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物形象解读教学探析

2022-03-04李素玲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农校袁隆平人物形象

李素玲

对人物形象的解读,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探索、思考、分析人物形象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深挖人物性格、精神、品质等特质。以《喜看稻菽千重浪》为例,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引导学生对人物形象进行探索:一是人物敢于开拓创新的性格,二是人物勇于求真务实的精神,三是坚持不懈、甘于奉献的优秀品质。通过对这三方面的深挖详解,达到对袁隆平形象的充分解读,理解人物形象的伟岸高耸。

一、敢于开拓创新的性格

文本阅读时带着对人物性格的探索需求去阅读,会让阅读更加仔细专注,对于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分析也有帮助作用。在阅读《喜看稻菽千重浪》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探索人物“敢于开拓创新的性格”的目的阅读。

本文是写袁隆平院士的一篇人物通讯,它通过人物事迹反映出时代特点和社会面貌。赞颂了人物的同时,也展示了我国在水稻杂交领域取得的重大成绩。通过袁隆平院士的努力推广,实现了粮食的高质高产。一切成功的背后都是要付出常人所不知的努力,都是敢于迈出那开拓创新的第一步。 文中不止一处对袁隆平院士敢于开拓创新的性格进行了描写。文章的第一段就介绍了袁隆平院士的履历,他于1953年被分配到了湖南安江的一所普通农校任教。他是怎么从一名农校教师,逐渐成为了举世闻名的农业科学家的呢?这要就要归功于他有敢于开拓创新的性格。文中写道:“五六十年代我国普遍发生的饥馑给袁隆平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那时在湖南一所偏僻山村农校——湘西雪峰山麓的安江农校任教的青年袁隆平便下定决心,拼尽毕生精力用农业科技战胜饥饿。”年轻的袁隆平在选择做这件事的时候就已经下了决定,迈出这一步,肩上的担子注定是沉重而艰巨的,可是他义无反顾,勇敢地去选择开拓,选择创新,这是一种从骨子里散发出的倔强性格。

如果说年轻时的袁隆平是初生牛犊不怕虎,那么文章的另一处描写则体现了袁隆平院士在開拓创新这件事上从来没有退缩过。“在理论与事实发生矛盾时,袁隆平的态度是尊重权威但不崇拜权威,不能跟在权威后面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一步。”这是袁隆平院士在进行科研的过程中受到了权威的挑战,在世人都指责他,不理解他的情况下他没有固守成规,而是选择了开拓创新,顶着巨大的舆论压力和科研困难继续前行。想要开拓创新是需要勇气的,袁隆平自始至终都不缺少这种勇气,他的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的性格是值得学习和颂扬的。

二、勇于求真务实的精神

在教学的过程中,带着问题去阅读文本更容易抓住人物形象的特点。袁隆平求真务实的精神实际上就是对真理的不断追求,不达目的不放弃,一步一步靠近真理的坚定信念。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可是在寻找真理的路上布满荆棘,还会有很多陷阱。很多人在寻求真理的路上退却了;还有很多人未能走到最后,因而未得到真理。可是袁隆平院士勇于求真务实的精神给我们做了个榜样。很多国际学者专家用固有的结论去抨击袁隆平院士所研究的杂交稻项目,说“杂交稻是‘三不稻’——米不养人,糠不养猪,草不养牛。这种不顾事实的说法给农业科研人员和广大农民心头蒙上了阴影”。但是袁隆平院士给人民日报写了一封信,从事实角度出发,从实践角度出发,对“杂交稻既能高产又能优质”进行了阐述。无论是科研还是舆论,袁隆平院士都一次次地用他的求真精神去验证真理的存在,用务实的精神来让更多的中国农民吃上饭,让更多的国家因为杂交稻而受益。

对于真理,袁隆平院士信念坚定,但是对于“无视事实的事,他都能挺身而出毫不含糊地阐明事实”这句话表明了袁隆平院士对科学的坚持,对伪科学坚决反对的态度。他就是真理的侍者,求真除异已经成为他的职责。但是在排除伪科学的路上他也没有一锤定音,而是提倡“一定要先行小面积试种示范,待确证在当地获得高产后,再大面积推广”。这种务实的精神客观上保护了真理存在的可能,也可以在过程中揭穿伪真理。这种严谨的态度正是他成功的不二法则。

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袁隆平院士有勇于求真务实的精神”这样的认识进行文本阅读,能够快速地拉近学生与人物间的距离,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更容易理解人物的形象和所作所为,学习也更加高效。

三、坚持不懈、甘于奉献的品质

高大的人物形象一定是有着可贵的品质,教师引导学生带着“袁隆平院士有坚持不懈,甘于奉献的品质”这一认识去阅读《喜看稻菽千重浪》,会让学生对人物的整体形象有更深刻的认知和更完整的了解。

坚持不懈、甘于奉献,说来容易,做起来难。特别是在尝到了挫折和失败的滋味后,坚持和奉献更显品质可贵,袁隆平院士能做到这一点实属不易。文章的第六段描写了袁隆平院士在科研的初期尝到了失败的滋味,“可是当秧苗发绿长高之后,袁隆平发现,它们高的高,矮的矮,成熟得也很不一致,迟的迟,早的早,没有哪一蔸的性状超过它们的前代。一种失望的情绪掠过袁隆平心头”。袁隆平的实践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可是他并没有就此放弃,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袁隆平院士终于在1964年7月5日这一天,找到了“水稻雄性不育植株”,就此开创了世界水稻研究的新纪元。在这个过程中,袁隆平院士承受了失败的考验,受到了世界权威的挑战,还背负着中国人民填饱肚子的重担,在这样的环境下丝毫没有畏惧,一步也没有退缩,而是坚持不懈地完成了自己对真理的探索。

在各种阻力的干扰下,能坚持下来已经是一个奇迹,在坚持的同时袁隆平院士还兢兢业业,甘于奉献,他被人戏称为“泥腿子专家”。他的奉献是对事业的奉献,对人民的奉献,对祖国的奉献,也可以说是对全人类的奉献。“袁隆平把讲义夹放在田埂上,走下稻田,一行行地观察起来。”袁隆平在田间地头忙活,不辞辛苦,不怕脏累,对真理求证的路上从未计较苦累,一心专注于科研,他把汗水撒在田间地头,他把心血撒在祖国的土地上,他甘于奉献的品质值得被继承传扬。

在阅读《喜看稻菽千重浪》时,学生应记注袁隆平“坚持不懈,甘于奉献”的品质,去熟悉这位“泥腿子专家”。袁隆平不只是站在神坛上的科学家,更是一位可亲可近的奋斗者。让学生可以有最大程度的共情,从而对人物形象的解读更具体,更真实。

人物形象的解读教学,需要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引导学生思考,让课堂优质高效。对于《喜看稻菽千重浪》这篇文章,教师提炼出人物形象的特点是教学关键。人物敢于开拓创新的性格,人物勇于求真务实的精神,坚持不懈、甘于奉献的优秀品质,把这三点贯穿于阅读始终,学生对于文章和人物的理解就能把握准确。一篇课文中出现的人物大多具有代表性意义,写教案、讲义,对于人物形象的解读教学来讲,事半功倍。

作者单位:甘肃省武山县第一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农校袁隆平人物形象
喂饱全世界:袁隆平5月22日逝世
曙曦自是扶桑始:清末官绅对日本农校考察研究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袁隆平中队”重名不重样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袁隆平 56年的“师生恋”
辛弃疾田园词中的人物形象
甘肃:建农校对接精准扶贫实验区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临洮农校校园园林景观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