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2022-03-04廖荣华
廖荣华
【摘要】小学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注重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出发,通过亲身经历动手动脑等实践活动中体验和积累认知世界,提高科学能力,培养科学态度。作为小学科学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天性,采用学生比较喜欢的方式去教学,将学生“玩的天性”“生活化”的探究活动融入课堂,并将信息技术与科学课堂有机整合,采用儿童化语言吸引学生集中精力上课,不断提升课堂质效。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效果;科学素养
小学开展科学学科的目的就是通过科学的活动来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小学生特有的年龄、喜好等特点出发,采取小学生乐于易于接受的教学方法和措施,充分调动小学生获取知识、探究科学的热情,让小学生打心底里喜欢科学、热爱科学,积极主动提高自身科学素养。那么,在教学实践中,该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高质量教学帮助小学生获取科学知识、提升科学素养呢?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谈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要将小学生“玩的天性”融入科学课堂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期,“爱玩”是他们这阶段最大的特点。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发挥引导作用,将学生爱玩的天性融入课堂,引导学生在玩中学科学,在玩中体验,在玩中思索、创新。那么,教师要着重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课堂中创设有趣的情境吸引学生“玩”,激发学习的兴趣。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适当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比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磁铁的吸力》这一课时,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相关材料去玩磁铁,首先让他们对这好玩的磁铁产生浓厚的兴趣。然后再乘势给出提问:“在玩的过程中,大家有没有发现什么东西能被磁铁吸住?”待学生纷纷发表观点后,教师再巧妙地引导学生说出“我发现磁铁能吸回形针和钢珠”,并激发他们“我想知道磁铁为什么能吸回形针等”的强烈好奇。如此,水到渠成,教师再对磁铁能吸哪些物品作出科学的解释。
(二)课堂中创设游戏环节,在“玩”中质疑。小学生因天性使然,普遍难以在课堂上全程专注听讲,注意力极其容易分散,但他们在游戏中却往往能保持较长时间的专注。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善于把游戏引入课堂,将教学知识融于游戏之中,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学习、质疑、思考、探究,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的《让身体热起来》时,教师可以引导分析让身体热起来的方法与途径。并让学生上台表演自己认为可以让身体热起来的活动,如,跳一跳、跑一跑、挥挥手、做深蹲等各种各样的动作。通过简单的游戏,让他们亲身体验身体热起来的过程,接着引导他们探究其中的原理。这样就能让科学知识活起来、有意思起来,使得学生感到科学的有趣,激发他们浓厚的兴趣。
(三)课堂中提供材料引导学生“玩”,提高创新意识。玩是孩子的天性,而玩的东西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要把握让学生玩的度,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的目标、内容,为学生精心挑选玩的材料,既要增强玩的材料的丰富性、多样性,更要保证玩的材料的必要性、针对性和安全性。教师要抓住“探究”这一核心,注重给学生多提供有对比、可拓展、需完善、待提高之类的材料,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不同、不足等,并探究不同之处会带来什么结果、不足之处如何完善以及完善后会变得如何完美,等等。如此一来,给学生提供玩的材料,也就变得富有“生命力”,能够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去观察、思考、猜想、实验、分析、总结,不断培养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从中更快、更好地获取科学知识、提升科学素养。
二、要把“生活化”的探究活动融入科学课堂
科学与生活紧密相关,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无时无刻不在影响、改变、服务着人们的生活。所以,科学课堂不能仅限于课本上的案例,而要回归生活实际,多引导学生扩展“生活化”的活动,让学生在其中真切体会科学就在生活中、生活从未离开科学。比如,引导学生做个小实验:杯子倒立不漏水。教师先行设问:“我能把装满水的杯子倒立过来而水不漏,你们相信吗?”学生就会议论纷纷,发表不同的看法。此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用实验来证明哪种观点才是正确的:首先拿个杯子并装满水,然后剪一张比杯口略大的卡纸盖在杯子上,再用手压着纸慢慢将杯子倒过来,最后放开托着纸的手。此时,学生就会惊讶、好奇,为什么水不会漏下来?教师则将实验的操作过程和每一步骤中的原理讲授给学生听:水的表面张力使杯子和纸完全闭合起来了。此时,杯外的大气压力大于杯里水对纸的压力,即大气压力帮纸片托住了水。解释完后,教师再鼓励学生回到家里,用同样的方法去试验其它的东西,看看还有什么不同的发现。届时,教师再分别给予细心的讲解。这样,学生就能通过实验更加关注生活上的科学知识。同时,这也能引导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现象去思考、探究科学知识。
三、要善于将信息技术与科学课堂有机整合
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课堂教学的手段也不断更新进步,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更多地走进了小学课堂。但是,作为科学课教师要始终明白,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不仅仅是简单地用课件展示一下内容,活跃一下气氛,更重要的是它能通过音、形、色、美等有机融合,更便捷、更准确、更形象地传递教学信息,能够突破时空的局限,把抽象的、遥不可及的事物,具体、真实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因此,作为科学课的教师,更要注重在课堂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充分展现科学的美好与魅力。比如,教学纸杯不着火、地震与建筑物、浮力……若教师单用口头讲述或用图片展示,是难以把这些科学知识讲清将透且让学生很好地接受并消化的。这时,教师就需要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展示,把这些变化过程直观、生动、真实地展现给学生,让学生获得更加实实在在的体验与收获,确保学习到科学知识,入脑入心。
四、要采用儿童化语言吸引学生集中精力上课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儿童化语言不仅能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集中精力上课。儿童化语言也是科学课堂教学的一种必要且实用的技巧,使用儿童化语言的教师往往更受学生欢迎。所以,小学科学课教师要有目的地提升课堂教学的语言技巧。在教学实践中,要多用儿童化语言,拉近自身与学生的距离,让他们感觉这个教师有意思,进而对科学课感到有意思。这就要求小学科学教师要深入研究揣摩小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特点,多学儿童化的幽默语言,努力寻找与小学生之间的共同语言。课堂上,教师运用充满童真、童趣的语言,定能瞬间抓住学生的心,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想学、愛学、快乐学,最终让教学事半功倍。
总之,作为小学科学课教师,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善于从小学生的天性出发,探索实践适合他们、受他们欢迎的方式去教学,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切实呵护好学生“爱玩的天性”,把课堂“生活化”“形象化”“兴趣化”,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活泼、生动、趣味十足的课堂氛围中,学有所获,快速成长。
责任编辑 李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