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风险管理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22-03-05孟欣荣

医学前沿 2022年1期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应用效果

孟欣荣

摘要:目的:探究在外科护理工作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这种新型护理模式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住院患者作为整体,从中随机挑选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普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则接受护理风险管理这种新型护理模式,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接受了护理风险管理的患者住院期间护理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且其住院期间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患者在上述两项指标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外科住院患者,在其住院期间应用护理风险管理这种新型护理模式,能够及时发现护理过程中潜在的风险及安全隐患,并且及时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将其消除,显著提升外科护理质量,同时降低患者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因此在临床上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外科护理干预;应用效果;护理风险事件

对于外科住院患者来说,其住院常会接受手术治疗,作为一种有创性的治疗手段,尽管其能够有效治疗患者疾病,但是手术本身作为一种创伤性、侵入性的治疗方式,会对患者的生理及心理产生双重的刺激,进而使得患者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这不仅会影响手术效果,同时也会影响患者预后,增加患者住院期间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传统的外科护理模式呈现出明显的滞后性和被动性,护理人员通常采用遵医嘱的方式来对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或者是当患者出现一定的症状后再采取被动的手段来对患者进行护理,这对于预防护理风险事件并无明显益处。护理风险管理作为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是一种“前瞻性”、“超前性”的护理模式,它会结合护理工作当中的薄弱之处,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患者住院期间护理风险事件的产生及对患者造成的危害。本文便是我院普外科针对护理风险管理开展相关临床试验的结果汇报,具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住院患者作为整体,从中随机挑选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的分为各100例患者的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类型以及病程长短之间的差异并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患者神志清楚,除本次住院外科疾病外,不合并有肝、肾、脑、肺等重要脏器的损害;2.患者无精神异常及既往精神病史;3.患者对本次研究的目的及方法表示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将本次临床试验的本地及方法向我院伦理委员会进行上报,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允许后,开展本次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接受我院外科常规护理。具体内容如下:根据我院普外科护理流程及规范来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结合患者疾病类型及患者预计手术类型来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膳食结构调整、饮食教育。同时,每日对患者病房进行卫生清洁及消毒,保持病房内环境清洁及空气流通;另外,对患者进行适当心理干预,动态换茬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及时处理患者异常情况。

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接受我院护理风险管理,具体内容如下:第一,在普外科科室护士长的组织下,成立风险管控小组,建立由护士长-小组长-护士组成的三级质控网,在成立风险管控小组时,就和所有小组内成员做好沟通,明确各级及每人职责,护士长作为总体负责人,在建立小组同时也要制定风险监控标准,同时组织小组内成员开展培训及学习。第二,对当前普外科护理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寻找现阶段普外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最常见的风险事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及预防手段。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做好护理记录,在发现不良事件时第一时间将其进行上报。第三,责任护士对自己负责的患者基本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分析其墜床、意外拔管、跌倒等高风险患者制定应急预案,并且对这些患者进行重点监控。第三,进一步完善外科护理交接班制度、患者评价体系以及查房制度,确保每个环节都有专门的责任护士负责。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选择患者住院期间护理质量评分及患者住院期间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作为观察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获取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6.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组间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数据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当P<0.05 时,认定数据资料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2.1护理质量评分对比

在本次研究中,将护理质量评分具体划分为护理操作、护理态度、沟通交流水平以及应急处理能力四个方面,结果如下表1所示:

2.2护理风险事故发生率对比

将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护理风险事故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得到结果如下表2所示:

由上述表格数据可知,接受了护理风险管理的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护理质量评分各项均明显优于仅接受了普外科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且两组患者在护理质量评分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护理风险事故的发生率仅为4%,远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4%,且两组患者在护理风险事故发生率之间的差异同样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三、讨论

普外科收治的患者存在疾病类型多,病情复杂等多种特点,因此,对于普外科的护理人员来说,其工作特点便是时间较为急迫、护理任务繁重,一旦护理不到位或者产生了微小的错误,都有可能造成护理纠纷的产生。因此,近年来护理风险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护理模式得到了护理工作者的认可。风险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护理模式,是一种前瞻性、预见性的护理模式,它主要针对外科护理过程中常见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护理风险事故的发生率。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普外科收治的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模式,结果显示,接受了护理风险管理的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护理操作、护理态度、沟通交流以及应急处理四个方面的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仅接受了常规护理模式的对照组患者,同时,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护理风险事故的发生率为4%,远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4%,且两组患者在上市指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以将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应用于外科护理工作当中。

参考文献:

[1]黄琼.护理风险管理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22):154-155.

[2]陈玲.护理风险管理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智慧健康,2020,6(21):11-12.DOI:10. 19335/j.cnki. 2096-1219.2020.21.006.

[3]邹俊梅.护理风险管理在普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8):290-291.DOI: 10.15912/j.cnki.gocm.2020.18.139.

[4]王琳娜,耿香莹,郭欣,武家名,谭天瑜.护理风险管理在普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37):90.DOI:10.16281/j.cnki.jocml.2020.37.071.

[5]柯镔倩,罗钊芹,张云,黄才洁.护理风险管理在普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9,26(25):198-200.

猜你喜欢

护理风险管理应用效果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胸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C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手术中个性化心理护理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
健脾扶正汤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
护理风险管理对神经外科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皮肤损伤的影响
护理风险管理对神经外科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皮肤损伤的影响
产妇产后出血护理风险管理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