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古法蓝白中的扎染之美
2022-03-05张新莲李小娟王红进
张新莲 李小娟 王红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和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扎一束时光,染一抹情怀,在彩色相间的图案之中,扎染的是一份民间艺术的传承。扎染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一直以其独特的美生长在人民中间,点缀和美化着人民的生活,是众多民间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工艺从扎结到浸染都具有丰富的创造性,扎染作品色彩艳丽,图案变化无穷,容易激发幼儿的好奇与兴趣。因此,幼儿园开展扎染活动对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探索能力等有着重要意义。在我园的主题活动“中国了不起”中,教师为幼儿展示了一些民间扎染工艺的手帕。瞬间,他们就被这蓝白相间的作品所吸引,并对其制作工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过与幼儿的一番讨论,我们决定共同探索,深入了解这种古老的扎染工艺。
教师通过讲述传说故事、创设活动情境等方法,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导幼儿对扎染的起源与文化进行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1.导入传说故事,激发幼儿兴趣
导入环节是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虽然时间较短,但是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幼儿不仅乐于游戏,也爱听各种各样有趣的故事。活动初期,教师为幼儿讲述了关于扎染的美丽传说,激发幼儿主动探究的欲望。
2.创设活动情境,感受扎染魅力
教师为幼儿展示扎染的手帕、桌布、围巾等,引导幼儿从色彩、图案等方面欣赏民间扎染作品,感受作品的图案特点及色彩效果,通过猜测图案的制作方法,激发幼儿学习的好奇心与主动性。
幼儿主要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只有让幼儿亲身参与,才能更好地激發他们的创作灵感。为了让幼儿更全面地感受扎染艺术,掌握较简单的扎染技能和知识,我们创设了“扎染坊”,通过和幼儿一起讨论制作方法,投放创作材料,丰富活动内容,让扎染这朵民间艺术之花在幼儿心中绽放。
1.了解扎染工艺,讨论制作方法
教师通过PPT课件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扎染的工艺和步骤,观察扎染作品中的图案变化规律,结合幼儿已有的捆扎经验和折纸经验,与他们一起讨论折叠方式(如对边折、对角折等)对图案产生的影响以及扎染过程中捆扎折叠需要注意的问题。
2.投放多样材料,支持幼儿操作
扎染作为民间传统的艺术形式,从扎到染都具有丰富的创造性,幼儿极易产生强烈的兴趣。为了调动幼儿创作的积极性,教师投放了不同材料的布、不同色彩的颜料以及不同的制作工具,鼓励幼儿自主选择,积极尝试探索。不同的折叠方法,不同的捆扎方式,不同的色彩呈现,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积极投入、兴致高昂。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到:“幼儿稚嫩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应对幼儿独特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幼儿的作品往往不具备多少扎染技巧和基础,但就是这一幅幅简单的作品,却渗透着幼儿独特的思维方式。因此在扎染活动中,对幼儿作品的展示与评价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1.作品展示分享,互相借鉴学习
教师将幼儿制作好的作品分类别夹在绳子上晾晒,并请幼儿共同欣赏这些扎染作品,可以说说自己的想法、谈谈自己的感受,也可以介绍一下自己的扎染作品是用什么方法扎的,还可以猜猜别的组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并一起讨论这些扎染作品可以在生活中怎样运用,引导幼儿在分享中加深对扎染活动的喜爱。
2.交流操作难点,探寻优化方法
在扎染活动中,因为个体差异,部分幼儿在扎结时,不会正确使用皮筋,会出现皮筋弹到自己的手、皮筋捆得布总是很松、不会做皮筋绕的动作等。教师组织幼儿共同讨论寻找解决办法,通过创编口诀“一拉二翻三撑四套”、同伴合作等方式继续尝试优化。
扎染活动是教师基于幼儿的兴趣、年龄特点和已有经验,通过与幼儿讨论后共同决定开展的。活动过程中,教师始终以参与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出现,鼓励幼儿在主动探索中感受扎染的魅力。通过本次活动,幼儿了解到扎染的相关知识,体验到了扎染的乐趣,在心中播下了传承的种子。无序的捆扎之中,带来的是创造和惊喜,如何进一步延伸活动的内容、挖掘活动的价值,让民间传统技艺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扬,我们将在探索中继续不断前行……
(责任编辑:牛丽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