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建共享的共同富裕”是中国建成现代化强国唯一可能的实践方式
——访浙江省社会科学院院长何显明

2022-03-04俞吉吉

浙江经济 2022年1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蛋糕浙江

本刊记者/俞吉吉

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实践的征程中,要打破专注于“分蛋糕”的存量思维模式,牢固树立在“做大蛋糕”“做好蛋糕”的基础上“分好蛋糕”的增量思维

共同富裕,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小到百姓收入,大到体制机制,都与共同富裕息息相关。2021年,浙江被委以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任。基于国情,中国应走出一条怎样的共同富裕之路?浙江能在哪些方面先行先试,给全国带来借鉴意义?近日,本刊记者采访了浙江省社会科学院院长何显明。在他看来,“共建共享的共同富裕”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也是中国作为后发大国建成现代化强国唯一可能的实践方式。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做大蛋糕”并“分好蛋糕”。

《浙江经济》:您曾表示“共建共享的共同富裕”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而且是中国作为后发大国建成现代化强国唯一可能的实践方式。为什么这么说?

何显明:共建共享的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本质规定,也就是说,共同富裕不是中国是否应当将其确立为现代化的重要目标的问题,而是中国只能通过共建共享的共同富裕实践,才能走出一条后发大国现代化的成功路径。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巨大的人口规模与相对有限的资源禀赋的矛盾,决定了中国不可能复制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历程及其拥有的种种先发优势,必须以国家制度和发展战略的创新,克服资源匮乏的制约,将满足10多亿人口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首要问题。早发国家普遍借助于全球范围的殖民掠夺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是全球资源共同支撑起了欧美少数国家的工业化进程。西方式的福利国家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西方国家的早发优势以及随后建立的技术、资本、文化优势基础上,建立在以西方为中心的全球不公平的经济秩序之上的。后发的时空境遇带来的一个重大挑战,就是后发国家不仅永久丧失了运用这种资本积累方式的历史机会,而且必须在西方长期掠夺造成的一穷二白的资源条件下开启现代化的进程。中国要以和平发展的方式,立足自身的资源条件,让14亿人口过上现代化的富足生活,无疑是人类历史上最宏大、最深刻的一次社会变革,它意味着享有现代化生活的人口规模将超过以往所有已经实现现代化的国家人口规模的总和。实现这一目标,将是中国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创造的最伟大的奇迹,其艰巨性是任何其它国家都难以想象的。而巨大的人口规模和严酷的资源、环境约束条件,决定了中国无法复制西方发达国家那种建立在大规模消耗全球资源基础上的现代生活方式,只能根据既定的技术和资源条件,在保障14亿人口的基本生存的基础上,通过全体人民的共同奋斗,走出一条共建共享、渐进共享的现代化道路。

中国只能根据既定的技术和资源条件,在保障14亿人口的基本生存的基础上,通过全体人民的共同奋斗,走出一条共建共享、渐进共享的现代化道路。

二是全球化进程,特别是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对后发国家的示范效应及其产生的显著社会动员作用,决定了能否实现现代化成果相对均衡的社会分享,直接影响着后发国家社会局势的稳定和现代化进程的可持续性。随着中国告别短缺经济时代并历史性地解决绝对贫困问题,社会新生代将对收入分配格局表现出越来越强的敏感性,他们不会再像父辈和祖辈那样因为改革开放以来个人和家庭生活的显著改善而对社会收入分配差距持有较大的心理承受力,而是会将现有的相对富足的生活视为理所当然的生存条件,进而对过大的收入分配差距表现出强烈的社会不满。因此,中国要保持现代化的可持续性,就必须切实有效地缓解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

三是大国经济发展的特殊规律,决定了仅仅少数人的富裕,无法支撑起现代经济分工体系的充分发展,并将严重制约大国规模优势的发挥。二战以来,虽然一些小国,比如人们所熟悉的“亚洲四小龙”,通过发展外向型经济成功地实现了经济起飞,但这种经验对于后发大国来说,其适用性充其量只能是阶段性、权宜性的,否则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极易受到国际市场波动的冲击,如果形成路径依赖效应,甚至可能陷入某种依附性发展的格局。正是因为这样,中国既不能走西方大国模式,也不能走小国崛起模式,只能走共建共享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目前门类齐全的工业经济体系和巨大的市场规模,为中国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保持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创造了可能性。而要有效发挥大国经济的规模优势,强化现代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就必须切实优化收入再分配,培植和释放消费潜力,以消费需求规模的扩大带动产业规模的扩大,以消费需求层次的提升促进产业技术转型升级。共同富裕的实践议程与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的同时出场,深刻地表明,在中国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全社会涌现出前所未有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发展背景下,共同富裕实践已经成为中国统筹发展与安全、重构现代化动力结构的内在要求。

《浙江经济》:如您刚才所言,中国决不能走欧美发达国家以往创造的现代化模式。那么,需要将共同富裕实践的关注点转向哪些方面,以开创后发大国现代化的成功路径?

何显明:关于共同富裕,我们一定要纠正一种简单化的看法——共同富裕就是均贫富。我们要将共同富裕理解为人类文明的一次大变革、国家治理体系的一次伟大创新。当前,迫切需要将共同富裕实践的关注点,从中国用多少时间将收入差距缩小到什么具体程度的盘算,转向如何通过制度创新,激发共享发展的社会活力,开创后发大国现代化的成功路径。

共同富裕是人类社会的共同理想,几千年来人类社会提出了无数的美好愿景和实践方案,也进行了许多社会变革试验,但直到今天为止,包括国民收入水平超过中国数倍的发达国家也没能破解这一难题。这足以说明共同富裕实践的复杂性、艰巨性。共同富裕实践决不仅仅只是一种社会收入分配格局的调整,而是整个国家治理体系的系统性变革,是社会文明形态的历史性跃升,蕴含着极其丰富和艰巨的制度变革内涵。无论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提升低收入群体创造财富、分享发展成果的现实能力,还是强化初次分配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再分配的调节作用,以及在充分发挥“资本的文明面”作用的同时探索社会主义国家“驾驭资本”的成功路径,都不是短期的政策调整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面临的重大制度创新课题。

中国要将“共建共享的共同富裕”内化于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实践中,就必须增强和保持制度创新的战略定力,努力探索和建构形成比发达国家更富有活力、更能调动全社会财富创造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制度体系。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走出一条后发大国现代化成功路径,进而开创基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浙江经济》:在您看来,怎么样的共同富裕才是“共建共享”的?扎实推动共同富裕需要把握哪些核心要素?

何显明:共同富裕的核心要义就是“共建”“共享”,也就是要在“做大蛋糕”“做好蛋糕”的基础上“分好蛋糕”。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实践的征程中,要打破专注于“分蛋糕”的存量思维模式,牢固树立在“做大蛋糕”的基础上“分好蛋糕”的增量思维。

为此,就必须处理好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共同富裕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共同富裕,追求公平不应影响效率的提升,要立足于通过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来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最大限度释放人民群众的创造潜能,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将超大规模的人口负荷转化为人力资源的巨大优势。每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相嵌于全球竞争性的经济秩序之中,在生产效率没有显著提升的情况下,脱离效率追求公平必然会严重损害国家的竞争力,最终造成公平难以维系。

必须增强和保持制度创新的战略定力,努力探索和建构形成比发达国家更富有活力、更能调动全社会财富创造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制度体系。

《浙江经济》:您认为,浙江作为全国共同富裕示范区,先行探索以共建共享为显著特色的共同富裕具有哪些先天优势和基础条件?

何显明:浙江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完美诠释了中国改革发展的价值选择。浙江是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先行地。作为资源小省,浙江以解放思想为引领,立足省情,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中央的方针政策,率先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充分发挥了市场机制调动大众化创业的积极性,这也成为浙江在共同富裕实践上走在全国前列的一个重要前提。

到世纪之交时,浙江已经实现了连续20多年的高速发展,“浙江现象”也一度受到全国广泛关注和学习。与此同时,粗放型的增长模式也逐渐暴露出问题。如何破解发展难题、创新发展模式?2003年7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通过深入调研、深邃思考,在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全面系统总结了历届省委实施“富民强省”发展战略的基本经验,提出了影响深远的“八八战略”,并推出了城乡一体化、山海协作等创新举措。“八八战略”从多重角度阐述了“富民”和“强省”的目标及要求,为浙江进一步推进“富民强省”战略指明了方向。“八八战略”确立以来,历届省委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一张蓝图绘到底,着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在做大经济总量的同时,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水平。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浙江走过的历程可以总结为:早期,通过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充分调动老百姓的创富积极性;后期,通过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矫正了市场失灵带来的收入差距扩大的风险。可以说,市场经济是浙江深耕共同富裕的沃土。市场与政府相结合是浙江经验的重要体现,做好“两只手”这篇大文章,也是中国开创人类共同富裕实践新境界的根本途径。浙江要为全国探好路,也必须围绕这一核心问题取得体制机制创新的成功经验。

浙江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就是要打造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扩中”,即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和比重。

《浙江经济》:对浙江而言,探索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创新之路,最关键的着力点是什么?可以在哪些方面开展创新探索?

何显明:被赋予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任务,浙江责任重大,目前收入差距主要集中在城乡、区域和阶层之间。城乡和区域差距可以通过区域发展战略来调节,而阶层之间、代际之间的差距是最难消除的,这在很大程度要靠顶层设计来解决。

从省域层面的运作空间和浙江所积累的现实条件来看,毫无疑问,浙江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就是要打造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扩中”,即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和比重。

如何“扩中”?一方面,要保持现有中等收入群体收入增长的稳定性。目前,相当一部分中等收入群体存在焦虑情绪,特别是对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支出上升比较敏感,因此,要通过强化公共服务的优质共享,来缓解这方面的压力,降低中等收入群体掉队的风险。另一方面,要通过政策体系创新,扩大创业者群体规模,提升就业质量,让有希望进入中等收入群体的部分社会成员晋升到“中产”的队伍中。这方面浙江过去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省委出台的《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在这方面已经提出了一整套的政策创新思路。总之,浙江还是要进一步弘扬大众化的创业创新传统,通过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营商环境,激发全社会的财富创造活力,让更多具有创富潜力的群体通过自身努力进一步增加财富积累、进入中等收入群体。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蛋糕浙江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Mother
Task 2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创意蛋糕
切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