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三三三”教学模式下思政与专业课程的融合
——以生药学课程为例

2022-03-04陆玉婷蒙华琳孙庭广冯学珍

教育观察 2022年4期
关键词:生药学生药导图

陆玉婷,陆 苑,卓 燊,蒙华琳,陈 君,孙庭广,冯学珍

(广西科技大学,广西柳州,545005)

党的十九大以来,教育部始终坚持把德育作为教育的中心环节,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以实现“三全育人”为重点,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新局面。目前,许多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2]如果不能完全从思想上转变这种不思进取的状态,学生很难顺利完成繁重的学业,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因此,高校要培养新时代的应用型人才,就不仅要关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还要重视学生思想政治和人文素养的提高。为达到这一目的,本研究结合高校药学生的特点,探索将 “三三三”教学模式引入高校专业课程的路径,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进一步加强教师的持续学习性教学、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及师生的自由开放性互动,在实现教学相长的同时,以全方位、多样化的形式进行思政教育,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地融合起来。下文以生药学课程为例,着重介绍在“三三三”教学模式指导下,高校思政与专业课程深度融合的探索过程。

一、高校生药学的课程教学现状

生药学是药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它是通过运用植物学、本草学、动物学、化学、药理学、中医学等学科知识,研究生药的来源、生产、采制、鉴定、化学成分、品质评价、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综合性应用科学。[3]此外,生药学也是药学专业为数不多与中药直接相关的实用性学科。调查显示,目前的高校药学毕业生多数能够留在中药和西药的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管理等领域工作,而他们所用到的中药知识主要来自生药学课程。[4]我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中西医结合诊疗,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与此同时,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教授2020年1月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也表示:“科技部紧急启动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研专项中,也将包括中医药的临床研究和对已上市中成药及中药组分的筛选与评价等。”[5]这一系列事实都足以证明,中医中药为我国的医疗事业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因此,让学生全面理解和吸收生药学知识,对学生未来的就业和工作都能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对国家中医药行业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努力将教学中抽象、枯燥、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增强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提高教学效率。于是,一些教师在生药学的教学改革中尝试了以成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OBE)[6-7],并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了直观教学法、PBL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比较教学法、BOPPPS教学法等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获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7-9]

然而,学生在实际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包括缺乏自理能力和主动的学习动机、心理抗逆能力弱、空腹高心、个人主义泛滥、缺乏团队意识等。[2]部分学生的问题还表现为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的缺失,对国家和集体发展听而不闻;缺乏奋斗目标,经常沉迷手机和网络,得过且过,无心向学。医学类院校要培养的是“三观”正确、业务精湛、立足基层、爱岗敬业、仁心仁术的一线医务工作者,因此,针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思想问题,教师要利用好每一个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机会,结合学科特色,将思想教育全方位地渗透课堂、网络、实践等各教学环节。

二、“三三三”教学模式在生药学中的设计

(一)课堂教学需遵循 “三导”模式

“三导”模式,即“导读—导图—导论”。

1.“导读”的设计

“导读”是教师引导学生熟悉教材、理解课程内容体系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提出:“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10]“导读”环节要求教师先读,重点发掘课程中的人文与思政教育的有效元素,并通过自然合理的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渗透。比如,在讲授中药牛黄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牛黄之母”蔡红娇获得中药创新终身成就奖的故事,鼓励学生努力钻研,为国家和人民做贡献。

2006年9月,为加强矿产资源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监督管理,根据原国土资源部相关要求,原浙江省国土资源厅设立矿产督察员办公室,并委托浙江省地质调查院设立矿产督察站,承担日常具体的督察组织工作,各市国土资源局相继成立地方级矿产督察员办公室。2016年12月,原浙江省国土资源厅通过培训、考试、公示等,聘任了第四批浙江省矿产督察员93名。

2.“导图”的设计

“导图”就是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教材内容更直观化、具体化。随着科技的进步,思维导图的软件外观漂亮、形式多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审美设计适合自己的思维导图。但是,教师必须对学生明确制作思维导图不是为了好玩、有趣,而是为了快速准确地理清教材的思路,提高听课的效率。这就要求教师在导读过程中逐步示范绘制思维导图,在重难点处适当“留白”,给予足够的空间让学生思考和完成思维导图,丰富其内涵。此外,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不要过多追求思维导图的外在形式,而应注重个性化的逻辑设计。比如在讲授西红花和红花两味药材时,教师可以通过将二者的区别“留白”,供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同时提示学生查找文献资料创新鉴别二者的方法。

3.“导论”的设计

“导论”是在前两者的基础上,以翻转课堂为基础,由教师主导、学生参与的一场师生对话。“导论”不能是教师的“一言堂”,而应该是师生共论。教师根据所教内容的特点,设置能引发思考的问题。这些问题既要基于教材本身,又要高于教材,尽可能结合现实中的鲜活案例,如2020年4月,广西横县一家六口上山扫墓时,误将断肠草当作金银花食用的事件。[11]针对这个真实的案例,教师组织学生通过思考、讨论等方式发表自己的看法,并适时进行阶段性小结,归纳代表性观点,提示学生重视中药鉴定、正本清源的重要性;不能打着翻转课堂的旗号,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讨论,成为教学活动旁观者,因为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不可偏废的。如果说“导读”是切入主题的预备阶段,那么“导图”就是明确思路、聚焦重难点的转承阶段,导论则是头脑风暴的整合与反思阶段。

(二)网络教学需设置“三微”模块

“三微”模块,即“微课—微评—微试”。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沉迷网络会影响学习,但一味地否定网络,效果也只会适得其反,不如积极引导学生有目的地使用网络辅助学习。

1.“微课”的设置

这里的“微课”不仅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视频资源,还包括微信平台的推文和生药数字化资源库。这种“微课”形式尤其适用于生药学各论部分,将重点生药制作成微课或微文,一方面可作为学生课后温故知新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也可成为渗透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微课”可以是教师自己制作的,也可以是各大高校或网络中遴选出来的优秀作品。但是,在线教学视频和网络学习素材的质量往往参差不齐,而优秀的获奖作品又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因此,教师要精选出能与课堂教学衔接起来的5—10分钟的短视频或5分钟便可阅读完的文字,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必要时,教师可以自己制作短视频或亲自撰写推文,助推生药数字化资源库成为最好的课外辅助工具之一。此外,微信平台的推文除更具多样性和实用性外,还应该提高推文在信息传递上的能力。这些文字既可以是一些中医药专家的优秀事迹,又可以是中药的冷知识和中药的发展方向,甚至可以是便于学生理解记忆的影视剧素材。比如,学生熟悉的电视剧《仙剑奇侠传三》中,大多数角色都以中草药命名,教师可以此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再如,可以推送2020年8月28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院士通过视频在第三届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上发表的讲话,指出中医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释放了巨大活力。[12]这段讲话对药学生而言极具教育意义,能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既是中医药精华的传承,又是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

2.“微评”的设置

“微评”是从线下教学到线上教学的延伸,通过教师可以不定期地在网络平台发布一些与中药相关、与时俱进的热点内容,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讨论。比如,教师可以发布问题:“疫情期间,出现了全民疯抢双黄连口服液的现象,你认为是否合理?谈谈你的看法。”围绕这一问题,有的学生会从中药的功效谈合理性,有的学生会谈中医的性味归经,还有的学生会谈论社会现象。可见,借助网络的虚拟环境,教师可以为出于各种原因无法在课堂上发言的学生提供一个畅所欲言的平台,补充课堂上的空缺。

此外,“微评”处还可以设置留言区,教师可以针对学生提出的与课程有关的问题进行及时关注与回复,为学生解惑答疑。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适当地使用一些表情符号、网络流行语等方式,提高师生交流的共鸣感。

3.“微试”的设置

“微试”主要针对的是当前学生普遍存在的临时抱佛脚现象设置考试。教考分离之后,许多学生平时不学、考前突击,只针对期末考试范围进行复习。“微试”区别于传统的笔试,借助网络平台紧扣教学内容,进行及时性、随时性的小题量在线微考试。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能更明确今后学习的重点和方向,而且可以及时反映教学效果,让教师能根据考核结果进行教学方案的调整,针对错误较多的题目及时更新题库,加强训练。“微试”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问卷调查等,考试结果可以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与课堂成绩、实践成绩共同组成学生成绩的综合评价指标。同时,“微试”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平时成绩无据可依的问题。

(三)实践教学需构建“三全”模型

“三全”模型,即全员、全程、全方位,是在“三全育人”背景下开展高校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深度融合的重要教学改革途径。[13]生药学是一门实用型学科,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因此,教师通过任务驱动,将实践成绩改为积分加权的模式。要想确保“全员”参与,就必须为每名小组成员都落实任务,即先独立完成再进行组间交流学习。同时 ,教师要贯穿教学“全程”,监督组内互考,及时分享有特色的观点,并通过与辅导员深度合作,开展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

1.“全员”的实现

生药学实验课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常用生药的性状和显微鉴别。过去,这一内容都是进行分小组扎堆式的学习,2—3人共用一台显微镜,最后上交一份实验报告,“浑水摸鱼”的现象屡见不鲜。经过调整,教师重新分配小组成员职责,要求小组中的每一位成员先自行辨认生药,通过翻阅教材或登录手机网络查阅资料,记下至少两个能让自己印象深刻的鉴别点,再以互为导师的形式进行组间的交流与学习。按照每班40人计算,可分10—12组,每名带教老师负责3—4组成员的指导。期间,带教老师不仅要参与组内讨论,适时地进行精讲点拨,还要监督组内互考,实现全员参与。

2.“全程”的实现

根据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相较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是一种过程性的教学。[14]在有限的学时内,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侧重帮助学生巩固课堂学习效果,加深对教学重难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教师作为实践任务的总设计师,从布置任务到完成任务,应全程参与并加以指导和点拨,深入每一个教学小组聆听讨论,并及时分享有特色的观点。学生作为实践任务的主体,因为分工明确、人人有责,所以能够全程参与。

3.“全方位”的实现

教师为学生精心打造的“实践金课”,如果仅仅局限于实验室,那么含金量是不高的。教师应与学生辅导员进行深度合作并全方位地开展“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如开展大学生假期药房药店的顶岗实习、药植园的志愿者服务、社团的中药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同时制订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共享自己积累的生药知识和生药图片,作为生药数字化资源库的素材,协助教师共同完成生药数字化资源库的建立。学生的实践成绩应由原来的实验考核改为积分模式,并根据完成的难易程度采用不同的权重加持。

三、结语

目前,“三三三”教学模式在国内属于新兴的教学模式。无论是从新时代社会要求考虑,还是从学生自身的需求出发,教师都应该为学生创造更多参与学习的机会,为学生提供更多锻炼和展示的平台。通过将“三三三”模式运用于高校生药学课程,可以将课堂教学、网络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开展与学习成果的获取和评价密切相连,使教学目标具体化、教学任务清晰化、评价体系明朗化,从而为更多的专业课程提供改革经验,共同实现大学生德育由“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华丽转身。

猜你喜欢

生药学生药导图
基于偏振光显微镜与λ波长补偿器联用在生药显微鉴别中的应用研究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山豆根及其混伪品生药学研究进展
性状鉴别在生药学实验中开设的必要性
第6章 一次函数
复方儿茶酊的生药学鉴定及质量控制
蒙药扁蕾、湿生扁蕾、花锚生药学比较研究
民族药柳兰的生药学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