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发展在实现双碳目标中的应用研究
2022-03-04吴庭贵州财经大学
吴庭(贵州财经大学)
与碳排放相关的气候变化对国际社会构成了前所未有的威胁,如极端天气、海平面上升、传染病、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粮食短缺。为了缓解气候变暖,全世界达成了共识,即21世纪末的变暖必须控制在2摄氏度甚至1.5摄氏度以下。为此,越来越多的国家承诺到2050年基本实现净零排放,不会增加大气碳浓度。然而,全球排放仍在继续,2019年达到33.3Gt的创纪录水平。虽然这一趋势在COVID-19大流行期间得到逆转,全球日排放量减少了17%,与2019年的平均水平相比,这种减少可能是暂时的,因为没有证据显示世界工业系统有任何的结构性变化。工业生产活动恢复后,可能会出现报复性排放。因此,通过减少工业排放来减缓全球变暖,这在全球环境治理长期战略中仍然是一项首要任务。
一、我国碳排放和金融科技的发展现状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兴经济体,在2019年占全球碳排放量的30%左右,与大多数旨在减少碳排放量的G20国家不同,中国宣布其目标是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前,中国通过大规模发展基础设施和对制造业的投资来发展经济,碳排放量在未来10年达到峰值的可能性变得越来越不确定,这在过去几年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关注。许多人认为,中国的碳排放量可能在2030年达到峰值,更有可能在2025年至2030年之间达到峰值,而其他人则反对这一观点。
近年来,以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的技术创新深刻地改变了传统金融业,为金融业的发展带来了新契机,形成了金融科技这一范畴。金融科技正在彻底改变全球金融业。中国的变化在金融业中以前所未有的规模迅速发生。中国是全球主要的数字金融参与者之一,拥有最大的金融服务市场,由金融科技公司、专业金融技术公司和大型科技公司提供服务,大型科技公司的主要业务是社交媒体、游戏和电子商务等技术,但现在也提供金融服务。截至2019年,中国的大型科技公司和金融科技公司的贷款额均超过1000亿美元。中国是大型科技公司提供支付服务的全球最大市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6%以上,美国位居第二,仅占GDP的0.6%。
金融科技广泛应用于支付、投资、贷款、数据分析、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近年来,金融科技得到了快速发展,在解决传统金融业信息不对称、成本过高、效率低下等问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金融科技在碳排放增加而导致气候变化的问题上可以有所作为,如金融机构运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快速识别具有绿色项目的企业,为其绿色项目提供融资服务,减少因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融资成本的增加,金融机构也能更快地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减少因贷款未及时到位而带来的损失。运用金融科技技术很多居民不用亲自到银行就可以完成业务的办理,减少了许多碳足迹。除此之外,金融科技在碳排放权交易方面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区块链技术信息完整透明,能公开、有效地监督碳信息及数据的真实性、及时性,解决年度为单位的额度分配和清缴难以监督的问题,合规高效地实现林业碳汇等CCER(国家核证自愿碳减排量)项目减排量与碳排放权的抵消,发展CCER项目,发挥碳排放权的定价和减排作用,提高市场活跃度。
二、区块链技术在碳减排中的应用
区块链技术指的是一种软件协议,它有助于通过互联网安全转移资金、资产和信息,而无需银行或其它金融机构等第三方中介机构。或者说,它是一个分散的电子会计系统,通过对等网络登记各个交易——资金、商品、财产或投票等,数据不可变地存储在不断扩展的互连寄存器列表中。事务存储在块中,这些块通过在新块中包含前一块的散列连接到以前创建的块,这种结构在不更改链中后续记录的情况下进行更改非常困难,从而为记录提供了安全性。此外,每个具有访问权限的参与者可以同时查看信息,为整个系统提供了信心。当参与者相互确认更改,无需第三方授权即可实现交易验证。这种分散共识旨在保护平台不受个人或一组网络领域受试者的影响。
在温室气体排放领域也出现了各种应用区块链技术的举措。《京都议定书》为成员国制定了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此外还建立了国际碳交易体系。碳市场的目标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为了做到这一点,监管机构通过证书以特定的方式在某些行业发布适用于每家企业的限额,发行人必须监控排放,并将其提交给主管当局,主管当局委托独立经纪人审查报告。企业可以通过从未达到其限制的其它实体获得更多权利,合法地超过其证书中规定的限制,从而创建一个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这种复杂的系统缺乏透明度,从而降低了效率,治理结构中生成和记录的信息可能无法提供给在另一个结构中工作的其他参与者或监管机构。碳市场的运作是排放者自己提供信息,不是直接从初级生产记录中获取信息,这往往会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错误或欺诈,这种制度在生产者和监管者中都产生了信任问题。这种对准确信息流的依赖反映了数据报告的透明度和准确性在碳市场中的重要作用。作为当前模型的替代方案,区块链可以改进碳市场。一个设计合理的区块链系统将收集所有交易历史的相关信息,永久存储,且所有利益相关者都能轻松访问,通过这种方式还可以避免伪造证书和欺诈性销售。在区块链中注册证书或信用证变得唯一,因为加密只允许通过授权人的唯一数字签名才能创建或传输信息,该交易将被记录,只有持有人的签名才能进行交易,这意味着如果系统设计正确,就不可能重复计算或复制信用证,从而保证安全,这些数据可用于通知和影响市场决策。区块链平台可提供具有可交易价值的加密代币,以优化碳的现有市场交易平台,并为碳信用交易创造新机会。
区块链的优势可以解决绿色金融中的各种问题,如去中心化、去信任、非对称加密、防篡改和可追溯性等。区块链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是分布式共享账本,这为提高绿色金融和投资的透明度提供了机会。协商一致的协议可保证信息的真实性;非对称加密可保证信息的安全性;在分散的场景中,多个节点进行点对点通信,可加快信息的收集和交换。因此,区块链可以用来应对贷前审查和贷后管理中的不对称问题。具体来说,可以建立一个包括金融机构、企业和环保部门的绿色金融联盟区块链,它公布了绿色项目的运营条件、现金流等信息,以确保绿色资金能投资于真正的绿色项目,同时筛选出“假绿色”“染色绿色”项目。然后,建立监管节点,利用可追溯性和防篡改性,实时跟踪监控项目审批、贷款审批和贷款使用信息,一旦违约发生,绿色贷款合同可以终止,并追究责任。
三、大数据在碳减排中的应用
大数据被定义为一种工具和平台,用于存储、处理和分析数据,以确定由于传统数据处理和管理技术的限制而无法实现的业务见解。大数据也被视为一种在分布式可扩展平台上处理巨大数据集的技术。
(一)加快融资效率
大数据技术能让金融机构评估更多的借款人,即使是那些财务状况不佳的借款人。大数据在信用评级机构中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的2个公共征信机构只有3亿人的“财务记录”,对于其他人只有身份和人口统计信息(如身份证、姓名、年龄、婚姻状况和教育程度),使用传统模型获得的信用风险预测是 不可信的,这种情况极大地限制了金融机构接触新的消费者。大数据通过提供无限数据访问的机会而受益。为了有效应对信用风险,金融系统利用透明的信息机制,大数据结合云计算和信息技术的优势,可以影响企业和个人的市场化信用体系。通过大数据的应用可以对大量有信贷需求的环保企业进行信贷风险评估,进而快速对其融资需求进行回应,能够促进相关从事减排企业进行经营活动,从而促进碳减排。
(二)助力绿色保险发展
绿色保险的主要功能是将环境风险成本内部化,解决环境承载力和生态恶化问题,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冲击。然而,由于环境风险管理和压力测试对建模、分析和预测的要求越来越复杂,由于中国绿色保险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保险产品相对简单,绿色保险难以在中国发挥良好的作用。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可以智能地构建环境风险和价格保险,金融科技也可以帮助金融机构调整风险评估模型中的因素,更新模型指数,并动态定量分析环境风险。因此,绿色保险的定价更加科学,保险覆盖范围扩大,外部环境成本可以转移到内部。
四、金融科技应用于碳减排的案例
金融科技被定义为通过在金融领域使用创新技术提供新产品、应用程序和商业模式,可能对金融服务和金融业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在服务提供商之间创造竞争性的市场环境。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报告,“蚂蚁森林”基于数字金融的技术创新为环境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并向世界出口了中国样本,展示了中国在环境保护和公共福利方面的实力。传统的公益组织存在技术和监督不足等弊端,而互联网的出现给公益事业带来了更透明的监管、更先进的技术和更具影响力的优势,使公益模式得以彻底改革。作为互联网行业的领导者,阿里巴巴拥有高度的公众信任,“蚂蚁森林”以阿里巴巴平台的影响力为纽带,连接公众、用户、企业等组织,改善传统公益模式,扩大公益影响力。“蚂蚁森林”使绿色能源自动化生产,整个产品的核心使用路径非常短,可以以最快的速度直达核心功能,完成功能闭环。通过真实树木图像和虚拟动画等技术,用户可以在将虚拟树木转化为真实树木的过程中随时查看自己树木的状况。这种参与可以改善用户体验,节省时间和精力,降低公益环保门槛,提高用户平台使用效率。“蚂蚁森林”的特殊系统将线上和线下场景连接起来,让每个人都有可能参与绿色金融。
“蚂蚁森林”拥有6亿用户,其运营模式依赖大数据,主要基于支付宝的广泛使用,收集大量相关数据,建立个人碳账户。数据计算为在线公益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保障,使用户通过大数据分析计算获得符合自身习惯的个性化服务,完成在线公益活动。此外,“蚂蚁森林”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商业运营,依托阿里巴巴集团的资金和人力支持,聚集各类超级应用平台入口,将公益活动与各类企业、机构和用户有效结合,降低公益用户体验门槛,鼓励用户更深入地坚持绿色生活方式。
五、加强金融科技领域监管
金融科技公司特别容易受到不利冲击的影响,金融科技公司有多种途径将这些冲击传播到其他参与者,并呈现出显著的信息不对称,这些因素都表明在极端事件中,金融科技可能成为更大损失的催化剂,其中一些可能是可预测的,而另一些则是不可预测的。这种外部性的可能性及相关市场的失灵表明,政府监管遏制金融科技领域低效和有害行为风险至关重要。金融科技带来了一系列独特的监管难题,这些难题在传统金融形式中并不常见。
首先,金融科技的结构使监管机构难以确定监管的相关参与者,如上所述金融科技在很多方面都是由其分散的性质定义的,依赖于分散的小参与者网络,有时还依赖于决策算法,这种权力下放阻碍了有效监督,虚拟货币比特币为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提供了很好的例子。其次,金融科技的结构也让监管机构在确定相关参与者后,更难监控参与者的行为,许多参与者可能不在一个国家的管辖范围内,会逃避监管机构的权限,许多金融科技公司的活动也不像大型银行那样受制于实质性的披露制度,且它们算法的复杂运作并不容易理解。
当一个市场对经济构成系统性风险时,监管机构有合法的权力来监控行业内行为主体的行为,以约束过度风险行为,但监管取决于透明度,如果没有关于行业内风险产生的准确及时信息,监管机构就无法在系统性风险出现时采取行动预防或减轻风险。在参与者数量众多且行为不易被核实的情况下,从监管机构的角度来看,一个行业的不透明性很高监管可能会崩溃。总而言之,金融科技通过促进金融分裂,可能掩盖了风险,其模型具有系统性风险的许多特征,随着行业的发展此类风险的水平可能会增加。最近对金融业的监管侧重于不同的市场领域,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与金融科技相关的独特问题。因此,监管机构既没有必要的工具,也没有必要的专业知识来正确引导和约束金融科技公司的行为。
在要实现双碳目标的今天,金融科技应发挥建设性作用。如何引导金融科技平稳有序健康发展,成为监管机构需要研究的问题。目前,以技术创新为支撑的金融业态正在加速发展,监管机构应紧密跟踪研究区块链技术、大数据金融、人工智能金融等金融科技发展对银行发展模式、风险管理的影响,加强与金融科技公司的协调交流,加强政策指导,充分发挥人才、技术、资金等资源的配置和工作机制的建设,做好全方位、不留死角地监管,防止发生系统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