏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长笛演奏能力和表现力,是值得我国长笛音乐家学习的,对我国长笛音乐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目前的国际交流,大都是我们向国外的世界长笛大师们学习,希望随着长笛音乐艺术的发展,我国的长笛音乐艺术也可以走向世界,影响世界长笛音乐创作。

(四)民族特征逐渐凸显

历经时代和历史的发展,中国的音乐体系已经慢慢形成了自身的风格和特色。我国富含民族特色的音乐文化体系,是中国的瑰宝,更是世界可贵的精神财富。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同世界之间的音乐文化交流日益增加,西方的钢琴、小提琴、吉他等大众乐器在我国的受众越来越多,但是我国民族乐器的受众范围日益减少,优秀作品和创作人才更是凤毛麟角,这严重违背了我国大力倡导的文化自信和文化复兴。近年来,政府越来越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很多音乐人开始关注传统音乐,同时,也有很多音乐人将西方乐器的演奏和中国的传统音乐相结合,这既拓展了我国传统民乐的内涵,又提升了传统民乐的层次。贺绿汀曾指出,在音乐创作中,要将中国古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化音乐和新乐器、新演奏方法、新技巧都结合起来,将它发挥到最好,创造出前所未有的艺术价值。正是如此,我国的长笛演奏者也在不断探索和不断尝试,将越来越多的中国民族文化元素和长笛作品融合在一起。以音乐家黄安伦的代表作品长笛独奏曲《舞诗》为例,在该作品的创作中,他不仅对离调、变化音模进等进行了创造,还在创作的过程中别出心裁地融入了中国传统的五声音阶旋律曲调,实现了西方作曲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合,创造出震惊中外的音乐作品。

三、有关我国长笛艺术持续发展的思考

(一)与本土文化交融

中国文化跟西方文化在本质上还是存在着较大区别的,中国文化崇尚底蕴,贵在含蓄,在音乐上也是如此。中国音乐发展至今,更为关注曲调和意境,而西方音乐则更加注重于表现形象和人物情感认知。中国音乐注重感知、心境与自然表达的协调,注重创设美的情境。在中国长笛的发展史上,诞生了许多凝聚民族文化、展现丰富传统文化脉络的优秀作品。例如,当代作曲家徐占海于 2004 年受邀,专门为沈阳音乐学院创作长笛乐曲《雨》,该乐曲成为沈阳音乐学院当时举办的“全国艺术院校长笛演奏比赛”决赛选用曲目。整首作品旋律优美,长笛作曲家将西方音乐的现代演奏技巧与中国传统音乐的审美内涵完美结合,将长笛的现代性与地方传统音乐的民族性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优美的画面,创造了优秀的作品。长笛作品《雨》达到了中国现代长笛音乐的最高境界,为现代长笛音乐的本土化铺平了道路。用当代中国长笛音乐创造中国风长笛作品,需要不断从中国本土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地方文化中汲取养分,深挖本土文化素材,不断创新,不断与时俱进,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艺术作品需求。

(二)作品的时代性

当代长笛音乐作品是当代人内心情感抒发的一种外在表现,它是当代社会和当代人们审美的体现,也是时代文化和时代特征所在,是长笛音乐能够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判断长笛作品是否优秀,主要看它是否贴合本土的历史人文和民族特征,同时,也要看它是不是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能否展现时代风貌。所以对于长笛演奏者们来说,要把握好个人与社会、传统与现代、自我表达与群体审美的尺度,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坚持自己的风格,形成自我的个性化的音乐特色。演奏者是长笛音乐表达的灵魂,也是决定长笛音乐作品演奏水平和艺术水平的关键。换句话说,长笛音乐作品,其实就是演奏者和作曲家们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对艺术的感悟,以及他们个人内心情感的综合,只有这样的作品才更具时代性。

相较于其他的艺术形式来说,长笛音乐艺术在我国的发展和流行时间还是十分短暂的,但是有很多致力于长笛音乐发展的作曲家和演奏家们,在他们的努力下,目前我国的长笛音乐发展已慢慢变得繁盛起来。但是长笛音乐的普及率和传播率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可提升空间,而且在拓展艺术领域和艺术内涵方面,长笛音乐也有一定的可塑性。所以对于长笛音乐发展来讲,如何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开拓创新,抓住机遇,实现长笛音乐本土化、民族化、健康可持续发展,是值得每一个长笛工作者和演奏者深思的。

猜你喜欢

长笛音乐作品创作
长笛与圆号的咏叹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申雨鹭最新音乐作品《缘飞》正式上线
《一墙之隔》创作谈
论长笛演奏的音色变化
论长笛在交响乐队中的地位与作用
创作随笔
辨其体、感其韵、品其意——基于“曲式”的音乐作品阅读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