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腰—硬联合麻醉时不同注药速度对麻醉效果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2022-03-04黎健君温雪花黎裕星彭为平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4期
关键词:穿刺针优良率卡因

黎健君 温雪花 黎裕星 彭为平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麻醉科 528251

腰—硬联合麻醉是临床常用的一种麻醉方式,结合了硬膜外间隙阻滞麻醉、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的优点,可发挥良好的镇痛、麻醉效果,现已被临床广泛应用于妇产科等领域[1-2]。目前,临床在腰—硬联合麻醉中多采用G25穿刺针,可减少穿刺过程中脑脊液流失,以减少麻醉后头痛等不良反应,维持手术顺利进行[3]。但G25穿刺针相对于普通的穿刺针而言,穿刺的阻力较大,不同的注药速度对麻醉效果影响不同。基于此,为探究腰—硬联合麻醉中不同注药速度的麻醉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本文选取本院2020年1—12月住院治疗的80例腰—硬联合麻醉手术患者进行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0年1—12月住院治疗的80例腰—硬联合麻醉手术患者,已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根据“注药速度的不同”分组,实验1组28例,男14例,女14例;年龄23~68岁,平均年龄(45.62±6.34)岁;ASA分级:Ⅰ级18例,Ⅱ级10例;体重42~95kg,平均体重(67.52±6.34)kg;手术类型:下肢手术12例、下腹部手术16例。实验2组26例,男13例,女13例;年龄25~67岁,平均年龄(45.58±6.31)岁;ASA分级:Ⅰ级14例,Ⅱ级12例;体重45~93kg,平均体重(67.59±6.31)kg;手术类型:下肢手术11例、下腹部手术15例。实验3组26例,男12例,女14例;年龄25~66岁,平均年龄(45.52±6.27)岁;ASA分级:Ⅰ级15例,Ⅱ级11例;体重45~93kg,平均体重(67.59±6.27)kg;手术类型:下肢手术13例,下腹部手术13例。三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纳入标准:(1)年龄在18~80周岁,不限性别;(2)ASA分级Ⅰ~Ⅱ级;(3)病例资料齐全、完整;(4)意识清醒、对答切题;(5)家属均知情,已同意并参与此研究。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营养不良者;(2)合并帕金森、狂躁症、痴呆者;(3)中途退出此研究者;(4)入组前6个月存在手术史、创伤史者;(5)存在酒精、药物滥用史、依赖史者;(6)过敏体质者;(7)合并艾滋病、肺结核、梅毒者;(8)合并恶性肿瘤者。

1.2 方法 实验1组患者予10s注射2.4ml 0.5%罗哌卡因,实验2组26例患者予15s注射2.4ml 0.5%罗哌卡因,实验3组26例患者予20s注射2.4ml 0.5%罗哌卡因。将L3~4作为穿刺点,采用G25穿刺针穿刺,直至出现脑脊液,予以2.4ml 0.5%罗哌卡因在蛛网膜下腔注射。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最高阻滞平面、T6阻滞平面出现时间。(2)不同时间段血流动力学:注药前、注药5min、15min、30min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3)麻醉优良率:术中无须辅助其他麻醉药物,患者配合为优。术中需辅助少量麻醉药物,存在轻微牵拉痛为良。术中需辅助大量麻醉药,疼痛难忍为差。优良率=(优+良)例数/总例数×100%[4]。(4)不良反应发生率:统计头痛、寒战、低血压、心动过速发生率。

2 结果

2.1 三组最高阻滞平面、T6阻滞平面出现时间对比 实验3组最高阻滞平面、T6阻滞平面出现时间长于实验2组、1组,实验2组长于实验1组(P<0.05),见表1。

表1 三组最高阻滞平面、T6阻滞平面出现时间对比

2.2 三组血流动力学对比 三组注药前及注药5min、15min、30min后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三组血流动力学对比

2.3 三组麻醉优良率对比 三组麻醉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三组麻醉优良率对比[n(%)]

2.4 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实验1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实验3组、2组,实验3组高于实验2组(P<0.05),见表4。

表4 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腰—硬联合麻醉是妇产科手术、腹部手术、下肢手术的首选麻醉方式[5]。腰—硬联合麻醉结合了两种不同麻醉方式的优势,其中腰麻具有起效迅速、骨骼肌松弛、镇痛完全、牵拉反应少等优点,硬膜外麻醉的优点在于可以通过硬膜外导管在术中追加局部麻醉药物,弥补了腰麻的缺陷与不足[6-7]。腰—硬联合麻醉可保证患者在清醒的状态下完成手术,一般不会造成误吸或呕吐[8]。罗哌卡因是腰—硬联合麻醉的常用麻醉药物,具有脂溶性低、半衰期短等特点,心脏、中枢神经毒性均较低,注射之后可以广泛分布在脊髓中[9-10]。随着我国麻醉技术的发展,25G穿刺针成为腰—硬联合麻醉的主要穿刺针,可以将脑脊液的流失量降至最低,降低术后头痛发生率[11]。但临床有研究表明:腰—硬联合麻醉的注药速度会影响麻醉阻滞效果[12]。故合理控制腰—硬联合麻醉中罗哌卡因的注药速度,成为当前临床高度关注的内容。

有研究表明:正常情况下当人体处于仰卧位时,T6最低,脊柱L3最高,即便是出现麻醉阻滞平面高于T6,也可以通过抬高手术床头5°~10°,防止麻醉平面上升[13]。但不同的注药速度对阻滞平面的影响不同,一般情况下注药的速度越快,麻醉平面就越广泛,反之则麻醉平面就越小,麻醉药物就更为集中[14-15]。本文结果显示:实验3组最高阻滞平面、T6阻滞平面出现时间长于实验2组、1组,实验2组长于实验1组(P<0.05);三组注药5min、15min、30min后MAP、HR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麻醉优良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1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实验3组、2组,实验3组高于实验2组(P<0.05)。表明10~20s的注药速度在腰—硬联合麻醉中可取得理想的麻醉效果,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但15~20s的注药速度可有效延长最高阻滞平面、T6阻滞平面出现时间,且安全性较高。

本研究存在一定不足,例如样本容量较小、疾病类型有限、研究时限较短,对结果的一般性、普遍性、有效性有所影响,故需临床进一步扩大样本容量、增加不同疾病类型病例、延长研究时限,为评估10~20s注药速度对腰—硬联合麻醉效果影响提供更多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腰—硬联合麻醉中注药速度控制在15~20s,可延长最高阻滞平面、T6阻滞平面出现时间,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提高麻醉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猜你喜欢

穿刺针优良率卡因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无菌棉签按压法拔除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无损伤穿刺针对患者的影响分析
EBUS-TBNA中不同型号穿刺针对纵隔淋巴结肿大诊断结果的影响
罗哌卡因、左旋布比卡因与布比卡因低位硬膜外麻醉的比较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针、静脉针及穿刺针中锡的含量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
锁定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
一次性输液器的创新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