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课堂音乐剧教学实践初探
2022-03-04姚娜
姚娜
摘要:本文针对音乐学科初中学段戏剧教育部分中的音乐剧课堂教学,首先对音乐剧作为教学内容的选材在教学中的可行性进行阐释,其次围绕音乐剧课堂实践进行叙述,以真实教学情境的具体活动为案例进行研究,最后总结、反思,以期为初中学段音乐剧的教学及相关戏剧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和经验。
关键词:演唱风格戏剧表演分工与排练舞台实践戏剧课堂
在中小学音乐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音乐教师面临着一系列的机会与挑战,即将迎来更大的教育格局。这就对日常课堂教学的内容与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使一线教师产生了新的思考。在课程理论革故鼎新的历程中,戏剧对于学生培养的艺术价值与教育价值越来越受重视。而在众多的戏剧种类中,音乐剧因其艺术特征而为探索戏剧教学提供了一个比较好的切入点。
一、实践的前提与综述
(一)音乐剧的含义
音乐剧有着近百年的历史,作为一种综合舞台艺术,它具有通俗性、流行性、时尚性的特质,以歌唱、舞蹈、戏剧表演为主要表现手段,有很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欣赏价值,受到大众的欢迎,尤其是年轻观众的喜爱。并且很多音乐剧中的经典唱段,因其优美动听的旋律、动感时尚的节奏、充满诗意的歌词而在国际上广为传唱。
(二)音乐剧的演唱风格
音乐剧不同于很多戏剧种类的是,其唱腔呈多元化,取决于歌曲的风格,歌曲的风格又取决于角色特质。在音乐剧的世界里,舞蹈和音乐是戏剧的工具,音乐剧的歌曲为剧目服务;剧中有各式各样的角色,也会有各式各样的声音。目前国内外几种代表性的音乐剧唱腔有轻女高、腰带唱法、特定人物唱腔(如精灵或小丑等)、流行美声、民族美声、轻柔美声、爵士、流行唱法等,可谓包罗万象。因此,在演唱层面学生的角色选择面比较广泛,更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独特的声音优势。
(三)音乐剧中的戏剧表演
戏剧情节的发展类似于音乐和声的发展,从不协和到协和。戏剧的主线也是围绕着矛盾冲突而发展。在音乐剧中,戏剧表演除了演员的眼神、表情、动作,音乐与舞蹈也是融合在这些元素中综合表现的。简言之,即以音乐唱腔和形体表演来演绎故事、推动情节,以具有吸引力的情节为支撑,以演员的戏剧性表演为根基,使演唱、舞蹈得以充分发挥其潜能,并把这些因素融合为有机统一体。
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可以依托音乐教材中的音乐剧相关内容,借助角色与剧情使学生丰富内心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戏剧表演的兴趣,通过表演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共情能力,领会综合艺术表现手法的作用。
(四)音乐剧的题材
音乐剧风格多变,有别于其他戏剧种类相对固定的表演风格,因而对于中学生的创作能力与表演水平更具包容性。学生可以创作贴近实际生活的剧本题材,表达真实思想与情感,配以轻松活泼的现代音乐和歌曲。音乐剧允许学生发挥想象力,提供开阔的表现空间,且易于操作实施。
二、实践的过程与方法
(一)学情分析
初中生的学习形式大多是在教师引导下被动接受式的学习,而艺术课程有别于文化类课程,需要更多的创新与实践。我校八年级的学生多数已经拥有良好的音乐演唱能力与舞台表现能力,并且想象力丰富,在戏剧表演与创作方面具备一定的条件。
(二)学习铺垫
通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多彩的音乐剧”的初步学习,认识和了解什么是音乐剧、音乐剧的风格特点、典型的艺术表现手段与方式,通过观看音乐剧片段与讨论,初步理解剧中人物、情节与中心思想。
(三)编创剧本
整个八年级学生全员参与,每班分成两大组。每个班级推选两位负责编剧的同学,小编剧提前准备一个20分钟以内的音乐剧短剧的书面剧本。鼓励原创,给予一定的创作空间,充分发挥想象力。教师前期审阅,帮助修改,把握和提升剧本核心思想与内容,以及作品的教育意义——能否引发观众思考,并注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
以主角与配角的戏剧冲突的开始、发展、解决为主线,设计故事情节,并斟酌台词与旁白。在此基础上要尽可能地发挥音乐对于情节的推动作用,如插曲、唱段。因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可以适当降低技术难度。
音樂剧的探索,一定要注重音乐参与的部分,适当进行声乐发声的教学,并讲解音乐在剧中的作用。防止实践活动的组织流于形式、浮于表层,如将音乐剧变成了话剧,会导致学生对戏剧种类混淆不清、概念模糊。
(四)任务分工
剧本定稿后,各组实行导演、编剧管理责任制。具体岗位有导演、编剧、摄像、道具师、配乐师、旁白、演员等。各班分为A组与B组。两组排练场地分开安排,各组由导演与编剧负责,根据剧本组织本组同学讨论角色和分配任务。排练时由两位负责人根据排练情况进行剧本的商议与修改。教师主要负责观察与辅助工作,可以适当给予指导,原则上不进行过多干涉。
(五)排练工作
排练工作作为校园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体验整个过程与最后的舞台效果呈现同样举足轻重,对于学生的成长和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需予以重视。教师需要观察记录,并解决以下问题:
判断学生原创剧本中的情节在实际排练中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提醒与帮助小编剧与小导演进行提炼与修改。
初中音乐课堂音乐剧教学实践初探2022年1月中第2期(总第102期)观察排练过程中学生的互动是否顺畅,沟通是否有效,所有学生是否都能够融入与配合集体活动,如出现个别同学配合困难,需出面沟通与解决。
(六)表演实践
每组节目在两至四次课时的排练之后基本成熟,为检验短剧的表演效果,各班两组互为观众与演员,在课堂上进行分组表演,并进行自评、互评、他评。谈谈对自创音乐剧表演的感受,理解剧情赋予人物的情绪情感,体会本剧的创作意图。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改进方案。或者以音乐剧小论文、小作文的方式参与评价。这个过程能够加速学生戏剧鉴赏能力的发展与成熟,因此至关重要。
在学校层面给学生提供舞台。配合舞台化妆、服装、灯光,增加舞台经验,让舞台表演成为课堂艺术教学的延展,能够更加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修养。此外,排练与表演成熟的作品的同时,可用手机或DV设备拍摄图片与视频并留存,作为学生在校艺术实践的记录与资料;或制作成长档案,选择合适的场合进行呈现。
(七)戏剧课堂
通过这次音乐剧的艺术实践,教师与学生都获得了较为深入的戏剧体会。从舞台实践回归课堂相较于平铺直叙的书本教学,更加深刻。可围绕课本内容就音乐剧中的音乐、戏剧表演、舞蹈展开讨论,说一说这些艺术表现手段的目的、达到的效果、带给观众的感受,从而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以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音乐剧《猫》选曲《回忆》为例,本课围绕音乐剧三个主要艺术手段开展学习活动,通过歌、舞、戏剧表演体验与理解作品。首先,学唱歌曲《回忆》,体会歌词的情感,能够声情并茂地演唱歌曲;其次,通过欣赏和模仿选段中的舞蹈动作,深入讨论故事情节的含义,并请学生通过亲自扮演剧中的魅力猫等角色再现唱段中的经典场景,亲身体会,深入到角色中感受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最后请学生对剧情进行编创表演,此环节是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的检验,是总结,也是生成。表演环节之后安排学生进行讨论与评价活动,包括自评、互评、他评,并对作品的思想内涵、作者的创作意图进行揭示,从而将对音乐剧《猫》的欣赏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后,无论从艺术还是人性的角度,都能够站在较高的视角比较成熟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是本次实践活动较为成功的收获。
作为教师,基于对音乐剧深刻的理解,在进行教学环节的设置与问题的预设时应该进行更全面周到的考虑,对戏剧课能够有更加准确的把握,从而提高实际的教育教学水平。
另外,要注意区分音乐课与戏剧课的界限。是从音乐的角度欣赏音乐剧,还是从戏剧的角度欣赏音乐剧,在设计教学目的与环节时,不可混淆。
三、实践的总结与思考
通过音乐剧实践的一系列活动,学生获得了宝贵的亲身体会,锻炼了组织能力与表演能力,培养了艺术创造能力,加深了对戏剧的理解,激发了兴趣爱好。每个学生都可以在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才能,符合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音乐剧因其表演的综合性、风格的多变性、内容的可操作性,与音乐学科紧密联系,在现行教育制度下可作为音乐常规课堂的补充,或作为社团课程,充分利用校园舞台,值得在中小学校中进行推广。
音乐剧的尝试教学需牢牢把握音乐剧代表性的艺术表现手段,通过实践理解这些表现手段是如何结合在一起表现剧情与角色的。这背后都需要有科学的理论基础做支撑。教师个人要通过学习提高自身戏剧理论修养,增加对戏剧作品的体验。没有足够系统的理论知识,艺术实践就只能浮于表面。拥有艺术教育情怀的教师才能真正深入到角色情感中,理解作品的思想與意义。
音乐教师想上好戏剧课,尤其是戏剧公开课,离不开日常的探索与积累。只有敢于实践,勤于思考,不断进步,才能拥有深厚的专业背景和专业底气,才能真正地站稳讲台。
参考文献:
李虻.音乐研究的方法与论文写作知识问答\[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唐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