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1+X”长廊角色游戏的创建与组织策略
2022-03-04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职工幼儿园
徐 琴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职工幼儿园
角色游戏是幼儿时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游戏,是幼儿通过模仿、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活动。本园长廊角色游戏区创建已有两年时间,笔者审视长廊角色游戏,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一)游戏运作模式没有突出幼儿的主体性
前期游戏的运作模式是教师预设好游戏内容,和孩子们一起收集游戏材料,创设游戏环境,然后组织幼儿开展游戏。这种游戏运作模式没有突出幼儿的主体性,幼儿缺乏游戏动力。
(二)游戏内容预设过多
前期我们基于幼儿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及兴趣主题预设了一些游戏场景,如:快递公司、消防队、小茶馆等。过多的预设活动局限了孩子们的活动积极性和自主创造性。
(三)游戏组织缺乏幼儿的自主规划
长廊游戏区创设的空间对游戏角色的分配指向性太强,孩子们衍生情境的空间小,游戏材料开放性不够,孩子们买卖的行为比较多,活动中教师指导目的性较强,孩子们自主规划的机会比较少。
根据以上情况,笔者一直在思考:如何让长廊游戏成为孩子们可以决定“玩什么”“怎么玩”“与谁一起玩”“用什么来玩”的游戏?我们重构长廊角色游戏区,和孩子们一起创设更加开放的游戏空间,拒绝“环境标配”,让幼儿自主搭建游戏场景,自由选择游戏材料,并赋予它们新的意义。我们还尝试通过“1+X”模式变革游戏方式:“1”指有简单预设的游戏场景,指长廊中形态不一的各种游戏小屋,作为唤醒幼儿原有经验的一个平台;“X”指完全由幼儿自己建构的游戏主题,孩子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决定游戏的内容、玩法、玩伴和制订游戏规则。“1+X”的游戏模式鼓励幼儿主动参与游戏的设计,学习独立设计方案、处理问题、实践操作,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地获取有益的学习经验,为其提供无限的发展可能。
一、从幼儿的立场出发,师幼共创游戏环境
(一)基于原有长廊环境,实地观察,讨论意愿
了解孩子的兴趣需求是我们走近孩子、打开游戏之门的金钥匙。上学期,我园在大班各班级进行了调查,了解孩子们心中的长廊游戏是什么样的,孩子们希望在长廊上玩哪些好玩的游戏等问题。各班老师带领幼儿重走游戏路线,开展讨论,了解幼儿对游戏的畅想,以此掌握幼儿的真实需求。
比如,长廊上要创建游戏区,老师问:“你们想玩什么?”天天说:“开店吧。”“那你们想在商店里买到什么东西呢?”豆豆说:“买冰淇淋。”凯凯说:“我要吃烤串。”……孩子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思考:“吃”是孩子的需要,也是孩子的生活经验。因此,孩子们一些“开店”的想法都与生活有紧密的联系。“糖果店”“冰淇淋店”“烧烤小铺”等“商铺”应运而生。
(二)尊重幼儿的规划,确定长廊各小屋游戏主题
基于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及前期的活动观察,我们发现孩子们对起初创设的游戏场景逐渐缺乏兴趣,随后适时对预设游戏进行缩减,逐步减少、撤换跳蚤市场、快递站、小舞台、小邮局、小茶亭、小厨房、消防站等场景。随着幼儿游戏经验的丰富,由幼儿自己做主,不断变换预设游戏场景,生成各类自己喜欢的真实主题场景。
(三)充分放权给幼儿,让他们自主选择材料,装饰游戏环境
为了支持孩子参与创设游戏环境,营造适合他们角色扮演与想象的氛围,我们分层投放半成品或废旧材料,满足孩子们的个体差异需求,促使孩子们在师幼共同创设的不同角色游戏情境中体验生活。游戏之前,我们组织孩子们进行游戏的前期计划,对本次游戏进行预想,包括玩什么内容,跟谁一起玩,需要什么材料,等等。幼儿会提前对游戏进行规划和设想,表达自己的游戏意愿。我们拿掉所有游戏小屋中图文并茂的角色分布图,去掉整齐划一的流程图,逐渐减少导引痕迹。每次游戏前请孩子们自己规划,用大家认同的方式来制订游戏的玩法和规则。
(四)创建“低结构+角色装扮”游戏材料库,充分提供游戏材料
为了让幼儿对游戏有持续的兴趣和探究欲望,游戏材料的提供必不可少。为了打开孩子们的游戏思路,我们投放了一些成品游戏材料,如角色服装、道具等,同时提供了更多层次不一的低结构材料,方便幼儿在游戏中发挥想象。我们鼓励孩子们一起搜集、选择、制作游戏材料。除了游戏小屋提供的相应材料外,我们在各长廊区域设置了材料仓库,投放大量不同层次的游戏材料,材料仓库面向全体幼儿开放,让它助推幼儿成为自主游戏的赢家。
二、基于幼儿立场,推进游戏的组织策略
“计划——实践——回想”是我们开展长廊游戏的三部曲。我们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鼓励幼儿基于自己的兴趣制订游戏计划。从游戏前开始预热准备,在活动中适时调整方案,在活动后进行总结评价,从而确保整个游戏活动成为一个完整的体验链。
(一)基于幼儿兴趣的游戏计划
1.为了玩喜欢的游戏而计划
开展长廊游戏之前,我们组织孩子们制订游戏计划,对本次游戏进行预想,包括玩什么内容,跟谁一起玩,需要什么材料,等等。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对游戏进行规划和设想,表达自己的游戏意愿。
2.为了解决问题而计划
教师在游戏活动中应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鼓励孩子们积极参加游戏活动,支持孩子们的游戏计划,提升他们在游戏活动中的成就感。
3.为了把游戏玩得更好而计划
随着幼儿游戏的深入,孩子们有了推动游戏发展的想法,我们适时鼓励幼儿对游戏进行升级,并通过前期的计划推动游戏的创设。幼儿在计划分享过程中,往往会生成许多新的构想,这些就成为幼儿后续游戏活动的新来源。
(二)尊重幼儿意愿的游戏支持
1.充分放权,让幼儿自主选择主题、材料、玩法
我们通过游戏观察,发现孩子们对起初创设的游戏场景已经缺乏兴趣,于是适时对预设游戏进行缩减,逐步减少、撤换。新设的游戏场景由幼儿自己构建,同时随着幼儿游戏经验的丰富,由幼儿自己做主,不断减少预设场景,生成各类幼儿自己喜欢的真实主题场景。
我们结合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与幼儿一起确立活动主题,支持孩子们自己做活动计划、创设相关环境、选择体验内容、搜集材料,做好活动前期准备。我们将开展游戏的主动权交给幼儿,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方式决定玩法和操作流程。长廊游戏区里有分工,怎样来划分?幼儿提出进行插牌选择、举手选择、分性别选择等方法,不管是哪一种方法,只要是大家认同的,都可以作为游戏的规则。
2.多维观察,给予即时、延后支持
我们关注幼儿的游戏行为,在活动现场启发、激励幼儿。从幼儿游戏的需要出发,通过增减材料、调整材料层次性、增加品种等形式,拓展孩子的游戏思维,推动游戏进程,对幼儿游戏的推动给予经验支持。教师应及时捕捉孩子们的兴趣点,鼓励孩子们收集资料,生发新的游戏活动;或者由教师进行价值判断,设计相应的集体活动,作为延伸和拓展。
(三)搭建“三大策略”的游戏分享
多角度、多元素的评价方式使长廊游戏更具有激励自我、累积自信的价值。幼儿在各方的鼓励评价中积累经验、提升水平。
1.再现式策略——讲述游戏故事,分享经验
教师在每次游戏后,都应鼓励幼儿记录下自己的游戏故事,并将自己的故事与同伴、教师、家长分享。在班级活动室设置一面互动墙,用来展示幼儿活动的图片等,教师和幼儿一起回忆现场情境,说说自己当时为什么这么做,是怎么想的。
2.提问式策略——发现游戏问题,引发思考
在游戏中发现幼儿的问题和困难,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拓展思维,动脑筋、想办法,减少对孩子“怎么玩”的约束,让孩子们在想象和现实之间自由切换。
3.聚焦式策略——讨论解决有问题的行为
活动后,教师聚焦游戏,引导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借助《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或幼儿教育引领性理念,剖析幼儿游戏行为与辅材之间的关系,从幼儿的兴趣点联系到经验提升,更新材料投放,支持幼儿再游戏、再探索。
(四)推进游戏深入的支持保障
1.梳理各游戏区的隐性目标,为开展游戏提供依据
长廊角色游戏区虽是一座幼儿自主规划构建的游戏乐园,但也有其发展价值,推动了游戏的纵深发展。幼儿角色游戏具有角色扮演这一典型特征,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角色有效地融合了各领域的发展目标,实现了幼儿在游戏中的全方位发展。
下表:长廊游戏发展目标举例
2.捕捉主题活动的链接效应,为游戏创设提供经验
随着游戏活动的开展,我们适时捕捉主题生发点和与长廊游戏的链接点,将游戏的创设回归幼儿需求,并在游戏主题中日益丰富幼儿的游戏经验和需求。我们通过“体验——引发兴趣”“探究——深入游戏”“表达——引发感受”等方式,帮助幼儿积累游戏经验。
3.链接社区资源的实践研学活动,使游戏的内涵更加丰富
幼儿游戏的水平受生活经验的影响,发展儿童的社会性需要有更多的外部资源支持,我们挖掘社区的公共资源,使其成为发展游戏体验、助推游戏开展的重要保证,帮助幼儿在走进社区的体验活动中拓展经验。
三、基于后续生长,反思游戏成效
(一)变革游戏创设方式,凸显幼儿的主体地位
1.在互动中发展幼儿的自主能力,让游戏回归幼儿
在长廊“1+X”角色游戏中,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模仿和想象,通过角色扮演、材料运用,借助语言、表情、动作等创造性地再现自己对生活的认知。幼儿逐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角色游戏之路,在游戏主题、材料制作、情节推进等方面体现了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成为真正的游戏设计者。
2.在同构中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提升学习品质
长廊游戏给孩子提供了更多自主选择和协商的机会,帮助幼儿积累角色游戏环境和游戏情节设计的丰富经验,助推其他游戏主题的深入开展。同时幼儿在自主自由的游戏环境中逐渐认识自己和他人,找到适合自己的与同伴交往的方法。在这种充满独立、善意和肯定氛围的游戏环境中,幼儿逐渐学会了感受自我、表现自我和欣赏他人。
(二)更新游戏组织形式,助推专业发展
1.隐性支持,关注游戏组织策略
在长廊角色游戏中,教师应更加积极主动地组织、引导幼儿进行游戏,关注游戏中幼儿隐性发展目标的支持与推进,重视引导游戏前期幼儿的准备,出现问题时引导幼儿主动思考、自主发现问题和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游戏后进行提升性的总结梳理。
2.反思跟进,理解幼儿的游戏行为
通过实践,教师应认识到游戏对于幼儿成长的作用,深刻体会到幼儿自主能力培养的重要价值,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与教学行为,探究尊重幼儿需求的教学方法。
四、总结
在这一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依据大班幼儿现阶段的游戏经验,尝试通过“1+X”模式变革长廊角色游戏。倾听幼儿心声,共创游戏环境;尊重幼儿需求,共建游戏空间;基于幼儿本位,创设游戏主题场景。教师通过支持幼儿开展游戏,梳理游戏中的隐形目标,利用多种方式丰富游戏经验,开展尊重、互助的“三大策略”游戏活动,鼓励幼儿主动参与游戏的创设,学习独立设计方案、解决问题,为幼儿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