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在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中的融合策略探究

2022-03-04王勇

当代体育 2022年6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思政大学

王勇

课程思政是“立德树人”教育任务具体落实到课程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抓手,也是培育综合能力和素养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的重要保障。鉴于此,本文以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为研究落脚点和归宿点,通过研究课程思政和大学体育课程教学融合的重要性,进一步挖掘大学体育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探讨课程思政和大学体育课程教学的融合策略,旨在优化大学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为培育新型人才提供支撑。

所谓“课程思政”,指的是各类型课程与思政理论课同向而行形成协同育人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强调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也是我国教育培育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人才的重要保障。而大学体育课程是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和意志力的一门重要课程,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中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备受推崇的大环境中,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应主动融合课程思政,积极挖掘大学体育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以此促进大学体育课程教育价值的实现,为提高大学人才培养质量夯实基础。鉴于此,基于大学体育课程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角度考虑,本文深入研究“课程思政与大学体育课程教学的融合策略”具有显著意义和教学实践指导价值。

1 课程思政在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中融合的重要性概述

1.1 推动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发展

大学体育教学主要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对学生日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中,大学体育教育也应融入思政课程的教育观念,树立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体育理念,从而实现全民体育素质的增强,推动我国体育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在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备受推崇的教育环境中,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已经深化实施多年,体育课程教学效果显著提升,但不可否认的是体育课程教学中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部分大学体育教师长期受到传统教育思想观念的影响,使得其难以快速接受新教育思想,仍然习惯使用“理论讲解+技能训练”的传统教学方法,使得体育课程教学偏向于竞技训练,没有真正体现大学体育运动内涵,也没有关注大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差异性,不利于学生体育技能素养和体育精神的培育。二是大学体育课程更侧重于体育技能训练,过度强调学生在体育训练中的成绩和体测合格率,没有向大学生充分展示体育精神,使得学生的体育学习局限于技能动作练习,而没有真正领悟体育精神,使得大学生发展成为一个四肢发达,但缺乏精神和思想的人才。而在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实践中,积极推动课程思政与体育课程教学融合发展,体育教师在体育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关注点,除了学生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的掌握程度,还要密切关注大学生思想动态、精神等培养情况,积极改变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中的“重技能、轻精神”内涵的现状,有利于推动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发展。

1.2 形成协同育人局面

思政课程是大学思政教育的显性课程,而其他课程或者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思政元素是隐性课程,在高素质人才培养中,若思政育人局限于显性课程,或者是局限于隐性课程,都难以保证思政育人效果。因此,在思政育人实践中,只有形成显性课程教育和隐性课程教育的协同育人局面,才能促进各类课程和多样化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价值,全面提升大学高素质人才培养质量。而在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实践中,积极推动课程思政和體育课程教学融合发展,可以让大学生在长期的体育锻炼中接受潜移默化的思政教育,且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深受学生的喜爱,体现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的价值,有利于形成协同育人局面。

1.3 有利于培育新型高等人才

在新时代环境中,培育全面发展的高等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同样是时代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出的新要求。因此,在高校教育实践中,既要加强文化类课程教育,又要坚定地落实体育课程,并保证体育课程教学质量,为培育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提供支持。当前,我国各领域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发展的关键时期,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较大,不仅看重高素质人才的知识与技能,还高度重视人才的综合素养和能力,这无疑对高校教育提出了新的高要求。在此大环境中,高校积极推动课程思政和大学体育课程教学融合发展,可以通过充分挖掘体育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全人格的同时,可以培育大学生的体育精神和思想,使得其能够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的高素质人才。

2 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中的思政元素分析

在大学体育课程中,蕴含了大量的思政元素,使得课程思政融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总结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中的思政元素,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2.1 合作元素

当前,我国由于各项因素而导致大学生基本是独生子女,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长期处于相对独立的状态,导致其思维方式及行为习惯都具有“以我为中心”的特征,缺乏对外界及他人的关注,严重缺乏合作意识,甚至在具体的行动中会产生抵触心理。而合作是当下高素质人才立足于社会的基本能力之一。但在高校教育实践中,教育工作者要培育大学生合作意识,仅凭面对面的各类讲授活动显然是难以实现目标的,需要以实践活动为载体,通过个体之间的语言、行为和情感教育,才能以实现共同目标为基础,建立起良好的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合作关系。大学体育课程特点决定了具体的教学活动中,需要大学生合作完成,例如:篮球比赛、400米×4的接力跑(如图)等。由此可见,在大学体育课程中蕴含了大量有关合作的思政元素。在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实践中引进合作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学会合作、善于合作,进而能够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通过与他人的密切合作,更好地发挥个人优势及团队优势,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大学生接力跑(图片源自网络)

2.2 竞争元素

上文提及当代大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从小享受着衣食住行无忧的日子,使得其严重缺乏竞争意识和品质。而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提升,社会各领域的竞争也日渐激烈,若缺乏竞争意识和能力,则会让大学生丧失前进的动力,且会影响大学生在社会中的立足与发展。因此,培育大学生竞争意识和能力是十分有必要的和重要的。而竞争是体育的固有属性,体育本质特性决定了体育课程活动具有较强的竞争性。正因如此,基于某种意义角度而言,大学体育教育是培养大学生竞争意识的教育。在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实践中,体育教育工作者可以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创设良性的竞争环境和秩序,引导大学生在情境中如何正确处理竞争和合作之间的关系,从而能够让大学生在良性竞争中深刻领会到竞争与合作之间的关系,便于大学生竞争意识的强化,对大学生的发展极为有利。

2.3 公平元素

对于大学体育而言,其公平性主要体现在规则、环境、权利、裁决等方面。而基于体育运动时间节点角度而言,公平性体现在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三个方面。基于此理解,体育课程中公平元素体现在方方面面,例如:体育教育资源公平分配、体育运动结果评价公平等。因此,在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中引进公平教育,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公平意识,对培养学生维护公正的优良品质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2.4 规则元素

在大学体育运动中,规则性随处可见,如体育运动竞赛规则、时间规则等,其规定了体育运动者在具体的运动项目中应做些什么,不得做什么等。对于体育运动者而言,在参赛过程中必须接受规则的约束,又要承担违反运动规则应受到的惩罚。在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中,规则教育活动的开展旨在培养学生规则意识、规范學生行为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并延伸到对社会生活各项规则的遵守,可以有效培育学生遵纪守规的优良品质,进而有利于大学生健康发展。

3 课程思政在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中的融合策略分析

如前所述,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中融合课程思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且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中具有大量的思政元素。因此,在实践中,大学体育教师应从革新教学方法入手,并要科学选择体育教材,同时要完善课程思政保障机制,具体如下。

3.1 创新体育教学方法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中,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创新体育教学显得尤为关键。在实践中,大学体育教师应做到完善与优化体育教学设计,并注重体育教学效果的优化提升,具体如下:首先,完善与优化体育教学设计。大学体育教师应结合体育课程内容,准确把握思政教育和体育教学内容之间的切入点,并要做好相应的教学设计。同时,大学体育课程中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体育教师应注重思政元素的挖掘,以此体现体育课程的思政教育价值。如传统文化、科学技术等,都要采取合理方法融入到教学设计中,为在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中有序开展思政教育提供支持。其次,优化提升体育教学效果。体育教学效果的提升是保证课程思政融合效果的关键。因此,在实践中,体育教师应注重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巧用,如引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增强体育课程的趣味性,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欲望,以此构建高效的体育课堂,并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3.2 科学选择教材

课程思政融入到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中往往要借助于载体,意味着科学合理的载体可以保证课程思政教育效果。因此,在实践中,应对体育教材的合理选用引起重视,既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选用体育教材,又要基于课程思政教学及大学发展实际来创新使用体育教材,具体如下:一是结合国家标准选择体育教材。教材是各项教学活动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提,大学在选择体育教材时,应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并严格按照国家现行标准和要求。尤其是社会学科等专业课程,应基于马克思主义运用来选择教材,并要适当地引进国外教材,但要做好教材质量把关工作,引导学生了解西方先进文化的同时,要求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持高度一致,才能培育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二是基于实际需求创新使用教材。在教材选用方面,既要做到与时俱进,又要根据学校发展实际进行合理创新。因此,体育教师需要综合考虑社会发展形势、学科成果等,对教材内容进行完善和延伸,如在体育篮球规则相关内容讲解时,体育教师可以借助于微视频、PPT等方式,延伸体育精神、奥林匹克精神等的讲解,这样既可以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又可以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思政教育,以此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3.3 完善课程思政落实保障机制

在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中融合课程思政,除了科学选择教材、创新体育教学方法外,还要完善相应的保障机制。在实践中,应在教学方案制定、考评方面探寻有效措施,具体如下:一是制定完善且有效的教学方案。大学应建立课程思政工作委员会,由领导者、专业教师、教研工作者等共同组成,根据体育学科特色,科学合理地制定大学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任务,且要制定出课程思政发展策略,并落实在具体的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中,才能整体提高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效率。二是加强体育课程思政教学考核评价。大学应对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效率进行分年度、分学期、分月份进行考核,并要对考核结果进行汇总分析,针对大学体育课程思政教学中表现优异的教育工作者,给予相应的奖励,而对于体育课程思政教学中存在缺陷的环节,应探讨科学的教学措施,才能提高体育课程思政教育效果。

3.4 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也是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中融合课程思政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增强大学体育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才能支撑课程思政和大学体育课程教学的融合发展。在实践中,大学应采取定期培训、讲座等方式,为大学体育教师提供针对性地的思政培训,不断提升其道德素养,促使其能够在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活动中自觉地融入课程思政。同时,为支撑大学体育教师在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活动中融入课程思政,应结合不同体育项目、不同情境,向大学体育教师灌输相应的思想理论和前沿教学模式,不断推动大学体育教师教学思路的创新发展,为融合开展课程思政和大学体育课程融合教学活动提供支持。除此之外,大学方面也要建立严格且有效的激励和考核机制,定期对大学体育教师进行考核,并辅以奖优罚劣机制,使得大学体育教师能够自觉地加强充电学习,不断强化自身的课程思政意识和体育素养,为融合课程思政和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活动提供支持,进而为培育优质的新型人才夯实基础。

4 结语

综上所述,体育教学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大学体育教学是普通大学生接受系统化体育教学的最后阶段,不仅需要在教学中对学生现阶段面对的体育学习问题进行解决,同时也应培养学生立德树人的体育意识,在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中融合课程思政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此,大学体育教师既要做好教学方法创新工作,又要注重教材的科学选择,不仅如此,大学方面还要完善落实课程思政保障机制,才能提高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工作效率和质量,为培育高质量人才夯实基础。

(作者单位:重庆文理学院体育学院)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思政大学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留白”是个大学问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至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