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因设计而重生的新兴“设计之都”

2022-03-04王仲昀

新民周刊 2022年7期
关键词:古根海姆布宜诺斯艾利斯工业

王仲昀

阿根先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

喜欢看时装周走秀的人,对意大利米兰非常熟悉,这里被称作“世界时装设计的摇篮”;在北欧,“产品设计”成为斯德哥尔摩和赫尔辛基的城市名片之一,他们拥有遍布世界的家居品牌IKEA和Artek。

此外,还有一些“设计之都”原本是老旧的工业城市,成功地通过“工业设计”而完成了自身的转型升级。

讨论国际知名“设计之都”,必须要提到的是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

2005年8月2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将布宜诺斯艾利斯认定为全球首座“设计之都”。布城能够率先脱颖而出,不仅得益于其悠久的历史传统、多元化与包容性的文化构成,以及独树一帜的城市风格,更来源于其在设计产业方面的长期投入和充分的发展。

联合国“创意城市联盟”曾如此评价这座城市:“通过公私协作,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设计行业成了当地推动经济的主要元素,这也影响到了整个国家甚至国际市场。这座城市不仅发掘了它多样的经济增长潜力,其设计学科也成了整个拉美经济的带动力量。布宜诺斯艾利斯时尚、建筑、工业、城市设计的生成,综合了许多最新科技和专业知识,这是一座依靠设计发挥灵性的城市。”

当年与布宜诺斯艾利斯竞争首座“设计之都”的对手,大多是发达国家的城市。布宜诺斯艾利斯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城市,最初发展设计产业面临诸多限制,与发达国家城市相比,并不具有外部环境优势。

“从物质条件上看,如今很多地方已经是富足社会,就是人们发现家里什么都不缺,城市中也很方便。可是当你看到一件产品很可爱,很有设计感,你还是想要拥有它,哪怕家里已经有这种功能的同类产品。这就是设计力的体现。在一些知名的设计之都,形成了具有产业规模的设计力。看到某一类产品,就会想到这座城市。”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规划实施学术委员会委员、华高莱斯创始人李忠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说道。

审视布宜诺斯艾利斯“设计之都”的发展历程,其在发展设计产业领域之所以能够取得显著成绩,得益于政府多年来充分挖掘自身文化的价值,同时不断更新设计产业的发展政策。

在文化领域,布宜诺斯艾利斯作为历史悠久、多民族以及多元文化的移民城市,具有很强的开放性与包容性。关于多元文化带来的天生创造力,阿根廷人从来不会让人失望,譬如依旧活跃绿茵场上的梅西或者已经去往天堂的马拉多纳。这种文化氛围,也为设计人才提供了土壤。

布宜诺斯艾利斯汇聚了阿根廷超过三分之一的高校,拥有十分完善的设计教育研究体系。以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为例,产品设计、平面设计等设计专业享誉拉美,每年为当地输送可观的设计人才。另外,在布城不仅有多种专业设计类期刊,而且当地六家最大的报纸也都有专门刊登设计内容的版面。

政府在设计产业上的前瞻性布局同样重要。早在2001年,阿根廷中央政府便确定了将布宜诺斯艾利斯打造成为拉美文化大熔炉、多元文化中心、移民文化中心、创意产业中心和设计人才培训基地的战略目标,并以此促进就业率增加和经济发展。

如今,设计产业在当地经济与文化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截至当年评选“设计之都”前,以设计和文化牵头的相关服务业产值已经占城市GDP17%,就业人数占16%。在城市中,巴勒莫区已经成为设计文化行业的聚集地,超过300家设计产品店铺和工作室吸引着市民和游客,各种风格和品味的设计产品反映了自由和多元化的追求。因为设计文化产业的发展,布城已成为拉美最具吸引力的旅游城市之一。

很多人不知道毕尔巴鄂,但熟悉城市发展史的人一定听过“古根海姆效应”。这是哈佛设计院提出的概念,意思是古根海姆博物馆给毕尔巴鄂地方经济带来的效益,如今已成为众多大学的研究课题。

毕尔巴鄂,是西班牙巴斯克自治区比斯开(Bizkaia)省首府,位于西班牙北部距比斯开湾以南约15公里的内维翁河谷。这是一座因航海业和进出口贸易而兴起的港口城市。19世纪初期,人们在毕尔巴鄂发现了储量丰富的优质铁矿。由于采矿业和工业的迅速崛起和繁荣,毕尔巴鄂在当时成为西班牙仅次于巴塞罗那的第二大工业中心。

凭借上述设计规划,旧时的“工业经济”逐渐升级为“工业设计”,使得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从20世纪70年代起,全球化进程助推地区产业转移加速,加之多次金融危機的影响,毕尔巴鄂的工业逐渐失去竞争力。时代变迁带给毕尔巴鄂最终的结果是采矿业、钢铁业和造船业的崩溃。城市人口失业率骤增,劳资纠纷和政治分裂主义加剧,被污染的河谷山丘以及大面积的工业废墟,使这个过去依靠工业发家的城市变得满目疮痍。1983年漫进城区的大洪水,更是雪上加霜。

在城市发展受困之际,1993年毕尔巴鄂市政府决定与古根海姆集团合作,由世界著名建筑师弗兰克·盖里(Frank Gehry)主持设计古根海姆博物馆毕尔巴鄂分馆(GMB :Guggenheim Museum Bilbao)。

西班牙毕尔巴鄂市。

当时有不少市民认为,斥巨资在此时修建博物馆,不会对城市经济有多大提升,倒不如用这笔钱发放救济金。毕尔巴鄂市政当局坚定地认为,传统产业不断受到冲击,城市的转型迫在眉睫。

古根海姆博物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为这座城市带来了新的生机,也让毕尔巴鄂甶工业城市成功转型为全球知名的“设计之都”。

李忠对《新民周刊》表示,毕尔巴鄂通过城市设计而转型,并非只有古根海姆博物馆,而是“一系列设计”。具体来说,城市规划者采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将主要更新项目沿城区的内维翁河分布。这些沿河项目,取代了凋敝的工业区给人的负面印象。例如,沿内维翁河建设了著名的圣马梅斯球场,这是西甲球队毕尔巴鄂竞技队的主场。在老城区和旧城区以单个街区或单体建筑更新为主,完整保留了城市的原有肌理和风貌。

凭借上述设计规划,旧时的“工业经济”逐渐升级为“工业设计”,使得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此外,离古根海姆博物馆不远的尤斯卡尔杜那宫,则成为了毕尔巴鄂“工业设计”传奇之作。它在老造船厂的遗址上建造,如今是一座现代化的会议中心。尤斯卡尔杜那宫的建筑主体采用了船的结构,而建筑外层的氧化铁板设计,让人们清晰地见证了这座城市曾经的工业化痕迹。

2018年,毕尔巴鄂战胜维也纳和卢布尔雅那,获得“欧洲年度城市奖”。时任毕尔巴鄂市长阿布尔托(Juan Mari Aburto)称,这种以艺术文化带动地区整体经济和产业转型,实现长效更新的现象不仅是“古根海姆效应”,而且是真正的“毕尔巴鄂效应”。

城市的更新创造了不菲且持续的经济价值。过去,毕尔巴鄂作为传统工业城市,旅游业几乎没有。1997年之后,神奇的古根海姆博物馆和上述一系列工业设计,为毕尔巴鄂送来了前所未有的旅游热潮。在博物馆建成的第一年, 毕尔巴鄂便吸引了130万游客,使得区域的经济活动增加了2.1亿美元,其中3000万美元为政府税收。到第三年时,带来的经济效益已超过4.5亿美元,直接门票收入占毕尔巴鄂税收的4%。

如今,毕尔巴鄂早已没有当初工业化衰落时的窘迫。新城区是艺术的天堂,除了古根海姆博物馆之外,还有各式各样的小型设计工作室,充满着浓郁的艺术气息。

和毕尔巴鄂类似,一方面蒙特利尔拥有扎实的工业基础,航天航空制造业和生物工程都是其支柱性产业;另一方面,蒙特利尔建设“设计之都”也是顺应城市角色转变发展的潮流。

加拿大蒙特利尔市。

作为加拿大第二大城市,蒙特利尔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发达的产业基础。1825年至1849年,它是首都。20世纪70年代前,它还是加拿大最大的城市。但随着时间推移,优势都已丧失。为了给城市发展注入新生力量,蒙特利尔着力打造以设计产业为代表的全国文化产业中心。

从1986年开始,设计产业就被蒙特利尔政府确定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战略行业、地区经济发展的七个支柱行业之一。1991年,当地政府成立了专门管理设计产业的部门,并设立设计委员一职。在此过程中,蒙特利尔确立了城市建设的“大设计”概念:把设计的理念从产业和产品设计领域扩展到“空间的设计、经济的设计、文化的设计”,即“设计”是一种多层次、多内涵,与城市发展和市民生活质量提升息息相关的“大设计”。

和布城一样,蒙特利尔的高等教育也为当地的设计产业输送了大量人才。政策和人才的加持下,设计产业已经成为蒙特利尔乃至整个魁北克省文化产业中最重要的构成。

“纵观这些知名的新兴设计之都,它们有一些共同点:过去作为工业城市打下的物质基础;政府早期的引领;众多高校优秀的设计专业;每年缤纷多彩的设计节庆活动;设计带动了经济效益、人口聚集、城市振兴;市民广泛参与。”李忠对《新民周刊》说道。

在他看来,“市民广泛参与”变得愈发重要。“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人与城市的和谐。通过设计,营造出让人既能够感受到自然和历史的气息,又能够满足市民基本生活需求,创造一个居住者和来访者都感到舒适的空间,是设计之都的未来方向。”

米兰设计周是全球最著名的设计周,汇集了全球顶级的设计理念与设计成果,被誉为世界设计潮流的“风向标”、各大品牌亮相的舞台、设计创意工作者的狂欢节。一周时间内米兰会举办数以千计的活动、展览和派对,以此向世人展示未来一年的最新设计趋势。

21世纪前10年最火热的手机品牌诺基亚(Nokia)就出自芬兰。提到赫尔辛基的设计,有一位绕不开的设计大师——阿爾瓦·阿尔托(Alvar Aalto),他也被誉为“芬兰现代设计之父”。有一种说法,“在今天的芬兰,每个家庭都至少拥有一件他所设计的产品”。

名古屋市历来是日本的制造业重镇。三菱重工、丰田集团和百乐满等大企业都在名古屋市建立了据点。

名古屋议会1989年发表“设计城市宣言”,“设计城市宣言”指出,设计是将对和平时代永续的企盼、崭新生活文化的创造、人类孜孜不倦垒积起来的智慧和技术结合在一起的一种人文主义。多年来,名古屋组织了各种大型国际设计会议,如世界设计博览会,并建立了名古屋国际设计中心。

伦敦不仅是全英经济中心,全球金融中心,伦敦对于新兴产业的追求并未停止,其中,设计创业产业异军突起。

全球三大广告产业中心之一、全球三大最繁忙电影制作中心之一、国际设计之都……这些称号所描述的都是伦敦。以设计为主导的创意产业,目前已经成为伦敦仅次于金融服务业的第二大产业。设计节、时装周、游戏节和电影节,成为这座创意产业之都的四大招牌。

猜你喜欢

古根海姆布宜诺斯艾利斯工业
泰坦尼克与古根海姆的不了情缘
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水乡故居
工业人
图志
无人机的妙用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工业4.0”之思考
2003:工业经济高速稳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