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作家文化自觉意识的崛起与网络小说海外传播

2022-03-04黄杨

当代作家评论 2022年1期
关键词:网络小说网络文学题材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代表文化,与之相应,一个时代也有充分体现当前文化特色的代表性文学。中国网络文学正是时代精神与中国文化的集中体现之一,同时,它也因其广泛的影响力成了中国文化传播,尤其是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网络原创小说已经完成了产业化、IP价值化的转变,创造了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成熟商业运作模式,形成了广阔的网络文学市场,并且,这个市场正在逐步向海外延伸。“2019年网络文学行业市场规模达201.7亿元,创作规模达到2590.1万部,‘出海’输出数量达3452部。”[王学鹏:《起点国际:中国网络文学出海之帆》,《出版广角》2020年第20期。]目前,学术界研究网络小说国内传播与海外传播的成果已有很多,但大多数都是关于传播的现象与数据,对其内部原理规律的研究较少,就算有所涉及,也只是对具体作品的分析,而缺乏从文化价值上对网络小说传播现象的总体认识。研究网络文学文化价值,要拓宽视野,从国际范围着眼。2021年,《人民论坛·学术前沿》发文称,当前时期,“全球化已经迈入一个新的阶段,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因而需要把握“文化自信”,走进“人类文化共同体”。[金惠敏:《论文化自信与新的全球化时代》,《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1年第1期。]在这样一个历史阶段,文化“出海”就成为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而文化建设中的三个问题——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又是密不可分的,其中,文化自觉问题是三个问题中的首要问题。文化自觉这一概念最早由费孝通在1997年提出:“我不久以前想到了一个词汇叫做‘文化自觉’。……我认为这四个字可以代表我对人文价值的再思考。”[费孝通:《费孝通文集》第14卷,第186页,北京,群言出版社,1999。]其含义为“每个文明中的人都需要对自己的文明进行反省”。[范丽珠、陈纳:《找回自知之明:费孝通文化自觉论再阐释》,《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2期。]“文化自觉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是对文明进步的強烈向往和不懈追求,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先决条件。”[云杉:《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文化自强》,《红旗文稿》2010年第15期。]也就是说,文化自觉并不是仅对自己民族的文化进行反思,还应该是站在全球化视角下的对文明进步的追求。文化自觉对网络文学发展极为重要,只有网络文学作家、平台管理者、编辑、读者都具备高度的文化自觉意识,网络文学才能健康有序地发展,成为具有文学价值与文化价值的艺术品与优质文化商品。在这其中,又以作为这个产业主体的网络作家的文化自觉意识为首要,他们直接决定了网络小说的文学性与文化价值的高低。分析网络作家的文化自觉性问题,其目的不在于研究具体作品的优劣得失,而在于提升中国网络文学的品质,促使其进行更深入的文化探索,为国内文化建设添砖加瓦的同时,也实现文化“出海”的目标。

作家文化自觉性的转变,可以大致按年份区分,1998年至2004年左右,网络小说作为一个刚刚诞生的文类,大部分作品都缺乏文化自觉,困于流俗,质量低下。2004年之后情况有所改善,到了2009年之后,网络小说中使用新的文化创作模式的作品越来越多,出现了一些文化价值极高的顶尖作品。网络作家文化自觉意识的觉醒,令网络小说呈现出四大转变趋势:在文化资源利用上,由不自觉转为自觉;在对社会文化的反映上,由被动反映转为主动探索;从单个作品呈现出的文化范围来看,由广泛杂糅转为专一纯粹;从作者的创作态度与文化探索来看,由浅尝辄止转为深入挖掘。以上转变趋势以时间为序,因而可以将网络作家的创作方式划分为“旧”与“新”两种模式,笔者在这里以“镜”与“凿”作为其代称,以彰显这两种模式的特点。

一、文化之镜:网络作家旧式创作方法之失

某一时代的小说固然总是它所在时代社会文化的反映,但主动与被动、自觉与不自觉就形成了文化差异。早期网络作家在创作网络小说时,总是如同文化之镜,被动反映社会文化,1998—2004年正是这种旧创作方法表现最为典型的时期。

其一,该时期网络作家的创作方式如同无生命的镜子,未经选择地反映所处的社会,没有做到源自生活而高于生活。在创作过程中,作者往往失去对自身欲望的把控,过于关注身体、情感、金钱、隐私等问题。1998—1999年期间的知名网络小说,尤其是中长篇小说几乎都以都市男女情感纠葛为题材。2000年之后,武侠、玄幻、奇幻、游戏等文类逐步增多,题材范围扩大,但引起社会关注的现象级作品仅将现代技术与感情纠葛主题结合起来作为噱头,描写都市生活中的琐碎细节,结构松散,文学价值低。文学价值较高的部分作品也未能在题材上有所突破,如《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告别薇安》等,仍是书写爱情故事的传统青春文学题材。《武林外传》《悟空传》《沙僧日记》《此间的少年》等作品在题材上做出了创新,但要么在写法上未能脱离无厘头搞笑的藩篱,要么在立意上仍停留在抒发个人情感上。还有一些网络文学文类为早期所特有,如低俗官场小说、黑道小说,打着身体写作名号写个人隐私与性的私小说等,这些文类因各种原因已不复存在。前期的玄幻、武侠、奇幻小说也往往渲染暴力,并加入一些色情描写,无所不用其极地吸引读者。这些情况在2009年之后,由于网络小说作家开始有了创作自觉与文化自觉,以及网络平台运作规则完善而有所改善,并在国家于2011年开展净网行动之后消失殆尽。

其二,正因为作者缺乏文化自觉意识,其对社会文化的反映是被动的,不能进行主动的文化题材开掘,使得作品同质化严重,文化价值不高,且往往受作者所处环境的局限,缺乏超越性。观察网络小说前期与后期的典型作品就会发现,与后期的类型细分不同,前期的网络文学作品只有几个大类,而且大类之内作品的相似度极高。如《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带起了网络恋爱作品的风潮,大量的网络聊天恋爱作品随之出现,李寻欢的成名作《迷失在网络中的爱情》更是对《第一次的亲密接触》的全方位模仿。这一类作品停留在网聊与恋爱这个题材上,所依托的文化基础是当时流行的QQ聊天文化,没有进一步的文化拓展。这就导致了这一类作品,在互联网技术进步、多媒体时代到来,纯粹的偶遇式QQ聊天已经不再成为网民常用娱乐手段之后,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文化土壤,沦为了无人阅读的“死文学”。该时期的玄幻小说在这一方面做得稍好,如《搜神记》将上古神话素材以武侠与仙侠的方式进行重写;《佛本是道》对《封神演义》与《西游记》以及诸多民间传说进行融汇改造,创造出新的“洪荒”文化;《飘邈之旅》将道教修炼文化与都市生活和太空科幻相结合,首创了“都市修真”流派。这些都是主动的题材开掘,但这些开拓新题材的例子在前期仍为少数,且一旦有优秀的新题材出现,就会立刻出现大量跟风作品,从题材到情节对原作进行全方位模仿,不但失去了原作的开拓精神,还批量制造出劣质作品。这些现象与网络小说发展前期的宽松环境不无关系,当时网络小说总库存量还不多,读者长期处于阅读匮乏状态,只能接受缺乏创新突破的跟风作品。当时的网站管理制度不完善,对抄袭监管不力也是一个原因。

其三,作者没有文化自觉意识,就会让作品对文化资源的利用仅仅浮于表面,变成多文化的大杂烩。早期网络小说的典型特征就是“拿来主义”泛滥,彼此冲突的文化内容被杂糅到一起,如动漫、影视、游戏、神话及其他小说的内容,导致作品如同一个生硬缝合的怪物。这些情况在前期一些比较知名的网络小说中也存在。我们可以在2001年的《搜神记》里看到传统武侠式的语言与概念被怪异地与上古神话组合在一起,不同时代造成的割裂感极为明显。在2002年的《光之子》里可以看见来自游戏的内容、来自西方奇幻文学的背景,但它们又与当代社会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怪异地组合在一起。另外要指出的是,文化混杂现象并不仅仅存在于当时的网络小说之中,事实上,1998至2004年左右的实体通俗小说几乎都有类似的问题。如2003年出版的实体小说《幻城》就将日本动漫文化、欧美奇幻文化、耽美文化、中国青春文学等内容杂糅在一起,整本书呈现碎片拼接的形态。之所以会出现这类现象,主要有三个原因,其一是因为当时的作家创作水平有限,未能对作品的文化进行合理融合;其二是因为当时面临世纪之交,社会思潮原本就呈现多文化并存的状态;其三是因为当时的网络小说文类尚未成熟,作者不得不从许多异质文化中“拿来”素材,不经加工就粗疏地使用。这类未经加工处理的“大杂烩”也误导了不少研究者。纵观网络小说研究论文,会发现早期的研究者更容易得出诸如“网络小说是游戏化的小说”“网络小说源自日本动漫”“网络小说源自西方奇幻”等简单的结论。之所以会有这些片面见解,是因为前期网络小说确实是使用着“拿来主义”将这些外来文化、流行文化直接塞入作品之中,使之变成一个缝合的“四不像”。

其四,文化杂糅的结果就是作品对每种文化都是涉猎,只能作浅层描绘,而没有篇幅进行深入挖掘,从而无法在文化层面达到更高成就。前期网络小说中不乏佳作,但在文化层面上却未能进一步挖掘。以2003年的《诛仙》为例,此作品为仙侠题材,而仙侠文化的源头是中国道教神仙幻想,文学传承路线是神话故事、明清神魔小说、现代剑侠小说、网络仙侠小说。在前三者中,如果要融入其他文化,一般是融民间文化、佛教文化、上古神话等。但《诛仙》却在仙侠题材的作品中加入了大量的武侠与言情成分,致使作品的文化特征大幅削减。与之对比,民国时期的《蜀山剑侠传》题材为武侠,但在文化贡献上远强于《诛仙》,是对道教文化与民间传说的有机融合,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剑侠世界体系。《蜀山剑侠传》更注意作品主旨与文化来源的思想一致性,书中的剑侠们没有世俗之见,专注于修炼得道与济世救人,这与道教哲学的主旨是一致的。反观《诛仙》,明明写的是依托于道教文化的修仙题材,书中却充斥着门派争霸、势力斗争、私人恩怨、爱恨情仇,没有道教文化应有的超越性与生命哲學特性。

二、破壁之凿:网络作家自觉意识的崛起

中国网络小说商业化时间较早,如原创文学网站起点中文网于2003年完成整体商业化转型。有些研究者认为,资本的入场使得网络文学失去了过去百花齐放的局面,但实际情况却是随着网络小说的商业化转型,收入上的保障,使得更多优秀人才加入网络小说创作行列,并最终使网络小说行业演变为一个更新换代极快,竞争极为激烈的存在。网络小说行业作品存量巨大,但淘汰率惊人,大部分作者都处于签约困难、收入微薄的状态。残酷的竞争环境,巨大的产量,最终刺激了网络小说创作水平的飞速提升,也带来了作家文化自觉意识的崛起。当网络作家们发现,单纯的“爽文”已经无法满足读者,一味守旧模仿也会遭到读者的摒弃时,他们就不得不强化自身能力,开拓新的文化领域,以取得优秀的商业成绩。这一变化,其实正是市场规律运作的结果。

时至今日,中国网络小说顶尖作品的商业价值、易读性、文学性及其文化价值,都与一般作品拉开了距离,这些高水平作品还能出口海外,获得国际关注。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后期优秀网络小说利用文化资源的方式,那就是“凿”。与前期网络小说被动地、广涉地、肤浅地利用现有文化资源不同,后期网络小说在它的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具有文化自觉性,懂得主动开掘文化资源,定向突破,深入开凿,创作出具有独特文化价值的优秀作品。具体来说,它们相对于旧式的网络小说在利用文化资源方式上,具有如下四个特点:

其一,部分作家具备了文化自觉意识,能够在题材选择上注重选择优质文化资源。最近10年,不但国家加强了对网络内容的监管与打击力度,网络小说平台也加强了自身规范,通过举报与人工筛查等方式过滤低俗作品。制度的改善促进了市场的有序竞争,也让以优质文化为基础进行高质量创作成为作者的生财之道,作者不能再通过投机取巧的手段谋取利益,而必须提升自身水平,强化作品质量。到了2020年,网络小说市场中几乎见不到过去流行的题材,如隐私生活、身体写作、黑道、官场,取而代之的是高度成熟的玄幻、仙侠、都市、奇幻、科幻、游戏、言情这些文类,如玄幻类的《天道图书馆》《全球高武》,奇幻类的《诡秘之主》,仙侠类的《大奉打更人》《我真不是气运之子》,游戏类的《全职高手》,都市类的《我真不是大明星》,言情类的《许你万丈光芒好》,科幻类的《千年回溯》,等等,都在网络小说平台起点国际(Webnovel)取得了极佳成绩。

除了主流文类之外,近年来的网络小说将现实题材与网络小说特有的通俗优势结合起来,创作出既有现实意义又十分畅销的作品。如齐橙的《大国重工》写了主人公“穿越”到20世纪80年代,与当时的人们一起为推动国家重工业科技发展与装备制造而努力,真实再现了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在电力、船舶、冶金、矿山等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这部作品不但艺术成就高,也探索出了将工业文化题材转化为通俗小说艺术的道路。起点中文网也一度兴起“大国”热,《大国芯工》《大国工程》《工业霸主》《超级电力强国》《动力之王》等作品也以现代人“穿越”回过去促进祖国工业建设为题材,体现了当代人对于富国强国的强烈愿望。其他具有现实意义的作品还有《浩荡》《大江东去》《朝阳警事》等,这类作品的作者具有强烈的时代使命感,通过现实题材深入专业领域,创作出了反映时代风貌的优秀作品。

其二,作家能够主动进行新题材的开掘,将网络小说的题材范围扩大到过去很少涉及的冷门领域,丰富了文学的类型,也将这类冷门文化提升到新的高度。网络小说一直给人以套路写作、同质化严重的印象,但这一情况在近10年大为改善。客观上说,近10年来网络技术的进步使得分众传播成为可能。主观上说,作者开始意识到一味模仿旧作品与追随流俗已无法得到高稿酬,只有在文化上做出独特成就的作品才能在众多网络小说中脱颖而出。2019年的《我在西北开加油站》选择了极为冷门的环境保护与西部开发题材,从主人公开办加油站讲起,描写了西北地区的风俗地貌,牧民们的日常生活,再写到主人公植树造林,发展周边地区农家乐,养骆驼卖树苗,带领村民致富,让西部荒漠变绿林的故事。此作品基于西部现实进行创作,又使用了“主人公获得了一块神奇的小方印,因而拥有了异能”这种引起读者兴趣的设定,让这两种文化资源脱离了生硬的宣教,转为饶有趣味、可读性极佳的“爽文”。以相声文化与武侠小说结合的《盖世双谐》,以美院学生生活与国内艺术圈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大美时代》,以科技测评为题材的《超时空评测》,以特摄影片与周边玩具产业为题材的《最佳特摄时代》,都是大胆采用了冷门领域题材作为核心并取得了极佳成绩的作品,在拓宽网络小说题材范围的同时,也让这些冷门专业领域为更多读者所熟知。

其三,具有文化自觉意识的作者会专注于有限的文化领域,只融合关系较近的文化资源,确保作品主题的独立性与纯粹性。以仙侠小说为例,10年前的仙侠小说没有注意文化混杂的问题,在武侠文化中直接混入道教素材,在剧情编排上保有武侠的江湖械斗的同时,还混杂了一些黑道倾轧、势力争霸的内容,这个时期的仙侠小说固然迎合了流俗,获得了不错的业绩,但也让不少读者反感,认为“这样的仙侠小说没有仙气,全是黑社会内斗”。这正是文化混杂带来的不协调感。再看近5年的仙侠作品,这种不协调的现象大为减少,作者不是浮于表面地借用道教素材,而是力求在仙侠作品中展示传统文化的韵味。如2019年的《烂柯棋缘》就将传统的围棋文化与仙侠小说相结合,并加入不少民间传说与民俗文化内容。这部作品曾多次进入起点月票前10排名,证明了文化上的协调感同样也是当前市场的需求。

其四,由于对文化资源进行定点突破,作家就有可能在相应领域的网络小说创作中创造出优秀作品,甚至引领风潮。以西方奇幻题材为例,奇幻类文化资源大多来自海外,在网络小说中属于偏小众的题材。一般来说,当一种外来文化通过译介进入中国,由于民族文化的差异,作者很难利用这类文化创作出足以与原产地作品比肩的佳作。因此,在网络小说发展的早期,作者要么亦步亦趋地全盘模仿西方奇幻小说,要么将奇幻文化作为游戏文化的一部分加以利用。这样一来,奇幻文化要么成为小说的文化壁垒,使作品无法被更多受众接受,要么就成为游戏文化的附庸,仅仅强化了小说的娱乐性。但是这种情况在近年发生了变化。2020年有一部佳作《诡秘之主》,作者“会潜水的乌贼”以西方奇幻与克苏鲁神话为题材,辅以相关的神秘学、药物学知识,并用探索与研究的方式进行创作(作者在每一卷结束后都会总结他对创作方法的探索与得失),最终以丰富的细节、真实的氛围、精彩的情节所营造的高质量作品赢得了读者。在当前良好的网络小说发展环境下,他的努力在国内网络文学平台获得了巨大的成功,2020年,《诡秘之主》的平均章节订阅数量超过了10万,刷新了起点中文网的订阅纪录。同时,这部作品以精雕细刻的高质量,新鲜另类的文化体验也在微博、贴吧等新媒体平台上吸引了大量的受众,衍生作品层出不穷,包括诸多的同人绘画、同人小说、同人广播剧等。《诡秘之主》通过深入研究开发比较小众的题材,反过来推动了它所涉及的小众文化的进一步开发,在国内形成了一股奇幻与克苏鲁文化风潮。除此之外,此作品还在起点国际被翻译为英文,赢得了英语世界读者的一致好评(評分4.84分,总评价次数4831次),拥有2760万观看次数,位列起点国际Power原创与翻译作品总榜第7名。向外输出高文化价值的优质作品,正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表现。

三、作家文化自觉与网络文学“出海”

中国在提升文化软实力,发展“文化输出”时,要面临发展怎样的文化,以及文化传播机制的问题。王岳川在《文化身份自信与文化输出的紧迫性》一文中忧虑地指出:“美国文化借助全球化的契机传播到世界每一个角落,可口可乐、麦当劳、微软、美国大片几乎无孔不入,而亚非拉的原生态文化丧失了抵抗能力,只能逐渐边缘化或者被改造”,并且,更让人担忧的是,中国的文化发展相比硬件发展还很落后,“美国的文化产业已经占美国GDP的25%左右……我国的文化产值所占GDP的比重还很小”。[王岳川:《文化身份自信与文化输出的紧迫性》,《中国民族博览》2020年第3期。]美国有着先进的文化商业模式,将文化商品销往世界各地,侵占着其他国家的文化市场,如果我们再不强调文化自觉,中国的文化商品在国内外都会失去竞争力。因此,一方面,我们要有选择地发展优质文化,在网络文学产业中就要增强作家的自觉意识。另一方面,我们还要用更先进的商业手段推广文化商品,占领国内市场的同时也向海外进行文化输出,打破文化发达国家的统治局面。这两方面的要求,后者表明了网络文学“出海”的重要性——具有高度的文化传播价值;而前者则表明了我们该进行怎样的努力——提升作家的文化自觉,增强网络小说的文化竞争力。

从“文化之镜”到“破壁之凿”,中国的网络作家逐渐掌握了文化这个有力的“武器”,他们意识到只有选择优质文化,主动进行创新型文化探索,放弃泛泛反映社会的创作手法,而是针对某一文化领域进行重点突破,才能让网络小说具备文化优势,才能在今天的网络小说市场竞争中站住脚跟。并且,这种创作方法也对网络文学“出海”有促进作用。从Wuxiaworld、起点国际等网站的排行榜来看,中国传统文化如“修仙”“气运”“天道”等概念并未造成理解困难,能够成为广受英语世界读者欢迎的畅销题材。新的“破壁之凿”式创作方法在网络小说“出海”中具有重要作用。以海外影响最大的Wuxiaworld网站为例,在“本周最流行”排行榜中,《帝霸》《九星霸体诀》《逆天邪神》《凡人修仙传》等东方玄幻作品长期占据前几名位置。而这几部作品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在文化题材上较为单一纯粹,且通过不断循环重复的叙事套路来组织全篇。这一类作品几乎完全没有进入过国内学术界研究者的视野,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国内的网络小说研究者总是习惯于选择那些“并不太像一般网络小说的小说”,获选的作品往往是更符合纯文学审美观念的作品,如猫腻的作品、非天夜翔的作品、Perist的作品等,它们往往所涉文化领域广,内涵丰富,风格雅致。但在网络小说市场中,最畅销的网络小说却总是与纯文学标准相距较远的通俗作品,它们不会涉及广泛的文化领域,只是抓住一个点,进行深挖,将这一题材的文化价值彻底开掘出来。这样的重复深挖过程在纯文学研究者看来是一种“套路的重复”,但在文化传播的角度来看,重复无疑是最好的文化传播方式,因为重复也就意味着强调与解说,只有不断重复某种文化内容,才能将这种文化不断推介给新的读者。因此,在网络文学研究中,我们应该抛弃过去纯文学研究的倾向,将关注点放在专注于某个领域不断深挖的佳作,后者在文化传播方面具有更重要的作用。

由于时代的要求及网络文学自身发展的规律,网络小说正在变得越来越成熟,在市场的推动下,网络作家的文化自觉意识越来越强。但我们仍然要看到,在网络小说的巨大库存量面前,具有高度文化自觉的作家只是少数,大部分网络作家还处于文化意识的不自觉状态中。他们或许会为了模仿畅销书的模式而下意识地选择与顶尖作家一致的创作方式,会选择单一或几个性质相近的题材进行创作,这样的作品仍然具有文化价值,可以作为文化传播的大众化文学商品。在网络小说的海外传播过程中,这类作品承担了文化传播的重任。但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还是“量产”的,缺乏创新性。没有文化自觉意识的作家难以在这个文化领域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也就无法超越过去的顶尖之作。因此,当前的重要任务仍然是通过平台引导、集中培训、文化普及等方式,促进网络作家群体的文化自觉意识的全面提升。作家只有在意识层面发生转变,我国的原创网络文学的整体素质才能得到提升,并且具备更强的文化竞争力,在海外文化传播中起到重要作用。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基础类重点项目“中国当代通俗小说史与大事记整理研究”(20AZW019)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黄杨,苏州大学文学院。

(责任编辑 李桂玲)

猜你喜欢

网络小说网络文学题材
军旅题材受关注 2022年03月立项表分析
调查
我国网络文学研究的困境与突破
Southern_Weekly_1920_2020_12_10_p36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中国网络文学闯荡海外江湖
当网络小说逆袭之后……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50 SHADES OF ONLINE LIT
聊天室:我和网络小说有个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