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芍药汤加减辅治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2022-03-04文俞心
文俞心
(湖南省澧县人民医院,湖南 澧县 415500)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为临床常见慢性关节炎疾病,患者身体多处关节均会受到疾病侵袭,出现关节肿胀、晨僵等症状,致使患者活动受限[1-2]。桂枝芍药汤治疗RA可减轻症状,缓解病情[3]。本研究用桂枝芍药汤加减辅治RA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96例,均为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本院治疗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29~70岁,平均(49.50±5.65)岁;病程2个月~10年,平均(5.10±1.02)年。观察组男25例,女23例;年龄29~69岁,平均(49.01±5.17)岁;病程3个月~10年,平均(5.18±1.03)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诊断标准:符合《2018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4]诊断标准,符合《类风湿关节炎病证结合诊疗指南》[5]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分型为风寒湿痹。主症为关节疼痛肿胀,屈伸不利、晨僵,次症为关节畏寒怕冷,遇寒疼痛加重,舌白苔薄,脉沉或浮。
纳入标准:符合西医、中医诊断标准,对研究知情并同意参与,精神及智力正常,晨僵时间大于1h。
排除标准:对研究药物过敏,存在受累关节功能丧失、关节性障碍疾病,痛风性关节炎。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用常规西药治疗。甲氨蝶呤片(国药准字H31020644,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第1周10mg,第2周加服15mg,第3周20mg,之后每周服用20mg,1个月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中药组加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生麻黄、制附子、生姜、青风藤各10g,川乌、络石藤、防风、知母各12g,桂枝、白芍、白术各15g,生石膏、薏苡仁、甘草各20g。脾胃湿热加藿香9g,砂仁、神曲各12g;脾胃气虚加党参15g,茯苓12g;血虚加当归15g,生地12g;关节变形加蜈蚣1条,全蝎3g,丹参12g,赤芍15g;肿胀明显加萹蓄12g,车前子10g(包煎);疼痛减少制附子5g。加水250mL。煎至160mL,温服,1日1剂,早晚各1次,1个月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3 观察指标
中医症状积分:包含晨僵、关节压痛、关节肿胀、关节发热、关节怕冷、屈伸不利6项症状及体征;单项0~3分,0分为无症状,1分为症状轻微,2分为中等症状,3分为症状严重;总分分值0~18分,累计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
4 疗效标准
参照《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和治疗指南》[6]。显效:临床症状消失,实验室指标检查复常。有效:临床症状减轻,实验室指标检查轻微异常。无效:临床症状无变化或加重,实验室指标检查异常。
5 治疗结果
两组中医症状体征积分、类风湿因子及红细胞沉降率见表1。
表1 两组中医症状体征积分、类风湿因子、红细胞沉降率比较 (±s)
表1 两组中医症状体征积分、类风湿因子、红细胞沉降率比较 (±s)
组别 中医症状体征积分(分) 类风湿因子(U/mL) 红细胞沉降率(mm/h)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西药组 13.40±0.51 8.61±0.90 112.10±2.20 79.98±2.02 43.69±2.38 22.46±2.11中药组 13.44±0.56 5.66±0.73 112.45±2.19 70.12±1.87 43.78±2.07 17.59±1.97 t 0.26 12.73 0.56 17.91 0.14 8.44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6 讨 论
RA属中医“历节风”、“骨痹”范畴。为风寒湿热入侵,正气不足,气血亏虚,卫外不固,致经络痹阻,血运失常而发病[7]。治疗当以祛风散寒,温经通络,除湿清热,化瘀活血为原则。
桂枝芍药汤中桂枝解表散寒、温经通脉,白芍柔肝缓急、止痛调经,薏苡仁健脾祛湿、利水消肿,生麻黄、防风散气疏风,白术、生姜利水健脾、祛浊化湿,知母、川乌、青风藤养阴清热、消肿利湿,生石膏发越水热之邪,制附子温经扶阳,生姜、甘草调和诸药。诸药配伍,共奏散寒祛风、温经通络、清热滋阴、祛湿散瘀功效。
桂枝芍药汤能够诱导RA滑膜细胞凋亡,进而抑制免疫应答、炎症因子及类风湿因子的分泌,改善微循环,减慢红细胞沉降率。此外,研究表明[8-9],桂枝中桂皮醛对致痛饮因子以及炎症细胞因子的分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而白芍中的芍药苷则具有免疫功能,可发挥止疼抗炎作用,进而减轻患者炎症,减少类风湿因子,减慢红细胞沉降率,改善病情。
桂枝芍药汤加减辅治类风湿关节炎可提高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