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和硫酸氢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和mRS评分影响

2022-03-05吴培培董少军孙田田

河北医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丁苯格雷阿司匹林

吴培培, 董少军, 孙田田, 庞 青

(1.华润医疗集团淮北矿工总医院神经内科, 安徽 淮北 235000 2.蚌埠医学院, 安徽 蚌埠 233030)

急性脑梗死的发病急骤,病情的进展十分快速,在发病的1~2d,更甚者几个小时之内便可以达到高峰,是神经内科常见的多发病,其主要由于颅脑小动脉变窄或者突然被堵塞,均会致使脑部血供不足甚至是完全丧失血供[1]。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昏迷不醒、吞咽困难及神经功能障碍等,具有病情发展快、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等特点,且多发于中老年人群[2]。采取更加有效果的治疗方式应用于临床并控制急性脑梗死病情的发展,以此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目前,增加缺血组织的血供、恢复缺血区域的血流循环是临床上治疗急性脑梗的关键。临床上常用硫酸氢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脑血管缺血、堵塞等现象。但是对于急性脑梗,目前临床上常用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疗法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已广泛应用于临床[3]。丁苯酞作为一种全新的化学药物,具有较强改善大脑微动脉循环和血流量等作用。但目前关于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和硫酸氢氯吡格雷的研究却鲜有报道。本实验旨在探讨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和硫酸氢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2018年8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医治的86例病患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其中观察组患者:男性23例,女性20例,年龄50~80岁,平均年龄(69.88±9.09)岁;病情严重程度:其中轻度15例,中度18例,重度10例。对照组患者:男性22例,女性21例,年龄为50~79岁,平均年龄(68.77±8.11)岁;病情严重程度:其中轻度13例,中度19例,重度11例。两组研究数据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经脑部CT或MRI检查确诊为急性脑梗死;②年龄>18岁;③无颅脑损伤者;④患者无意识功能障碍,知晓本研究情况,并签署知情同意;⑤对本研究药物无过敏者。排除标准:①存在精神障碍者;②近3个月内有卒中及颅脑外伤史;③近期有恶性肿瘤史;④对本研究药物存在过敏者。

1.3方法:观察组与对照组首先均采用常规疗法,包括降颅内压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吸氧及控制脑水肿治疗等。对照组同时给予拜阿司匹林(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130339)100mg和硫酸氢氯吡格雷(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00542)75mg(首剂300mg),1次/d,一个疗程为7d,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组患者在给予阿司匹林及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100041)100mL静脉滴注治疗,2次/d,两次静脉滴注时间>6h,7d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1.4观察指标:①临床疗效判断:两组患者根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4]进行判定,分为显效:患者主要临床症状消失,生理能自理,语言能力恢复,神经功能损伤缓解90%以上;有效:病患主要临床病痛表现有显著缓解,能进行语言交流与表达,神经功能损伤缓解70%~89%;无效:病患的临床病痛表现没有缓解,甚至更加严重,神经功能损伤缓解低于18%以上。②采用NIHSS评分量表判断神经功能损伤,分数越高,代表神经功能越差,症状越严重。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判断脑血管意外恢复状况:mRS评分分为5分,其中0分为无症状;1分为无明显残疾但有症状,可独立完成日常活动及工作;2分为轻度残疾,能独立处理个人事务,无法完成日常活动;3分为中度残疾,可独立行走,需在他人帮助下照顾身体所需;4分为重度残疾,需在他人协助下进行行走及照顾身体需要;5分严重残疾,需要他人照顾,卧床不起。③治疗前和治疗后让患者在空腹的状态下抽取静脉血(3mL),3000r/min离心10min,放置于-75℃的冰箱内等待检测,采用CL法检测两组病人TNF-α及IL-6水平;同时采用比浊法比较两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2.09%,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541,P=0.01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43,%)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mRS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mR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mR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NIHSS、mRS评分的治疗前后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TNF-α、IL-6及hs-CRP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NF-α、IL-6及hs-CRP指标水平较治疗前降低,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TNF-α、IL-6及hs-CRP指标水平的治疗前后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 mRS评分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3 讨 论

急性脑梗死是脑血管疾病之一,据流行病学结果显示,脑梗死患者占所有脑卒中的80%以上。急性脑梗死的发生机制为血栓的形成阻塞了血液循环从而导致脑组织缺血[5]。其病理机制主要是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增加了血管内膜的厚度,导致血小板聚集,动脉管腔变窄,形成了栓子,进而导致血栓在血液循环中形成[6]。且治疗上通过减少血小板的形成,抑制血栓的形成,因此常常将溶栓作为治疗脑梗死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是大部分患者都会因为一些因素,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机,故采取抗血栓剂、抗血小板制剂联合神经保护剂在临床治疗上较为多见[7]。

作为常见的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小板黏附、活化和聚集,从而可以阻止血栓的形成。其次亦可抑制花生四烯酸转化为血栓素A2,阻断前列腺素和血栓素A2的分泌,抑制炎症反应,从而产生抑制血小板聚集与释放的作用[8]。但阿司匹林无法抑制活性状态的血小板,因此单用它的治疗效果不好。氯吡格雷可以让纤维蛋白不容易被服用后的人体吸收,进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对脑梗死患者的病情改善有较大的帮助。而丁苯酞是最新研发的人工合成的脑保护剂,可有效减轻机体氧化损伤,改善微循环,降低机体炎症反应、增加梗死区域脑血流量,从而减轻脑组织损伤[9]。本研究中所使用的丁苯肽注射液的主要活性成分为丁基苯肽,最早是从南方的水芹菜籽中提取出来的,之后基本为人工化学合成,是一种能够阻断多个脑部损害病理环节的新型药物,它能够逆转梗死缺血期线粒体膜的流动性,改善缺血缺氧性的脑损伤[10]。其具有较好的抗缺血,抗氧化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使患者的脑梗死面积缩小,利于脑细胞能量代谢以及神经功能改善。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541,P=0.011),说明丁苯酞与阿司匹林和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使用的治疗效果确切。提示通过不同作用机制可改善缺血区域脑组织的血流量,起到明显的抗血小板聚集,从而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从本研究结果可知,神经功能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丁苯酞与阿司匹林和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使用可有效恢复患者神经功能,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及远期康复效果;亦和夏芳莲[11]等的研究相符,该研究中证实了丁苯肽氯化钠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以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还可以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提示三种药物联合治疗可能作用于缺血区脑线粒体,减轻缺血缺氧造成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了脑内ATP、磷酸肌酸水平及线粒体呼吸链复合酶活性,修复神经里面的细胞,让患者更快的复原。此外,近年来,有研究表明[12],急性脑梗死患者由于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导致机体产生大量炎症因子,其中hs-CRP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炎症程度及预后紧密相关,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标志物;TNF-α能够杀伤和抑制肿瘤细胞,促进中性粒细胞吞噬,抗感染,引起发热,促进细胞增殖和分化,是重要的炎症因子,可介导IL-6的产生导致血管内皮损伤,且参与了脑缺血的病理过程[13]。表明三种药物联合治疗可抑制脂质氧化,抑制自由基引起的炎症反应,保护脑细胞,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和硫酸氢氯吡格雷的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降低炎症反应水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但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样本量较少,日后临床上可进行大样本的前瞻性研究。

猜你喜欢

丁苯格雷阿司匹林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用模块化思维打造组织
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如何权衡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的获益与风险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老年脑小血管病的有效性探究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评估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价值分析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