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浅文“在“深教”中焕发光彩

2022-03-04邵秀芬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光彩孩童小女孩

邵秀芬

“浅文”我们从字面上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文章的措辞和表达浅显易懂,不需要过多的解释就能明白作者在写什么;另一种理解是文章表达的中心思想非常鲜明,一目了然。学生虽然可以自行通读,但是“深教”也非常必要。“浅文”就像基本功,通过“深教”把基本功锤炼得扎实,才能对更深奥的文章理解透彻。林海音的《窃读记》就是一篇“浅文”,通过“深教”可以让其焕发光彩。

一、结构合理、表达精准

首先对“浅文”的理解不要有误区,“浅文”只是用通俗易懂的文字来表达出鲜明的中心思想,而并非浅薄,并非没有内涵。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窃读记》以一个孩童的视角,通过自己对世界的感知和理解,真实表达了小女孩渴望读书,并且用“窃读”的方式来为自己“解渴充饥”的过程。《窃读记》看似行文毫无章法,明明是想去书店,偏偏要写“三阳春”,明明是想看书,偏偏写花生米,可是实际上作者对情感的表达和对用词的拿捏都是非常精准的,文章的结构也是根据情感的不断推进而合理排布的。这篇《窃读记》就非常适合对结构的排布和表达的精准性进行“深教”。

文章开头,作者描写自己的第一次“窃读”经历时,并没有直接写进入书店读书,而是先描写了三阳春饭店散发出来的香气诱人,这看似并无关系的描写,实际是作者当时的真实感受,也是为进入书店“窃读”做了一个排比。口腹之欲与对知识的渴求都是一种欲望,排比的作用也是为了逐层递进,口腹之欲可以忍耐,而奔向了三阳春饭店旁的书店说明对知识的渴求更加强烈。作者主要讲述了两次“窃读”的经历,在这两次“窃读”中,作者同样穿插了自己的真实感受。第一次窃读失败后,用了大量的篇幅来遮掩因为“窃读”失败而带来的心灵创伤,创伤先是逆向表达,写自己又得到了新的“窃读”门径,表现得开心不已。而物极必反,越是开心,悲伤情绪的爆发力就越大,当悲伤的情绪爆发,开心的情绪一扫而光的时候,就有了作者摘抄的那首小诗。所有的悲怆情绪都随着这首小诗宣泄出来,倒也让读者松了口气。作者整篇文章都采用了这种行文的架构,看似漫无目的的表达,实则围绕着情绪层次鲜明。

作者的情感表达很多都是通过独特的修辞来实现的,如“要注意的是花生皮必须留在口袋里……”这里提醒“要注意”什么呢?难道只是注意花生皮必须留在口袋里吗?从字面上来看这整句话与文章毫无关系,可是这也正体现了一个小女孩天真无邪的一面,似乎有点神经质,可是孩童不正该如此吗?而之后紧接着就引出了作为一个孩子,因为贫穷给自己心灵带来的创伤,“但在这次屈辱之后,我的小心灵确受了创伤,我的因贫苦而引起的自卑感再次地犯发,而且产生了对人类的仇恨”。文字表达虽然简单,对冲效果却非常强烈。

通过“深教”领略到这些,让这篇“浅文”焕发出人性的光彩。

二、分析心理、充实背景

作者在这篇《窃读记》中有很多直接的心理描写,尤其是描写孩子的内心,如在第一次“窃读”失败过程中出现的书店老板,甚至都没有对他的样貌具体描写,只写了“还有一只巨掌,五个手指大大地分开来,压住了那本书的整个”,一个让自己受到屈辱的人,让自己出丑的人,只描写了它的一只手。而对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却做了充分的描写:“店是他的,他有全部的理由用这种声气对待我。我用几乎要哭出来的声音,悲愤地反抗了一句:‘看看都不行吗?”这段心理描写精准地表达出孩子心理的委屈,而又有些不甘心,但在众目睽睽之下只能说了一句“看看不行吗”给自己台阶下。而文中的第二次“窃读”则让小女孩心灵得到安抚,这里读者对借书给小女孩书的管理员是有期待的,可是作者也只用了一句“耳朵架着铅笔”来描写,却对小女孩的心理描写做了详尽的描述:“啊,我接过书害羞得不知应当如何对他表示我的感激,他却若无其事地走开了。被冲动的情感,使我的眼光久久不能集中在书本上。”透过生动的心理描写仿佛看到了小女孩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通过这两段就能看出,作者更着重描写孩子的内心世界,更想表达的是孩子对世界的心灵感知,而非事物本身。

特别是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发生的事和人物的心理活动都是符合逻辑的。本文是林海音小的时候生活在北京的亲身经历,文章是1948年回到台湾后,在1952年创作出来的。作者出生于1918年,创作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三十岁有余,以成年人的心性,用孩童的视角来刻画“窃读”的经过,让文章表达得完整又精准,既不缺少严密的逻辑性又富有孩童的天真个性在其中。

对这篇文章非常有必要进行心理分析和充实背景的“深教”,这是在文章内读不到的,是文章背后的精髓,通过对这两部分的“深教”让这篇“浅文”焕发情理之光。

三、勤于思考,创造性阅读

无论是阅读文章还是创作文章,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都能让阅读更通透,让行文更顺畅。对于通俗易懂的“浅文”进行思考,是对文章主旨和修辞的深刻解读,《窃读记》这篇文章是能引发我们对它的思考的,如果是用看热闹的心态通读它,只能得到有趣的结论。如果对它进行深度的思考,那么它在有趣的背后何尝不是对人性欲望的剖析呢?说到思考,不确定性有很多,可以跟随作者一起思考;也可以置身事外以一个看客的身份对小女孩的行为进行思考;还可以完全跳脱出文章本身的线索,站在更高的角度思考。每个角度产生的认识都会不一样,如果站在不同的角度对这篇《窃读记》进行了思考,那么绝不会认为它只是一篇普通的“浅文”,会对自己初读时的想法感到吃惊。由此可见,在思考方面对“浅文”进行“深教”也可以焕发出智慧的光彩。

类似于《窃读记》这样的名家名作,學生在阅读之前大概已经有了认识,或者说能在教材上出现的文章已经让学生心理上对它有了固化的认知。如何对一篇真挚、质朴的“浅文”在原有的认识和理解上进行创造性阅读?那就需要教师通过自身专业化的教学理论、学习经验积累出来的审美能力和对文学的崇敬之心,来对文章重新进行“深教”,做出新的诠释。“浅文”通俗到只要识字的人就能通读概览,而对它的“深教”很少有人能做到彻头彻尾。“浅文”正如金庸的名句:“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浅文”在那里岿然不动。通过对创造性阅读的“深教”,“浅文”亦能够焕发哲学之光。

“浅文”永远都不是简单灌水文的代表,它用最简单的文字来表达出最真挚的情感,需要作者拥有极其丰富的感情和极其细致的观察才能实现,《窃读记》只是优秀的“浅文”之一,而“浅文”的作者不会只是单单想表达自己,更多的是想让每一个读者都能理解文章内在的奥义。为人师表,就非常有必要让“浅文”在“深教”中焕发光彩。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江安镇滨江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光彩孩童小女孩
江苏:让非遗在生活中绽放光彩
Do Softly Pray
光彩安居工程 点亮幸福之光
孩童之道
爱掐人的小女孩
光彩
卖火柴的小女孩
可爱的小女孩
爱哭的小女孩
嗯,这是那孩童般永不落空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