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不同种植、施肥方式对产量及施肥成本的影响
2022-03-06郑毅,陆进
郑 毅,陆 进
(湄潭县农村发展服务中心,贵州 遵义 564100)
为加快贵州省水稻机械化种植新机具新技术应用,筛选适宜贵州省水稻种植机械,为贵州省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加快推进贵州省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高质量发展。为此,湄潭县农业农村局在湄潭县永兴镇开展水稻不同种植方式、不同施肥方式对产量形成及施肥成本投入的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遵义市湄潭县永兴镇。
1.2 供试材料
机具:宽窄行机插同步侧深施肥机(亚美柯RXA-60T),水稻钵苗播种机(日神LSPE-40AM);久保田水稻育秧播种机2BZP-800(SR-K800CN);洋马乘坐式高速插秧机2ZGZ-6(VP6E)。
肥料:普肥(氮磷钾含量≥40%,氮磷钾比例:21∶7∶12),贵州西洋实业有限公司;水稻专用缓控释肥(氮磷钾:总养分≥40%,比例:24∶6∶10),贵州骅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1.3 试验设计
试验处理1,采用宽窄行钵苗机插、毯苗机插、传统人工栽插3 种作业方式开展对比试验;试验处理2,采用宽窄行机插同步侧深施缓控释肥、普肥,宽窄行机插传统施肥,毯状机插传统施肥,人工栽插传统施肥2 类不同肥料3 种施肥方式,每667 m2均用肥30 kg 开展对比试验。宽窄行钵苗移栽机插秧栽插规格(33 cm+23 cm)×18 cm,每667 m2密度1.32 万穴;毯苗机插栽插规格30 cm×18 cm,每667 m2密度1.23 万穴;播种量(50±10)g/盘,每667 m2钵苗22~24 盘,每667 m2毯苗18~20 盘;传统人工栽插30 cm×25 cm,每667 m2用种量约1 kg。
1.4 试验过程
(1)大田耕整
大田耕深15~20 cm,泥脚深度<30 cm,田面平整、泥烂、肥均、水浅、无杂物,田面露出水面积<4 m2,田块内高差<3 cm,上糊下实、水清泥烂、杂草翻埋、泥浆沉实。
(2)播种育秧
试验均于4 月13 日进行播种,5 月14 日利用宽窄行钵苗机插秧、毯状机插秧、人工插秧3 种方式进行栽植,种子用量为每667 m2杂交种1 kg,种子处理及育秧按贵州省水稻机插秧全程机械化地方标准要求执行,插秧按贵州省水稻机插秧全程机械化地方标准要求执行。
(3)移栽
将混凝土试件分为5组,每组3个试件,共计15个试件。参照1.3.1节和1.3.2节的试验步骤,以15次硫酸盐干湿循环和20次混凝土冻融循环为1次交替试验,本试验一共进行交替试验5次。
5 月14 日移栽,秧苗4.5 叶龄(秧龄30~35 d)左右移栽,移栽前剔除无分蘖的弱苗病苗。宽窄行钵苗移栽机插秧栽插规格为(33 cm+23 cm)×18 cm,每667 m2密度为1.32 万穴;毯苗机插栽插规格为30 cm×18 cm,每667 m2密度为1.23 万穴;传统人工栽插30 cm×25 cm;每667 m2钵苗22~24 盘,每667 m2毯苗18~20 盘。
(4)施肥
普肥:基肥氮、磷、钾质量比为21∶7∶12,基肥、分蘖肥、穗肥、粒肥按0.35∶0.20∶0.30∶0.15 比例施用,第1 次在栽后7 d,第二次栽后14 d 分别施分蘖肥,穗肥在倒1~4 叶期,粒肥在始穗期到灌浆期施用。
缓控释肥:栽插时一次性施肥(水稻生长全生育期不用施肥)。
(5)水分管理
薄水插秧,移栽前大田整平,栽插时田间可见露泥水花,移栽后保持1~3 cm 浅水7 d,施除草剂后自然落干至湿润状态,以后保持间歇灌溉(灌浅水后自然落干至湿润状态,再灌浅水后自然落干至湿润状态),分蘖数达到农艺栽培要求时开始晒田控苗,严格控制高峰苗数。拔节期至孕穗期保持浅水层,后期保持轻度干湿交替灌溉,直到成熟前一周断水。
(6)病虫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全面应用绿色防控等技术,重点加强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等病虫害的防治。
(7)收获
9 月14 日收获,试验田块采用久保田收割机进行全田收割的方式实割称重。收获后抽样称重,去杂质和秕粒,计算杂质率,用LDS—1G 型粮食水分测定仪测定籽粒含水率后,折算为15%标准含水率,再计算出稻谷实际产量。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从表1 可以看出,(1)宽窄行钵苗机插平均有效穗数9.58 万穗,较毯状机插有效穗数提高0.12 万穗,较人工栽插有效穗数提高0.82 万穗,毯状机插较人工栽插有效穗数提高0.70 万穗;穗粒数差异不明显;结实率宽窄行钵苗机插平均77.20%、毯状机插76.87%,较人工栽插分别降低2.39%和2.72%;千粒重无差异;宽窄行钵苗机插平均每667 m2产量472.72 kg,较毯状机插和人工栽插每667 m2增产分别为27.81 kg、45.18 kg, 毯状机插较人工栽插每667 m2增产17.37 kg。(2)宽窄行钵苗机插同步侧深施普肥较缓控释肥和宽窄行钵苗机插传统施肥增产分别为4.68 kg、6.86 kg,宽窄行钵苗机插传统施肥较宽窄行钵苗机插同步侧深施缓控释肥增产2.18 kg。说明,一是水稻机插能够提高群体密度,增加有效穗数,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能够提高水稻单产;而宽窄行钵苗机插能够更好地提高群体密度,增加有效穗数,具有极显著的增产效果,能够更好的提高水稻单产。二是宽窄行钵苗机插同步侧深施肥其独特的定量精准施肥能够更好提高肥料利用率,更好实现水稻增产,提升单产;宽窄行钵苗机插同步侧深施缓控释肥产量低于同步侧深施普肥和宽窄行钵苗机插传统施肥,表明缓控释肥未完全满足水稻全生育期需肥要求,成穗率相对偏低,导致产量有所下降。
表1 不同栽插方式和种植方式对产量形成的影响对比
按基肥、分蘖肥、穗肥、粒肥4 个施肥期用工费投入计算,从表2 可以看出,人工栽插、毯状机插、宽窄行钵苗机插人工施肥每667 m2用工支出40 元,宽窄行钵苗机插同步侧深施普肥每667 m2用工支出30 元,宽窄行钵苗机插同步侧深施缓控释肥无用工支出。说明宽窄行钵苗机插同步侧深施缓控释肥省去了水稻全生育期整个施肥过程,每667 m2节约用工成本40 元,宽窄行钵苗机插同步侧深施普肥,省去了基肥施肥用工支出,每667 m2节约用工成本10 元,宽窄行钵苗机插同步侧深施肥减少水稻生产成本支出,施用缓控释肥能节省劳动力和降低成本支出。
表2 不同施肥方式每667 m2 用工成本对比表 单位:元
3 结 语
从试验结果得出,水稻机械化种植能有效提高群体密度,增加产量,宽窄行机插同步侧施深肥具有极显著的增产效果,能够更好的提高水稻单产,有利于实现水稻高产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宽窄行机插同步侧深施肥能够节约劳动力,减低生产成本,施用缓控释肥虽然产量有所下降,但省去了水稻全生育期整个施肥过程,节约用工明显,更能降低生产成本。建议加大水稻宽窄行机插同步侧施深肥试验示范应用,开展缓控释肥的试验筛选及研发应用,提高缓控释肥的有效肥效期,提高水稻单产,实现增产,减少用工投入,减施化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投入,减少水稻生产面源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