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人物的悲剧命运
2022-03-05李鹏佳
李鹏佳
杰克·伦敦创作的半自传体性质的小说《马丁·伊登》讲述了一个出身底层的小人物马丁·伊登,经过自己的奋斗跻身上层社会后,发现现实与梦想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最终走向幻灭的故事。与《马丁·伊登》故事相似的还有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了不起的盖茨比》讲述的是主人公盖茨比虽出身贫寒,却自命不凡。他来到纽约打拼,经过自己的努力变得十分富有,却始终无法跨越阶级的鸿沟,最终落得被枪杀的下场。无论是《马丁·伊登》还是《了不起的盖茨比》,都是关于小人物奋斗的故事。他们向上奋斗,拼尽全力,获得成功,却仍无法逃脱悲剧命运。本文就小人物的宿命、心理、所处的社会环境及自身的抉择展开分析,论述小人物始终无法逃避悲剧命运的原因。
一、悲剧命运的表现
《马丁·伊登》和《了不起的盖茨比》这两部小说都以悲剧结尾。毋庸置疑,他们都是富有悲剧性的人物,他们的结局都是以死亡告终。从西方古典悲剧到近现代悲剧,死亡型的结局所占比例很大,但不是所有的死亡都是悲剧结局。例如,穷凶极恶、罪大恶极之人死去,给读者带来的往往是快感而不是痛感。马丁·伊登和盖茨比的死亡给读者带来的更多是无奈、惋惜与悲凉。他们并非罪大恶极之人,也没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罪行,却失去了自己的生命,他们的死亡具有悲剧意味。
(一)马丁·伊登的悲剧命运
马丁·伊登从一出生就不是一个幸运儿,他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穷人如果不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生活就会过得很辛苦,马丁·伊登的姐姐和乔就是两个例子。马丁·伊登的姐姐不断地做家务、带小孩儿,整个人被折磨得不成样子;洗衣店的伙计乔,没日没夜地在洗衣房里忙碌,因为繁重的洗衣工作而变得痛苦不堪。马丁·伊登原先是跟他们一样的人,都是为了生计而出卖自己的力气,为了勉强糊口,在海上做起了水手。但是,在他遇见露丝之后,他的思想发生了转变,为了能够接近露丝,他变得努力上进。马丁·伊登有一个远大的志向—成为一名作家。从没怎么读过书的水手转变成作家可不是一件易事,为此马丁·伊登付出了比常人千百倍的努力。他没日没夜地看书,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地看书,尽管成为作家的道路十分坎坷,但他从未想过放弃—终于,他成功了。
从水手转型成作家,其中的艰辛与不易可想而知。但当他的作品开始走红时,原来拒绝他的编辑们开始来求稿,原本看不起他的人们也开始来投怀送抱,向他示好,就连曾经与他分手的露丝也跑来与他重修于好。他在一夜之间跻身上流社会,却也看清了这个社会的世态炎凉,厌倦了这样虚伪的世界,他决定不再进行创作。他把积攒下来的作品陆续发表,把钱分给了曾经帮助过他的亲人和朋友,最后他在大海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对上层社会的信仰与憧憬是马丁·伊登坚持下去的原因,但是当信仰轰然倒塌,曾经憧憬的美好变得丑陋不堪,他就再也坚持不下去了,甚至不知该何去何从。看懂这个世界之后,他选择了死亡。
(二)盖茨比的悲剧命运
与马丁·伊登命运相似的还有盖茨比。盖茨比虽然出身贫寒,但从小自命不凡。他来到纽约打拼,爱上了富家千金黛西。因为战争,两人被迫分开。黛西随后因为一串价值30万美元的项链而答应了汤姆·布坎南的求婚并嫁给了他。婚后的黛西过得并不幸福,汤姆·布坎南在外包养情妇,可是黛西因为物质生活得到满足而不愿结束婚姻。盖茨比在知道这一切之后十分痛苦,他认为只要有足够多的金钱就能重新拥有黛西,于是他开始不择手段地进行敛财,从事一些非法买卖。经过一系列的努力,盖茨比顺利地当上了有钱人。他在汤姆·布坎南和黛西的豪宅对面建了一座大厦,夜夜笙歌,试图引起黛西的注意,只期盼在某天晚上黛西能够光临他的豪宅。
即便如此,盖茨比还是没能真正被上流社会所接纳,也并没有被黛西真正接纳。黛西爱的只是盖茨比的金钱,并不爱盖茨比的出身。在得知盖茨比的真实出身之后,黛西一时间无法接受,情绪激动开车把汤姆·布坎南的情妇梅特尔撞死了;而盖茨比为了保护黛西,替黛西顶了罪。黛西理所应当地接受了这一切,并没有为盖茨比辩驳。汤姆·布坎南则告诉威尔逊,那辆黄色的轿车是盖茨比的,暗指是盖茨比开车撞死了他的妻子梅特尔,夫妻俩把一切罪责都推给了盖茨比。威尔逊被仇恨蒙蔽了双眼,开枪杀死了盖茨比,这是盖茨比死亡的悲剧。
除了盖茨比的死亡是悲剧,盖茨比的爱情也是另一场悲剧。小说中的黛西第一次出场时,穿着一身素色的长裙,开着一辆白色的跑车。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白色是黛西的象征色,而在美国文学中,白色既可以象征纯洁典雅又可以象征冷漠虚伪。黛西虽然外表看起来美丽又纯洁,内心却是冷漠虚伪的。可是,盖茨比只看见了黛西外表的纯洁高贵,对黛西内心的冷漠虚伪一无所知。他被黛西的象征色所蒙蔽,一心追求自己心中纯洁无瑕的女神,并为黛西付出了自己的生命;反观黛西,在知道盖茨比的真实出身之后毅然决然选择抛弃他,跟汤姆·布坎南远走。盖茨比到死都不知道黛西已经背叛了他,他在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等待黛西的来电,他永远也不知道他根本等不来黛西的电话,因为此时的黛西已经和汤姆·布坎南远走高飞。盖茨比为了黛西付出了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到最后却被自己信奉的爱情所背叛,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悲剧?
盖茨比的一生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起朱楼,宴宾客,楼塌了。”他这一生是极其精彩的一生,也是令人唏嘘的一生,更是让人惋惜的一生。
无论是马丁·伊登还是盖茨比,他们的结局都是悲剧,双双难逃命运的桎梏。他们努力奋斗,渴望美好,拼尽全力得到了一切。当财富、金钱都拥有了,最后他们却都失去了信仰与生命,令人叹惋。
二、悲剧命运成因探析
究其悲剧命运的原因,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卑微贫穷的出身
马丁·伊登和盖茨比的出身都不好,他们都出生在底层。马丁·伊登在遇见露丝之前从事水手工作,整日浑浑噩噩,没有目标,生活堕落。当时的马丁·伊登,除了一膀子力气和丰富的出海经验,其余什么也沒有。他在遇见露丝之后,他开始对上层社会充满向往,觉得上层社会的一切都是好的,并且十分嫌弃自己所在的阶层及跟他同一阶层的人。
盖茨比出生在北达科他州的贫穷的农家,就算他功成名就时对外谎称自己家祖祖辈辈都是在牛津受的教育,自己的财富都是祖上积累下来的,也改变不了自己真正的出身。谎言始终是谎言,它成为不了事实,就算他变得再有钱,也改变不了他的出身。其实从一开始,马丁·伊登和盖茨比的结局就早已注定。
(二)自卑心理
马丁·伊登和盖茨比都曾因自己的出身而感到自卑。生活在底层社会的水手马丁·伊登因为自己的一次见义勇为得以窥见上流社会的思想和生活,并深深地感到自己的粗鄙不堪,这让他羞愧不已。马丁·伊登在露丝家的书柜中意识到了自己以往生活的下流与无知,对自己的粗俗生活感到十分厌恶。在他心中,露丝是纯洁无瑕的女神,他把露丝想象得至高无上,认为世界上最好的姑娘就是露丝,没有人能够比得上她,这都源于马丁·伊登所处的阶層。在遇见露丝之前,马丁·伊登从未接触过上层社会的女孩儿。露丝读大学,懂的知识比马丁·伊登多得多,还会弹钢琴。马丁·伊登被露丝深深吸引,并无可救药地爱上了她。爱情使人盲目,因为露丝的出现,马丁·伊登开始前所未有的嫌弃自己所在的阶层,也嫌弃自己水手的身份。他觉得自己配不上露丝,于是开始刻苦读书,渴望出人头地,能与露丝比肩。因此,他最后的悲剧命运也与他前期的自卑心理息息相关。因为露丝,马丁·伊登前所未有地想要改变自己的阶级,最后他真的改变了,但是发现理想与现实相差太远,也接受不了这样的落差,最终选择了投身大海结束自己的生命。
盖茨比因自己的出身感到自卑,从而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出身,更不愿意承认自己有一个吃饭像猪一样的父亲。他给自己改名为杰伊·盖茨比,意为上帝之子;对外谎称自己是中西部的富家子弟,祖祖辈辈都在牛津受教育。他对自己的真实出身缄口不言,投入大量金钱为自己编造了一个美丽的身世。盖茨比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他的初恋情人—黛西。黛西是一个上层阶级的女孩儿,在盖茨比心中黛西神圣、纯洁,他深爱她。可是,黛西却为了金钱嫁给了汤姆·布坎南,这让盖茨比难以接受。他深深明白,横在他与黛西之间的是阶级差距、金钱差距,这让盖茨比感到无力与自卑,于是,他开始大量敛财,用金钱来粉饰自己。可是,刻在盖茨比骨子里的自卑与不可更改的出身,还是让他露了馅儿。当汤姆·布坎南当着黛西和尼克的面戳穿盖茨比的真实身份时,盖茨比显得异常激动,对汤姆·布坎南大打出手。正是因为他的这一激烈反应使黛西和尼克相信了汤姆·布坎南说的是真话。是盖茨比对自己出身的不自信出卖了自己,也正是因为汤姆·布坎南戳穿了盖茨比的真实身份,从而间接地导致盖茨比的死亡。
(三)畸形的社会环境
《马丁·伊登》这部小说创作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的美国上流社会普遍存在虚伪和阴暗。小说主人公马丁·伊登最初对上层社会充满了美好的向往,认为上层社会的生活美好而幸福,但当他真正身处上层社会时,才猛然发现自己一直以来向往的美好原来如此不堪,充满了虚伪与势利,他的信仰从此破裂。他融入不了上层社会,也学不会他们的阿谀奉承,厌恶他们丑恶的嘴脸。当他准备回到自己原本阶级的时候,猛然发现,自己跟原来的阶级也脱了钩,再也回不到以前的生活了。这时的他十分迷茫,无所适从,他选择用死亡来结束自己痛苦的状态。因此,当时畸形的社会环境也是造成他悲剧命运的原因之一。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创作社会背景是美国的20世纪20年代,这个时期的美国被称为“喧嚣年代”,经济形势一片大好,享乐主义、骄奢至上主义盛行。成千上万的小人物有着自己的梦想,想摆脱贫穷的命运,成为富裕之人,因此就有了寻梦之人—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失败,有的人不择手段。原本传统清教徒式的道德观念和宗教信仰所推崇的“勤俭节约”等思想,被追求个人财富、享受物质生活等消费享乐主义取代。正是在这种社会环境中,盖茨比个人的价值观和“美国梦”遭到了异化和扭曲。曾经,盖茨比认为只要自己努力勤奋就能靠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但是现实给了盖茨比沉重的一击—昔日恋人黛西嫁给了富家公子汤姆·布坎南。当时的社会环境也把盖茨比给同化了,他开始不择手段地敛财,贩卖私酒,用金钱包装自己,用谎言“洗白”自己的身世,不顾世俗伦理和法律规范重新追求黛西。盖茨比曾经向往的“美国梦”在社会环境中发生了改变,他开始融入物欲横流、纸醉金迷的社会,曾经乐观进取的少年变成一个彻头彻尾的拜金主义者,最终沦为时代的牺牲品。
(四)个人的主体选择
无论是马丁·伊登还是盖茨比,他们的悲剧命运都离不开自身的主观选择。
马丁·伊登因为爱上了露丝,疯狂迷恋上流社会,甚至产生畸形心理—“觉得上流社会就是最好的”。他选择放弃水手工作,坚持创作,想要进入上流社会的是他自己;进入上流社会后,他看到了上流社会中丑陋的一面,跟自己想象中的美好完全不同,无法接受,选择自杀的还是他自己。马丁·伊登的选择自始至终都在他自己的手里。他执着地想要成为一名作家,执着地想要进入上层社会。因此,他的主观选择也是造成他悲剧的原因之一。
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在明知黛西已经嫁给汤姆·布坎南后仍未放弃黛西。他选择执着地追求黛西,这种执着的性格已经不能看作是一种坚持的美德,这是一种盲目的非理性的行为,他对黛西的坚持让他将伦理道德观念都抛诸脑后。盖茨比盲目地认为,自己与黛西之间的差距只有财富。他被自己天真的想法蒙蔽了双眼,认不清黛西的真实面目,认不清隔在他们之间的不只是财富的差距,更有阶级的鸿沟。盖茨比对黛西的自私虚伪熟视无睹,一心执着于对她的爱,沉浸在自己的想象当中。盖茨比几乎已经对这个社会的虚情假意视而不见,盲目地认为东卵区和西卵区的差距只有财富,新富和旧贵的距离也只有财富,却不知这群传统新贵将东卵区的新富看成是粗鄙的暴发户,旧贵看不起新富,无论新富多么有钱,阶级鸿沟都永远横在他们面前。盖茨比永远也越不过那条阶级的鸿沟,但他一意孤行,盲目执着,亲自为自己的人生酿就了一场悲剧。
马丁·伊登和盖茨比都是小人物。他们没有良好的出身,却凭借自身执着坚持的品质获得了成功。但是,他们最终都没有逃脱命运的桎梏。他们悲剧的酿成有无法选择的命运因素、自身的心理因素、当时的社会环境因素和他们自身的抉择。无论何种原因,他们的人生都已经走向了终点,死亡的结局无法改变。这并不意味着悲剧的终结,我们要正视悲剧,探究悲剧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