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后记
2022-03-05孙玉平
滇池 2022年3期
作者:孙玉平(犁痕) 点睛师:麦豆
孩子们在院子里追逐
送葬的人群正赶往山林
旷野中那个孤独的行人
在寻找什么,菜市口
屠夫把鋒利的尖刀从牲畜的喉咙里抽出
瞬间凝固的血更红了
冷风漂浮,记忆中
还没有一场雪压得住世间繁华
没有一场雪可以
一白到底
点睛师评论:
首先说一句,我对任何一首诗的点评都带有我的偏见,故作者可以将我的文字看成是我的读后感,无关标准,更无关对错。仅供商酌。
诗名《雪后记》,全诗围绕“冷”这个核心意象展开。全诗十句,前六句客观描写,后四句主观评说。诗句采用对比手法:前六句中,孩子与被送葬的人、旷野中那个孤独的人与他的寻找、牲畜血的红与它凝固后的更红,死亡与新生交替、虚无与存在共存,这是诗歌的缘起,也是核心意思。行文至此,诗中的“雪”已具有象征含义,它象征寒冷与死亡,但此寒冷与死亡中并非一无所有。作者总能在这样一场死寂的雪中发现新生的事物,最终得出“没有一场雪压得住世间繁华”“没有一场雪可以/一白到底”的结论。作者在“雪后”的寒冷中感受到了人间的烟火,感受到了生命的绵延不绝。
诗歌写法较为传统,采用分总结构,先铺陈后评说,主观意味较浓,这使得诗歌不够敞开,接纳度和互动性不强。解决这种写法的关键在于:增强词语之间的意象联系,让词语自身言说,而不是“我”代为言说。我认为,诗歌将读者带入作者的世界是不够的,还必须能够将读者还回读者自己的世界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