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学习:让学科教学走向育人本位

2022-03-04杰,吕

辽宁教育 2022年4期
关键词:学科素养探究

孙 杰,吕 辉

(营口市西市区教师进修学校)

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十四五”期间我国教育发展的目标。早在2014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提出并主持了“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通过这些年的探索和实践,大家越来越明确地意识到,教育改革发展、课堂教学的改进,最终一定走向深度学习。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或任务,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教学过程。它是实现优质教育的一种教育形态,指向核心素养的落地实施,超越“传递”,走向“探究”,让学科教学走向育人本位。

一、改变教育观念,重视专业发展

教育的本质涉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只有三点融合,整体推进,才是一个完整的教育活动,才可能实现优质的教育。

(一)理念需更新

要实现优质教育,首先要改变的是教师的育人思想和理念。教育改革如同攀登者登山,我们不能因为途中看不到山顶而否定它的存在。广大教师要直面改革,这样才能改变目前的教育生态,塑造面向未来的教育。教师要将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升华为国家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要跳出“教育”看教育,放眼世界做教育;要关心国家大事,关注世界局势,站稳“中国立场”;既要守正,更要创新,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教育顺应时代发展,助力学生未来。

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当机器不仅仅以存储为功能而开始像人一样思考的时候,教师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我们永远不要做一个可以被互联网教育取代的老师。我们的教学不只是知识传递,甚至知识学习本身也只是培养人的手段,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帮助学生在知识学习中形成核心素养,在知识学习中成长与发展,是教学的首要任务。

(二)专业要发展

以往提到“教师发展”,我们常常提及的是“师德和师能”。随着课改的全面深化,我们又进一步提出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它不仅包括师德、师能,还包括“思维教育”。其中,师德是指教师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即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它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师能是指教师从事教育工作应具备的最基本的专业技能;思维教育是指以提高思维能力为目的的教学,它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现今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创新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主要支撑力。思维教育是教师专业化的重点,须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教育的本质就是要培养思维,而思维可以改变世界,可以改变人的一生。教师要厚积薄发,进一步加强知识储备,用专业成长引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要让学习、研究和改进成为常规的教学方式。每一项工作中,我们按照“辅导讲座明目标—跟踪指导讲方法—反思总结促提升”这一流程进行,让教师在“学习、研究、改进,再学习、再研究、再改进”的螺旋式实践活动中实现自我发展。

二是教师要聚焦自身问题,依托“微+”项目,以科研课题为引领,做足“大文章”,在“破”与“立”的研究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我们通过申报“学科思政”“学科实践活动”等省市科研课题,以及实施“五个一”项目,构建学习型学校,致力打造专家型团队。

三是学校管理者要引领教师走向前台,唤醒他们的内在潜能。设立“百言讲堂”,由班子引领开讲;建立“悦读时光”微信群,定期向研训员推送时事热点、教育信息或精品专题等内容,班子成员带头在群里交流学习体会;召开“大视野、宽思维、深阅读”悦读分享会。学校管理者和大家一起分享收获与成长的喜悦,引领教师实现专业成长。

四要重视研究提升素养。学校通过建立“名师工作室”“学科骨干团队”、聘任“兼职研训员”等方式,创建研究共同体,帮助教师解决问题,感受研究的力量,从而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研究意识。无论名师,还是普通教师,这都是他们在实践体验中获得发展的一个过程。研究不仅促进教师业务的提升,还能带给他们职业自信和职业幸福感。

二、聚焦核心素养,变革教学方式

学科核心素养需通过学生在一定情境下探索任务和项目来提升,需要改变知识碎片化、简单机械记忆性的学习方式,实现从讲知识内容到讲知识结构、从单纯传授知识和学科思维方法到发现学科本质、从个人学习走向学习共同体的转化,让学生感知知识的力量,关注知识背后的文化与精神,最终培育核心素养,引领和推动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教学方式的变革。

(一)开展学科实践活动

学科实践活动作为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它以“实践体验”为基本原则,通过体验式“行走”课堂、实践式的教育模式,以及问题链、任务单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实现与同学、老师、学校、家庭、社会的交往,进而让课程与生活融合、与社会和时代接轨,最终实现学生素养的提升。

学科实践活动具备三个属性,即学科性、实践性和活动性。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在课内或课外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学习与运用学科知识,不断提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活动主题是教材的拓展和延伸,内容包括学科融合、课外积累、文化传承、社会生活以及学科知识要素的运用等;活动形式以学生自主参与、主动探索活动对象为主,教师要做到适时询问与指导;活动成果展示不是单一输出型,而是在某小组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其他小组对他们的发言内容提出问题或建议,使交流的过程成为全班同学共同探究、学习、反思的过程。教师要明确,小组活动后的展示与交流是更大范围的合作学习。

(二)构建“自主思维”课堂教学模式

“自主思维”课堂教学模式是在“双减”背景下,以作业改革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种尝试。以往的课堂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而此模式下的课堂是把学生课前预习作业中产生困惑和遇到的问题,作为课堂学习内容。我们的思路是从结论倒推原点,逆向设计;抓手是从作业设计入手,倒逼课堂教学的改变。

此模式以三张作业单贯穿教学始终:一是承载预学任务的“预学单”,让学生预先自主学习;二是随堂任务制订的“学习单”,学生根据“学习单”要求,以独立自主或合作讨论为学习形式,运用操作、猜想、分析、实验、推理、归纳、发现等学习方式,进行探索实践,从浅层学习转变为深度学习,完成学习目标;三是课后“作业单”,包括“基础巩固、实践探究、拓展延伸”三个模块的题型,让学生选作,这实际上也是对学生思维的一种训练。

教师可通过设计与课堂教学融通的作业,让作业成为促使课堂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的载体,借助作业研究带动备课改进,从教学设计转向学习设计。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协作者,主要是给空间、给资源、给任务、给支架,让学生探究知识来龙去脉的学习过程真实发生。

三、转变学习方式,让学习真正发生

2020年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十三次年会上所提及的情境教学、差异教学、“活教育”、生涯教育等基础教育研究优秀成果,虽然角度和提法不同,但都关注和研究学生,采用具有挑战性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心,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创新能力,训练高阶思维。

(一)实现个性化学习

深度学习就是要改变学生浅尝辄止、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要坚决摒弃捆绑式、填鸭式的学习方式,从“传递中心”走向“对话中心”,从“记忆教学”转变为“思维教学”。课堂教学可通过探究式、项目化的大单元学习,让师生共同学习、共同经历、彼此滋养。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仅学懂了本节课的知识,而且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深度学习要让学生在完成挑战性的任务的同时,由倾听者、旁观者转变为活动的实践者、问题的解决者。

(二)倡导实践性学习

“实践性”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方面,要树立“生活即学习、活动即课程”的理念。教师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中体验学习,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主动学习,并能够应用所需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要明确,在学习的过程中,知识的学习只是给学生自我成长和认识社会提供了一个机会。教学应立足于真实问题的解决及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另一方面,要给学生打好步入社会的基础。教师教给学生的不能只是课本上的知识,还要在知识学习和探究实践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社会和他人,学会生活和做人。大量的数据和现实表明,凡是行为方面有问题的孩子,首先表现出来的多是社交能力的不足。所以,我们要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与人交往、沟通、合作,具有良好的社会情绪。

(三)重视知识的发现过程

21 世纪复杂、多变,不确定性大,这决定了实践创新成为学生六大核心素养之一。未来人才竞争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创新能力的高低,发展创新能力是国家发展的要求,是人才培养的需求,也是未来教育的追求。2021年,在全球国家创新力排名中,我国从2020年的第14位上升为第12位,这说明了国家对人才创新力的重视和支持。

所有的探索都从追问开始。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创新的前提。当然,在问题发现和解决的过程中,肯定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所以教师要树立正确的错误观,认识到“错误”是资源,教学是诊断,每一个“错误”都可以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宝贵的经验;学生在课上出错是可控的,教师及时帮助和指导能够使其得到修正,健康成长。所以,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重视知识的发现过程,学会认知方法,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应用问题的过程中形成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要积极倡导启发式、探究式、开放式教学,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要通过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方式,在实践的过程中引发学生的深度学习,进而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总之,学习的最终目标不仅是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更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未来生存、参与社会活动、为他人和社会做出贡献的能力。作为教师,我们应秉承着“家国一体”的使命感,肩负着立德树人的责任感,更新观念,重构课程,创新育人方式,通过深度学习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学科素养探究
【学科新书导览】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