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深化体教融合背景下学校体育发展方向
2022-03-04肖子高谢其安何龙
肖子高 谢其安 何龙
(1.广州体育学院 广东广州 510630;2.赣南医学院 江西赣州 341000)
1 概念解析
1.1 体教融合的内涵
体教融合不是体育和教育的简单合并,也不是体育系统边缘的弱化,而是一种理念上的升华,新时代体教融合理念以体育人,最终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充分发挥体育在育人方面的综合功能和价值,进一步突破,发挥更显著的作用。因此,体教融合是指体育和教育在理念、功能和培养目标上的充分融合,共同作用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可持续发展。所以,体教融合不光是单纯的理论体系,还是一种变革和战略趋势,通过深化体教融合转变思想观念,革新育人理念,充分发挥体育育人的综合价值。
1.2 深化体教融合背景下学校体育的定位
国家层面上的学校体育的定位为,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体育是五育中全面培养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育”,体育锻炼和体育运动是磨炼青少年坚强意志、培养良好品德、团队精神的重要途径,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起到提升青少年思想品德、智力发育、审美能力的作用[1]。
从教育层面来说,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是体育的重要功能,体育在德智体美劳的培养目标方面,发挥着基础性和重要性作用。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2]中对“体”做出诠释:“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这句话虽简短,但体现了体育的真正内涵,体育是奠定教育、德育、美育的坚实基础,体育可以培育青少年责任感、提升道德素养[3]。从个人角度来说,保持体育锻炼是促进人全方面发展的基础保障。个人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健康、培养人坚定的意志品质和顽强的拼搏精神均来自体育,体育是个人获得成功和幸福的保障。无论处于国家、教育,还是个人层面,学校体育的工作都是不能忽略的。
2 新时代深化体教融合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战略
2.1 加强学校体育工作
2020 年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4],将“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列为第一项,改革内容涵盖全教育学段的学、训、赛服务体系,创新学校体育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服务机制和改革路径,最终实现以体育人的功能。“健康第一”是加强学校体育的首要工作,以人的现实需求和发展需求为准则,在遵循儿童青少年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提供体育促进健康的科学方案,培养青少年主动健康的意识和行为,实现全体青少年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健康发展目标[5]。《意见》从3 个方面提出具体举措,旨在推进学校体育。第一,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为了解决学校体育课开不齐、放养式教学的尴尬局面,学校体育要健全体育法规体系,认真贯彻落实学校体育课程标准。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曾指出,体育课要布置作业,文化课作业比重下调,体育课作业比重上调,这样才能确保学生掌握运动的技能。第二,高等教育阶段体育课。从体育学习的角度来说,首先要求掌握一项以上专项运动技能,并且作为个人终身锻炼的运动项目;其次,高等教育学校要加强体育理论研究,扎实体育理论基础研究;最后,要加快体育高等院校建设,扩大体育人才培养。从体育训练的角度来说,在体育高等院校建立足球、排球、篮球学院,保障球类项目人才高质量发展。从体育竞赛的角度来说,通过参与校内竞赛活动、校际体育竞赛、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等,提高大学生运动技能水平。第三,学校体育改革举措。健全学校体育法律体系,学校面对体育运动意外伤害事故问题,一直处于手足无措的状态,原因是缺乏相关体育法律和法律方面的专家,可以通过建立第三方调节机制,让律师鉴定法律责任;将体育科目纳入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体育课程处于下层地位,原因是体育不作为考试指标,可以结合当地学校办学特色,逐步将体育某一项目作为考核标准;逐步提高中考分值,目前就全国而言,仅云南省把中考体育分数上调至100分,这是学校体育具有突破性的一步;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针对学校体育教师缺编等问题,学校应根据自身条件,聘请优秀退役运动员、教练员入校兼职;购买体育公共服务,学生等课外体育运动和训练、体育冬夏令营等活动的开展,通过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等形式,支持社会力量进入学校,丰富学校体育活动。
2.2 深化体教融合学校体育政策分析
《意见》针对学校体育,给出8个方面的政策举措,进一步分析政策的重难点、创新点及教育部门协作,有利于进一步推进学校体育工作具体落实。如表1 所示,学校体育包括7 个重难点、4 个创新点、3 个教育部门协同工作。体育和教育部门形成合力,针对学校体育政策列出的重难点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逐一破解。此外,可根据大政策背景下的创新点,引导当地学校体育发展,开拓思路,改革创新。
表1 《意见》中学校体教融合工作重难点、创新点及教育部门协同
3 新时代深化体教融合政策的提出背景
3.1 体育教育理念被忽略
《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实现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然而,根据调查可知,人们对体育的理解为“走、跑、跳、投的野蛮活动”,忽略了体育本身的教育意义,这种忽略是具有历史性、客观性和主观性的,在短时间内很难引起高度重视。在体育教育理念指导下,体育课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目的,这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3.2 应试教育下青少年体质急剧下降
中国“重文轻武”的文化传统、高考应试教育使家长、学生、学校乃至社会形成一种片面地追求升学率,而忽视体育的现状[6,7]。应试教育诸多弊端显现,且不断受到人们的质疑。2018 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调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情况,中国近视率高居世界第一,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其中,小学生为36%,中学生为71.6%,高中生为81%[8]。青少年的体质健康仍然面临严峻挑战。总体上看,体育教育受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小胖墩”“小眼镜”越来越多,“跑不动、跳不远”现象普遍存在。
3.3 体育与教育资源割裂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体教结合、体教融合曾被提出,当时是体育部门深思后备人才情况堪忧,出发点是整合体育与教育的资源,共同致力于竞技体育人才培养。通过不断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很多方面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和矛盾,目前学校体育工作还存在一些短板,在体校教育中,文化是薄弱环节。为了有效解决历史堆积的问题,应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解决好青少年的文化教育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的问题。
4 深化体教融合理念促进学校体育发展的举措
4.1 加强理念融合
学校体育要积极引导,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构建体育课堂教学是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文明精神的大格局,利用多种学习形式进行健康教育理念的宣传。一是,通过学校广播,宣传有关体育知识专题的内容,并形成宣传点和宣传专栏;二是,借助学校课外活动、大课间活动时间,定期分享体育知识,由学生自行组织,把自己所学到的体育知识进行分享;三是,体育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不仅要教会技能,也要传授体育健康知识,宣传体育教育理念;四是,学校定期举办体育健康的知识讲座,让体育促进健康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
4.2 加强目标融合
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形成发展合力,共同致力于促进青少年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培养目标。为了进一步实现目标融合,学校体育课程应进行相应改进。首先,转变培养技能的观念,按兴趣、爱好选择某一体育项目,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例如,学生确定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后,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跟随学籍,伴随一生,大中小学在招生过程中,将学生体质健康卡情况纳入评判标准,逐步落实学校体育运动项目开展,达到人人参与体育活动的目的,最终实现体育生活化。其次,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体育课程培养目标有所偏重,如学前教育阶段,体育课以游戏为主,培养体育兴趣爱好;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以发展学生的运动技能为主,引导树立健康观;高中阶段,体育课进一步发展学生体育专长,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生活的方式;高等教育阶段,体育课程与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培养具有高尚人格修养的高素质人才。
4.3 加强资源融合
加强各类资源共建共用共享,充分用好赛事资源,打通赛事壁垒,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积极培育学生体育爱好,建立不同年龄阶段相互衔接的运动赛事体系;高中阶段的学校,通过举办体育赛事,推动项目普及,扩大青少年体育运动人口,拓展竞技体育人才选拔基础;大学应做好人才培养计划,加强体育科研研究,整合人才资源,拓宽体育教师进校园的渠道,鼓励优秀退役运动员到学校担任体育教师,提供体育专业训练和指导,加强对体育教师和教练员的针对性培训,提高学校体育教学质量。
5 结语
新时期提出的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是在体育事业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政策举措,在学校体育改革方面对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体育课给出一系列举措,旨在破除体制障碍,有效开展学校体育。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还有着漫长的道路,朝着新时期“体教融合”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和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落实学校体育工作;体育与教育部门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最终实现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