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开展宣传工作的独特优势
——重温刘少奇《党在宣传战线上的任务》

2022-03-04史泽源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22年10期
关键词:马列主义刘少奇理论

文_史泽源

新中国成立初期是党的宣传工作由战时状态转向建设时期、由局部迅速拓展至全国、由临时性转向经常性的关键发展阶段。面对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的新变革,提出的新要求,如何调整和完善宣传工作,成为党和国家必须进行深入思考的重大课题之一。1951年5月,为研究和制定党的宣传工作的方针政策,党中央召开第一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刘少奇在会议结束时,作了题为《党在宣传战线上的任务》的报告。这篇报告在深刻总结革命时期党的宣传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新中国成立后宣传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格局,指出了当时宣传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和改进方向。今天,重温这篇经典文献,仍能为我们加强改进党的宣传工作,提供思想理论与实践方法上的经验借鉴。

一、善于总结宣传工作的历史经验

作为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便高度重视宣传工作,并很快在实践中收获成绩,得到了工农群众、知识分子及其他政党的关注与响应。如1924年底,孙中山曾严厉批评国民党的宣传组织工作,不如成立未久的中国共产党(《孙中山全集》第八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722页)。而党的宣传工作所以能在党派林立的近代中国独树一帜,成绩斐然,除了理论先进、技艺细腻、话语有力等原因外,还同善于总结经验密不可分。据统计,革命时期中共中央曾专门就宣传工作作出近70个决议与指示,这些文件集中体现了党对各阶段宣传工作经验的深刻总结。可以说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没有哪一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般,如此重视总结宣传工作的历史经验。

刘少奇在党的第一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发扬了党善于总结经验的光荣传统,将“对于我们党过去的宣传工作的估计”作为讲话的开场白。他将革命时期党的宣传工作经验归结为三个要点,即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中国化与时代化问题。首先,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外来学说,能够在中国大地上落地生根,广泛传播,尤其是为知识水平偏低的工人、农民所接受,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党将深奥的理论讲述成通俗的故事;把枯燥的文字转化为有趣的形式;使源自异域的文化融入中华文明,即“我们在广大的范围内宣传了马列主义,使马列主义的原理通俗化,具有中国的民族形式”(《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78页)。其次,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但又不教条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而是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不断使其得到丰富和发展,“在马列主义总武器库中增加了不少新的武器”(同上,第79页)。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方法是要同中国实践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做到“不止理论水平提高了,而且从实践上把中国的面貌改变了”(同上,第79页)。最后,刘少奇重点强调了理论必须同时代相结合的问题,理论既是时代的产物,又是推动时代向前发展的强大力量。“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是马列主义一次伟大的胜利。十月革命胜利后中国革命的胜利,是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中又一次伟大的胜利”(同上,第80页)。一个中国将实现蓬勃发展,并在国际社会上发挥更大影响力的时代正在到来。基于此,刘少奇呼吁党的宣传工作更应抓住契机,不愧于时代赋予的伟大使命,在党的领导下一步一步地走到最后胜利。

二、注重分析宣传工作的开展背景

中国共产党历来强调因地制宜地开展宣传工作,即宣传工作的内容、方法与形式要同开展工作的条件、环境及对象相适应。以环境为例,大革命失败后,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实行严酷的思想文化封锁,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工作空间被极度压缩,且同志们在宣传工作中,稍有不慎,“就会被抓到监牢里,甚至有杀头的危险”(同上,第80页)。在这种高压环境下,党采取形式多样且灵活隐蔽的宣传手段,不能文字传播,就用口头讲述;市井不许议论,就到租界散播;国内不让宣传,就到外国发表。尽管面对重重阻碍,红色中国的故事仍然独具魅力。全面抗战爆发后,在国共合作的新形势下,党又迅速改变宣传策略,将隐蔽宣传改为公开宣传,通过在根据地开大会、国统区办报刊、广泛结交上层人士、注重引导青年学生等方式,建立了强大的宣传阵线。

新中国成立后,党获得了革命年代从未有过的有利宣传工作条件,但这并不意味着这项工作会变得简单轻松,而是要面对宣传对象在数量上成倍增加,群众渴求更加丰富有趣的宣传作品等一系列新要求、新挑战。即“中国人民的革命胜利了,各种工作更繁杂,实际工作任务更加重了”(同上,第90页)。在众多新挑战中,刘少奇着重强调了两点。一是要高度重视理论同实践相结合。革命年代,宣传工作者多有着十分丰富的斗争经验,但由于工作任务繁重,他们学习理论的时间相对有限,而“一个人的阶级觉悟仅仅从感性知识中、从实际生活中得来是不够的,还要提高到理论的高度”(同上,第81页)。革命胜利后,相对安逸的工作环境,又很容易使党员干部疏于实践,甚至滋生脱离群众等严重问题。对此刘少奇强调:“一个有了实际阶级觉悟的人,再参加到实际斗争中去,再读书本子,学习马列主义的理论,觉悟就更高了。”(同上,第81页)二是要注意对各类错误思想的批驳。刘少奇提醒宣传工作者们,切不要以为各类错误思想,会随着革命政权的建立而烟消云散。他依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指出,既然在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承认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农民阶级的经济存在,那么“就必须承认它们思想的存在与合法”(同上,第82页)。且在承认这些思想存在的同时,还必须旗帜鲜明地对其展开批驳,以保持马列主义思想的领导地位。

三、在宣传工作中发挥好组织优势

由于始终高度重视组织建设,中国共产党获得了强大的组织优势。具体而言组织优势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党建立了严密且庞大的组织基础,使党在开展各项工作时获得了磅礴的组织力量。二是指党强调组织建设的优良传统与政治文化,对宣传、统战及群团等各条战线上的专业队伍产生了重要影响。这在宣传工作中体现得尤其明显。早在1923年党便提出“共产党员人人都应是一个宣传者,平常口语之中须时时留意宣传”(《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一册(一九二一—一九二五),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206—207页)的号召。全面抗日战争时期党更是进一步指出:“宣传鼓动工作和组织工作对于我们党的工作正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不可缺一。”(《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文献选编(1937—1949)》,学习出版社1996年版,第258页)尽管在近30年的革命历程中,党已经建立起一支庞大的宣传工作队伍,但面对新中国成立后繁杂的工作任务,宣传资源仍显捉襟见肘。在此情势下,刘少奇呼吁宣传工作要继承“依靠全党以及党外的共产主义者,马列主义者,党外的积极分子做宣传工作的光荣传统”(《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84页),并依靠党组织及各界力量,使宣传工作迅速覆盖全国,并延伸至社会深处。

在充分动员各方力量参与宣传工作的同时,刘少奇还强调宣传部门要发挥好对整个宣传工作的领导职能。这一方面体现在对宣传员网、报纸、刊物等各类宣传工具的协调管理。特别是要注意根据社会现实需求,多为工农群众提供通俗有趣的宣传资料。另一方面,宣传工作的领导能力,更应在对干部、党员、党外积极分子及宣传机关等全部宣传力量的统一领导中得到彰显。而这主要是通过“起草指示、拟定计划、检查工作、总结经验、指导工作、供给材料、搞好设备、搞好组织的业务机关”(同上,第85—86页)等具体工作实现的。

四、宣传工作要密切配合中心工作

在宣传工作与中心工作的关系问题上,刘少奇明确指出:“我们的宣传工作是不能离开当前的中心工作的,并且是为了保证各项中心工作的完成的”(同上,第86页)。他同时强调,无论是宣传工作离开了党的中心工作,还是等做完中心工作,再来开展宣传工作,均是不可取的工作方法。正确的做法是将宣传工作融入中心工作之中,在推动完成中心工作的过程中,达到宣传教育群众的目的。刘少奇进一步说明,所以应在实践中采取上述方法,根本原因在于宣传工作与中心工作在目标上具有一致性。从政治意义上考量,党的每一项中心工作均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宣传工作的价值,归根到底也要在提高群众的政治水平和政治觉悟上得到体现。由此,“实际的中心工作与宣传的中心工作应该是一致的,宣传部门应该动员一切宣传工具来为中心工作服务,保障实际工作的完成”(同上)。

再者,宣传工作要密切配合中心工作,并不意味着将宣传工作全部放在普及时事政策等眼前工作上,还应着眼于长远,尤其应注重对马列主义基本理论的宣传。“所以宣传工作可以分作两项:一项是当前中心工作、时事政策的宣传,一项是马列主义基本理论的宣传”(同上)。刘少奇指出,目前宣传工作存在忽视马列主义基本理论教育的问题,“加强基本理论的宣传教育,应当成为我们党的重要工作之一,应当作为宣传部的一项重要工作提出来”(同上)。宣传工作者不要以为进行基本理论教育,将延误中心工作的完成,而是要善于将理论教育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我们在实际工作的宣传上要联系基本理论,同时基本理论的宣传也要联系实际工作,两者要相互联系,而且要联系得很好”(同上,第88页),进而使群众在实践中接受教育,以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思想指引。

五、加强机构建设实现工作经常化

刘少奇在党的第一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建立经常的宣传机构和工作”的新要求。这一要求的提出首先着眼于党内形势的新变化。即中国共产党已经从局部执政的党,发展为全国执政的党。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于形势不稳定、交通不方便等原因,党并不具备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党的经常的宣传工作的条件。因此党的宣传工作主要集中在解放区及各大中城市,整个工作也呈现出临时性、突击式的特点。而新中国成立后,党拥有了更多的宣传资源,具备了将宣传工作拓展至全国、传播至海外的能力。再者,人民政权建立后,广大群众前所未有地渴望了解国内外形势,并依据他们得到的信息,对党的执政能力、国家的发展前景及世界的演进形势作出评价与判断。特别是在当时朝鲜战事激烈、国内反革命分子仍未肃清的情况下,各类谣言一度十分猖獗,并对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这也是刘少奇强调通过机构建设,实现宣传工作经常化的重要原因。否则“如果哪一个时候宣传工作接不上气,工作就会发生问题”(同上)。最后,刘少奇认为建立经常的宣传机构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做法。“国际国内大事不告诉群众,很多政策不跟他们商量、讨论,群众有意见不听他们的,这就是没有民主”(同上)。反之,如果群众关心党的政策,思想素质得到提升,正确指出党和国家存在的问题,社会主义民主就会得到发展,宣传工作也会实现完善和加强。此外,刘少奇还重点强调,宣传机构必须服从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宣传什么,如何宣传,要按照当时当地的情况决定,不仅是由宣传部决定,还必须取得党委的同意。宣传要点,要经过党委讨论,至少要经过党委书记看过,才能发出”(同上,第89页)。进而使宣传机构建设成为传播党的方针理论政策的有力工具。

六、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紧抓思想政治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对宣传工作的一贯要求。刘少奇在党的第一次宣传工作会议上嘱咐全党:“我们现在要注意思想斗争,注意党对人民的思想领导。”(同上)在具体工作中,思想政治建设又必须抓住重点,做到有的放矢。刘少奇认为,目前思想政治建设的重点应该放在反对自由主义上。这又是由当时的现实情况所决定的。一方面,当时党内存在着“浓厚的自由主义空气”(同上),并突出表现为党员对谣言、反革命宣传不反对,不反驳,不斗争,未能保持其在思想上的警觉性。另一方面,在党外,尤其是在群众中间,许多旧观点、封建观点仍然存在。特别是一些反马列主义的思想,披上了马列主义的外衣,增加了思想斗争的复杂性与艰巨性。为此刘少奇指出,“无论在党内党外,都要注意思想斗争”(同上,第90页),并指明了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的基本路径。首先,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必须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做到善于利用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解释力与说服力。其次,树立问题意识是提高思想政治建设水平的必要举措。刘少奇专门以迷信问题、命运为题为例,向全党说明了思想政治建设工作必须关切社会现实,注重解决群众在思想上的困惑。再次,扩大党报、党刊的发行规模,提高党的新闻理论水平,也是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可靠抓手。最后,党员干部带头学习马列主义,自觉投身到相关宣传教育工作中来,是提高思想政治建设水平的必要条件。刘少奇提醒党员干部们,切不可因为忙于管理工厂、贸易等实际工作,而忽视政治学习,“不加强马列主义理论学习,那就有危险性,就会脱离政治,脱离基本理论,使非无产阶级的思想发展起来”(同上,第90页)。与之相反,党员干部必须作学习与宣传思想政治理论的表率,领导与带动群众学习马克思主义,一同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中来。

猜你喜欢

马列主义刘少奇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刘少奇与中国共产党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刘少奇在安源过春节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刘少奇:不忘初心 对党忠诚
刘少奇:求真务实,反对形式主义
马列主义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性探讨
共产党指导思想的来龙去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