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萘洛尔治疗不同分型血管瘤患儿的效果比较
2022-03-04田笑绮胡光珍
田笑绮 胡光珍
河南省人民医院血管瘤科 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河南省郑州市 450003
血管瘤又称为婴幼儿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IH),为婴幼儿群体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且研究指出,60%以上IH患儿发生部位在头面颈部,若未及时有效治疗,可对患儿容貌产生较大影响[1]。目前临床多采用普萘洛尔治疗IH患儿,该药属于β受体阻滞剂,可通过减少血管内一氧化氮(NO)抑制细胞增生及血管形成,已成为临床公认的一线治疗药物[2-3]。但临床应用中患儿疗效差异较大,而这种差异是否与IH不同分型有关尚未明确,目前关于普萘洛尔在不同分型IH患儿中治疗效果的报道较少。鉴于此,本文探讨不同分型IH患儿应用普萘洛尔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2020年4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26例IH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IH发生部位的深度不同分成浅表型组(病变部位位于乳头真皮层,42例)、深部型组(病变部位位于网状真皮层或皮下组织,42例)及混合型组(病变同时具有浅表型及深部型特点,42例)。浅表型组中男9例,女33例;月龄2~10个月,平均月龄(5.34±0.81)个月;体重6~11kg,平均体重(8.46±0.51)kg。深部型组中男10例,女32例;月龄2~10个月,平均月龄(5.33±0.80)个月;体重6~11kg,平均体重(8.48±0.50)kg。混合型组中男11例,女31例;月龄2~10个月,平均月龄(5.35±0.82)个月;体重6~11kg,平均体重(8.45±0.52)kg。三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对比性。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①符合《血管瘤和脉管畸形诊断和治疗指南(2016版)》[4]中IH诊断标准;②临床资料完整;③既往未接受过任何相关治疗;④甲状腺及肝肾功能正常。(2)排除标准:①血管瘤表面出血、破溃;②合并窦性心动过缓、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重度或急性心力衰竭;③合并支气管哮喘;④合并心源性休克。
1.3 方法 三组患儿均在喂食过程中口服普萘洛尔(山西云鹏制药,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4020768,规格:10mg×100片)治疗,月龄<3个月患儿0.5mg/(kg·次),3个月≤年龄≤6个月患儿1mg/(kg·次),月龄>6个月患儿2mg/(kg·次),1次/d;纱布湿敷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江苏远恒药业,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2020535,规格:5ml∶12.5mg)于瘤体表面,10min/次,2次/d。连续治疗4个月。
1.4 评价指标 (1)治疗4个月时,参照Achauer[5]分级标准评价三组临床疗效:Ⅳ级:瘤体体积、皮损颜色较治疗前减少>75%;Ⅲ级:51%≤瘤体体积、皮损颜色较治疗前减少≤75%;Ⅱ级:51%<瘤体体积、皮损颜色较治疗前减少≤25%;Ⅰ级:瘤体体积、皮损颜色较治疗前减少<25%。治疗总有效率=(Ⅳ级例数+Ⅲ级例数)/总例数×100%。(2)治疗前及治疗4个月时,清晨采集三组患儿空腹外周静脉血3ml,以3 000r/min离心速率、13.5cm离心半径离心处理10min后取上层血清待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趋化因子12(CXCL1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4个月时,三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浅表型组和混合型组总有效率高于深部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血清相关指标 治疗4个月时,三组CXCL12、VEGF水平均较治疗前低,且浅表型组水平最低,其次为混合型组,深部型组CXCL12、VEGF水平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三组血清相关指标比较
3 讨论
临床根据IH发生部位的深度不同可分为浅表型、深部型及混合型三种类型,虽然IH具有自行消退的特点,且多项研究证实普萘洛尔治疗IH可产生较好疗效,但因IH分型较多、发展具有不可预测性,导致IH患儿最终消退程度存在差异,可能影响部分患儿治疗效果[6-7]。因此,探寻普萘洛尔在不同分型IH患儿中的治疗效果对临床针对性调整治疗方案、改善患儿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VEGF是血管内皮细胞的特异性生长因子,也是血管生长及发育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可通过诱导纤维蛋白沉积于细胞外基质,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形成新的血管,VEGF水平升高,提示患儿血管瘤增殖[8-9]。CXCL12为趋化因子家族成员之一,能控制免疫细胞的定向迁移,刺激内皮细胞高表达VEGF,从而促进肿瘤血管新生,其水平升高可提示患儿肿瘤血管增殖[10]。本文结果显示,治疗4个月时,浅表型组CXCL12、VEGF水平低于混合型组,混合型组低于深部型组,且浅表型组和混合型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深部型组。表明普萘洛尔治疗IH效果较好,且浅表型和混合型患儿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分析原因在于,普萘洛尔为β受体阻滞剂,能够刺激血管收缩,通过RAF蛋白激酶促进VEGF调节,加速毛细血管中内皮细胞凋亡[11-12]。同时,普萘洛尔可通过减少血管内NO释放,强化刺激血管收缩,诱导内皮细胞凋亡,达到抑制肿瘤细胞血管生成及增生效果[13-14]。婴幼儿在1岁前皮肤屏障功能尚未发育完全,有利于药物的吸收渗透,浅表型和混合型IH患儿的发生部位均位于乳头真皮层,皮损表浅,普萘洛尔进入机体后易于被皮肤快速吸收,到达病变部位,发挥药效;而深部型IH患儿增生期更长,加之深部异常的血管形成可造成机体局部缺氧,进一步促进肿瘤血管新生,用药后药物难以达到位于皮下组织的病灶,导致深部型IH患儿的治疗较浅表型及混合型困难[15]。
综上所述,普萘洛尔治疗IH效果较好,其中浅表型和混合型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