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拳击运动员心理训练的策略探讨

2022-03-04邱练秦西凤

当代体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技战术心理素质运动员

邱练 秦西凤

本文结合实践,探讨分析青少年拳击运动员心理训练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青少年拳击运动员心理训练的一些策略,希望能为青少年拳击运动员训练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体育运动事业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拳击运动也成为了人们喜爱的一种运动项目,但是由于拳击运动项目的特殊性,在其项目开展过程当中,要求拳击运动员有着较好的心理素养,为此我们必须要充分重视青少年拳击运动员心理训练。但是纵观我国学术领域在拳击运动训练方面的研究发现,大都比较重视拳击运动员战术训练和体能训练,而对于拳击运动员心理方面的训练文献资料相对较少。特别是针对青少年拳击运动员心理训练方面的研究实践还有很大不足。基于此,下文中主要从青少年拳击运动员心理训练的必要性与具体措施两方面入手,对青少年拳击运动员心理训练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以供借鉴和参考。

1 青少年拳击运动员心理训练的作用

合理训练在青少年拳击运动员比赛中发挥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可以有效促进他们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品质的发展,使拳击运动员的技术在比赛中得到良好的发挥。因此心理训练是整个训练体系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心理训练的作用具体表现为:

1.1 心理训练能够有效的改善青少年拳击运动员的心理活动机能水平

运动心理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比赛中获得成功的关键在于拳击运动员的心理状态,技术水平的影响因素小于心理状态的影响因素,同时运动员心理活动的能量消耗要大于体力的能量消耗。有的拳击教练在拳击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中发现,青少年拳击运动员不适宜的心理活动水平对其自身的生理活动和技术动作难以进行有效的控制作用。心理活动唤醒水平较低时运动员的技术水平难以充分发挥,但是过高的唤醒水平会导致动作变形,造成了过多的失误。因此在青少年拳击训练和比赛中应当加强心理训练,使青少年拳击运动员保持适宜的心理活动水平,培养他们自我控制和调节心理活动的能力,使青少年拳击运动员技战术水平得到更好的发挥。

1.2 心理训练能够提高青少年拳击运动员掌握吸收运动技术和战术

在平时的训练和比赛中运动员对技战术的学习掌握及充分吸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涉及到其自身的生理消耗和心理的负担。在拳击比赛中心理作用表现的更为突出,往往因为青少年拳击运动员的稍微疏忽就会导致满盘皆输。因此心理训练应当贯穿于青少年拳击运动员训练和比赛的全过程中。比如表象训练应当在训练过程中得到贯彻执行,有助于运动员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

1.3 心理训练有助于青少年拳击运动员体能恢复、消除疲劳

拳击运动员也包括了其他项目的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后会出现正常的生理疲勞和心理疲劳现象,心理训练能够有效的消除青少年拳击运动员的心理和生理疲劳现象。运动心理学家经过实验研究证明,在训练和比赛后运动员经过短时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够有效的消除运动员的生理和心理疲劳现象,克服运动员在比赛和训练中产生的心理问题,减少了运动员的体力和脑力的消耗,还能有效的减缓和消除疲劳现象的产生,进而大幅提高运动员的整体成绩。同时青少年拳击运动员的心理训练能够加强运动员注意力集中程度,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意志品质等。所以加强青少年拳击运动员心里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2 拳击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分析

目前,现代高水平竞技比赛已经进入全面抗衡时代。为提高竞技水平,心理训练已在国内外被广泛运用于体育运动训练中,并日益发展起来。可是仍然有很多拳击教练员,把他们的努力都集中在运动身体与技术训练方面。他们千方百计希望从各方面寻求一些有特效的攻防方法,在训练中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练习怎样去进攻、防御、反击以及使用各种战术等。但往往忽视了对青少年拳击运动员的心理训练。

在现代拳击训练中,教练员面临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是激发青少年拳击运动员最大限度地发挥他的能力。不少运动员发挥得不好,有的由于对发挥自身的能力一无所知,一上拳台就头脑发胀,茫然不知所措。教练员是一个重要的启蒙者,让青少年拳击运动员懂得这和生活的道理一样,人要有崇高的理想和信念,不相信自己的人永远不能成功。为此,教练员一定要发展和改善青少年拳击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应使那些尚有潜力的青少年拳击运动员首先建立起自信心,从而具备全面的比赛能力,并在运动中获得成功。在运动训练中不仅消耗身体能量,同时也消耗心理能量,对青少年拳击运动员要求更高。一个拳击运动员身体与技术训练再好,而平时没有良好的心理训练,也难以在比赛中取胜。许多著名的运动员都公认心理素质是比赛中获胜的关键,只有当运动员心理和身体行动相互作用协调一致时,才能获得成功。著名的美国拳击家达马托说:一个优秀的拳击手能在任何距离表现出正确的直拳技术,具有良好的出拳感觉,如果它在比赛开始的几次出拳能够击中对方,那这场比赛他将表现出色;否则,他就很难甚至发挥不出直拳技术。原因是从身体上他知道怎样用直拳击中对方,但他却在心理上出了问题。有人研究并提出比赛的成功率30%归于心理,70%归于其他。当前国外一些拳击开展得较好的国家都十分重视青少年拳击运动员的心理训练。

心理训练就是有意识地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3方面)和个性心理特征施以影响,发展各种必须的、积极的心理品质,并使运动员学会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的各种方法。从而更好地去进行训练并为参加复杂的比赛做好各种心理。

拳击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可分为一般心理训练和准备比赛心理训练两类。一般心理训练又叫长期心理训练,通过长期的心理训练,可以使运动员学会控制和调节比赛所需要的心理准备状态。准备比赛心理训练又叫短期心理训练,它是将比赛前短期内和比赛过程中,以运动员现有心理水平为基础,根据参加具体比赛的任务而安排的心理训练,其主要目的是要使运动员学会调节心理状态的方法,促使他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进而形成最佳竞技状态。因此,一般心理训练与准备比赛心理训练是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若没有一般平时的训练基础,则赛前准备心理训练也难以取得良好效果。这乃是由于良好的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品质是靠长期的训练和培养才能获得的。反之,如不进行准备比赛心理训练,则平时长期的心理训练亦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 针对青少年拳击运动员实施心理训练的必要性

通过一系列的文献分析和训练观察发现,对青少年拳击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的必要性主要在于如下几点:

首先,拳击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水平是现代拳击赛事中,影响比赛结果的关键。针对拳击运动员开展专门的心理素质训练,有助于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水平,确保其自身技战术水平的充分发挥。竞争性和对抗性是拳击运动的重要特点,因此,拳击比赛,不仅仅是对战双方技术、战术和体能之间的比拼,同时更是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之间的角逐,特别是在双方技战术水平相近,体能水平相差无几的比赛中,心理素质对比赛结果的影响更为凸显。具备良好心理素质的一方,面对比赛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往往更加自信、沉着和稳定,也更善于发挥自身的优势,相应的比赛表现也就更为理想。而心理素质水平较差的拳击运动员,虽然同样也具备良好的技战术水平和体能水平,但是由于在比赛中遇到突发情况时,容易出现焦虑、冒进等问题,且比较容易受到赛场观众呐喊等干扰因素的影响,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所以往往比赛表现就比较不理想。由此可知,是否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对拳击运动比赛的结果有着重要影响,针对拳击运动员开展专门的心理素质训练,以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水平,确保其自身技战术水平的充分发挥是非常有必要的。

其次,针对拳击运动员进行心理素质训练,有助于促进运动员专项技战术的掌握与巩固,提高运动员专项技能的运用水平。对于拳击运动员而言,如果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那么在日常运动训练中,往往会表现的更加专心、更加积极、更加主动。而积极、主动的训练态度,和高度集中的训练状态,不但能够提高运动员对拳击技战术的理解水平和认知水平,促进运动员对专项技战术的掌握,同时还能够提高运动员在运用专项技战术时的自信,进而提高运动员的技术运用水平。由此可知,针对拳击运动员进行心理素质训练,对于运动员专项技战术的掌握和专项技战术运用水平的提升均大有裨益。

最后,青少年拳击运动员正处于身心快速发育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心理素质发展的黄金阶段,在这一阶段针对青少年拳击运动员进行心理素质训练,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极大地促进青少年拳击运动员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这是因为处于青少年时期的拳击运动员,由于受周围生活环境和教育训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其思维方式已经开始逐步由以往的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思维为主转变,并且在个性特征以及意志品质等方面也开始逐渐有了较为明显的发展,所以,教练员如果能够在开展日常运动训练的过程中,通过心理训练针对青少年拳击运动员的思维方式、个性特征、意志品质等进行训练,让运动员掌握必要的心理知识和心理调节技能,往往能够极大地促进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发展。

4 青少年拳击运动员心理训练的具体策略

根据上文分析可知,针对青少年拳击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为了提高青少年拳击运动员心理训练的成效,确保心理训练活动的科学實施,笔者结合自身的运动训练经验,特提出了如下几点关于青少年拳击运动员心理训练的具体策略。

首先,应注意遵循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由于成长环境不同、自身经历不同,因此,不同运动员往往具备各不相同的个性心理特征。而为了确保心理训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开展具体的心理训练活动之前,教练员必须要注意采用心理调查问卷、训练观察以及日常沟通交流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不同青少年拳击运动员的个性心理特征,并根据不同青少年拳击运动员的个性心理特征,制定有针对性的训练内容,采取目的明确的心理训练方法和心理训练手段,始终遵循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以确保训练成效。

其次,应重视心理认知教育。在针对青少年拳击运动员开展心理训练活动时,教练员应注意对运动员进行心理认知教育,通过心理认知教育,让运动员了解心理训练的作用、心理训练的方法、心理训练的内容以及自身心理能量的初期水平。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青少年拳击运动员对心理训练的了解程度和认知水平,同时还有助于端正青少年拳击运动员心理训练的态度,引导运动员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预期训练目标。而在对心理训练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知,且有了符合自身实际的预期训练目标之后,运动员的训练动机往往就会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从而有效避免心理训练中的盲目感,提高训练成效。

最后,注意构建关于运动员心理和情绪的监控体系。在针对青少年拳击运动员开展运动训练工作时,如果能够构建科学、合理的心理和情绪监控体系,教练员就可以借助心理和情绪监控体系及时发现运动员心理问题和情绪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将各种心理问题消除在萌芽阶段,最大限度的保证运动员的心理健康和情绪稳定。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监控体系,是确保青少年拳击运动员心理训练工作高效开展的重要保障。在具体实施时,一方面教练员应为每位青少年拳击运动员建立心理档案,对该运动员的心理变化过程和所采用的心理调控措施等进行记录,这样在运动员出现心理问题时,教练员就可以借助以往记录的档案内容,对运动员心理问题可能的致因以及有效的解决方案等进行分析,为运动员心理训练方法的选择和心理训练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另一方面,还可以借助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进行监控体系的构建。例如:可以利用现代心理生理科学仪器对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和情绪状态进行检测和调控,以激发运动员的心理调控潜能,如,生物反馈调节阀,就是利用现代心理生理科学仪器对运动员进行心理调节训练的有效方式,具有极佳的训练效果。因此,在构建青少年拳击运动员心理和情绪监控体系时,应重视各种先进仪器设备的运用。

5 加强常规拳法的训练

为了让拳击运动员优化对拳法的运用,可以采用实效训练的方式,将日常拳法融入拳击实效训练中,让拳击运动员一边学习一边练习,逐步掌握拳法运用的精髓。例如,在直拳训练中,将拳击运动员分组,由教练与一名拳击运动员进行示范,从拳击步法变化、手部动作调整,一步一拳讲解,速度由慢到快再到连续出击,其他拳击运动员进行模仿练习。在这一过程中,拳击运动员可以掌握拳击拳法,并在实效训练中练习,同时,手靶也是常见的拳法训练方式,可以让持靶人灵活移动手靶,如左、右、上、下、远、近,训练拳击运动员的出拳速度和精准度,在保持拳法正确的情况下,不断提高运动员拳击速度,为拳击运动员攻击对手争取时间。长期反复的训练,可以培养拳击运动员的眼力、出拳速度,提高拳击运动员的敏锐力、洞察力,帮助运动员在拳击竞赛中争取充足的反应时间,提升拳击竞赛的胜率。

6 结语

综上所述,青少年拳击运动员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着运动训练效果的提高和比赛时技战术水平的发挥。因此,有必要加强对青少年拳击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方法与手段的研究,通过各种手段对其进行有效训练,使其在训练和比赛中发挥积极作用,取得优异的竞技比赛成绩。

(作者单位:铜山区少年儿童业余体校)

猜你喜欢

技战术心理素质运动员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德约科维奇与费雷尔技战术对比分析
羽毛球男子单打技战术分析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21分每球得分制对羽毛球男子双打技战术的影响
运动员