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食育政策推进的多重目标与多元主体角色分工
2022-03-05苏俞真肖汉杰胡杨佳周希妍
苏俞真 肖汉杰, 朱 强 胡杨佳 周希妍
(1. 宜宾学院质量管理与检验检测学部,四川 宜宾 644000;2. 湖州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3. 湖州市第三幼儿园,浙江 湖州 313000)
饮食是人类日常生活中相当重要的行为,日常饮食生活也集中反映了个人的社会文化背景。通过对国内外既有文献梳理可以发现,饮食和农业之间的密切联系、食品过度加工以及农业生产行为不当等问题对人的健康产生了较大的威胁,食品安全问题正日益受到重视[1-5]。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日本政府开始意识到食品安全和健康问题与农业和农业产业文化息息相关。近年来日本政府积极通过立法的形式逐步推行食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有效改善了日本粮食自给率和居民健康恶化的问题[6]。
2005年,日本《食育基本法》正式颁布,颁布此法的目的是希望通过食育政策来唤醒民众与土地的连结,举全国之力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从政策与法规着手,推动家庭、学校、民间团体以及食品相关从业者共同参与到食育的宣传推广之中。在各级政府与全民共同推动下,日本成为全球食育的标杆国家[7-8]。鉴于此,文章拟以当前日本的食育政策为研究对象,分析日本食育基本法的内容、目的,并基于日本食育政策推进的多重目标与多元主体角色分工视角,总结日本食育政策推进的经验,以期为中国食育政策的推进提供借鉴。
1 日本食育政策的演变路径
食育的概念最早是由日本学者石冢左(1986年)提出,他认为体育智育即是食育。在提倡德育、智育的同时,只有通过实践来获取饮食知识和饮食能力的教育,才能达到培养健康饮食生活的目标[9]。1993年日本学者铃木善次指出食与农是一体的,认为食物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而食物来自于农业、环境,通过人与自然的关系,对社会的意识、生活形态改革的动机,应重新检视食育的意义[10]。1988年,《食育》杂志由日本农山渔村文化协会创办,该杂志出版的意义在于让人们重新审视人类存在的价值和生活方式,儿童的健康与安全食物的摄入都必须通过学校与地方相互联系,共同推动食育运动。2000年,食育的概念开始在日本全国范围内广泛使用开来[11-12]。2005年,日本《食育基本法》正式颁布。图1为日本食育发展演变图概况。
图1 日本食育发展演变图
日本在2005年7月公布《食育基本法》并规定每年6月为食育月,每月19日为食育日,目的在于培育居民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及掌握选择食物的能力,践行健全的饮食生活。表1为日本食育政策及实施内容[13]。
2 日本食育推动的多重目标
日本食育的推动具有多重目标的属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2.1 通过食育传承日本传统饮食文化
日本被海洋环绕,四季物产丰富,各地区的农林渔业也因丰富的资源而建构起多样化的饮食文化。但近年来因全球化及流通技术的进步,生活形态的多样化等等,日本传统的饮食文化并未被完全继承,且渐渐失去其特色[14]。基于此,日本政府希望通过食育活动,加深国民对乡土料理、传统食材、用餐做法等的认识,通过对传统饮食文化的关心而推行传统饮食文化的保护和继承。
表1 日本食育政策及实施内容
2.2 通过食育活化乡村,提高粮食自给率
为了将传统的饮食文化或饮食生活传承下去,日本政府希望通过食育政策推广有地方特色的饮食文化,促进国人对传统饮食文化有更多的了解,促进城市与乡村的共生与交流,促进生产者与消费者的交流,建立消费者与生产者的信赖关系。同时,通过食育使国人充分理解日本当前的粮食供需现状,进而提高粮食自给率[15]。因而,日本食育政策的目标之一在于通过食育活化乡村、提高粮食自给率。
2.3 通过食育减少食物浪费
《2015年世界粮食不安全状况》报告显示,世界上约有8亿人口处在饥饿及营养不足的状态之中[16]。根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每年约有640 t的食物被浪费,远超日本每年对世界的食物援助量的320 t[17]。因此,为了改善粮食安全问题,减少食物浪费的措施是必不可少的。日本政府希望通过食育政策的推进,对食品相关从业者的商业活动进行检视,并积极开展能让消费者亲身体验减少食物浪费的相关活动,与相关国家、地方公共团体、食品行业相关从业者以及消费者等主体开展各式各样的合作,开展从食品制造到消费的食品供给过程、减少食物浪费的国民运动[18]。
2.4 推进食育的终身教育
食育作为一种生活素养,从营养知识的学习到饮食文化的养成均为其中一环。日本政府认为食育是一种终身教育,完整的食育不是单纯的营养教育,而是生活素养教育,涵盖个人的饮食习惯到饮食文化传承,食育会影响人的一生,应该终身学习。日本政府认为日本国民不管是0岁或是100岁,每一个年龄层都相当重要且有不同的需求,因此推进食育的内容不应该是单一层面,应该针对不同的年龄层需求有不同的推广方向,因材施教才能将食育理念与生活绑在一起,发挥真正的作用。
2.5 促进食育系统化规范化推行
日本推广和饮食相关的政策法规有很多,包含1947年将营养师资格法制化的《营养师法》,1952年制定《营养改善法》,1954年《学校供餐法》,1999年《食料、农业、农村基本法》,2002年废止《营养改善法》增修《健康增进法》,2005年日本内阁府在这些政策基础下订立了《食育基本法》。在此之前,各部门已有将近50年的时间是各自执行,直至《食育基本法》的推出由此树立中心思想,再系统化有方法地逐步展开[19-20]。自此日本全国推动食育都必须遵循《食育基本法》的原则规范,并给予足够的财政支持。
3 日本食育推动的多元主体角色分工
日本食育推动的组织架构,是由中央政府召开食育推进会议,与农林水产省、文部科学省、厚生劳动省、食品安全委员会、消费者厅相关单位共同合作推动(见图2),地方则由都道府县、市町村分别办理食育推进会议并制定食育推进基本计划,与学校、卫生单位、医疗机构、农林渔从业者、食品相关从业者等相关单位紧密合作,食育推动不仅是政府部门的工作,更需要民间团体积极的参与。
图2 日本食育推动架构图
3.1 中央政府
中央政府的主要工作及分工:① 由内阁府制定总体基本计划,并带领其他部门,包括食品安全委员会、文部科学省、农林水产省、厚生劳动省以及消费者厅等部门,共同规划推动食育相关政策的制定,并建立密切合作的支援体系;② 与地方政府和民间团体开展密切的合作,共同推动食育政策[21]。
3.1.1 农林水产省 农林水产省的主要工作:① 促进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沟通交流,以提升粮食自给率以及扩大国产农产品的消费;② 与地方都道府县、市町村积极合作,共同推动食育政策、开展食育协议会以及食育相关情报的收集。
3.1.2 厚生劳动省 厚生劳动省的主要工作:① 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社区活动,进一步提升国民对食育的关心程度;② 进一步强化食品相关从业者的社会责任感,鼓励其参与到食育的推广工作中来。
3.1.3 文部科学省 文部科学省的主要工作是鼓励学生通过一系列的食育课程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① 对学生开展传统饮食文化教育;② 对学生开展生活教育;③ 对学生开展营养教育。
3.1.4 食品安全委员会 食品安全委员会的主要工作在于确保食品安全。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① 及时向国民发布各类食育信息;② 推动各类食育教材的编写;③ 开展科学性的食品安全风险管理。
3.1.5 消费者厅 消费者厅的主要工作:① 办理减少食物浪费等工作;② 向社会大众宣传循环再利用食品;③ 向社会大众强调食品标示。
3.2 地方政府
地方政府的主要工作:① 积极和中央政府的食育政策衔接,并在此基础之上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区域特性;② 在县、乡镇一级地方政府成立食育推进小组、食育推进委员会。
3.3 民间团体
民间团体的主要工作:① 组建一个绵密的网络结构,拉近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距离,及时分享资源、互通有无;② 与政府、家庭、学校、医疗机构以及食品相关从业者等主体积极开展合作,共同参与食育的推动工作。
3.4 农林渔相关从业者
农林渔等食品相关从业者的主要工作是在自身积极推进食育的同时,积极配合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以及其他民间团体实施推进食育的对策与食育相关的活动。
3.5 学校
学校的主要工作:① 促进学生营养均衡。通过食育课程改善学生和家长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进而促进学生的营养均衡;② 重视食作教育。在各级学校中安排农业体验课程,让学生可以得到与土地和农作物接触的机会[22]。
3.6 家庭
家庭的主要工作:① 共食。尽量做到每个家庭成员可以一起吃早餐及晚餐,在共食的过程中,除了可以保障家人的身体健康之外,还可以增进感情,提高家庭成员幸福感;② 多吃米食和传统食物。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日本民族的很多传统习惯逐渐被西方饮食所取代,因而希望通过在家庭层面推动米食和传统食物,有很强的必要性[23]。
3.7 国民
日本《食育基本法》制定的基本理念在于培养国民终身的食育学习,鼓励国民亲自体验食物的产销过程,让国民加强与生产者的交流;同时结合区域地方特色,让国民了解饮食文化及粮食供需状况,并由地方逐步推广到全国;通过食育以确保食品安全性,并对自然及食品相关人员怀有感恩的心,以养成健康身心及丰富的人性。
4 日本食育推进对中国的经验启示
4.1 中央与地方分工明确
日本政府在推动食育的过程中涉及到的部门众多,但是各部门之间分工明确,通过对食育信息的共享,让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推动食育的过程中,均能够实现有效率的宣传推动。食育推动目标的设定,主要由地方政府自行制定,其推动目标及成果各自独立,同时又能够互相支援和及时地进行信息交流。各地农政局向上对中央政府的管理部门负责,向下督导各地方推动食育的政府单位,而各地方政府的保健、农业及教育等政府单位的食育相关业务又直接对中央政府的厚生劳动省、农林水产省及文部科学省是直接负责的关系。
4.2 食育从小扎根
饮食危机不只是日常生活中的食品安全问题,还包含儿童的偏食与饮食不均衡等不良的饮食习惯。正确的饮食观念从小培养比较容易生根,启蒙饮食正确价值观,应从教育开始。因而学校成为推动食育的重要场所,日本社会对学生的食育教育也不遗余力,通过校园农业体验、午餐教育、饮食相关知识课程以及校外实地考察等课程,采取多元活动与融入教学的方式,积极推动食育教育。
4.3 多元的食育行动方案
日本各级政府致力于向民众宣传健康生活的观念,力求将健康饮食的观念提升为一种全民运动,其目的是希望民众能够形成共识,继续继承和弘扬日本的传统饮食习惯;民间团体和学校则致力于研发健康饮食的生活方式及课程,让学生和居民可以很快检讨自己每天所吃的食物,并及时加以改正。法令面:整合相关政府机构与单位开展食育计划,并联合教育部门、卫生部门等进行跨部门合作,由上而下渐次整合,全面而深化的推动食育工作。食育的推动法令,可以单独以食育条例立法,也可以在现行环境、教育、农业等法令中设置食育条例,同时应将食育列为国家重要的政策。制度面:食育牵涉层面广泛需由中央政府跨部门共同推动,建议由教育、卫生、农业等相关部门共同成立计划,全面推动,方能得到全面性的效果。
4.4 规划具有特色的食育课程
食育的目的在于通过教育手段如融入课程教学、体验实作、演讲参观活动等,培养学生正确的健康饮食观念。在课程与教学方面,若能结合地方焦点话题特色,规划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获得学生与家长的价值认同,共同推动食育,让学校成员、教育伙伴及社区大众共同学习在地的知识,并了解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尽力去做好教育工作,则可吸引更多学生就读的意愿。食育的课程设计,并无统一的标准可供参考,学校必须考量学校所在区域的环境差异而有所调整,有效利用地区特色的饮食习惯。
5 结论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就有“民以食为天”的观念,食育就是要建立人与食物、人与土地的关系,让居民能够了解自己吃的食物,培养居民选择食材的能力,并且对农业生产有更丰富、更立体的认识。日本食育基本法的推出具有多重目标的属性,通过多元主体角色的明确分工,使得日本食育政策的推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日本推进食育政策的基本经验,对中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应分工明确,信息共享,有效推动食育进程;应制定多元的食育行动方案,从小培养健康的饮食观念;应规划具有特色的食育课程,有效利用不同地区具有特色的饮食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