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振兴背景下北大荒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和价值引领
2022-03-04王天亮钟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王天亮 钟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进入新时代,我国农业现代化走向创新转型的新阶段。黑龙江省拥有耕地2.579亿亩,是全国农业机械化程度最高的省份,连续12年粮食总产量居全国首位。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1]。”黑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振兴发展的重要内容,坚决当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坚决当好保障农业产品供给安全的主力军,当好国家粮食统筹调剂最可靠的供应地[2]。
面对党中央的部署和省委的要求,龙江人需要以自力更生的干劲、艰苦创业的闯劲、勇于开拓的视野、甘于奉献的情怀,努力发挥现代农业典型示范作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努力释放农业新动能,奋力书写不负时代的新篇章。在此过程中,必须大力传承和弘扬北大荒精神,为建设“六个龙江”,推进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一、北大荒精神的历史脉络
北大荒精神与北大荒历史同生共荣、密不可分。在开发荒原的艰苦实践中诞生,在踔厉奋发的火热建设中丰富,又在新时期的奋进征途中调整,其表述内容也历经演变,从中折射出时代主题和使命职责的变化。
1986年,时任中顾委副主任的王震同志为垦区题词“艰苦奋斗、勇于开拓”,奠定了北大荒精神的基础。同年7月,时任黑龙江省委书记孙维本提出了“顾全大局、艰苦奋斗、勇于开拓、敢于献身”的北大荒精神,这是北大荒精神16字内涵的最初表述。1994年12月,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将北大荒精神表述为“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并沿用近三十年[3]。
2021年9月,北大荒精神入选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第一批伟大精神。这是党中央对北大荒几代拓荒人70多年耕耘奋斗的肯定,这是时代赋予历久弥新的北大荒精神的新荣光,是激励前行的精神标杆,是滋养信念的根脉魂魄。北大荒精神超脱了地域限定和品牌特性,镕铸进中华民族精神的史诗丰碑。
2022年4月,经中央领导批准,中央宣传部发布公函,将北大荒精神的基本内涵表述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勇于开拓、甘于奉献”。这16个字的调整变化,具有深刻长远的现实指导意义,蕴含着党中央对百年变局引发的国内外重大形势变化的分析研判,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高度重视及对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迫切愿望,是对北大荒光荣历史的凝练和总结,也是对北大荒未来发展的期待和定位。
新时代提出新要求,新表述蕴含新期待,新征程呼唤新作为。历70余年经百万北大荒人的汗水和泪水、青春和生命凝结而成的北大荒精神,融入了听党指挥、纪律严明的军旅文化,追求新知、紧跟时代的知青文化,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科学文化,吃苦耐劳、坚韧勇敢的闯关东文化,淳朴仁厚、豁达宽容的黑土地文化和中华文化的传统美德,同时融入敢啃硬骨头的改革精神和具有国际视野的企业家精神[4],成为了与时俱进、历久弥新的精神资本和前进动力。
二、北大荒精神新内涵的价值引领
面临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在我省建设“六个龙江”的征途上,传承弘扬好北大荒精神,需要对其内涵表述和价值引领进行新的认知理解。
自力更生精神扛起政治责任。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强调不把命运和前途寄托在外部环境上,在核心技术和关键领域实现自立自强,不受制于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5]。”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俄乌战争胶着难分、逆全球化思潮抬头、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全球市场萎缩,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愈加凸显。
“自力更生”一词,首次加入北大荒精神表述,且排在四句话的第一位,可以鲜明体会到党中央对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期待要求。历史和今天都无可辩驳地告诉我们,粮食安全是买不来的,指望依靠国际市场进口粮食养活十四亿多中国人,既不现实也不可能,必须居安思危,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努力做到自给自足。黑龙江作为粮食生产大省,自然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问题上,具有“舍我其谁”的历史地位和责任担当,要在防范抵御粮食安全风险上发挥关键性、决定性作用。前进道路上,必须保持头脑清醒,保持政治定力,用北大荒精神鼓舞士气、攻坚克难、凝心铸魂、形成合力,体现精神力量反作用于物质生产的价值力量。
艰苦创业精神赓续光荣传统。在不同时期,艰苦创业的精神内核相近,但其面临的形势环境、采取的措施和实现的目标任务却是动态变化的。在经济困难时期,“艰苦”主要是指物资匮乏、生产生活条件恶劣,要以决心和毅力挑战克服自然环境,改善生存环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物质生活充裕的情况下,“艰苦”则更多意味着面对挑战压力时自身能力不足的本领恐慌,外部环境和社会关系不够友好导致预期目标较难实现的挫折感受及由此带来的群体和个体心理压力,是希望通过主动挑战获取更大成功的精神状态。但是,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攻坚克难的斗争精神,永远是战胜艰苦的最有力武器。
北大荒精神的新表述中,在“艰苦”的基础上,将着力点从“奋斗”调整为“创业”,指向性更为清晰,主体更加明确,目标更为宏伟,在精神层面始终保持战胜一切险阻的思想态度和作风意志,这也是北大荒事业长青的制胜密码。新时期倡导“艰苦创业”,就是要充分利用中央推进东北振兴的政策红利,正视历史上的成就荣誉,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梳理优势经验与短板劣势,奋发图强、不畏艰险、创造条件地去完成新的任务,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成奋斗目标,抢抓机遇、积极作为,切实把资源禀赋转化为竞争优势,着力建设绿色龙江、幸福龙江。
勇于开拓精神展示拼搏闯劲。不同时期,北大荒人都充分展示了解放思想、敢闯敢试、开拓进取的勇气和能力。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北大荒人筚路蓝缕,拓土开疆,用青春热血和铮铮铁骨,创建了100多个国有农场。进入新时代,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升国际竞争力,北大荒集团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开展自我改革,实现转型升级,趟出一条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新路子。北大荒70多年的历史上多次进行自我革新、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在时间长河中不断溅起奔腾浪花,连续充分释放出了制度红利和发展活力,在拼搏进取中实现了化茧成蝶,在困境逆境中实现了凤凰涅槃,集中体现了勇于开拓、改革创新的精神伟力,对于我省其他领域和战线建设创新龙江、开放龙江,提供了有益参考和借鉴。
在推进振兴龙江,实现农业强省的道路上,必须重新激活勇于开拓的北大荒精神,横下一条心,以改革创新的坚强意志杀出一条血路,扫除改革道路上的一切障碍,打造出龙江经济发展的新天地,再创昔日辉煌。比如,省十三次党代会提出“打造践行大食物观先行地”[2],延展了人们对粮食安全的认知边界,是思想观念的开拓创新。
甘于奉献精神彰显家国情怀。“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这是北大荒第一代创业者价值操守的真实写照。新时期“甘于奉献”就是把使命和责任扛在肩上,体现家国情怀,彰显道德情操。北大荒精神的新表述中,对奉献的界定,从“无私”调整为“甘于”,具有人文特点和人性特征,一定程度上是对当下社会风气和民众心理的反馈回应,降低了道德评价泛化的风险,不过多拔高道德标准上限,避免让人望而兴叹、无法企及。而是顺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嬗变态势,考虑注重实际效果,发出倡导提议,激发内生动力,强调主动自觉。
无论限定词语如何调整,奉献始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共产党人的重要精神特质,也是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不谈奉献,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就会缺少风骨;离开奉献,北大荒精神就会失去神韵。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实现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必须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2]。”老一代北大荒人的奉献,包括奉献青春热血,奉献知识才智,奉献生命事业,奉献财富名誉。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奉献,每代人的奉献都有各自的鲜明特点。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把个人成长、愿望满足与国家期待及社会需求相结合,提升精神境界,改进干部作风,勇于担当尽责,着力建设勤廉龙江,全面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巩固提升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托举伟大的梦想。国降大任,使命在肩,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争当全国农业现代化排头兵,推进龙江振兴发展的征程上,永远飘扬着鲜红的北大荒精神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