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田窑的历史地位和艺术赏析
2022-03-04徐标
徐标
摘 要: 唐宋时期是我国陶瓷工业和艺术造诣的巅峰时期,此时名窑林立,有诸多器物传世。其中景德镇湖田窑在陶瓷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其吸收与革新了历史的制作技艺与艺术造型,反应了宋代的审美趋向与时代精神。所制青白瓷与历代不同,青白相间,精美者可与五大名窑相媲美。当代收藏界与普罗大众对此的兴趣日益增长,但学界对湖田窑及影青瓷的分析往往集中在工艺特征上,对艺术分析尚有一定欠缺,所以对窑口、瓷器进行整体分析和实物品鉴都是有必要的。
关键词:湖田窑;青白瓷;文物;鉴定
1 湖田窑的历史发展
湖田窑是指位于今江西省景德镇市东南湖田村湖田古窑遗址。湖田窑在《陶记》、《南窑笔记》、《景德镇陶录》等古文献中均有记载。湖田窑的烧造历史非常的早,始于五代时期,五代时主要烧制的有灰胎青瓷和白胎白瓷两种。到了宋代经过窑工不断努力终于创烧了著名的青白瓷,俗称“影青”。宋代湖田窑影青瓷表面的釉透明度极高,釉中气泡少而大,造型流畅,多用刻花、划花装饰,其线条灵动;刻花、划花线条深处积釉较厚,呈青色,釉层薄处色泛白,整体釉色白中带青、青中闪白,刻花、划花纹饰互相烘托,其艺术效果非常美妙,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把湖田窑影青瓷推向了艺术的巅峰。[1]在古代窑厂之上建立起来湖田古瓷窑址被国务院在1982年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著名的元谋猿人遗址,蓝田猿人遗址等遗址也在此列。直到今天湖田窑古遗址也是景德镇瓷器发展史重要的旅游景点。
青白瓷是北宋时代瓷器最具时代特点的瓷器之一,它的烧制工艺较集中的代表了宋代制瓷最高技术水平。青白瓷这一名称最早出现于北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年)蔡襄的《茶录》中。学界根据湖田村青白瓷的窑口出土瓷器的不同特征,将青白瓷分为以下三个时期;第一:五代至北宋初是青白瓷的兴起阶段,此时出土瓷器胎制较粗,釉的颜色泛黄,器物不施足釉,大多没有纹饰;第二:北宋中后期至南宋早期是青白瓷发展的鼎盛阶段,并形成了以江西景德镇湖田村为烧造中心的青白瓷窑体系,这段时期烧制精美瓷器非常像传说中的柴窑,史料记载柴窑出产的瓷器“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滋润细媚有细纹。”其制作精美光彩绝伦,是当时诸多窑中最佳的瓷器。第三:南宋后期至明代早期湖田窑逐渐走向没落,这个时期的瓷器胎体较粗,制作工艺粗糙,瓷工大量流失。到了明代中后期湖田窑停烧了。[2]
青白瓷之所以能在学界享有盛誉、拥有如今的历史地位,是与其广受当时人民喜爱分不开的。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醉花阴》“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所提到的“玉枕”指的是什么呢?据专家考证,李清照的“玉枕”实为宋代广泛流行的一种色质如玉的青白瓷枕。这种类似于玉器青白瓷极大的满足了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形成了一时风尚。到了清朝晚期,青白瓷又被称为“影青”。“影青”一词开始并不是青白瓷的别名,而是化自许之衡先生《饮流斋说瓷》中“永影青一种,瓷质极薄,雕暗龙花,表里可以映见花纹,微现青色,故曰影青”一言。但由于“影青”一词更能反映青白瓷的特征,所以“影青”这一称谓变为了对青白瓷的专指。[3]
2宋代湖田窑青白瓷的制作材料和工艺
2.1瓷土
湖田窑在五代和宋代的青白瓷都使用同一种瓷土,瓷土中多含绢云母、水云母并含有少量的高岭土等。瓷坯烧成温度能达到1150-1200℃左右,瓷化程度高,烧制后形成瓷胎非常细腻,通透性高。[4]
2.2釉
湖田窑使用的是高钙石灰釉,宋代湖田窑青白瓷氧化钙含量比五代的氧化钙含量高40%以上,所以表面釉色更加通透,釉层中的气泡、残留物都相对减少,釉更加光滑细致透明,在高温的作用下烧成后青白瓷的薄釉处呈现白中带青色,厚釉处呈现水绿色,瓷器表面的这种釉色深浅浓淡变化,这种清新淡雅之美,似雨后天青的颜色,充分反应了古人对美的追求。
2.3制坯
宋代轮制法的出现,对湖田窑制坯、修坯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使得制作时间大为减少,制作成本大幅降低,器物更加规范,新技术的运用促使器物壁更加规整轻薄透光,这种制作工艺体现在碗的表现上特别明显,碗体轻薄如蛋壳其透光性极好,给人晶莹剔透的视觉效果。
3湖田窑典型瓷器鉴赏
3.1执壶
执壶是湖田窑瓷器的经典造型。[5]早期执壶为束颈、盘口、球腹、短粗流、底足微凹且外撇。这在韩熙载夜宴图中就有呈现。
到宋朝时执壶器形整体由圆润过渡为修长,形制优美。喇叭口,长曲流,带盖,盖上有一中空小纽,壶把上部为圆弧形,也带有一中空小纽。该种形制可能是用绳子将两个小纽穿连起来,便于壶盖的取放。执壶一般用作盛茶或盛酒器具。为了方便注入、倒出液体,更加方便提拿,使得壶嘴增长,配以壶盖,壶把手也加大变长扩充,并在壶盖和把手处各设一中空小纽(该小纽功用应为用丝线连接,便于壶盖的取放)。
此壶喇叭形撇口,上压圆盖,微出沿,盖面内凹,中央花苞式圆钮。长束颈,壶腹部装饰弦纹多道,溜肩,颈部与肩部以曲柄相连,壶柄上缀一系孔,流细长挺拔,口高过壶口。瓜棱形壶腹,饱满粗浑,起伏自然,足底无釉,遍布氧化铁细小斑点,有粘砂痕,露坚实洁白的胎体。外壁满罩透明釉,釉面柔滑摸上去如同婴儿的肌肤,釉色淡雅,釉质温润,釉色皎洁,清亮悦目,透彻如镜,积釉处色泽较深,显湖绿色,醉人心脾。整器形体肩削、腹重、壶的重心在下半部,造型沉稳。装饰手法简洁,和清亮之釉质相得益彰,反映宋代烧瓷的最高水准,经千年流传至今,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3.2斗笠碗
这种碗在宋代非常受人喜爱,因此也十分畅销,因为它像一个倒扣的斗笠而得名,湖田窑斗笠碗在我国瓷器发展史上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这只斗笠碗,敞口,斜直壁,圈足较小,形如一漏斗。胎体薄而坚硬,轻轻敲击就会发出罄音。斗笠碗釉色青白淡雅,釉面明澈丽洁,色泽温润如玉,十分美观。这碗看上去如玉石一般,但当你将它轻轻拿起,迎着光看去,那看似随意烂漫的纹饰,犹如从碗底长出的蔓草,衬得这影青碗更显雅致。
斗笠碗外壁弧形刻花,线条有力而流畅,刻痕深浅、斜线坡度、斜面宽窄等等都富于变化。这使人想起了汉代玉雕之"汉八刀"工艺。斗笠碗的内壁是花卉和水草纹,当时的窑工就地取材用竹制工具,通过手腕的提按顿捺,划出长短不一、粗细变化的纹饰,线条的起顿衔接,准确而自然,流畅而有力。创造了薄如纸,声如磬,色如玉的独特风格。
参考文献
[1] 徐杰妤. 宋代湖田窑青白瓷的审美研究[D].景德镇陶瓷大学,2018.
[2] 汤恩达. 宋代景德镇青白瓷碗器物造型特征及审美初探[D].景德镇陶瓷大学,2018.
[3] 叶瑶. 江西两宋墓葬中出土青白瓷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7.
[4] 汪阳. 繁昌窑考古学研究[D].山东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