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说《傲慢与偏见》的浪漫主义倾向分析

2022-03-05胡碧雯

青年文学家 2022年36期
关键词:奥斯丁傲慢与偏见夏洛特

胡碧雯

《傲慢与偏见》的创作者为英国作家简·奥斯丁,也是其所著的首部小说,在文学领域获得极高的关注度。简·奥斯丁在这部小说中对不同婚姻关系进行了描述,既体现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这一阶段中产阶级妇女面临婚姻的抉择,也揭示出经济利益在恋爱、婚姻中的地位。简·奥斯丁的文学作品非常细致地对其所处时代下中产阶级生活进行了描写,带有幽默、讽刺意味,更是让广大读者了解到作者想要透过这部作品表达的风俗习惯、社会伦理等。作者在选择主题时彰显出灰姑娘的情结,这是浪漫主義的一种体现,分别采用形象性的细节刻画、浪漫情节构思、生动的自然风光描述,展现出作品中女性所独有的浪漫主义情怀,从而使读者了解简·奥斯丁自身理性的浪漫主义倾向。本文围绕《傲慢与偏见》这一文学作品展开介绍其中蕴含的浪漫主义倾向,对这部文学作品形成深刻的理解。

一、浪漫主义

(一)故事情节与人物设定的想象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期,当时英国的女子普遍遭受歧视,无论是工作机会还是社会权利,都与男子存在区别。女子为了寻找出路,只能选择与家境较好的男子结婚,在此基础上,如果还能与结婚对象情投意合便是最佳状况,否则很多女子便是在违心情况下选择婚姻,或者终身不嫁。奥斯丁在年轻时曾经遇到爱情,对象是一位爱尔兰律师—汤姆·勒弗罗伊,但是奥斯丁家人希望她能够选择一位有钱人。当时的勒弗罗伊并不符合要求,而且他的家庭也希望能够选择一位家境富裕的妻子,导致两人错过。自此之后,奥斯丁便终身未嫁,一生为文学奉献。奥斯丁因客观原因并未与自己真正相爱的人在一起,故选择终身不嫁。在其所创作的《傲慢与偏见》中,夏洛特、伊丽莎白的爱情故事仿佛是奥斯丁自己的爱情故事,但在夏洛特的故事中,其遇到的爱情对于奥斯丁而言,可能是其向命运屈服之后作出的选择。虽然夏洛特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但她并不是一名富裕的女子。尽管其十分的聪慧,并富有学识,也了解柯林斯的为人,但是为了温饱及今后的生活,夏洛特依然主动向其示爱,甚至怂恿柯林斯跟自己求婚。事实上,奥斯丁在和勒弗罗伊分开后,也答应了彼格威纳的求婚,但最终选择撕毁婚约并终身不嫁。如果奥斯丁未选择撕毁婚约,或许后期她的生活会与夏洛特重合。奥斯丁本人对爱情的期许被其赋予了伊丽莎白这个人物。伊丽莎白与达西之间的爱情,消除了傲慢、偏见的禁锢,奥斯丁与勒弗罗伊或许也可以排除万难,走在一起。

(二)回归自然

《傲慢与偏见》这部文学作品的浪漫主义体现在回归自然这一层面。尽管小说多描述的是中产阶级,但是奥斯丁将故事背景设定为朗博恩小镇,由此可见奥斯丁内心对回归自然的渴望多么强烈。与此同时,奥斯丁在作品中甚至表达了对城市环境的批判。比如,卢卡斯向达西表示想要在城市中定居,但是担心伦敦空气;伊丽莎白去看望简时选择徒步三公里,其衬裙被沾满泥巴,因此被宾利的姐妹嘲笑为“乡巴佬”,但宾利看到的是伊丽莎白内心对姐姐的亲情,并未注意到伊丽莎白衬裙上沾的泥。所以,奥斯丁在作品中表示对乡村美好生活的赞扬—即便并不如城市生活的便捷、时尚,但是礼节的缺失和约束能够体现出乡村人民的真性情。

二、《傲慢与偏见》的浪漫主义倾向的体现

(一)完美的家庭与婚姻模式

简·奥斯丁在《傲慢与偏见》中注入的浪漫主义倾向,其中之一体现在其对完美家庭与婚姻模式的憧憬。席勒曾经在《论素朴的与感伤的诗》中,站在历史发展角度对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两者的区别、起源进行了讨论。席勒在文中指出古典主义为“尽可能完满地对现实的模仿”,浪漫主义为“把现实提升到理想,或者说,理想的表现”。以此为基础,对《傲慢与偏见》中的浪漫主义倾向进行分析,小说中描写了当时英国女性遭受歧视这一现象,社会现实使原本无辜的女性,只能像其他女性一样服从命运。当然,这并不代表夏洛特平庸或是市侩,在当时不平等的社会环境下,才造就了女性的不幸。与夏洛特形成对比,主人公伊丽莎白与姐姐简的婚姻非常完美与理想。奥斯丁在小说中将简描述得近乎完美—性格温柔、善良、开朗,面对问题也能够为他人着想,在与宾利一见钟情的情况下也能够收获爱情,排除了傲慢、偏见的阻碍。这也是奥斯丁想要在小说中塑造的完美爱情模式,表露出她个人对浪漫主义情感的感悟。

伊丽莎白其实是奥斯丁在创作时塑造的理想化代表,奥斯丁将个人的感情注入伊丽莎白这一人物,描述一段能够完全以爱情为基石的婚姻,不考虑外貌、财产等因素,依然可以获得融洽的情感,且夫妻双方志趣相投。从这一方面可以了解到,奥斯丁本身对幸福、美满婚姻的向往,这也是小说浪漫主义倾向最为直观的展示。奥斯丁面对生活同样充满着希望,因为她想要获得富足且安逸的生活,拥有一段完美的爱情,所以将自己并未实现的愿望,全部寄托于小说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身上。立足于伊丽莎白的行为举止,不难发现奥斯丁的身影。对《傲慢与偏见》这一部文学作品,甚至会有一些评论家认为奥斯丁便是其笔下伊丽莎白的原型。尽管奥斯丁和伊丽莎白存在着诸多相同点,但是两者也有最为明显的区别,即奥斯丁终生未嫁,而伊丽莎白则拥有美满的婚姻。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奥斯丁可以理解为小说中的夏洛特,在当时代表着不同的女性形象,一方为终生不嫁,另外一方则是违背内心选择婚姻。在《傲慢与偏见》中,奥斯丁将自己与周围同性的所见、所感注入不同的人物,透过传递出来的感伤与现实的无奈,将其提升至女性内心期许的理想境界,这也是奥斯丁浪漫主义倾向的另一个体现。

(二)追求安宁的生活

奥斯丁在《傲慢与偏见》中的浪漫主义倾向,还体现在对安宁生活的追求。奥斯丁所生活的时代,正处于工业革命兴起时期,即便在这种环境下,奥斯丁依然能够创造出小说中宁谧、祥和的世界。小说中的故事发生在英国的一个小镇上,那里自然景色优美,小镇居民生活节奏缓慢且随意。男主人公达西拥有一座庄园,而且作者使用非常细腻的笔法描述它—“落在山谷那边”“起伏的小道蜿蜒曲折向外伸展”“气势磅礴”“树木葱郁”。除此之外,奥斯丁对庄园中的“湍流”更是使用了“颇具自然情趣”和“显不出一丝一毫矫揉造作”的描述性语句,打造了奥斯丁主观层面想象出来的理想庄园。奥斯丁透过文字向读者展示小说主人公们生活在小镇的安稳、无忧无虑。尽管小说渲染了静谧的背景,其中不乏对人性的描写,但是并不会对作者想要描述的宁谧、祥和的画面造成影响。小镇上的青年男女在面对爱情时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如对舞会、互访的期待,以及在各个场合中交流之后对彼此有了新的认识,从而相互生出情愫。与此同时,小说中主人公的父母也将儿女婚姻、教育视为生活的重心。在小镇上可能面临的大事,便是搬来了新邻居,或是知晓了谁的隐私,即便是小说中的反面人物,其言行也只是停驻于使读者“忍俊不禁”这一程度。

综上,在《傲慢与偏见》中,对安宁生活的向往是奥斯丁想要表达的另一浪漫主义倾向。作者笔下塑造的宁谧、清新的小镇景象和城市中嘈杂的景象,两者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而采用这种对比写法,也是浪漫主义创作比较典型的特点,传递出作者想要表达的对自然、人性的向往。

(三)主观理想的人物性格描写

阅读《傲慢与偏见》这部作品,其中浪漫主义倾向也展现在主观理想,即人物感情与性格的描写中。小说中作者对人物性格进行了细致的描写,通过现实与理想的强烈对比,来展现奥斯丁个人非常理想化的浪漫主义特点。夏洛特在当时的英国是非常典型的现实主义代表,伊丽莎白便是作者塑造的理想化代表人物。

奥斯丁在小说开篇便表明了当时人们的婚姻观,即“凡有产业的单身汉,总要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在18世纪,如果中产阶级小姐没有选择嫁人,很难有其他方式可以谋取终身依靠。处于这一时代下,女性生活往往被冠上了“恪守妇道”的约束,要求已经结婚的女性必须以家庭为中心,而且在家庭中也多处于被支配和被选择的地位,表现出非常强烈的依附性。夏洛特与伊丽莎白能够在当时的环境下成为朋友,从某种程度上也能够证明夏洛特是一名非常聪慧的女性,但她不得不屈服于现实,选择婚姻作为自己今后的依靠,甚至会为了利益选择出卖感情。夏洛特的婚姻表现出明显的时代性和现实性。伊丽莎白与之完全相反,她是奥斯丁塑造的理想化人物,与当时的社会美德标准相比,其性格特征甚至与之存在冲突。伊丽莎白具有独立意识,而且非常智慧、幽默,富有活力,还接受过良好教育。在作品开篇,主人公的父亲在伊丽莎白还未出现时,就已经形容她是“最聪明的女儿”。随着情节的推进,伊丽莎白依靠自己的聪明,获得了达西的关注与爱慕,并且打败了宾利的妹妹卡罗琳,获得终身幸福。通过伊丽莎白与夏洛特两人对待爱情和婚姻的态度,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伊丽莎白个人理想的爱情观。面对当时已经成形的婚姻观念,奥斯丁塑造了与世俗完全相反的理想人物—伊丽莎白,这也是作者本身对现实作出的反抗,同时也展现出奥斯丁所认为的女性理想化价值。

达西和伊丽莎白两人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双方的思想意识也开始发生变化—逐渐弱化了傲慢、偏见,陷入情感,这也是奥斯丁的浪漫主义思想在小说中的又一体现。在小说中,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和男主人公达西之间的爱情存在障碍,核心便是“傲慢与偏见”。达西作为上层社会的男青年,傲慢属于一种阶级意识,但伊丽莎白作为中产阶层,内心的自尊理性自然会对达西的傲慢产生偏见,不过,最终两人依然能够打破偏见,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综观两人从最初的“傲慢与偏见”,一直到最后相互产生爱慕与欣赏,立足于某一层面可以直观体现出奥斯丁创作时思想的变化,即从最初的理性现实主义倾向转变为浪漫主义倾向。

(四)夸张的艺术表现手法与形式

浪漫主义作家往往善于使用夸张手法,即展现真实的美丑对比和意料之外的艺术效果。在《傲慢与偏见》中,奥斯丁在不同的场合对不同人物的塑造,均应用到夸张的艺术表现手法和形式。读者在阅读小说时不难发现,作者采用理智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其中也可以发现隐藏的戏剧性特征,彰显出浪漫气息的人生百态。综观奥斯丁塑造的不同人物角色,尽管采用了夸张笔法,但并没有过于声张。这也营造出恰到好处的幽默,由此也能够展现出奥斯丁想要通过这部小说表达的“理性其外,浪漫其中”的艺术氛围。

伊丽莎白是奥斯丁笔下最满意的人物形象,这位“最满意的人物形象”的母亲,即班纳特太太,可以说是奥斯丁塑造的“人生百态”当中,使用最多笔墨进行渲染的人物。奧斯丁笔下的班纳特太太,可以总结为三点:“愚昧”“丑态”“实现理想”。读者通过这三个词便可感到作者想要传递的感性浪漫情怀。小说中对班纳特太太的形象,奥斯丁使用“智力贫乏、不学无术、喜怒无常的女人”进行形容。她在知晓柯林斯人品、性格的情况下,依然坚持他与女儿的婚事。对这样一位无知且不称职的母亲,在“理性”现实主义作品中,必然会为自己曾经的愚蠢付出一些代价。奥斯丁在故事的最后,选择了一种出其不意的创作手法,当小说中的“智者”面对现实,且感觉到被嘲弄,班纳特太太却用实践证明这是最正确的选择。小说的最后,她的每个女儿都嫁给了理想的男人,使班纳特太太梦想成真。这种出其不意的艺术处理手法,对于读者而言,可以从中体会到奥斯丁在作品中注入的浪漫主义思想。

综上所述,通过对《傲慢与偏见》这一部文学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奥斯丁在作品中注入的浪漫主义倾向。本文通过完美的家庭与婚姻模式、追求安宁的生活、主观理想的人物性格描写、夸张的艺术表现手法与形式的论述,针对小说中不同的人物性格作出了分析。除此之外,我们从小说中可以了解到当时男女之间面临爱情、婚姻的不同抉择。小说以现代生活作为背景,采用喜剧手法批判现实生活;男女主人公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消除“傲慢与偏见”,最终走向爱情,由此也体现出浪漫主义思想,为现如今人们阅读、剖析这部文学作品提供思路。

猜你喜欢

奥斯丁傲慢与偏见夏洛特
夏洛特烦恼
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教会读者什么
简·奥斯丁:别样的“文化研究”
《傲慢与偏见》中的夏洛特·卢卡斯新解
简·奥斯丁:似朋友,似陌生人
可怜又可悲的女人
《傲慢与偏见》汉译文片断对比评析
An Analysis of Mr. Bennet in Pride and Prejudice
论夏洛特·伦诺克斯《女吉诃德》中的“逃离”意象
Part 2 理财有道烦恼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