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文化融入城市文化建设对策研究

2022-03-05杨佳铭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长春市红色文化

杨佳铭

摘 要:加强城市文化建设对提高城市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新时代背景下,将红色文化融入城市文化建设能够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当前,长春市红色文化的发展面临群众认同度不高、解读方式单一等现实困境,针对这些问题,应重视挖掘长春市红色文化的时代内涵,创建全民参与的城市文化建设模式,推动城市文化建设进程。

关键词:城市文化建设;红色文化;长春市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省余杭区社会科学研究重点资助课题“余杭区红色资源赋能‘四史’教育的内在机制与实践路径研究”(Yhsk21Z06)研究成果。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化水平提高的表现方式不仅仅局限于高楼建筑等硬件设施的建立和完善,还表现在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提升。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时指出:“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成果。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与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1]新时代,加强城市文化建设刻不容缓。红色文化形成并发展于近代,蕴含着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内涵和优良品质。将红色文化融入城市文化建设,既有利于提升城市文化的内涵,也有利于为城市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内在驱动力。

一、红色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基本内涵

(一)红色文化的基本內涵

红色文化产生并形成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产生于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引领中国革命不断走向胜利的过程中,代表着近代中国摆脱屈辱,实现“站起来”的奋斗历史。红色文化有着独特的存在方式和表现形式,既包括革命战争遗址遗迹、革命人物故居、烈士陵园等物质形态文化资源,也包括革命先烈事迹、革命精神、革命故事等非物质形态文化资源,这些文化资源共同构成了红色文化的表现形式。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同中国革命斗争实际相结合所形成的一种文化精髓和精神品质,经过历史的提取和淬炼,目前已经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象征。

(二)城市文化的基本内涵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象征,伴随着中国城市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城市文化的内涵也愈加丰富和充实。整体看来,城市文化包括了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方面。物质文化表现在物质层面,如城市建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城市交通等实物形式。非物质文化则包含了城市价值观、市民价值取向、城市法律制度等非实物形式的文化形态。

城市文化具有聚集性和开放性、创新性和先导性、本土性和全球性等特点,因此,在城市文化建设中,应建立一个长效、完整的机制,并由相关管理部门把握主导权,对城市文化的发展方向进行合理引导,将红色文化等时代先进文化融入城市文化建设,不断提升城市文化的价值内涵。

二、红色文化融入城市文化建设的价值

(一)丰富城市文化内涵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获得了极大的提升,但由于受到现代社会多元思潮的冲击和影响,人民群众信仰缺失、道德缺失等问题频发。因此,在社会中构建积极向上的思想追求和健康先进的价值取向,对于城市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长春市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见证了近代革命战争历史。长春市众多的革命遗迹和文化遗存中承载着近代东北亚政治军事冲突的厚重历史。2021年6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进行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色血脉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源泉”[2]。深入挖掘红色资源,整合红色素材,将红色文化融入长春市文化建设,必将极大程度丰富长春市城市文化内涵,为长春市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内在驱动力。

(二)提升城市历史教育功能

重视历史、以史为鉴是我党历来的优良传统,在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用历史经验把握前进方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长春市红色文化经过多年建设发展,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体系。截至2020年,据不完全统计,长春全市拥有革命历史遗迹、烈士陵园、纪念馆和烈士墓200余处,其中现存建筑37处。“历史是最好的老师”,长春市的革命历史遗存蕴含着深厚的精神积淀,对于广大的长春市民来说,只有深刻了解城市的历史,才能形成对于城市的热爱感和自豪感。将红色文化融入长春城市文化建设中可以赋予城市历史教育功能,促使人民群众更好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不懈奋斗。

三、红色文化融入城市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一)群众对红色文化认同感不足

文化认同是人们对于文化的倾向性共识与认可[3]。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社会上的文化现象趋向多样化和复杂化,使得人们的文化认同也呈现复杂性特征。90后、00后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成长起来的一批人,由于受到当代信息碎片化的影响和社会多元思潮的冲击,他们更倾向于主动选择和了解实用性的东西。在信息时代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由于缺乏对于红色文化的正确认识,甚至单纯认为红色文化与城市文化建设是相关部门和研究学者们的职责范围,与自身并不相关,对城市文化建设抱有消极心态。这显然不利于将红色文化融入城市文化建设。

长春市红色文化资源种类丰富,既有重要历史事件纪念地、革命遗址、名人故居等建筑,也有后人为了纪念革命先烈而修建的纪念馆、烈士陵园等场所。然而,这类红色资源的教育意义并未充分凸显,部分群众只是将其作为休闲娱乐的场地,而忽视了其蕴含的红色文化资源的真正内涵和价值。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群众对于红色文化融入城市文化建设缺乏深度理解和认同。

(二)红色资源缺少有效整合

长春市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但其缺乏有效整合。一方面表现在市内旅游路线的安排未能将红色景点与毗邻景区进行组合开发,跨区域协作不力,未能形成连点成线、连线成片的整体开发模式;另一方面表现在长春市缺乏对于红色资源的全局开发意识,红色资源的开发多数限于旅游局、博物馆、党史研究室等单位的单一开发,没有形成各部门有效联动机制,以至于当地红色资源被旅游部门、宣传部门、民政部门等多方管理,其内在联系被割裂,使红色资源难以发挥出整体优势。

(三)红色文化解读方式单一

长春市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但是其在红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仍处于初级阶段,红色展览馆简单化和雷同化现象明显,产品陈列方式也明显较为落后。如在长春市的各类红色基地中,展览馆、纪念馆类场所占比三分之一,且该类场所多数展陈方式单调,同构性强,多为图片加文字的平面介绍,缺乏生动性和感染力,来访者只能看到静态的展陈方式,而无法真正体验到红色资源中蕴含的革命精神、理想信念和崇高品质。

随着近年来党史学习教育的热潮和红色旅游的兴起,群众对于红色文化的需求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人主动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这有助于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然而仅凭单一的解读方式去诠释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还远远不够,应充分挖掘和运用现代化手段,不断推进红色文化融入城市文化建设的进程。

四、红色文化融入城市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充分挖掘整合长春市红色文化时代内涵

红色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斗争的最好证明。在新时代背景下,要想将红色文化融入长春城市文化建设,深入挖掘长春红色文化的时代内涵是非常有必要的。第一,要充分利用和发挥新媒体时代特点,扩宽红色文化传播渠道和传播方式,不断提高红色文化的吸引力与表现力。同时,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推动长春红色文化的数字化发展,使人们通过移动终端就能受到红色文化的教育和熏陶。对于长春市陈列式红色景点,则应充分利用VR等虚拟技术,增强来访者的体验感,使其切身体会到革命精神的价值。第二,长春市红色文化专题网站建设应随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更新,网站内容的选择应坚持贴近生活的原则,同时兼顾趣味性与教育性,保证红色资源的鲜活。

(二)加强对长春市红色文化当代价值的宣传

红色文化产生并形成于中华民族危难的历史时刻,体现着中华民族英勇奋斗、百折不挠的宝贵精神。红色文化对于现当代来说,仍然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力抓手,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近年来,受到新媒体传播方式的影响,红色文化的宣传手段、传播载体都发生了改变。第一,长春市应将户外广告与现代化宣传方式相结合,对红色文化进行立体化宣传。如可以在长春市室外建筑、大型活动广场等地方设立3D电子宣传展示牌,或在长春市各个辖区的文化活动中心、公园广场等地方搭建红色文化宣传长廊对红色文化进行宣传。第二,应充分发挥网络的力量,通过微博、微信、抖音、快手、学习强国等App加大对红色文化的宣传力度,通过短视频等碎片化的传播方式将红色文化研究成果传递给大众。

(三)创建全民参与的城市文化建设模式

人民是创造和传播文化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他们通过自己的生活方式,参与经济社会的实践。任何文化,只有民众真正参与进来才会具有无限的生机[4]。对于长春市城市文化建设来说,只有让民众参与进来,才能为红色文化融入城市文化建设提供更多的方法和启发。第一,要用红色文化先进理论指導群众生活实践,增强红色文化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使广大群众在生活中就能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第二,应推进民间组织和各行各业的有效联动,鼓励各方合作举办红色文化宣传活动,形成社区、街道、企事业单位、各社会团体的联合协作机制,营造全民共建、全民共享的发展模式,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加快红色文化融入长春市城市文化建设的进程。

(四)创新长春市红色文化传播方式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文化传播方式与群众喜闻乐见的接收信息的渠道已经存在偏差,因此,应结合时代特点创新长春市红色文化传播方式,赋予长春市红色文化活的灵魂。首先,应让红色基地“活起来”。长春市文旅单位应针对市内红色展览馆同构性强、表现力单一等问题,积极改进展览馆的设计与构造,充分利用虚拟仿真等数字技术,使红色文化展陈墙充分发挥弘扬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作用,使其达到传递榜样力量、弘扬榜样精神的目的。其次,要积极推动红色文化进校园、进家庭、进社区。对于高校而言,要开设红色文化相关课程,通过讲述红色故事、组织红色历史剧展演等活动,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体系。对于家庭而言,要充分发挥五好家庭、文明家庭的示范带动作用,广泛收集长春市红色家风家训,打造红色家风家训长廊,引导崇俭尚廉、向上向善的家庭文明新风尚。对于社区而言,应积极开展“红色文化进社区”等活动,组织长春市老党员、思政课教师等到社区宣讲红色文化,使红色文化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弘扬。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4-03-28(1).

[2]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 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21(7):12-13.

[3]王艳华,孙黎.文化认同对大学生思想内隐形成的影响及教育对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2):31-35.

[4]宫天文.我国城市文化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0.

作者单位:

中国计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长春市红色文化
快乐教育 筑梦成长 长春市第二实验小学简介
登泰山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拾荒助学子 温暖众少年长春市
长春市吉航汽车维修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