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唤醒——激发——践行”

2022-03-04王芳钟茵倩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文明生态中职

王芳 钟茵倩

生态文明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挖掘中职语文教材蕴含的丰富生态资源,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是新时代赋予语文教师的使命。本文从语文和生态文明教育的有机融合入手,提出“唤醒——激发——践行”中职语文生态文明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生态意识,提升生态素养。

一、语文教学和生态文明教育的有机融合

(一)生态文明的内涵

生态文明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农业社会,人们对赖以生存的大自然充满了敬畏和感激之情,这种敬畏自然、善待自然的态度是中国传统生态文明的源泉。儒家的生态思想核心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基本内涵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易经》中有“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主张以仁爱之心对待自然,保持天道运行的和谐状态。道教以“道法自然”作为最高准则,希望人能够顺应自然,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认为自然界有自己的规律,人们不应该破坏自然规律,而应与之和谐共处,平等共生。

(二)生态文明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

在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今天,生态文明教育已经成为国民教育的重要内容,各级各类课程都要承担生态文明教育的重任,语文课程集工具性、人文性及审美性于一身,具有其他课程不具备的性质和功能,在渗透生态文明教育上有着独特的优势;语文教材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生态资源,使得语文教学渗透生态文明教育成为可能。

在古代诗文中,有很多记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作品。如苏轼在《赤壁赋》写道:“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人们可以欣赏天地之大美,也应该让万物各随其时,各得其所,这是一种“与物共适”的生态思想。陶渊明《饮酒(其五)》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写诗人内心世界和自然景物浑然契合的那种悠然自得的神态,表达出诗人归隐田园后与大自然相守相依的愉悦心情。语文众多文学作品中蕴含着浓郁的生态保护意识,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中职语文教学渗透生态文明的意义

中职教育担负着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的任务,生态素质是中职学生必须具备的职业素质之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思想,从多角度解读传统中国文化中的生态智慧,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生态素养,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中。

(一)提升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情感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现和鉴赏、文化传承与参与。中职语文教材中有大量和生态审美有关的篇目,充分展现自然之美,是进行语文生态美育的最佳载体,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境界。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中那艳丽的金柳、油油的青荇,如梦似幻,沁人心脾,诗人和康桥已经融为一体,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学生读后深深沉浸在康橋的美好当中,受到美的熏陶。山水田园诗描绘的是古代文人对大自然的渴望和追求,承载着古人的审美情感。如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了一幅秋天的傍晚,雨后初霁,月光清泉相映成趣,少女渔夫满载而归的自然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幽静山居生活和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学生通过这些如诗如画的描写体会到古人的生态观,提升了审美情趣和鉴赏品味。

(二)增强科学精神,提升思维深度

中职学生相比高中生科学精神是比较薄弱的,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也缺乏深度,教师在讲授这类课文时,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或专业特点,拓展视频、图片、文章等相关资源,降低文章理解难度,搭建梯子帮助学生一步步理解和提升。《离太阳最近的树》中描写了能固住泥沙,给高原带来生命的希望的树,最后却被挖掉了,可悲的是人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做法会带来的严重后果。教师可以展示生活中具体事例的图片、新闻等,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深入思考,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

(三)践行生态行为,传承生态文化

促进学生践行生态文明行为,是生态文明教育的最终目标。教师依据这一特点,组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环保方面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等,鼓励学生亲身投入行动中,养成自觉爱护校园环境、社会环境的行为习惯,培养生态责任感。如组织“我们热爱大自然——讲述我与ⅹⅹ(动、植物,山水,树林,公园等)的故事”综合实践活动时,要求学生分别到校园、公园、社区开展调研、实践,制作不同主题的课件,在课堂进行分享,培养享受自然、融入自然的情趣,传承生态文化。

三、中职语文生态文明教学现状分析

(一)中职语文教材生态文明作品分析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下册)(高教社第四版)生态文明作品分布如表1所示。

生态文明作品一般是指蕴含生态智慧、生态审美、展现生态危机等内容的文章。目前中职学校使用比较广泛的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下册)(高教版第四版)中,涉及生态文明的作品占了一定的比例,但是作品散见于各个不同的单元中,没有形成生态文明专题,笔者按照内容对这些作品进行分类,大致分为三类:一是表现热爱自然、歌颂自然,展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突出生态审美教育的文章。如《故都的秋》一文,通过作者笔下深情描绘的五幅画面:庭院秋景图,秋雨话凉图,秋槐落蕊图,秋蝉残鸣图和秋日盛果图,表达了对故都深深的眷恋,引起读者的无限向往。二是介绍宣传生态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的文章。这类文章主要是一些科普说明文、议论文,既包含科技探索内容,又饱含科学理性情感。如《飞向太空的航程》一文,回顾了半世纪以来中国人的航天之路,对地球外空间的不断探索,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学习航天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三是揭示生态危机、蕴含生态伦理、树立正确生态观的文章和实践活动。如《像山那样思考》一文,从大自然的生物链遭到破坏揭示出生态伦理:大自然每一部分都是密切相连的,破坏自然生物链中的任何一环,将殃及人类自身文明及生存。引发学生思考,该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中职生态文明教学师生现状分析

学科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在中职学校起步较晚,教师关于生态文明相关作品的教学目标定位模糊,缺乏有效的教学策略,中职学校学生和高中生相比,生态意识普遍薄弱,缺乏审美感受力,对生态文本学习兴趣不大,但他们一般都喜欢动手,热爱探索,热衷于各类实践活动。针对中职学生现状,适宜采用情境创设、活动体验等方式开展生态文明教育。

四、“唤醒——激发——践行”中职语文生态文明教学策略

(一)挖掘生态资源,唤醒生态意识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写景抒情的经典美文,在传统教法中教师一般是通过分析重点段落的修辞、动词、叠词等,体会文章的景物美、情感美,较少从生态审美的角度去解读,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文中所蕴含的丰富传统生态智慧和生态精神,将古典美学资源转化为生态美学资源,唤醒学生的生态意识。

1.感悟“物我两忘,情景交融”的生态精神

《庄子·大宗师》中讲“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就是说在主观上忘掉自己和智慧的存在,这种暂缓忘掉外物带来的喜悦与痛苦的态度,有利于保持一种豁达、平和的精神状态。《荷塘月色》中多次体现了这种“忘我”的思想,如“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遇到逆境或者烦恼时,主动到大自然中寻求慰藉,感悟“物我两忘”的生态精神。

2.提升“物我共生,朦胧梦幻”的生态审美

中国古典美学把中和之美、自然之美、素淡之美奉为至高标准。一方面,自然万物的美好充分刺激了人们的审美情趣;另一方面,人们也在自然的怀抱里感受美丽,参悟生命。《荷塘月色》中处处展现出这种静、美、雅的自然生态,构建了作者心目中人与荷塘和谐共生的美好情境。如“薄薄的青雾薄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教师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感受文章朦胧静谧的意境,感悟“物我共生”之美,培养美好情操。

3.学习“天人合一,自由美好”的生态智慧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与弟子们座谈,要弟子们谈谈各人的志向。曾点说道:“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从中体现出孔子的最高理想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天人合一境界。《荷塘月色》中也间接表达了作者的这种思想,但课文没有明显表现出来。教师可以补充学习作为生态资源的《采莲赋》,感受其展现的“天人合一”的生态社会形态,引导学生体会“嬉游的光景”,思考人与自然关系,提升生態智慧。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生态情感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结合当今世界环境问题热点、焦点,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感。

《像山那样思考》一文揭示了大山的生态链遭到破坏后,大自然引发的生存危机,发人深省。为了让学生对人类破坏自然这一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教师设计了三个环节:首先播放了保护国际基金会公益影片“大自然在说话”中“山”的话语的短片,大山沉重的自述,一幅幅触目惊心的画面,引发了学生内心的强烈触动。接下来教师再播放电视剧《狼图腾》中公狼宁愿跳崖也不愿意被抓的视频,组织大家讨论,人类这种破坏自然的行为会引起怎样的后果?学生们为狼群感到不平,对人类的行为感到气愤,讨论非常热烈。最后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生态文明的演讲稿,在班上组织演讲比赛。通过一系列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情感逐步升华。

(三)重视实践活动,践行生态行为

语文生态文明综合实践要求融汇多学科知识,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达到自然学科与人文学科融合,培养良好的生态素养。如在《绿色伴我行——“走进生活、关注环保”》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布置学生调查了解生活中的环境污染情况,包括水资源污染、土壤污染、大气污染等等,拍照并查阅相关资料,筛选典型图片、资料、视频,制作课件并在课堂分享。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学生明白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提升了生态素养,自觉养成生态文明的生活方式。

在我校职一校本教材中,“自然情思”主题后教师设计了三个主题活动:

1.阅读材料,为2021年“世界环境日”拟一个主题,并简述理由。

2.游览风景——感受校园美。请走进校园,利用照片、视频、文字、图画等形式,体现校园自然风光之美,制作成视频或课件在课堂上交流展示。

3.图文拓展——欣赏祖国美。请选取一张中国自然风光的照片或图片,写下300字左右对景物的描述和点评文字,说说你看到的祖国美景、感受到的自然情思。通过这些活动,组织学生走进自然,融入真实的生态环境中,感受自然美,增强生态文明责任感,践行绿色生活的生态行为。

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要求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生态素养,引导学生学习和感受中国传统生态智慧的精髓,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将课文中生态审美的体验,转化为保护自然的行动;将课文中善待自然的态度,转化为热爱自然的情感,树立社会持续发展的生态价值观。

责任编辑 何丽华

猜你喜欢

文明生态中职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漫说文明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文明过春节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对不文明说“不”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