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阶段认知行为干预对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2022-03-04许育花苏宁罗萍
许育花 苏宁 罗萍
广州市胸科医院肿瘤科 510095
在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在恶性肿瘤中居于首位,其中80%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有调查显示,NSCLC患者生存5年的概率大约在7.9%~16.45%,其已成为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生命安全的公共卫生问题。在NSCLC的临床治疗上,由于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达晚期,因此采用的治疗方式一般为放化疗或靶向治疗以缓解病情。但是,由于NSCLC的病症特征以及放化疗的影响,NSCLC患者治疗过程中常出现消化道症状、疲乏、脱发、骨髓抑制、免疫力低下等反应,加之长期的治疗、医疗费用支出大、并发症、生存质量差等因素导致产生巨大的心理负担。 认知行为干预主要通过改变患者对自我病情、自我否定的错误认知,消除自我感受负担(SPB),建立积极健康的康复心态。本研究探讨阶段性认知行为干预对NSCLC化疗患者生存质自我感受负担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该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纳入标准:①经病理学诊断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且入院接受化疗;②TNM分期:ⅢB期~Ⅳ期;③预计生存期>3个月。排除标准:①患有精神病或意识障碍;②心、脑、血管、肝肾等其他器官或系统患有严重病症;③患有严重视觉与听觉障碍;④依从性不高或不愿参与本研究。本研究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观察组男20例,女11例;年龄45~74岁,平均(63.5±3.7)岁;ⅢB期14例,Ⅳ期17例。对照组男22例,女8例;年龄42~78岁,平均(61.8±4.5)岁;ⅢB期16例,Ⅳ期1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TNM分期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1.2 方法
两组患者确诊后均根据具体的治疗方案进行化疗。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常规临床护理模式,主要包括治疗期间交代注意事项、饮食指导、用药指导、不良反应护理以及指导呼吸锻炼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临床护理的基础上增加阶段性认知行为干预,具体措施:①第一阶段:入院时,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评估NSCLC患者对化疗治疗过程中存在的认知偏差,如对治疗效果的怀疑、治疗依从性低、对NSCLC基础知识的错误理解等。通过汇总后,分析患者产生SPB的原因,与患者进行一对一的有效沟通,在沟通交流中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意识状态、理解能力等。发放NSCLC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手册,结合汇总的结果对患者的错误认知进行解释并纠正。患者的心理情绪一般容易出现波动,在指出并纠正患者错误认知时应当注意用词,以正确的方式引导,并以客观角度进行评价。在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视患者情况确定一对一交流的次数及时间,循序渐进地进行,争取帮患者树立一个积极向上的治疗态度,树立健康的康复信念。②第二阶段:治疗2~3 w后向患者阐述康复训练的重要意义,同时指导患者进行渐进式肌肉放松与肺功能康复训练,同时对患者进行一对一交流,了解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康复训练的情况等。并定期为患者进行心理评估,由心理医生介入与患者进行交流疏导,向患者展示治疗效果明显的成功案例,以增加患者信心。另外,与其他家庭成员进行单独交流,了解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存在的不良情绪反应、缘由以及经济负担或心理负担等问题。③第三阶段:出院阶段对患者再次进行NSCLC的认知和心理状态的评估,并再次巩固第一、第二阶段的干预内容。对患者进行详细出院指导、交代后续注意事项、定期复查等,将NSCLC知识、康复训练计划、肌肉松弛法练习制作成手册或视频发放给患者。患者出院后定期随访,随访时间4个月左右,建立优良的医患关系,并组织NSCLC患者及家庭成员集体学习心理情绪控制调节方法。
1.3 观察指标
干预前后采用SPB量表对患者自我感受负担进行评估,主要包括经济负担(1个条目)、情感负担(4个条目)、身体负担(5个条目),每个条目1~5分,总分10~50分,评分越高代表患者自我感受负担越严重:总分低于20分表示无明显自我感受负担,总分20~30分表示轻度自我感受负担,总分30~40分表示中度自我感受负担,总分高于40分表示重度自我感受负担。采用欧洲癌症研究组织开发的EORTC QLQ-C30中文版对生存质量进行评估,从总体健康状况、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六个维度进行评估,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感受负担情况
干预前两组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中度自我感受负担、重度自我感受负担明显低于干预前(P
<0.05);且观察组中度自我感受负担、重度自我感受负担低于对照组(P
<0.05)。见表1。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感受负担情况比较〔n(%)〕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存质量情况
干预前两组患者QLQ-C30各维度评分无明显差异;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干预前(P
<0.05);且观察组患者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见表2。3 讨论
肺癌致死率较高,且发病较为隐匿,在发病早期并无明显特异性的临床特征表现,导致较多患者在首次确诊时已经为中晚期阶段,此时较多患者选择放射治疗或化学治疗,但是治疗的副作用反应及肺癌病理特点给患者及家庭造成了严重的心理负担和家庭负担。另外,在进行化疗的NSCLC患者中,其生理、心理障碍较为严重,同时因治疗的毒副作用导致的免疫力低下、病理性疼痛等躯体障碍可能加重患者机体功能的损伤,加之在生活压力、社交压力、经济支出压力等因素的影响下,导致患者产生严重的自我感受负担,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加大了治疗的难度。长此以往,这种负面情绪不仅仅容易导致患者发生焦虑、抑郁的心理,还可能导致患者自身在家庭角色中的复杂化。有研究指出,将近80%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自我感受负担,并且这种负担并非来自自身病情,主要与自我否定、对照顾者的愧疚感有关。因此,在NSCLC患者化疗治疗过程中配合科学有效的临床护理,提高患者对NSCLC的正确认知,正确引导,树立积极向上的康复信念,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消除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具有重要的意义。
分阶段认知行为干预在临床上是一种新的护理干预模式,对肿瘤患者心理、认知的引导具有一定的标准化及针对性,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配合阶段性认知行为干预往往能取得更加的效果。本研究中,观察组NSCLC患者采用阶段性认知行为干预后,中度自我感受负担以及重度自我感受负担的患者比例与干预前以及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说明分阶段认知行为对改善患者错误认知,正确引导患者心理,消除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具有积极的作用。盛滢等研究也指出,认知行为干预可有效缓解晚期NSCLC靶向治疗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这可能是因为绝大多数NSCLC患者对NSCLC知识、自我病情的了解、治疗效果缺乏正确的认知,同时由于治疗过程出现的疼痛、疲乏、不适等反应,导致患者对治疗方案存在一定的质疑,产生波动较大的负面情绪,同时由于长期治疗产生的经济压力以及自我挫败感和对家庭的内疚滋生,导致心里负面想法增加。分阶段认识行为针对该情况,从患者入院的第一阶段中,给予评估患者对NSCLC的认知,并循序渐进地进行引导、纠正患者错误的认知,使患者能充分了解自我病情的发展、NSCLC的治疗手段以及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等相关知识,并以心理医生介入进行心理疏导,使得患者对NSCLC及病情发展有正确的认识,建立积极的治疗心态,调整自我情绪。另外,本研究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在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评分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分阶段认知行为干预可有效改善化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曾孝琼等研究发现,常规临床护理模式配合分阶段认知行为干预对减轻NSCLC患者负面情绪及提高NSCLC患者生存质量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模式。
综上所述,阶段性认知行为干预可有效缓解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其临床护理效果值得肯定,可作为NSCLC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临床应用。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